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雌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
【详解】豌豆是两性花,为了防止其自花传粉,即自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且套袋处理。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发现了基因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
B.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检测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C. 孟德尔设计正交和反交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D. 孟德尔依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观察实验——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明确假说内容、演绎推理内容和测交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而不是基因的概念,A错误;
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实验结果判断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B正确;
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C错误;
D、孟德尔需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豌豆自然状态下为纯种,D错误。
故选B。
3.马的毛色中,粟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栗色马与若干匹纯种雌性白马杂交,生出了15匹栗色马和15匹白马,据此可知何种性状为显性性状
A. 栗色 B. 白色
C. 栗色或者白色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子代中栗色马和白色马比例为1∶1,只根据实验结果无法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亲本雌性白马为纯种。
【详解】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栗色马与若干匹纯种雌性白马杂交,生出了15匹栗色马和15匹白马。若亲本白马为纯种显性个体,则子代均应为白马,与题意矛盾,因此白色为隐性,栗色为显性。
故选A。
【点睛】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判断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4.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其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 1/4 B. 3/16 C. 1/8 D. 1/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详解】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杂交,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可知,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故选A。
5.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
C.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I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分离”为背景,综合考查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B、D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特点及规律。
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图中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⑤
B. ③⑥过程表示受精作用过程
C. 图1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 中占的比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中①②和图2中④⑤表示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③⑥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详解】A、图中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亲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即④⑤过程中,A正确;
B、③⑥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过程,B正确;
C、图1③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子代中AA、Aa、aa的比例为1∶2∶1,Aa占1/2,C正确;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 中占的比1/3,D错误。
故选D。
7.家蚕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
【答案】D
【解析】
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8.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C. 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分析。
【详解】A. 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
B. 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但该女子的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X、Y同源区段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l/2,C正确;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则该女子妹妹为显性杂合子,若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错误。
9.人们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转基因绵羊。生长速度比一般的绵羊提高了30%,体型增大50%。这个过程利用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
A. 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B. 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C. 基因重组,RNA→DNA→RNA→蛋白质
D. 蛋白质工程,mRNA→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并使之正常表达,实现了不同生物间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外源基因在绵羊细胞中可通过转录生成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故选A。
10.关于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与③由相同限制酶切割产生 B. 连接酶可催化①与③的拼接
C. 经酶切形成④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 D. ①-④中的化学键均为相同化学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可产生碱基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一般为回文结构。
【详解】A项和B项、①与③的末端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不是由相同限制酶切割产生,不能由DNA连接酶连接,A项、B项错误;
C、 经酶切形成④打开两个磷酸二酯键,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C正确;
D、①-④中的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跑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都具有双链结构
B. 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基因的运载体可来自真核细胞可以是能自主复制的DNA分子
D. 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常用的运载体,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结构一般为载体蛋白,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结构为tRNA。
【详解】DNA和RNA都能储存遗传信息,DNA一般为双链结构,RNA一般单链结构,A错误;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是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B错误;最常用的基因的运载体是质粒,质粒是存在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C正确;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是蛋白质,如tRNA,故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1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不包括
A. 农杆菌转化法 B. 显微注射法
C. 花粉管通道法 D. 基因枪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携带目的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种类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包括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
故选B。
【点睛】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不同方法
生物种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技术
感受态细胞法
受体细胞
体细胞或受精卵
受精卵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1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和生产药物
B. 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检测和污染环境的净化
