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 有丝分裂间期易发生基因突变
    C. 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
    D. 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外界因素,也有内因,所以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有丝分裂会发生DNA分子复制,会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若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或发生了隐形突变,则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并未改变,C正确;
    D、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但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遗传,D错误。
    故选D。
    2.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 紫外线可损伤细胞内的DNA诱发基因突变
    C. 测定豌豆(2n=14)的基因组,应对8条染色体上的DNA测序
    D. 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基因型是AaBb的植物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是二倍体;如果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则是单倍体,A错误;
    B、紫外线能够损伤细胞内的DNA而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豌豆(2n=14)是雌雄同体,基因组测序需测定7条染色体,C错误;
    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所选双亲必须是纯合子
    B. 诱变所得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就应丢弃
    C. 多倍体育种时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D. 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
    杂交育种的双亲可以为杂合子,A错误。诱变育种所得的植株若不出现预期性状,可能为杂合子,下一代有可能会出现预期性状,B错误。多倍体的获得方法有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C正确。单倍体育种的原理为染色体变异,D错误。
    4.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进化的原材料只能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C. 二倍体草莓与四倍体草莓存在生殖隔离
    D. 若种群中显隐性个体的数量保持不变,则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为种群,而一个池塘内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交配后产生的三倍体草莓不可育,因此二倍体草莓和四倍体草莓不属于同一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发生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是否发生变化,跟显隐性个体的数量没有关系,D错误。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35之间
    B. 人体吸收的Na2CO3会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C.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排出CO2
    D.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错误;
    B、人体吸收的Na2CO3,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反应形成NaHCO3,过多的碳酸氢盐可由肾脏排出,B正确;
    C、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O2排出,C正确;
    D、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碳酸是一种弱酸,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D正确。
    故选A。
    6.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 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C. 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
    D. 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A正确;
    B、甲是细胞内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错误;
    C、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组织液的积累,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D正确。
    故选B。
    7.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发
    A. 恶性肿瘤 B. 过敏反应
    C. 免疫排斥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免疫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指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因此,当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过低时,容易引起恶性肿瘤,A正确;
    B、过敏反应是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B错误;
    C、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时引起的,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
    B. 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 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
    【答案】A
    【解析】
    【详解】A、激素通过与靶细胞的激素受体特异性结合调节靶细胞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A错误;
    B、生长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正确;
    D、光照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运输,D正确。
    故选A。
    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
    A. 用脱落酸处理休眠的种子,促进种子萌发
    B. 施用较高浓度的2,4―D除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C. 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
    D. 用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使纤维长度增加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A错误;
    B、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施用较高浓度的2,4-D可除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B正确;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雌蕊可获得无子番茄,C正确;
    D、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则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D正确。
    故选A。
    10. 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 现有人口的数量
    B. 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C. 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D. 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年龄组成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从而推测未来人口变化,故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故选:C。
    11.果蝇体内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及某些基因的位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1、3、5、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ABDXX的配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答案】C
    【解析】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即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7、8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中标注的三对基因中,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基因B、D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含有B、D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基因A和B位于1、2这对同源染色体上,若一个配子中同时出现基因A和B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1、2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X和X(即图中的7、8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若一个配子中同时出现X和X,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7、8这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X染色体没有分开)所致,D错误。
    12. 一位只患白化病的女性患者(致病基因为a)的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血友病(致病基因为b)。则这位白化病人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
    A. aXB或aY B. aXB或aXb C. aaXBXB或aaXbXb D. aaXBXb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根据题意,白化病病人母亲患血友病,父亲正常,这位病人只患白化病,故这位白化病病人为女性且基因型是aaXBXb,她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后期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aaXbXb。故选C。
    13.囊性纤维病是北美白种人常见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
    B.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
    C. 该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
    D.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引起该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详解】A、正常基因和异常基因都含有四种碱基,因此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不能确定变异的类型,A错误;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B正确;
    C、该遗传病可以遗传给后代,而不是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C错误;
    D、基因突变会造成某些碱基对的缺失,但不会引起基因缺失,D错误。
    故选B。
    1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细胞内没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C. 遗传病并不一定是先天的,有的可以在成年时期才表现出来
    D. 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色盲病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的体内不含致病基因,故体细胞内没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错误;
    B、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等位基因以上控制的人类遗传病,B错误;
    C、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才表现出来,故遗传病并不一定是先天的,有的可以在成年时期才表现出来,C正确;
    D、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变异遗传病,用基因诊断不能检测出,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即可确定,D错误。
    故选C。
    15.如图所示为两种育种方法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图示①③过程中
    B. 过程③④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
    C. E植株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图示育种方法的遗传学原理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可发生在图示①②③过程中,A错误;
    B、过程③④⑤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B错误;
    C、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所以E植株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D。
    16.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 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 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 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正确;
    B.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直接看出,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将无法繁衍后代,B项错误;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B。
    17. 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 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 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种群的A的基因频率增加,a的基因频率减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A正确;p点时,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由于二者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故B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基因频率向一定的方向变异,故C正确;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最后接近1,说明纯合子所占比例增加,故D错误。
