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评估测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故选D。


    2.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张贴的警示标志是( D )





    解析:汽油是易燃物,所以加油站应严禁烟火。故选D。


    3.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如钠在氯气中、镁在CO2中都可以燃烧;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使之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D。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D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C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故选D。


    5.下列化学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B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锌与盐酸的反应


    解析: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A选项错误。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B选项正确。铁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故C选项错误。锌与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6.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如氢气属高效、无污染的二级能源,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现成的氢气很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天然气属一级能源


    B.一氧化碳属一级能源


    C.家用电器使用的电能属一级能源


    D.风能属二级能源


    解析:天然气、风能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属于一级能源;一氧化碳、家用电器使用的电能是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属于二级能源。故选A。


    7.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


    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


    C.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A符合题意;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物质,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解析: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煤矿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故选A。


    9.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A )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解析: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节省了原料,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减小碳足迹,故A正确;煤、石油等燃料中含有大量碳元素,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会增大碳足迹,故B错;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C错;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就会增加汽车排放的尾气,汽车燃烧的是汽油,能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做也会增大碳足迹,故D错。故选A。


    10.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从化学的视角,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保护自然资源,发展旅游经济


    B.扩大公共绿地,推进绿色繁荣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


    D.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工业废气


    解析:增加烟囱高度,虽然可以使周围地表SO2等空气污染物的含量减少,但是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变,且污染范围扩大了,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1.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中,不合理的是( D )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在之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解析:发生火灾时我们首先要保全生命,因此求救、逃生、灭火都是有效的办法。但是在山林大火中顺着风势跑则是顺着火势的方向跑,可能会导致无法逃离火场。故选D。


    12.2015年3月21日,加注“地沟油”调和而成的生物燃油的航班首次载客试飞成功。一方面生物燃油低碳环保,能够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另一方面还有可能进一步改变餐饮废油的扭曲走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本次载客飞行使用的生物燃油属于混合物


    B.生物燃油的使用符合低碳的环保理念


    C.生物燃油的出现标志着我们今后在餐桌上不可能再受地沟油的侵害


    D.生物燃油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目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现状


    解析:生物燃油是由“地沟油”调和而成的混合物,A选项正确;生物燃油低碳环保,能够大幅减少温室气体,B选项正确;食用“地沟油”能够危害身体健康,生物燃油出现也不一定能绝对避免,故C选项错;化石燃料面临枯竭,能源危机摆在人们面前,用餐饮废油(地沟油)加工生产生物燃油的技术可以缓解能源危机,D选项正确。故选C。


    13.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了


    解析:隔绝空气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火焰熄灭的原因不可能是B。故选B。


    14.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整个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蜡烛燃烧前,集气瓶内不只有氧气,A项错误;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当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低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B项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C项错误;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还存在未参与反应的气体,D项错误。故选B。


    15.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等燃料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将其氧化,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因此它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这三种气体可以作为燃料的原因是( B )


    A.都是无毒无害的气体 B.都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燃烧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D.均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


    解析:气体作为燃料必须可燃,并放出大量热。故选B。


    二、填空题(共36分)


    16.(6分)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1)图A中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


    (2)图B中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增大了氧气(或空气)的量。


    17.(6分)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灭。迅速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发现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


    (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红磷又接触到空气中的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2)消防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继续洒水,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可燃物重新燃烧。


    解析:只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便可发生燃烧,相反,只要燃烧的任一条件缺失,燃烧即停止。


    18.(10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和天然气常称为化石燃料。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3)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温室气体。为减少它的排放,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eq \(=====,\s\up15(加热),\s\d15(催化剂))2H2O+CH4。


    (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5)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B、C。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CO2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19.(14分)(2016·昌乐县模拟)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2)过多CO2的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请你写出一条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大力植树造林。


    (3)CO2和NH3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eq \(=====,\s\up15(高温高压))CO(NH2)2+H2O。


    (4)天然气中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eq \(=====,\s\up15(点燃))CO2+2H2O。


    (5)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释放的热量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6)2.3 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O(填元素符号),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解析:(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等;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作电极。(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有很多,例如:大力植树造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3)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根据题意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天然气中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5)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天然气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且产生的二氧化碳少。(6)由题意可知,4.4 g CO2中碳元素质量=4.4 g×eq \f(12,44)×100%=1.2 g;2.7 g H2O中H元素质量=2.7 g×eq \f(2,18)×100%=0.3 g,由于碳、氢元素的质量和是:1.2 g+0.3 g=1.5 g

    相关试卷

    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下列关于灭火方法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多选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