C. 在畜牧业方面,主要通过克隆培育出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D. 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基因工程可培育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可利用转基因动物或微生物生产药物,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详解】A、在医疗卫生方面,基因探针可用于诊断疾病,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疾病,转基因动物和微生物可用来生产药物,A正确;
B、在环境保护方面,基因探针可用于环境检测,转基因微生物可用于污染环境的净化,B正确;
C、在畜牧业方面,主要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克隆技术不属于基因工程,C错误;
D、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D正确。
故选C。
14.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 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C. 蛋白质工程技术的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D. 以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对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改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决定蛋白质,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和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直接对蛋白质进行操作难度很大,且改造后的蛋白质不能通过复制遗传下去。
【详解】A、蛋白质工程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定向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A正确;
B、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
C、蛋白质工程技术中的操作对象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C错误;
D、蛋白质工程不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改造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
(1)区别
项目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结果
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2)联系
①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②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修饰、改造。
15.下列对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离体的成熟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B. 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D. 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为完整新个体。
【详解】A、没有离体的成熟植物细胞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不能表现出全能性,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动物细胞全能性,B错误;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利用了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特点,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花粉具有较高的全能性,经组织培养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D正确。
故选D。
【点睛】细胞全能性判断的标准是:“细胞→个体”。如一个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幼苗,称为全能性。而将一个细胞培养成叶片不是全能性,因为叶片不是个体。将一个干细胞培养成一个幼小动物可以称为全能性,而培养成一个跳动的心脏不是全能性。
16.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
B.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
C.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完全相同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甙,提高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有: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神奇的人工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详解】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A正确;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病毒在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则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B正确;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体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般完全相同,但若取自其花粉细胞,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则不同,C错误;利用愈伤组织的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人参皂甙,提高产量,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忽视同一植株上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则不同。
1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需要5% 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
B.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C. 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D. 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需要5%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A正确;
B、有毒物质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掌握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我国科学家以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成为全球首例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下图是克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克隆猴的产生过程为无性生殖 B. 克隆猴的性状与甲完全相同
C. 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D. ①过程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甲,细胞质来自乙,重组细胞类似于受精卵,经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可获得克隆猴。
【详解】A、克隆猴的产生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为无性生殖,A正确;
B、克隆猴的细胞质基因来自于乙,性状与甲不完全相同,B错误;
C、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可发育为新个体,C正确;
D、①过程将甲的细胞核移入乙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D正确。
故选B。
19.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是
A. 顶体反应 B. 透明带反应
C. 卵细胞膜反应 D. 滋养层封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入卵过程中,先后经过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时细胞分化滋养层和内细胞团。
【详解】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其中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故选B。
20.如图所示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的时期有d、e
B. 可从图e的1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C. 图e的3将来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D. 图中各阶段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详解】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的时期有d桑椹胚、e囊胚,A正确;可从图e的1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B正确;图e的3滋养层将来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C正确; 图中囊胚期发生了细胞分化,桑椹胚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D错误。故选D。
21.下列关于胚胎分割和移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分割时可以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进行分割
B. 胚胎分割时分割的数量越多越好
C. 胚胎移植前取内细胞团细胞进行DNA分析性别鉴定
D. 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受体母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胚胎分割一般选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切割,对囊胚进行切割时,应注意均分内细胞团,以利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的发育。
