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测试卷
展开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四次周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对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其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挖出所有个体
A.①②③④ B.①⑤②③④ C.②⑤③④ D.①③②④
2.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B.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60只,必须积极防治
C.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3.如图表示的是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为性别比例,人类的性别比例接近1∶1
B.②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④为年龄组成,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D.③为种群数量,其增长方式在自然界中一般呈“J”型增长
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每隔10米种植一棵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B.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在1:1
C.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国家,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
D.若每年每1 000人出生40人,死亡20人,则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1.67%
6.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丁为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
C.调查作物植株上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7.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1棵野稗
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
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
8.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的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
A.群落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群落具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群落的种群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10.如图为自然界中某动物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2000只
B.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t1时以该种群为食的天敌数量最多
D.t1~t2种群数量变化与食物等有关
11.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査,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1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13.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校园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1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5.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16.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B、C两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1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总趋势是物种丰富度增加和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②群落演替中草本植物逐渐取代地衣,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主要原因都是对阳光竞争的结果
③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所以只要气候适宜,不论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均可形成树林,只是时间有长有短
④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激烈
⑤因为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加速了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所以是裸岩上首先定居的生物
⑥通过群落演替,森林里不再有地衣、苔藓等生物
⑦人类活动不仅没有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反而加快了自然演替的速度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⑦
18.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优势种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B.竞争的结果表现为一方优势,一方劣势甚至被淘汰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D.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9.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20.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这时候最先进入的往往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21-24题,每空2分,共60分。
21.(16分,每空2分)如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图乙表示某区域不同年份甲树种与乙树种存有量的比值(C值=甲存有量/乙存有量)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若种群每年以λ倍按图甲曲线X的方式增长,A为种群起始数量,则t年后该种群数量Nt可表示为 。图甲中阴影部分可以表示由于受到 (写出两点)等条件的限制而死亡的个体。
(2)若图甲中的曲线Y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要想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需保持在曲线中的 点左右,原因是 。C点后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是 。
(3)从图乙分析,从a年到e年, 逐渐成为优势树种,群落的这种变化叫做 。
22.(14分,每空2分)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它具有相关的特征。
(1)请完成下图。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调査牧场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调查山羊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种群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在位置和布局上还具有________特征。
23.(16分,每空2分)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条,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 160条,其中带标记的鲫鱼有10条,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条,此方法为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 。
(3)第三小组的成员发现该地区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等,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 等。
(4)第四小组的成员发现由于合理保护,该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 ,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
24.(14分,每空2分)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装置是________,B装置是________。
(2)图中A装置主要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
(3)许多土壤小动物不适于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4)先要用B装置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培养,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_(选“干燥的棉花”、“湿润的棉花”、“清水或酒精”,下同);如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
(5)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B | B | D | D | C | D | C | A | D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C | C | C | C | D | C | A | B | C | B |
21(16分,每空2分)
(1)种群密度 Aλt 生存空间、食物、天敌
(2)B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3)乙 (次生)演替
22(14分,每空2分))
(1)出生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2)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空间
23.(16分,每空2分)
(1)3 200 标志重捕法
(2)随机取样 竞争
(3)光照强度 食物
(4)复杂 次生演替
24.(14分,每空2分)
(1)诱虫器 吸虫器
(2)趋暗、避高温、趋湿
(3)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4)湿润的棉花 酒精
(5)为了使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