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生物】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生物】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生物】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合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不会发生组织水肿的是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过敏、局部组织损伤
    C. 肾炎患者尿生成减少 D. 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的渗透压降低,可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过敏反应时组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局部组织损伤都可以使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因此血浆内的水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肾炎患者尿生成减少,在体内积留,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因此血浆中的水分会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食物过咸,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O2、CO2、血红蛋白、H+ B. H2O2酶、激素、抗体、H2O
    C. 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 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A错误;
    B、H2O2酶位于细胞内,B错误;
    C、载体外边是组织液或血浆,但里面是细胞内液,所以不完全属于内环境,C错误;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全部可以位于血浆中,D正确。
    故选D。
    3.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体温处于变化之中 B. 使体液的 pH 处于变化之中
    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变化之中 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内环境的稳态实际就是指内环境的pH、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它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内环境的稳态。A、B、C三项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的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 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B. 与极核中的染色体数目一样
    C. 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一样 D. 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
    【答案】C
    【解析】
    【详解】生长素能够促进未受粉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不影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所得到的无子番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而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数目一样,即与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一样。
    故选C。
    5.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B. 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
    C.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
    D.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常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A正确;
    B、激素经过分泌器官分泌后往往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因此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B正确;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错误;
    D、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如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D正确。
    故选C。
    6.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膝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的树突较长
    B. 膝跳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C. 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容易被酶分解
    D. 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细胞核糖体较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A、传入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树突接受大量的有效刺激并将之通过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所以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A正确;
    B、膝跳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前角灰质,轴突一直到大腿前方的肌肉,所以其轴突很长,B正确;
    C、突出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后被迅速分解,否则下一个神经元一直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对再次传来的刺激或兴奋无法做出反应,C错误;
    D、肽类激素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联接而成,最小的肽类激素可由三个氨基酸组成。肽链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大量分泌肽类激素的细胞一定含有较多核糖体,D正确。
    故选C。
    7.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②递质③突触间隙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A. ⑤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①③④⑤ D. ⑤②④③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神经冲动在细胞间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而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其中突触前膜属于突触小体的一部分,突触小体又是轴突末梢膨大的结构,因此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轴突→突触小体→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即⑤①②③④。
    故选A。
    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B.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 生长素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D. 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
    B、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能促进果实的成熟,B错误;
    C、生长素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但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植株生长,C正确;
    D、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D正确。
    故选B。
    9.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血液pH值的调节 B. 水平衡的调节
    C. 内分泌的调节 D. 体温调节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血液pH值的调节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A错误;
    B、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内分泌活动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正确;
    D、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D正确。
    故选A。
    10.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次生演替,后出现初生演替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群会发生变化
    C.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
    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答案】B
    【解析】
    群落演替过程先出现初生演替,后出现次生演替,A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优势种会发生变化,B项正确;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依次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等阶段,C项错误;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速度,D项错误。
    11. 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
    A. 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 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 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 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代谢活动,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所以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 3周后小鼠的新陈代谢增强;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所以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也减少,故选B。
    12.如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 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 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 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2是T细胞,3是B细胞,4是效应B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是抗体,抗体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有,但在有的细胞中能表达,有的细胞中不能表达,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13.在白鼠脊髓横切面的显微镜视野中,通常可以找到
    A. 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和运动神经元细胞体
    B. 运动神经元细胞体和中间神经元细胞体
    C. 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和中间神经元细胞体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脊髓横切面的中央是蝴蝶形的灰质,灰质的前角有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后角有中间神经元的细胞体;感觉神经元细胞体在神经节中。
    故选B。
    14. 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 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 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C. 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D.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答案】B
    【解析】
    【详解】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需要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运动中枢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A错误;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不需要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B正确;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需要语言知识、运动中枢和听觉中枢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C错误;见到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需语言中枢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D错误。
