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6第六章自然灾害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6第六章自然灾害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6第六章自然灾害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巩固练案:单元评估6第六章自然灾害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按成因与发生过程分,下列自然灾害属于一类的是( D )


    ①台风 ②滑坡


    ③酸雨 ④泥石流


    ⑤旱涝 ⑥海啸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②④


    解析:滑坡、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台风、酸雨、旱涝属于气象灾害;海啸是海底火山、地震等引发的次生灾害。


    1949年以来,我国干旱平均每年出现7.5次,洪涝平均每年5.8次,登陆台风平均每年7.0个,7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平均每年7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年2.5次……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几种自然灾害中,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最大的是( A )


    A.旱涝 B.台风


    C.地震 D.低温冷害


    解析:旱涝灾害在我国受灾面积最广且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3.当下列地区发生相同程度的旱灾时,损失最大的是( B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


    解析:题中的四个地区中,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且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若发生相同程度的旱灾,损失会最大。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读图,回答4~6题。





    4.造成5月23日与8月20日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


    解析:根据由5月23日到8月20日等级大的地区分布的变化可以看出,这种变化与雨带的推移关系密切。


    5.关于这些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C )


    ①地形崎岖 ②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往往地表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6.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D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修建水利工程是防御旱涝灾害的,清除河道淤泥只能治标不治本,故选D项。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下题。


    7.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B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据题中材料可知,芦山地震的震级比汶川低1级,但其能释放的能量只有汶川地震的三十分之一,因而造成的损失较小,此外,有了之前的汶川地震的经验与教训,人们的防震意识增强、救援也比较及时等,目前对于地震的预报是世界级的难题,所以②是错的。


    8.下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①中岩层为花岗岸,属于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故不容易发生滑坡;图②为沉积岩,但岩层完整未受破坏,也不易发生滑坡;图③中为沉积岩,且岩层不完整,上部岩层倾向于公路面,若遇暴雨,岩层易滑落错位,发生滑坡;图④岩层虽然不完整,但上部岩层倾斜方向与公路面相反,也不易发生滑坡。


    9.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C )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从图中看出,暴雨中心在西江北侧,加上该区域地势低平,因此最容易形成洪涝。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





    10.在图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解析:分析图a~b路段的等高线分布可知,在图中桥梁西侧公路的北侧等高线太密集,说明该区域的山体坡度大,因此这个路段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判断,甲、丙、丁三地均受离岸风影响,因此受风暴潮影响较小,乙地吹东南风,为向岸风,加剧了风暴潮的危害,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故B项正确。


    1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C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解析:渤海沿岸风暴潮主要是由温带气旋引起的一种持续时间长、缓慢涨水现象,完善预警系统能提前预防风暴潮,减轻风暴潮带来的危害,但对于有效抵御风暴潮作用相对较小;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能有效抵御风暴潮;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挡风暴潮;建防护林可以有效预防海风和海浪侵袭,对于缓慢涨水的温带风暴潮作用较小,故选C项。


    读图,回答13~14题。





    13.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D )


    A.遥感技术中的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辐射能


    B.遥感技术中信息的接收主要在空中进行


    C.信息传输的前提是信息接收


    D.遥感技术中信息解译与分析的前提是信息接收与处理


    解析:A项所述太绝对,A错;信息接收与处理在地面,B错;信息传输的前提是信息获取,C错。


    14.关于遥感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高,其获得的探测范围越小


    B.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高,其对地物分辨率越高


    C.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


    D.航空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


    解析:传感器运载工具高度越高,探测范围越大,A错;运载工具飞行高度越高,对地物的分辨率越小,B错;航空遥感主要借助飞机,受领空限制,D错。


    读车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M表示( C )


    A.信号接收机


    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


    D.计算三维坐标


    解析:M表示各种地理空间数据经过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后,生成电子地图。


    16.车载设备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输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B )


    A.车载设备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设备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设备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设备规划的导航路线


    解析:车载设备通过公共电信网络把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传输给交通监控中心。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卫星导航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手机卫星导航功能的出现,说明( C )


    A.卫星导航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卫星导航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普及,民用卫星导航技术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卫星定位导航


    解析:手机已是普及的通信工具,手机卫星导航功能的出现,说明卫星导航也在走向普及,但日常生活中一般不需要卫星导航技术。手机信号要通过大气层中的电离层进行传播,而卫星定位导航则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信号传输。


    18.手机卫星导航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D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卫星导航的主要功能就是定位和导航。


    下图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据图回答19~20题。





    19.据此判断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若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从图中可看出坡向与岩层倾斜方向一致的是乙。


    20.一般来说,信号收发站的海拔越高,则其覆盖的范围越大。若通信公司要在本区域建立信号收发站,则最为合适的地点为( D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信号收发站的海拔越高,则其覆盖的范围越大,丁地海拔最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第(1)(2)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A、C。在图4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ABCF(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C、D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E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6分)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DE,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CF,发生在水圈中的是AB。(多项选择)(6分)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6分)


    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工程设施等;


    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


    ③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解析:第(1)题,从图1、2中可看出在中国,洪水与干旱分布地区最广。从图4中可看出Ⅰ、Ⅲ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季风区。因此在两区内洪水、风暴潮、干旱、台风多有发生。地区Ⅱ由图中可看出干旱、水土流失灾害分布最广。地区Ⅳ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由于地壳活跃、降水集中等因素,多发生泥石流。第(2)题,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生于岩石圈内,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第(3)题,可联系我国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生态工程作答。


    2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以来,川陕地区余震不断,7月24日15时09分,在四川广元市青川县和陕西汉中市宁强县交界处发生里氏6.0级余震,成都市区震感较为强烈。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地震带、泥石流分布图。





    (1)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反映出自然灾害分布的群聚性。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震频发,岩体破碎,季风气候显著,夏季多暴雨,诱发滑坡、泥石流。(4分)


    (2)地震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4分)


    答案: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线路受损,通讯线路受损。





    (3)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减轻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2001年4月,组建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一旦发生灾害,应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地震发生后,不论救援力量是否到达,自救与互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4分)


    解析:西南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附近,构造运动活跃,夏季多暴雨,由地震引发滑坡、泥石流,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受损,灾害发生后应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各部门工作有章可循,而灾区群众要积极自救与互救,获取宝贵救援时机。


    23.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其中遥感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4分)


    (2)在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方面主要有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化害为利发展。(3分)


    (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具有哪些基本功能?(3分)


    答案:GIS技术 具有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


    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





























    案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08年6月中国南部发生暴雨洪灾
    洪水的跟踪、动态监测—遥感评估工作—地理信息系统
    2008年8月3日~4日,安徽滁河洪灾
    对暴雨和洪水的监测—遥感
    2008年8月6日,台风“北冕”侵袭
    珠江口水位监测—遥感


    综合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