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综合与测试习题,共8页。
【学习素养·明目标】 物理观念:1.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领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2.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
科学思维:1.体会动能定理在分析变力问题、曲线运动、多过程问题中的优越性.2.建立求解“多过程运动问题”的模型,提高逻辑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点归纳]
1.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
2.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
【例1】 如图所示,某人利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质量为10 kg的物体.定滑轮的位置比A点高3 m.若此人缓慢地将绳从A点拉到同一水平高度的B点,且A、B两点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30°,则此人拉绳的力做了多少功?(g取10 m/s2,sin 37°=0.6,cs 37°=0.8,不计滑轮的摩擦)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设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根据题意有h=3 m
物体升高的高度Δh=eq \f(h,sin 30°)-eq \f(h,sin 37°)①
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W-mgΔh=0②
由①②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100 J
则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W人=W=100 J.
[答案] 100 J
1.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
A.mglcs θ B.Flsin θ
C.mgl(1-cs θ) D.Flcs θ
C [小球的运动过程是缓慢的,因而任一时刻都可看成是平衡状态,因此F的大小不断变大,F做的功是变力功.小球上升过程只有重力mg和F这两个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WF-mgl(1-cs θ)=0.
所以WF=mgl(1-cs θ).]
[要点归纳]
一个物体的运动如果包含多个运动阶段,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做的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外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
【例2】 如图所示,ABCD为一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10 m,BC长1 m,AB和CD轨道光滑.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从A点以4 m/s的速度开始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10.3 m的D点速度为0.求:(取g=10 m/s2)
(1)物体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的速度;
(3)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距B点多少米).
思路点拨:①重力做功与物体运动路径无关,其大小为mgΔh,但应注意做功的正、负.
②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在水平面BC上的路径为4sBC.
[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mg(h-H)-μmgsBC=0-eq \f(1,2)mveq \\al(2,1),解得μ=0.5.
(2)物体第5次经过B点时,物体在BC上滑动了4次,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4sBC=eq \f(1,2)mveq \\al(2,2)-eq \f(1,2)mveq \\al(2,1),
解得v2=4eq \r(11) m/s≈13.3 m/s.
(3)分析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μmgs=0-eq \f(1,2)mveq \\al(2,1),
解得s=21.6 m.
所以物体在轨道上来回运动了10次后,还有1.6 m,故距B点的距离为2 m-1.6 m=0.4 m.
[答案] (1)0.5 (2)13.3 m/s (3)距B点0.4 m
1当物体运动过程中涉及多个力做功时,各力对应的位移可能不相同,计算各力做功时,应注意各力对应的位移.计算总功时,应计算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2研究初、末动能时,只需关注初、末状态,不必关心中间运动的细节.
2.如图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B长L=1.5 m,一个质量为m=0.5 kg的木块在F=1.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
(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木块未离开弧形槽);
(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
[解析] (1)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从木块开始运动到弧形槽最高点,由动能定理得:
FL-FfL-mgh=0
其中Ff=μFN=μmg=0.2×0.5×10 N=1.0 N
所以h=eq \f(FL-FfL,mg)=eq \f(1.5-1.0×1.5,0.5×10) m=0.15 m.
(2)设木块离开B点后沿桌面滑动的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mgh-Ffx=0
所以:x=eq \f(mgh,Ff)=eq \f(0.5×10×0.15,1.0) m=0.75 m.
[答案] (1)0.15 m (2)0.75 m
[要点归纳]
动能定理常与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相结合,解决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
1.与平抛运动相结合时,要注意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如分解位移或分解速度求平抛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2.与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相结合时,应特别注意隐藏的临界条件:
(1)有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vmin=0.
(2)没有支撑效果的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物体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为vmin=eq \r(gR).