    15.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 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 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 大脑皮层H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 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 ,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 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 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 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
    17.高等动物雄性激素的主要功能是 ( )
    ①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②促进睾丸的发育
    ③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④激发雄性生殖器官的形成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雄性激素其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二是激发并维持雄性的第二性征,题目中的②促进睾丸的发育包含③中。
    故选A。
    1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B. 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
    C. 病毒感染人体时,只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A正确;
    B、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有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比如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B正确;
    C、病毒感染人体时,需要依靠细胞免疫把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到细胞外,还需依靠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清除,C错误;
    D、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正确。
    故选C。
    19.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过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A. 植物的向光性 B. 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 顶端优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因此,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B错误;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出两重性,C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往侧芽,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体现出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20.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B. 水体中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C. 同一种植物在群落中也会呈高低错落分布,属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D. 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A正确;
    B、水体中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B正确;
    C、同一种植物属于种群,种群无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
    D、由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D正确。
    故选C。
    21.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 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 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营养级中,a所处的级别最高
    D. 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多样性越大的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越不容易被淘汰,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A正确;
    B、M表示物种丰富度,分析柱形图可以知道,物种丰富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c、d、b,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B正确;
    C、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所含有的能量越低,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C正确;
    D、对同一种群来说,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M表示种群密度, a~d四种野生生物不属于同一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不一定是b种群,D错误。
    故选D。
    22.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部位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A正确;惊吓刺激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接触等刺激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正确;由题中信息: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从而加快心跳,说明神经系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由题中信息: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效应器即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心脏),说明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心脏活动,C正确;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加快、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D错误。故选D。
    23.静息时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 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 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 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答案】B
    【解析】
    【详解】静息时,细胞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产生兴奋后,刺激点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外流,此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故选B。
    24.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
    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
    C、④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
    D、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C。
    25.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
    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 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
    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错误。
    故选D。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
    26.某成年人从25℃环境来到10℃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
    B. 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张
    D. 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体温维持正常,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
    B. 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温度降低,温差增大,B错误;
    C. c﹣d段由于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血流量,C错误;
    D. d﹣e段表示机体经调节后,产热散热相对稳定,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
    故选D。
    27.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的变化
    B. Na+大量内流发生在bc段
    C. a至b段为动作电位
    D. 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从图乙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膜外电位,故A正确、C错误;给以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B正确;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不变,即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受刺激时外负内正,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正确。
    28. 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 浆细胞分裂并产生抗体
    C. 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A正确;
    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分裂,B错误;
    C .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 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
    故选B。
    29.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A.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B. 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
    C. 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②是指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③和④分别是次级消费者流向下一营养级以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所以②>③+④,A正确;
    B、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包括在⑥途径中,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用相关营养级的同化量计算,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100%,C错误;
    D、因为能量逐级递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D正确。
    故选C。
    30.下列有关生长素及其发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鲍森·詹森实验是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并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
    B. 拜尔的实验结论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 温特的实验结果证实,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
    D. 1931 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鲍森·詹森实验是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A错误;拜尔实验的结论是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B错误;温特实验的结果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他没有提出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C错误;1931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D正确。
    故选D。
    31.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HIF合成减少
    B. HIF合成导致乳酸的产生
    C. HIF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 降低HIF的活性可治疗缺氧性疾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A、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因此剧烈运动时HIF合成增多,A错误;
    B、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合成不会导致乳酸的产生,是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B错误;
    C、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HIF的作用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
    D、HIF是哺乳动物在缺氧状态下的调节因子,因此提高HIF的活性可治疗缺氧性疾病,D错误。