【详解】A、胚胎分割时可以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进行分割,A正确;
B、胚胎分割时以二分胚胎为宜,分割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B错误;
C、胚胎移植前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性别鉴定,取内细胞团细胞进行DNA分析会对胚胎造成较大伤害,C错误;
D、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与受体母畜无关,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关于动物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不一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由于受精卵全能性比胚胎细胞更大,所以将受精卵直接移植到受体成活率会更高
C. 比利时兔可以作为安哥拉兔的代孕母兔,但黄牛不能作为奶牛的代孕母牛
D. 胚胎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产生的试管动物有试管牛、试管鸡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不一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以是细胞核移植后得到的,A正确;受精卵不能直接移植,B错误;只要是同一物种,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就可以做受体,C错误;胚胎工程的对象一般是哺乳动物,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高等动物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②食物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是否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
③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能否对环境造成新污染或破坏
④生物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4.某些地区只号召农民种树,不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种现象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
A. 协调与平衡原理 B. 整体性原理
C.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种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详解】只号召农民种树,不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没有把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违反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故选B。
【点睛】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需要考虑的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统一,系统整体性原则强调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5.在“稻-萍-鱼”生态农业模式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农户还可进行养殖(猪)和沼气生产。关于该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B. 存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实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营养结构,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详解】A、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提高光能利用率,A正确;
B、病菌与水稻之间为寄生关系,鱼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红萍和水稻之间为竞争关系,红萍与其叶片内的蓝藻固氮菌为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
C、沼气生产实现了废物资源化,C正确;
D、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在系统中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苗寨小香猪的体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体色黑色、灰色分别由基因D、d控制,但只有基因E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为白色。
(1)现在有黑色小香猪(甲)与白色小香猪(乙)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黑色︰灰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导致出现该比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让F1中黑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若基因E、e与D、d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若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假定F1中所有黑色个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均相同,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E、e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只黑色雄性小香猪(丁),将其与F1中多只灰色雌性小香猪杂交,通过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其基因型,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dEE和Ddee (2). F1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致死 (3). 黑色:灰色:白色=2:1:1(或6:3:3) (4). 黑色:白色=2:1或黑色:灰色=2:1 (5). 若子代为黑色:灰色=1:1,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若子代为黑色:灰色:白色=3:3:2,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
【解析】
【分析】
根据苗寨小香猪的体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体色黑色、灰色分别由基因D、d控制,但只有基因E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为白色,可判断D-E-为黑色、ddE-为灰色、- -ee为白色。
【详解】(1)黑色小香猪(甲)基因型为D-E-,白色小香猪(乙)的基因型为--ee,二者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黑色(D-E-)︰灰色(ddE-)=2︰1,子代有dd出现,说明甲的基因型为Dd,乙的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后代均为E-,说明甲的基因型为EE,则甲的基因型为DdEE,若乙的基因型为ddee,则甲和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Ee、ddEe,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色:灰色=1:1,与题意不符,所以乙的基因型应为Ddee。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和Ddee,理论上甲、乙杂交的后代应为黑色(D-E-):灰色(ddE-)=3:1,但实际为黑色:灰色=2:1,说明F1代DD纯合致死。即F1中黑色个体基因型为DdEe,F1中黑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F2,若基因E、e与D、d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于DD纯合致死,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DdE-):ddE-(灰色):白色(Ddee、ddee)=6:3:3;若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假设D和E连锁,d和e连锁,则F1产生DE和de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F2代基因型和比例为DDEE:DdEe:ddee=1:2:1,由于DD纯合致死,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2:1;若D和e连锁,d和E连锁,则F1产生dE和De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F2代基因型和比例为ddEE:DdEe:DDee=1:2:1,由于DD纯合致死,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2:1。
(2)若E、e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只黑色雄性(DdE-)小香猪(丁),将其与F1中多只灰色雌性(ddEe)小香猪杂交,若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则与ddEe杂交的子代黑色(DdE-)占1/2×1=1/2;灰色(ddE-)占1/2×1=1/2,即黑色:灰色=1:1,若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则与ddEe杂交的子代黑色(DdE-)占1/2×3/4=3/8;灰色(ddE-)占1/2×3/4=3/8;白色(Ddee、ddee)占1/2×1/4+1/2×1/4=2/8,所以后代黑色:灰色:白色=3:3:2。综上分析,若子代为黑色:灰色=1:1,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若子代为黑色:灰色:白色=3:3:2,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遗传规律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27.人类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体内缺失腺苷酸脱氨酶(ADA)的基因,导致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利用基因治疗治愈了人类复合型免疫缺陷症,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图中①代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ADA基因是否存在于T细胞中,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ADA基因是否转录时,未出现ADA基因转录的mRNA,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角度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ADA基因的T细胞必需要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注入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除上图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2). DNA分子杂交技术 (3). 基因表达载体上目的基因首端未加入启动子 (4). 腺苷酸脱氨酶(ADA) (5). 基因治疗 (6). 质粒 (7). λ噬菌体衍生物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仅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图中①过程通过让病毒感染携带有ADA基因的细胞,获得含有ADA基因的重组DNA病毒;②过程相当于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过程通过筛选获得含ADA基因的T细胞。