【例3】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0.6 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2 m/s从P点水平抛出,从粗糙圆弧ABC的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动能损失)且恰好沿圆弧通过最高点C,已知圆弧的圆心为O,半径R=0.3 m,θ=60°,g=10 m/s2.求:
(1)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vA的大小;
(2)P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H;
(3)小球从圆弧A点运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解析] (1)在A点由速度的合成得vA=eq \f(v0,cs θ),
代入数据解得vA=4 m/s
(2)从P点到A点小球做平抛运动,
竖直分速度vy=v0tan θ①
由运动学规律有veq \\al(2,y)=2gH②
联立①②解得H=0.6 m
(3)恰好过C点满足mg=eq \f(mv\\al(2,C),R)
由A点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
-mgR(1+cs θ)-W=eq \f(1,2)mveq \\al(2,C)-eq \f(1,2)mveq \\al(2,A)
代入数据解得W=1.2 J.
[答案] (1)4 m/s (2)0.6 m (3)1.2 J
3.如图所示,一可以看成质点的质量m=2 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桌面飞出后,恰好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其中B为轨道的最低点,C为最高点且与水平桌面等高,圆弧AB对应的圆心角θ=53°,轨道半径R=0.5 m.已知sin 53°=0.8,cs 53°=0.6,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1)求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若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求在圆弧轨道上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解析] (1)在A点由平抛运动规律得:
vA=eq \f(v0,cs 53°)=eq \f(5,3)v0.①
小球由桌面到A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R+Rcs θ)=eq \f(1,2)mveq \\al(2,A)-eq \f(1,2)mveq \\al(2,0)②
由①②得:v0=3 m/s.
(2)在最高点C处有mg=eq \f(mv\\al(2,C),R),小球从桌面到C点,由动能定理得Wf=eq \f(1,2)mveq \\al(2,C)-eq \f(1,2)mveq \\al(2,0),代入数据解得Wf=-4 J.
[答案] (1)3 m/s (2)-4 J
1.如图所示,AB为eq \f(1,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在B点两轨道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开始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eq \f(μmgR,2) B.eq \f(mgR,2)
C.mgR D.(1-μ)mgR
D [设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AB,BC段摩擦力做功为-μmgR.故物体从A运动到C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WAB-μmgR=0
解得:WAB=mgR-μmgR=(1-μ)mgR,故D正确.]
2.如图所示,假设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从10 m高处的跳台跳下,设水的平均阻力约为其体重的3倍,在粗略估算中,把运动员当作质点处理,为了保证运动员的人身安全,池水深度至少为(不计空气阻力)( )
A.5 m B.3 m
C.7 m D.1 m
A [设水深h,对全程运用动能定理
mg(H+h)-fh=0,f=3mg,
即mg(H+h)=3mgh.所以h=5 m.]
3.如图所示,在半径为0.2 m的固定半球形容器中,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边缘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最低点B时,它对容器的正压力大小为15 N.取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则球自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
A.0.5 J B.1.0 J
C.1.5 J D.1.8 J
C [在B点有N-mg=meq \f(v2,R),得EkB=eq \f(1,2)mv2=eq \f(1,2)(N-mg)R.A滑到B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mgR+Wf=eq \f(1,2)mv2-0,得Wf=eq \f(1,2)R(N-3mg)=eq \f(1,2)×0.2×(15-30)J=-1.5 J,所以球自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5 J,C正确.]
4.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拴在绳的一端,绳另一端受大小为F1的拉力作用,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1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今将力的大小变为F2,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但半径变为R2(R2<R1),则小球运动的半径由R1变为R2的过程中拉力对小球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 小球运动的半径由R1变为R2时,半径变小,绳子的拉力虽为变力,但对小球做了正功,使小球的速度增大,动能发生了变化,根据动能定理有
WF=eq \f(1,2)mveq \\al(2,2)-eq \f(1,2)mveq \\al(2,1)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1=eq \f(mv\\al(2,1),R1)
故有eq \f(1,2)F1R1=eq \f(1,2)mveq \\al(2,1)②
同理有eq \f(1,2)F2R2=eq \f(1,2)mveq \\al(2,2)③
由①②③得WF=eq \f(1,2)(F2R2-F1R1).
[答案] eq \f(1,2)(F2R2-F1R1)
利用动能定理求力的功
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
动能定理在平抛、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3 动能和动能定理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3 动能 动能定理精品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5 J,6 × 10−4J,5 m,【答案】B,【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3 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