    故选C。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 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组成,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B正确;
    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正确。
    故选A。
    33.下列关于生态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生态缸应密闭,放于室内通风、阳光直射的地方
    B.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
    C.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D. 利用土壤小动物趋湿、趋光的特点,用诱虫器采集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制作生态缸应密闭,采用散射光,A错误;B、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作为对照组,B错误;C、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的情况,C正确;D、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利用了昆虫趋光性特点,取样器取样法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的特性,D错误。故选C。
    34.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
    【详解】趋光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A正确;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故黒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是通过紫外光传递的,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黑光灯诱捕的方法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是一种根据昆虫趋光特点检测相对密度的方法,C正确;黑光灯能诱捕多种趋光性昆虫,从而可以统计一定范围内趋光性昆虫的种类,D正确,所以选B。
    35.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故选D。
    36.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
    A.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 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 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 D.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特征,A错误;B、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标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特征,B正确;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D错误。故选B。
    37.下列有关血糖浓度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B. 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血糖浓度降低
    C.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浓度
    D.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血糖的来源增加,比如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去路减少,是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此时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
    B、血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是胰岛素发挥作用,使得血糖浓度降低,B正确;
    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
    D、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浓度,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错误。
    故选D。
    38.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A. 调查跳蝻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某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
    C. 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1m2左右
    D. 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跳蝻的活动能力较弱,一般用样方法调查该种群密度,A错误;
    B、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B正确;
    C、马尾松是大型裸子植物,1m 2左右样方太小,一般样方面积用100m 2左右,C错误;
    D、统计数据时位于样方边线上的,要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即一般计数样方内和相邻两边线上的,D错误。
    故选B。
    39.以下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 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设置不加酵母菌的培养液作对照
    B. 酵母菌个体小,逐个计数难,可采用抽样检测法
    C. 先吸取培养液于计数室,然后盖盖玻片观察
    D. 为保证结果可靠,需多次重复实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可以设置不加酵母菌的培养液作对照,A正确;
    B、酵母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抽样检测法,B正确;
    C、实验过程中,应该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C错误;
    D、为保证结果可靠,需要多次取样,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D正确;
    故选C。
    40.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二、非选择题
    41.下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垂体释放的A物质是__________。
    (2)B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___________的分泌。
    (4)某人一天要喝水10千克以上,并大量排尿,医学上称为“尿崩症”。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你认为此人多饮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肾功能出了问题,不能从肾脏排出多余的Na+,会出现全身浮肿症状,此时,全身浮肿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有利于维持___________的平衡。
    (6)从图示中可看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__________调节,二者相互协调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答案】 (1). 抗利尿激素 (2). 大脑皮层 (3). 抗利尿激素 (4).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垂体不能将其释放,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造成尿多。此时渗透压较高,会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进而大量饮水。 (5). 渗透压 (6). 神经—体液
    【解析】
    【详解】(1)激素A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的。
    (2)结构B能产生渴觉,为大脑皮层,是躯体的感觉中枢。
    (3)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4)某人多饮多尿,且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的原因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垂体不能将其释放,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造成尿多。此时渗透压较高,会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进而大量饮水。
    (5)Na+不能排出,体内的Na+浓度较高,为维持渗透压的平衡,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以达到维持渗透压平衡的目的。
    (6)人体的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相互协调作用,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
    42.恒温动物的体温存在调定点机制,即有一个确定的数值(如人体为37℃),若体温偏离这一数值,机体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会打寒战,请写出人体打寒战的反射弧:________。
    (2)驾车时,打开空调降低室内温度,驾驶员神经兴奋性提高(不易犯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释放的毒素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调定点数值上调,引起人体的________产生________(填“冷觉”或“热觉”)。此时,人体代谢活动增强,释放更多的能量使毒素灭活。
    (4)温度感受器分布在________(至少答出2点)等处。
    (5)发热病人通过________调节网络,使调定点回复,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 (1). 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 (2). 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 大脑皮层 (4). 冷觉 (5). 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6).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详解】(1)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会打寒颤,这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感受器为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神经中枢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因此以反射通的形式表示的该调节过程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
    (2)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激索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兴奋性更高。
    (3)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当病原休入侵人体后,释放的毒素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调定点数值上调,引起人体的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4)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内脏器官等处。
    (5)发热病人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调定点回复,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
    43.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琼脂块


    α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2).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3). 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解析】
    【详解】(1)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细胞的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3)表中信息显示:乙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导致乙组琼脂块左、右部分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几乎相同,但明显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所以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
    44.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__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________。
    【答案】 (1). 太阳能 (2). 初级消费者、分解者 (3). 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 (4). 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 (5). 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
    【解析】
    【详解】(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
    (2)依题意可知:甲、乙两瓶中只有生产者,A值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初始O2含量;甲瓶O2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B=A-呼吸作用耗氧量;乙瓶O2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放氧量,所以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即 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即 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A-B=呼吸作用耗氧量,即 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