【详解】(1)该过程以病毒为载体,图中①代表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检测ADA基因是否存在于T细胞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测,应采用DNA分子杂交。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启动目的基因的转录,检测ADA基因是否转录时,未出现ADA基因转录的mRNA,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角度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缺乏启动子或启动子不能发挥其功能。
(3)人类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体内缺失腺苷酸脱氨酶,含ADA基因的T细胞必需要能产生腺苷酸脱氨酶,才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才能注入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借助于基因工程,在体外转化细胞,属于基因(体外)治疗。
(4)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动植物病毒和λ噬菌体衍生物。
【点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
①分子水平的检测
a.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有无。
b.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翻译。
②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等。
28.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__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2)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
(3)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4)培育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此技术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叶绿体 (3). 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 (4). 黑腐病菌 (5). 植物体细胞杂交 (6).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打破种间的生殖隔离)
【解析】
【分析】
图示过程借助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图中①为去植物细胞壁过程,②为促融过程,③为脱分化,④为再分化过程。
【详解】(1)利用酶的专一性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过程①所需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图示过程中,抗病型黑芥叶肉细胞经紫外线处理后染色体片段化,不会长时间存活,但含有叶绿体;易感型花椰菜幼根细胞没有叶绿体,过程②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根部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如果有供体叶绿体的存在,说明属于杂种细胞。
(2)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容易吸水涨破,在其培养液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可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原生质体一定的形态。
(3)筛选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可对杂种植株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若能抗病,说明培育成功。
(4)不同种的生物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图示技术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打破种间的生殖隔离),培育种间杂交品种。
29.女性怀孕后会分泌一种糖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尿液中会检出HCG的存在。用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试纸可以测试女性是否怀孕。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的生物学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__。
(2)融合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____;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融合后乙有______种。
(3)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所得细胞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丙检测筛选得到丁,所采用操作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 抗原 (3). 灭活的病毒 (4). 3 (5).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6). 抗原一抗体杂交
【解析】
【分析】
图示过程包括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利用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和浆细胞产生单一抗体的特点,制备杂交瘤细胞,从而生产单克隆抗体。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的生物学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小鼠产生浆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的促融方法除物理法和化学法外,还有生物诱导法。常用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病毒;只考虑两两融合,融合后的细胞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和杂交瘤细胞3种。
(3)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所得丙杂交瘤细胞应既能够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单一抗体。检测丙是否能产生单一抗体,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方法。
【点睛】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两次筛选的方法及目的
项目
第一次筛选
第二次筛选
筛选
原因
诱导融合后得到多种杂交细胞,另外还有未融合的细胞
由于小鼠在生活中还受到其他抗原的刺激,所以需经过选择性培养
筛选
方法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BB”细胞、“瘤瘤”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B瘤”细胞)才能生长
用多孔培养皿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筛选
目的
得到杂交瘤细胞
得到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通常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B.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雄蕊、
C. 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D. 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雌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状态下,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
【详解】豌豆是两性花,为了防止其自花传粉,即自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且套袋处理。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发现了基因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
B. 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检测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C. 孟德尔设计正交和反交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D. 孟德尔依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观察实验——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明确假说内容、演绎推理内容和测交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A、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而不是基因的概念,A错误;