    18.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 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
    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 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答案】B
    【解析】
    【详解】C、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C正确;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大量内流造成的,B错误;
    C、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还是外正内负,所以不一定是外负内正,C正确;
    D、位于脊髓内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D正确。
    故选B。
    19.下列有关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描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 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 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
    D. 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血液运输而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神经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纤维膜由兴奋状态转为静息状态后,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A错误;
    B、静息电位主要由K+产生和维持,内环境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B错误;
    C、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中,Na+通道打开,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内,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C正确;
    D、神经元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等)需经组织液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而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20.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B.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C.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
    D. 大量口服胰岛素,可使血糖快速降低而使机体表现出休克症状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A错误;
    B、胰岛素的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B正确;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不包括肌糖原,C错误;
    D、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吃,D错误。
    故选B。
    21.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 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C. 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A正确;
    B、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正确;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例如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错误;
    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调节作用,没有催化作用,D正确。
    故选:D。
    22.下图表示动物体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B. 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C. 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D. 该图表示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激素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当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故A正确;
    B、骨骼肌受神经系统直接支配,会发生不自主战栗,故B正确;
    C、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果是抑制,故C错误;
    D、该图中说明体温调节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故D正确。
    故选C。
    2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②腹泻引起内环境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③ATP 的合成和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①正确
    腹泻不引起内环境中蛋白质大量丢失,②错误
    ATP 的合成和水解发生在细胞内,③错误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④正确
    选C。
    24.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致死率极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特效药。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不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
    B. 青蒿素也可用于治疗由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
    C. 青蒿素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进而杀死疟原虫
    D. 疟疾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清除功能过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血浆中的吞噬细胞能识别进入人体的疟原虫,A错误;
    B、该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系结构,从而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膜系结构,因此该药不能治疗艾滋病病毒等引起的传染病,B错误;
    C、青蒿素杀死疟原虫是通过破坏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功能,不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能力,C错误;
    D、疟原虫进入人体引起疾病,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对疟原虫的防卫及清除能力过低,不能将其杀死清除,D正确。 
    故选D。
    25.下图所示为对燕麦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

    A. a 与 b B. c 与 d C. a 与 e D. c 与 e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尖端是感光部位,图中a在尖端下部插入玻璃片,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图中b在尖端下部插入琼脂片,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所以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弯向左侧光源生长;
    图中c切去尖端后,中间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并且单侧光对其无刺激作用,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
    图中d用锡箔遮住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
    图中e用锡箔纸包在尖端下部,不影响尖端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所以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胚芽鞘弯向右侧光源生长.
    因此,胚芽鞘生长情况相同的一组是c与d,都直立生长.
    故选B.
    26.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 人们发现在渔、牧生产上,种群保持在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D. 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A错误;
    B、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使人们获得最大的收益,B正确;
    C、蚜虫、跳蝻的活动力比较弱,一般采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错误;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对于样方线上的个体应计数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若将样方线上的个体都不统计在内,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错误。
    故选B。
    27.“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变化,其中ac段为增长型,cd段为稳定性,de段为衰退型,A正确
    B、ab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到b点时到达最大值,而bc段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因此,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B正确;
    C、本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原则,C错误;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实验误差,D正确。
    故选C。
    2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
    D. 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等其他数量特征,A错误;
    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
    D、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D错误。
    故选C。
    29. 关于“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 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A正确;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
    D、不同的时间,动物的活动习性不同,故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
    故选:B。
    30.编码酶X的基因中某个碱基被替换时,表达产物将变为酶Y。下表显示了与酶X相比,酶Y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对这四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比较指标




    酶Y活性/酶X活性
    100%
    50%
    10%
    150%
    酶Y氨基酸数目/酶X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A. 状况①一定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
    B. 状况②一定是因为氨基酸间的肽键数减少了50%
    C. 状况③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子位置变化
    D. 状况④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tRNA的种类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遗传密码一定改变,但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决定的氨基酸并不一定改变,状况①酶活性不变且氨基酸数目不变,可能是因为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也可能是氨基酸序列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两种酶活性,A错误;状况②酶活性虽然改变了,但氨基酸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氨基酸间的肽键数也不变,B错误;状况③碱基改变之后酶活性下降且氨基酸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提前了,C正确;状况④酶活性改变且氨基酸数目增加,可能是因为突变导致了终止密码的位置推后,基因突变不影响tRNA的种类,D错误。
    31.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 同一种群和同一物种个体间相互交配都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D. 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很多种群,一个种群只能是一个物种,因此物种基因库一般大于种群基因库,A错误;
    B、同一种群的个体为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正确;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种群的基因频率并不是总在发生改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也不一定不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3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
    B.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D. 细胞膜内外 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造成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
    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导,B错误.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正确.
    细胞膜内外 K+外低内高、Na+外高内低,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造成膜电位的变化,这是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正确.
