![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第二章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1314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第二章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1314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第二章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81314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第二章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课后达标检测
展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等于0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解析:选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虽然v(正)=v(逆),但均不为0,是动态平衡,B、C错;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错。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新制的氯水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pH减小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
C.反应CO(g)+NO2(g)CO2(g)+NO(g) ΔH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V2,因此反应速率:②>①,A错误;①与②比较,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但V1与V2不相等,因此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B错误;若容器体积V1>V3、温度相同,则①与③比较,CO的转化率③>①,而现在CO的转化率相同,则可看作在这个基础上③的平衡逆向移动,而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是放热反应,C正确;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可看作在②的基础上压缩体积,CO转化率增大,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2019·长春高三模拟)已知2A2(g)+B2(g) 2C(g) ΔH=-a kJ·mol-1(a>0),在一个有催化剂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2 mol A2和1 mol B2,在500 ℃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w mol·L-1,放出热量b kJ。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________(填“>”“=”或“”“=”或“b。
(2)分离出C,降低C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增大B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右移;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
(3)若改为恒压,相当于给原平衡加压,因为始终保持较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放出的热量增多,故d>b。
答案:(1)> (2)d (3)>
12.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正________(填“>”“ (2)①D ②0.06 mol·L-1·min-1 d
13.(2019·南昌莲塘一中月考)(1)T ℃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c(NO)/(×10-4
mol·L-1)
10.0
4.50
c1
1.50
1.00
1.00
c(CO)/(×10-3
mol·L-1)
3.60
3.05
c2
2.75
2.70
2.70
c2合理的数值为________(填字母)。
A.4.20 B.4.00
C.2.95 D.2.80
(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
温度/℃
起始量
/mol
平衡量
/mol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H2O
CO
CO
H2
Ⅰ
650
2
4
2.4
1.6
5
Ⅱ
900
1
2
1.6
0.4
3
Ⅲ
900
a
b
c
d
t
若a=2,b=1,则c=________,达到平衡时实验Ⅱ中H2O(g)和实验Ⅲ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Ⅱ(H2O)________(填“”或“=”)αⅢ(CO)。
(3)二甲醚是清洁能源,用CO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像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CO为反应物,逐渐被消耗,故c2应介于2.75~3.05之间,又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3.05-c2>c2-2.75,故应选D。
(2)由H2O(g)+CO(g)CO2(g)+H2(g)可知,Ⅱ中平衡时n(H2O)=0.6 mol,Ⅱ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 mol CO、1 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入1 mol CO重新建立的平衡,Ⅲ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 mol CO、1 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入1 mol H2O重新建立的平衡,故对平衡右移的促进作用完全相同。故c=0.6,αⅡ(H2O)=αⅢ(CO)。
(3)①越大,α(CO)越大,故a>b>c;②由题图知,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α(CO)越小,平衡左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D (2)0.6 = (3)①a>b>c ②投料比相同时,温度越高,α(CO)越小,平衡左移,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