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实验结果判断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B正确;
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的正确性,C错误;
D、孟德尔需用豌豆为实验材料,豌豆自然状态下为纯种,D错误。
故选B。
3.马的毛色中,粟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栗色马与若干匹纯种雌性白马杂交,生出了15匹栗色马和15匹白马,据此可知何种性状为显性性状
A. 栗色 B. 白色
C. 栗色或者白色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子代中栗色马和白色马比例为1∶1,只根据实验结果无法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亲本雌性白马为纯种。
【详解】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栗色马与若干匹纯种雌性白马杂交,生出了15匹栗色马和15匹白马。若亲本白马为纯种显性个体,则子代均应为白马,与题意矛盾,因此白色为隐性,栗色为显性。
故选A。
【点睛】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
(1)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假设法判断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4.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其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
A. 1/4 B. 3/16 C. 1/8 D. 1/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详解】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杂交,采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可知,其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1/4.故选A。
5.下列有关“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都自由组合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
C.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I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分离”为背景,综合考查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详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B、D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C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特点及规律。
6.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图中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⑤
B. ③⑥过程表示受精作用过程
C. 图1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
D. 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 中占的比1/1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中①②和图2中④⑤表示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③⑥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详解】A、图中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亲本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即④⑤过程中,A正确;
B、③⑥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过程,B正确;
C、图1③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子代中AA、Aa、aa的比例为1∶2∶1,Aa占1/2,C正确;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 中占的比1/3,D错误。
故选D。
7.家蚕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
【答案】D
【解析】
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C错误;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D正确。
8.在对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中发现,某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其哥哥的配偶及一儿一女也都正常,其妹妹与一表现型正常男性结婚,未生育。下列对该女性及其家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病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若其丈夫没有该病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C. 若该女性患者与丈夫再生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妹妹不可能生患该病的孩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其丈夫、女儿及父亲、哥哥和妹妹都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或致病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据此分析。
【详解】A. 女性患者的父亲正常,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的可能,A错误;
B. 若其丈夫没有致病基因,但该女子的儿子患病,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 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X显性、X、Y同源区段遗传,无论哪种情况,子代患病概率都是l/2,C正确;
D.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女性患者的母亲和儿子是患者,则该女子妹妹为显性杂合子,若其丈夫也是携带者时,后代也可能患病,D错误。
9.人们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绵羊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转基因绵羊。生长速度比一般的绵羊提高了30%,体型增大50%。这个过程利用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
A. 基因重组,DNA→RNA→蛋白质
B. 基因突变,DNA→RNA→蛋白质
C. 基因重组,RNA→DNA→RNA→蛋白质
D. 蛋白质工程,mRNA→DNA→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基因技术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并使之正常表达,实现了不同生物间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转基因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外源基因在绵羊细胞中可通过转录生成mRNA,然后以mRNA为模板,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故选A。
10.关于下图所示黏性末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与③由相同限制酶切割产生 B. 连接酶可催化①与③的拼接
C. 经酶切形成④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 D. ①-④中的化学键均为相同化学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并切割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可产生碱基互补配对的黏性末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一般为回文结构。
【详解】A项和B项、①与③的末端不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不是由相同限制酶切割产生,不能由DNA连接酶连接,A项、B项错误;
C、 经酶切形成④打开两个磷酸二酯键,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C正确;
D、①-④中的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C。
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跑内遗传信息的载体都具有双链结构
B. 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基因的运载体可来自真核细胞可以是能自主复制的DNA分子
D. 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常用的运载体,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结构一般为载体蛋白,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结构为tRNA。
【详解】DNA和RNA都能储存遗传信息,DNA一般为双链结构,RNA一般单链结构,A错误;细胞内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是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B错误;最常用的基因的运载体是质粒,质粒是存在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细胞核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C正确;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是蛋白质,如tRNA,故生物体内运输物质的载体不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C。
1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不包括
A. 农杆菌转化法 B. 显微注射法
C. 花粉管通道法 D. 基因枪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携带目的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种类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感受态细胞法。