    33.下图是突触局部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传递到①,一定引起③产生动作电位
    B. ②传递到①,反射过程完成
    C. ⑤内的液体是血浆
    D. ①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 ②神经递质传递到①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③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因为有抑制性神经递质,A错误;
    B、②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传到①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但不是反射活动完成,反射活动完成要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错误;
    C、⑤是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C错误;
    D、①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本质是糖蛋白,D正确。
    故选D。
    3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在寒冷条件下散失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散失的更多
    B. 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加强,尿液减少
    C.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对胰岛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
    D.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炎热条件下产热少,散热也少,寒冷时,产热多,散热也多,故寒冷条件下散失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散失的更多,A正确;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加强,尿液减少,B正确;
    C、血糖浓度升高时,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神经调节,C错误;
    D、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D正确。
    故选C。
    35.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
    B. 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一定是有利的
    C. 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 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A正确;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害虫生存的环境,B错误;
    C、杀虫剂对抗药基因起到选择作用,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标志着生物的进化,C正确;
    D、杀虫剂使得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而严寒使敏感型个体生存下来,表明杀虫剂和严寒可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36.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一般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但在射线辐射下,突变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使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某育种机构用射线辐射处理一批纯合的白色小花瓣花的种子,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植株分别开白色小花瓣花、红色小花瓣花和白色大花瓣花。已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的DNA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控制花色、花瓣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性。
    (2)育种员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甲的结论_____________(填正确、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诱变育种 (2). 随机 (3). 不正确 (4). 若诱变获得的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也均开红花 (5). 均开红花或均开白花
    【解析】
    【详解】(1)通过射线辐射提高突变率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控制花色、花瓣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2)无论是显性纯合子还是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甲的判断不正确。若红色为显性,其自交后代没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纯合,和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红色显性;若白色为显性,红色为隐性纯合,二者杂交后代全为白色显性。
    37.人感染狂犬病毒可能于3~6日发病死亡,对感染者注射由灭活的狂犬病毒制成的狂犬疫苗,是目前防范狂犬病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毒会沿着传入神经入侵下丘脑,因破坏_________________中枢而出现酷似“感冒”的体温高热,同时也会因__________________分泌不足而出现极渴。
    (2)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将引起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狂犬疫苗中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有效成分称作____________。
    (3)医务实验人员分别在第1、3、7、19天向多名患者注射了1安培(疫苗剂量单位)的狂犬疫苗,并测定了患者体内抗狂犬病毒抗体的含量,相关数据如图。

    抗狂犬病毒抗体由_________细胞合成分泌。根据图中数据,你认为被狂犬病毒严重感染后,在接种狂犬疫苗的同时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注射抗狂犬病毒抗体,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体温调节 (2). 抗利尿激素 (3).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4). 抗原 (5). 浆 (6). 需要 (7). 注射抗原后,机体需要一段反应时间,才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解析】
    【详解】(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故狂犬病毒入侵下丘脑,破坏体温调节中枢而出现酷似“感冒”的体温高热,同时也因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出现极渴。
    (2)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后寄生在细胞内,故将引起细胞免疫,当靶细胞裂解后,病毒释放出来,再进行体液免疫;狂犬疫苗中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有效成分称作抗原。
    (3)抗体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根据图中数据显示,注射抗原后,机体需要一段反应时间,才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故在被狂犬病毒严重感染后,在接种狂犬疫苗的同时需要注射抗狂犬病毒抗体,及时消灭狂犬病毒。
    38.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确定)。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预实验,预实验的作用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很多,比较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和沾蘸法。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浓度X和浓度Y的大小关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浸泡法 (3). 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4). 生根数和生根长度 (5). 图示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 (6). 不能 (7). 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具有两重性
    【解析】
    【详解】(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先做一个预实验,预实验的作用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当溶液的浓度较高时用沾蘸法,溶液的浓度较低时用浸泡法。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
    (3)图示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4)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具有两重性,故浓度X、Y之间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9.如图表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最终使血糖浓度____,这与____(填激素名称)的作用类似。
    (2)肾上腺素β受体的化学本质_____。比较b、c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在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等。此例表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是_____。
    【答案】 (1). 升高 (2). 胰高血糖素 (3). 糖蛋白; (4). 相同的激素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其作用效果不同 (5). 内分泌腺的而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析】
    【详解】(1)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最终使血糖浓度升高,这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类似。
    (2)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所以肾上腺素β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比较b、c两图,自变量是接受激素的受体,所以可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激素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其作用效果不同。
    (3)在恐惧、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等。说明了激素的分泌应了神经调节,此例表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是:内分泌腺的而分泌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40.“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树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

    (1)上图是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_____模型。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不发生变化”“ 提前”“ 推后”),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______。
    (4)该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___,其中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样方法 (2). 数学模型 (3). 次生演替 (4). 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 (5). 提前 (6).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7). 结构 (8). 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解析】
    【详解】(1)调查植物的数量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构建数学模型。
    (2)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保留了土壤条件及生物的繁殖体。
    (3)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
    (4)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其中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