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
展开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九
农业的区位选择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江浙。下图为大棚草莓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各地草莓种植户多来自江浙,主要是因为江浙( )
A.销售平台多样 B.种植技术先进
C.物流网络发达 D.区域政策扶持
2.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 )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轻病虫危害
C.增加土壤肥力 D.抑制杂草生长
3.草莓种植园里,越来越多的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为了( )
A.充分利用光热B.节约土地资源
C.增加观赏价值D.利于空气流通
【解析】1选B,2选D,3选B。第1题,江浙草莓种植户选择在大城市郊区种植草莓,主要是直接面向大城市销售,而江浙主要提供的是先进的种植技术。第2题,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减少光照,从而抑制杂草生长。与白色地膜相比,用黑色地膜覆盖对减少水分蒸发、减轻病虫危害、增加土壤肥力作用不大。 第3题,立体大棚与平面大棚相比,同样土地面积产量增大,故主要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4~6题。
4.四幅图所表示的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5.图①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出现的地区最可能是( )
A.北京市郊区 B.河西走廊
C.三江平原 D.南疆盆地
6.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
A.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B.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C.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
D.国家政策措施的影响
【解析】4选A,5选A,6选B。第4题,图①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温度进行改造;从等高线数值能看出图②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属于对地形的改造;③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属于对水源的改造;华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第5题,图①为利用玻璃温室进行农业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投入较高,技术要求高,一般多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在大城市的郊区,河西走廊、三江平原及南疆盆地均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第6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做到因地制宜。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区)局部农业结构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省区(最)可能是( )
A.辽宁 B.山东
C.上海 D.广东
8.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条件变化是导致图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B.甲、乙两城市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
C.各城市地区专业化生产日趋明显
D.甲、乙两城市的农业逐渐衰落
【解析】7选D,8选C。第7题,看农业结构的组成:乳畜、园艺、水稻、甘蔗——其中“水稻、甘蔗”喜高温多雨——多布局在我国南方地区。选项中能种植甘蔗的只有广东。第8题,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甲市集中种植水稻,乙市集中种植甘蔗,丙市重点发展乳畜和园艺(靠近市场)。市场需求是导致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到第三阶段呈现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近年来,“农产品溯源系统”悄然兴起。消费者利用该系统可以查看农产品的生长、加工、销售等过程的信息。下图为“农产品溯源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体现了( )
A.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弱
B.交通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性增强
C.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
D.资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弱
10.推广使用农产品溯源系统有利于( )
A.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农业生产环节 D.延长农产品的生长周期
【解析】9选C,10选A。第9题,农产品溯源系统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联系,体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第10题,消费者利用农产品溯源系统可查看农产品的生长、加工、销售等过程的信息,所以农产品溯源系统不能降低生产成本、更不能延长产品的生长周期,没有减少农业生产的环节,但消费者通过查看生产信息,可监督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利于农户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进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分析下列地区气候资源及其农业发展的条件。(20分)
(1)A处_________条件组合好,宜种植以____________为主的高产粮食作物。
(2)B处____________条件好,但_______________资源不丰富,宜发展以____________为主的旱作农业。
(3)C、D处充分利用具有很大优势的_______________资源,发展畜牧业和_________农业,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
(4)E处制约农作物生长的首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特色农业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粮食作物颗粒饱满、质量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A处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组合好,适宜发展喜湿热的水稻。第(2)题,B处为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光热条件较好,适宜旱作农业生产。第(3)题,C、D处属内陆地区,干旱、半干旱区,多草原、荒漠,但光照条件好,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第(4)题,E处为高寒地区,热量不足,粮食种植主要在河谷中进行,同时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1)水、热 水稻
(2)光照、热量 水 小麦、棉花
(3)草场、光照 灌溉(绿洲) 长绒棉、葡萄、哈密瓜(任选两种)
(4)热量不足 河谷农业 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一种典型农作物生育期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该农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柑橘 C.小麦 D.甘蔗
13.该农作物最需要灌溉的生育期是( )
A.播种发芽成苗期 B.越冬休眠期
C.返青拔节抽穗期 D.成熟收割期
【解析】12选C,13选C。第12题,该作物秋季播种,冬季能越冬,春季返青拔节,夏初收割,与小麦的生长期吻合。第13题,小麦返青拔节抽穗期,生长速度快,对水分需求量大,此时正值春季,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春旱明显,最需要灌溉。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美国本土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下表为美国和我国玉米带的比较表。
(1)分析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由材料二表中数据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玉米单产高于我国玉米带,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题,要求分析两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美国小麦种植区位于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有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我国东北地区小麦种植区位于东北平原,同样具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特点,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也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玉米带的纬度低于我国玉米带,热量条件好,利于玉米的生长;美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更加肥沃;美国是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高于我国,农作物单产高。
答案: (1)地势平坦;均为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夏季温暖多雨;水源充足。
(2)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毫米)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种植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
7 500千克/公顷
6 750千克/公顷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随堂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一课一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题,4题,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