【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包括农杆菌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和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
故选B。
【点睛】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不同方法
生物种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技术
感受态细胞法
受体细胞
体细胞或受精卵
受精卵
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感受态细胞→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与感受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1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用于诊断治疗疾病和生产药物
B. 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环境检测和污染环境的净化
C. 在畜牧业方面,主要通过克隆培育出体型巨大、品质优良的动物
D. 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基因工程可培育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可利用转基因动物或微生物生产药物,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
【详解】A、在医疗卫生方面,基因探针可用于诊断疾病,基因治疗可用于治疗疾病,转基因动物和微生物可用来生产药物,A正确;
B、在环境保护方面,基因探针可用于环境检测,转基因微生物可用于污染环境的净化,B正确;
C、在畜牧业方面,主要用于改善畜产品的品质,克隆技术不属于基因工程,C错误;
D、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培育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和具有抗性的农作物,D正确。
故选C。
14.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定向改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
B. 实质是通过改变氨基酸的结构改变蛋白质的功能
C. 蛋白质工程技术的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D. 以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对蛋白质的氨基酸进行改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决定蛋白质,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和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直接对蛋白质进行操作难度很大,且改造后的蛋白质不能通过复制遗传下去。
【详解】A、蛋白质工程可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对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定向改造,使之更加符合人类需要,A正确;
B、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
C、蛋白质工程技术中的操作对象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C错误;
D、蛋白质工程不是通过人工化学合成的方法直接改造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比较
(1)区别
项目
蛋白质工程
基因工程
过程
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实质
定向改造或生产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人类所需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结果
可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
只能生产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2)联系
①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②基因工程中所利用的某些酶需要通过蛋白质工程进行修饰、改造。
15.下列对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离体的成熟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B. 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D. 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为完整新个体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为完整新个体。
【详解】A、没有离体的成熟植物细胞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不能表现出全能性,A错误;
B、动物细胞融合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动物细胞全能性,B错误;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利用了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特点,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花粉具有较高的全能性,经组织培养可培育成单倍体植株,D正确。
故选D。
【点睛】细胞全能性判断的标准是:“细胞→个体”。如一个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形成幼苗,称为全能性。而将一个细胞培养成叶片不是全能性,因为叶片不是个体。将一个干细胞培养成一个幼小动物可以称为全能性,而培养成一个跳动的心脏不是全能性。
16.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
B. 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
C.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完全相同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皂甙,提高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有:
(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神奇的人工种子;
(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
(3)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详解】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经诱变处理,有利于获得突变个体,A正确;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病毒在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则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脱毒苗,B正确;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体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般完全相同,但若取自其花粉细胞,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基因型则不同,C错误;利用愈伤组织的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人参皂甙,提高产量,D正确。
【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忽视同一植株上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内遗传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的基因型则不同。
17.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需要5% 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
B. 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C. 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D. 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培养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环境需要5%CO2,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A正确;
B、有毒物质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要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杂菌污染,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掌握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我国科学家以雌性猕猴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成为全球首例细胞克隆灵长类动物。下图是克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克隆猴的产生过程为无性生殖 B. 克隆猴的性状与甲完全相同
C. 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D. ①过程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重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甲,细胞质来自乙,重组细胞类似于受精卵,经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可获得克隆猴。
【详解】A、克隆猴的产生过程不涉及减数分裂,为无性生殖,A正确;
B、克隆猴的细胞质基因来自于乙,性状与甲不完全相同,B错误;
C、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所以可发育为新个体,C正确;
D、①过程将甲的细胞核移入乙去核的卵母细胞中,运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D正确。
故选B。
19.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是
A. 顶体反应 B. 透明带反应
C. 卵细胞膜反应 D. 滋养层封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精子入卵过程中,先后经过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时细胞分化滋养层和内细胞团。
