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含答案)第1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含答案)第2页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检测(含答案)

    展开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6福建福州中考)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体积缩小C.分子间间隔减小 D.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答案 C 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是因为酒精分子间间隔减小,故C正确。2.(2015山东聊城中考)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                  A.2H+ B.2H C.H2 D.2H2答案 B 2H+表示2个氢离子;2H表示2个氢原子;H2可表示1个氢气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2H2表示2个氢气分子,故选B。3.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32 g             B.32C.5.314×10-26 kg   D.32 kg答案 B A、C、D三项中都带质量单位g或kg,由“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知,三项均不是正确选项。4.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答案 D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D。5.(2015贵州遵义中考)根据 这4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带有电荷     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答案 D 题中的四种微粒分别是氟离子、氖原子、钠离子、氩原子。Ne、Ar是原子,不带电荷,A错误;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它们的质子数不同,表示四种元素,B错误;氩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而其他微粒有两个电子层,C错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故D正确。6.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B A项,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A错误;B项,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B正确;C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错;D项,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误。7.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答案 D 铜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Cu表示的意义有:①表示铜这种物质;②表示一个铜原子;③表示铜元素。8.(2015江苏苏州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  B.二氧化碳  C.金刚石  D.氯化钠答案 D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D。9.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答案 B 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转变成的带正电的离子,1个原子失去1个电子就带一个单位正电荷。B项,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故B项表示的是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A项,质子数=电子数,表示的是原子。C项,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D项,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10.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3-4-1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3-4-1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50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 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答案 B A项,锡是金属元素,故A项错;B项,锡的原子序数是50,故B项正确;C项,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故C项错;D项,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0,故D项错。11.(2015福建福州中考)根据图3-4-2所示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  )3-4-2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 g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答案 C 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A正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电荷数,铝原子核电荷数为13,B正确;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C错误;铝原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号为Al3+,D正确。12.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  B.  C.  D.答案 C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元素化学性质相似。13.如图3-4-3所示,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3-4-3A.体积小、质量小      B.在不断运动C.相互之间有间隔    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答案 D 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得更快,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故D正确。14.(2016安徽中考改编)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3-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4-4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D.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答案 C 氢、氧两种元素可组成水(H2O),也可组成过氧化氢(H2O2),故A错误;一切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团簇中的水分子也在运动,故B错误;水蒸气冷凝成水,气态变液态,分子间隔减小,故C正确;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是同种物质,故D错误。15.(2015山东威海中考)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答案 C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错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C正确;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故D错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①氩元素:   ;②氯原子:     ;③2N:      ;④2:     ;⑤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答案 ①Ar ②Cl ③2个氮原子 ④2个硫离子 ⑤O ⑥N解析 熟记常见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理解元素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便不难作答。17.(2016河南中考)图3-4-5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    (填“最左边”“中间”或“最右边”)。 3-4-5答案 20.18  最右边解析 元素周期表的单元格中,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氖是10号元素,其质子数为10,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N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零族元素,故位于第二周期的最右边。18.(2016广东中考)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3-4-6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4-6(1)钒原子的质子数为      ,x=        (2)钒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 (1)23 2 (2)金属 50.94解析 (1)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则x=2。(2)钒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19.根据结构示意图(如图3-4-7所示)回答:3-4-7 (1)如果图3-4-7表示的是原子,则x的值为    (2)如果图3-4-7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x的值为    (3)如果图3-4-7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x的值为     答案 (1)10 (2)12 (3)8解析 (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此时x=2+8=10;(2)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失去了两个电子,此时x=2+8+2=12;(3)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即得到了两个电子,此时x=2+8-2=8。20.图3-4-8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3-4-8(1)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答案 (1)AB (2)AC (3)氩 8解析 (1)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2)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A、C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3)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8,该元素名称是氩;D表示原子,在原子中,由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8。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21.图3-4-9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3-4-10所示。                    图3-4-9       图3-4-10  【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10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答案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 (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解析 (1)通过E试管中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进行对比说明酚酞溶液变红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2)B试管与C试管内的酚酞溶液都变红,但C试管内变红较快;(3)B、C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中酚酞溶液变红较快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4)改进后,氨分子在密闭容器中运动,减少污染;在试管中进行实验,节约药品等。四、计算题(共5分)22.已知一个X原子的质量为9.296×10-26 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又知X原子中的质子数比中子数少4。求:(1)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整数)。(2)X原子的电子数是多少。答案 (1)56  (2)26解析 (1)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的比值,因此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56。(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设该原子的质子数为x,则其中子数为x+4,故有x+x+4=56,解得x=26,又因为原子不显电性,电子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的电子数为26。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