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时作业
展开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素养评价
十一 海—气相互作用
(3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解析】1选A,2选B。第1题,6个月后为7月,是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2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较②处低,热交换②处更活跃。
读全球水平衡图,回答3、4题。
3.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4.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A.海水温度升高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增高 D.海水盐度降低
【解析】3选C,4选C。第3题,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60°间的地区,图中显示该区域内海洋水平衡值大致随纬度增加而不断增加。第4题,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为负值,说明蒸发量大而降水量小,必然使海水盐度升高。
读国家海洋局海温预报图,完成5~7题。
5.海水温度取决于( )
A.陆上径流量的大小B.附近洋流性质
C.热量收支状况D.海陆轮廓形状
6.图示海域温度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 B.由东向西递减
C.由西向东递减 D.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7.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解析】5选C,6选A,7选A。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热量支出主要通过海水蒸发;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从图中可看出,水温等温线分布最密集的是渤海海域,说明其受大陆等非纬度因素影响最大。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9.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解析】8选B,9选A。第8题,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则大气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而使印尼东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减少,从而森林火险等级升高;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则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使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秘鲁沿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第9题,正常年份,秘鲁沿岸受离岸风(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上升流,表层洋流向西、向北流动;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有南移暖流出现,则说明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而南赤道暖流减弱。图示秘鲁沿岸为南移的暖流,使寒流出现在偏西位置;图示热带西部表层海水水温距平值为负值,说明海水降温了。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0.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b曲线为___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a曲线为___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 ,分析其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的主要原因。
(3)c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2)题,通过两条统计曲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b曲线是热量收入,a曲线是热量支出,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a、b曲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量收入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热量支出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副热带热量支出最大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第(3)题,是讨论热量收入与支出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因此d区域为热量盈余;同理e区域表示热量亏损。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低纬度热量盈余的海区的水温并没有逐年升高,高纬度热量亏损的海区的水温也并没有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使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
答案:(1)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愈高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
(1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020·德阳模拟)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属于水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气温是影响蒸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11~13题。
11.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
12.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13.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解析】11选B,12选C,13选D。第11题,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温度、气流、水域面积等,温度越高、气流流速越快,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虽然高温,但是降水多,盛行下沉气流,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蒸发;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第12题,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空气中的水蒸气增多,云量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水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使蒸发量下降。第13题,水面蒸发量下降,区域水循环变得缓慢,空气水汽含量减少,农作物收获期延迟,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如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据此完成14、15题。
14.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C.21 13 D.21 8
15.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14选D,15选C。第14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水循环原理,判断出a环节为水汽输送,b环节为入海径流,图中21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降水,陆地降水量减去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等于入海径流量,故入海径流量=21—13=8。第15题,a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其动力来自于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太阳辐射是根本的能量来源;b环节为入海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向海洋输送泥沙。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 2020·泸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1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2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图1中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太平洋赤道以南地区的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太平洋的东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温度低;太平洋的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水温高。第(2)题,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洋面附近的气流由西侧的高压流向东侧的低压区;高空由太平洋东侧上空流向西侧上空。第(3)题,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降水增多易形成洪灾;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易形成旱灾。第(4)题,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
答案:(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高压流向东测低压。
(3)东岸洪涝,西岸干旱。
(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料减少。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高中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海——气相互作用,1mm,被称为“世界干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海-气相互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习题:模块素养评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地形,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