【详解】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其中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故选B。
20.如图所示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的时期有d、e
B. 可从图e的1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C. 图e的3将来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D. 图中各阶段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详解】从a到e中,适宜于牛的胚胎移植的时期有d桑椹胚、e囊胚,A正确;可从图e的1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B正确;图e的3滋养层将来可发育成胎膜和胎盘,C正确; 图中囊胚期发生了细胞分化,桑椹胚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D错误。故选D。
21.下列关于胚胎分割和移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胎分割时可以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进行分割
B. 胚胎分割时分割的数量越多越好
C. 胚胎移植前取内细胞团细胞进行DNA分析性别鉴定
D. 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受体母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胚胎分割一般选桑椹胚或囊胚进行切割,对囊胚进行切割时,应注意均分内细胞团,以利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的发育。
【详解】A、胚胎分割时可以在显微镜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进行分割,A正确;
B、胚胎分割时以二分胚胎为宜,分割的数量不是越多越好,B错误;
C、胚胎移植前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性别鉴定,取内细胞团细胞进行DNA分析会对胚胎造成较大伤害,C错误;
D、胚胎移植产下的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供体,与受体母畜无关,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关于动物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不一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B. 由于受精卵全能性比胚胎细胞更大,所以将受精卵直接移植到受体成活率会更高
C. 比利时兔可以作为安哥拉兔的代孕母兔,但黄牛不能作为奶牛的代孕母牛
D. 胚胎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产生的试管动物有试管牛、试管鸡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于移植的早期胚胎不一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以是细胞核移植后得到的,A正确;受精卵不能直接移植,B错误;只要是同一物种,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就可以做受体,C错误;胚胎工程的对象一般是哺乳动物,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高等动物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
②食物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是否会产生出毒性蛋白或过敏蛋白
③环境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能否对环境造成新污染或破坏
④生物安全是指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潜在风险和威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24.某些地区只号召农民种树,不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这种现象违反了生态工程的哪一基本原理
A. 协调与平衡原理 B. 整体性原理
C. 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种多样性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详解】只号召农民种树,不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没有把生态和经济结合起来,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违反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故选B。
【点睛】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需要考虑的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统一,系统整体性原则强调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5.在“稻-萍-鱼”生态农业模式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叶片内的蓝藻固氮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农户还可进行养殖(猪)和沼气生产。关于该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B. 存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
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 实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为复杂的营养结构,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详解】A、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能提高光能利用率,A正确;
B、病菌与水稻之间为寄生关系,鱼和害虫之间为捕食关系,红萍和水稻之间为竞争关系,红萍与其叶片内的蓝藻固氮菌为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
C、沼气生产实现了废物资源化,C正确;
D、能量单向流动,不能在系统中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苗寨小香猪的体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体色黑色、灰色分别由基因D、d控制,但只有基因E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为白色。
(1)现在有黑色小香猪(甲)与白色小香猪(乙)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黑色︰灰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导致出现该比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让F1中黑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若基因E、e与D、d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若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假定F1中所有黑色个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均相同,且不发生交叉互换),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若E、e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只黑色雄性小香猪(丁),将其与F1中多只灰色雌性小香猪杂交,通过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其基因型,请预测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dEE和Ddee (2). F1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致死 (3). 黑色:灰色:白色=2:1:1(或6:3:3) (4). 黑色:白色=2:1或黑色:灰色=2:1 (5). 若子代为黑色:灰色=1:1,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若子代为黑色:灰色:白色=3:3:2,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
【解析】
【分析】
根据苗寨小香猪的体色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有关,体色黑色、灰色分别由基因D、d控制,但只有基因E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均表现为白色,可判断D-E-为黑色、ddE-为灰色、- -ee为白色。
【详解】(1)黑色小香猪(甲)基因型为D-E-,白色小香猪(乙)的基因型为--ee,二者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黑色(D-E-)︰灰色(ddE-)=2︰1,子代有dd出现,说明甲的基因型为Dd,乙的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后代均为E-,说明甲的基因型为EE,则甲的基因型为DdEE,若乙的基因型为ddee,则甲和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DdEe、ddEe,表现型和比例为黑色:灰色=1:1,与题意不符,所以乙的基因型应为Ddee。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和Ddee,理论上甲、乙杂交的后代应为黑色(D-E-):灰色(ddE-)=3:1,但实际为黑色:灰色=2:1,说明F1代DD纯合致死。即F1中黑色个体基因型为DdEe,F1中黑色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F2,若基因E、e与D、d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于DD纯合致死,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DdE-):ddE-(灰色):白色(Ddee、ddee)=6:3:3;若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假设D和E连锁,d和e连锁,则F1产生DE和de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F2代基因型和比例为DDEE:DdEe:ddee=1:2:1,由于DD纯合致死,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白色=2:1;若D和e连锁,d和E连锁,则F1产生dE和De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F2代基因型和比例为ddEE:DdEe:DDee=1:2:1,由于DD纯合致死,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灰色=2:1。
(2)若E、e与D、d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一只黑色雄性(DdE-)小香猪(丁),将其与F1中多只灰色雌性(ddEe)小香猪杂交,若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则与ddEe杂交的子代黑色(DdE-)占1/2×1=1/2;灰色(ddE-)占1/2×1=1/2,即黑色:灰色=1:1,若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则与ddEe杂交的子代黑色(DdE-)占1/2×3/4=3/8;灰色(ddE-)占1/2×3/4=3/8;白色(Ddee、ddee)占1/2×1/4+1/2×1/4=2/8,所以后代黑色:灰色:白色=3:3:2。综上分析,若子代为黑色:灰色=1:1,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若子代为黑色:灰色:白色=3:3:2,该小香猪(丁)的基因型为DdEe。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应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遗传规律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27.人类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体内缺失腺苷酸脱氨酶(ADA)的基因,导致体内缺乏腺苷酸脱氨酶。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利用基因治疗治愈了人类复合型免疫缺陷症,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图中①代表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③表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ADA基因是否存在于T细胞中,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ADA基因是否转录时,未出现ADA基因转录的mRNA,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角度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ADA基因的T细胞必需要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注入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除上图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2). DNA分子杂交技术 (3). 基因表达载体上目的基因首端未加入启动子 (4). 腺苷酸脱氨酶(ADA) (5). 基因治疗 (6). 质粒 (7). λ噬菌体衍生物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仅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图中①过程通过让病毒感染携带有ADA基因的细胞,获得含有ADA基因的重组DNA病毒;②过程相当于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过程通过筛选获得含ADA基因的T细胞。
【详解】(1)该过程以病毒为载体,图中①代表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检测ADA基因是否存在于T细胞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测,应采用DNA分子杂交。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的结合部位,启动目的基因的转录,检测ADA基因是否转录时,未出现ADA基因转录的mRNA,从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角度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缺乏启动子或启动子不能发挥其功能。
(3)人类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患者体内缺失腺苷酸脱氨酶,含ADA基因的T细胞必需要能产生腺苷酸脱氨酶,才说明目的基因成功表达,才能注入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借助于基因工程,在体外转化细胞,属于基因(体外)治疗。
(4)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包括质粒、动植物病毒和λ噬菌体衍生物。
【点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方法
①分子水平的检测
a.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有无。
b.利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翻译。
②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等。
28.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______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的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2)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
(3)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4)培育抗黑腐病杂种植株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此技术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 叶绿体 (3). 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 (4). 黑腐病菌 (5). 植物体细胞杂交 (6).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打破种间的生殖隔离)
【解析】
【分析】
图示过程借助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图中①为去植物细胞壁过程,②为促融过程,③为脱分化,④为再分化过程。
【详解】(1)利用酶的专一性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过程①所需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图示过程中,抗病型黑芥叶肉细胞经紫外线处理后染色体片段化,不会长时间存活,但含有叶绿体;易感型花椰菜幼根细胞没有叶绿体,过程②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根部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如果有供体叶绿体的存在,说明属于杂种细胞。
(2)原生质体没有细胞壁,容易吸水涨破,在其培养液中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可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维持原生质体一定的形态。
(3)筛选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可对杂种植株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若能抗病,说明培育成功。
(4)不同种的生物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图示技术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此技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或打破种间的生殖隔离),培育种间杂交品种。
29.女性怀孕后会分泌一种糖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尿液中会检出HCG的存在。用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试纸可以测试女性是否怀孕。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的生物学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__。
(2)融合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______;只考虑细胞的两两融合,融合后乙有______种。
(3)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所得细胞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丙检测筛选得到丁,所采用操作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2). 抗原 (3). 灭活的病毒 (4). 3 (5).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6). 抗原一抗体杂交
【解析】
【分析】
图示过程包括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利用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和浆细胞产生单一抗体的特点,制备杂交瘤细胞,从而生产单克隆抗体。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的生物学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小鼠产生浆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的促融方法除物理法和化学法外,还有生物诱导法。常用生物诱导剂是灭活病毒;只考虑两两融合,融合后的细胞有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和杂交瘤细胞3种。
(3)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所得丙杂交瘤细胞应既能够无限增殖,又可以产生单一抗体。检测丙是否能产生单一抗体,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方法。
【点睛】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两次筛选的方法及目的
项目
第一次筛选
第二次筛选
筛选
原因
诱导融合后得到多种杂交细胞,另外还有未融合的细胞
由于小鼠在生活中还受到其他抗原的刺激,所以需经过选择性培养
筛选
方法
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BB”细胞、“瘤瘤”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B瘤”细胞)才能生长
用多孔培养皿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筛选
目的
得到杂交瘤细胞
得到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