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新制的氯水在光照条件下颜色变浅
B.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C. 红棕色的NO2气体,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 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通入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答案】B
【解析】
A、氯水中含HClO,在光照下分解,促进氯气与水的化学反应正向移动,促进氯气的溶解,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B、催化剂能极大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故B选;C、对2NO2N2O4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体积变小,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又逐渐减小,颜色变浅,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工业上生产硫酸存在平衡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使用条件。勒夏特列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若与可逆过程无关,与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使用时需要满足平衡移动的原理,否则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关于滤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c(Na+)=c(HCO3-)+c(CO32-)+c(H2CO3) B. c(H+)+c(NH4+)>c(OH-)+c(HCO3-)+2c(CO32-)
C. c(Cl-)>c(HCO3-)>c(NH4+)>c(CO32-) D. t1):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v(H2 ) = mol ⋅ L−1 ⋅ min−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0molCO 和 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 0.40mol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 时 H2O 转化率增大
D. 温度升至 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 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t1min内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1.2mol-0.8mol=0.4mol,v(CO)== mol·L-1·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v(CO)= mol·L-1·min-1,故A错误;
B.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与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对应相同,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40mol,故B正确;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动,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
D.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CO)=0.8mol÷2L=0.4mol/L,c(H2O)=0.2mol÷2L=0.1mol/L,c(CO2)=c(H2)=0.4mol÷2L=0.2mol/L,则K==1,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B。
【点睛】该题是高考中的中的常见题型,试题综合性强,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数概念与计算,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复习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6.已知:pAg=-lg{c(Ag+)},Ksp(AgCl)=1.56×10-10。如图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 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像(实线)。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Ksp(AgCl)>Ksp(AgI)]
A. 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B. 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C. 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恰好完全沉淀
D. 把0.1 mol·L-1的NaCl换成0.1 mol·L-1NaI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氯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时,pAg=0,所以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是1.0 mol·L-1,A错误;
B、x点c(Ag+)=10-6 mol·L-1,一般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即沉淀完全,则AgNO3与NaCl恰好反应,n(NaCl)=n(AgNO3)=0.01 L×1 mol·L-1=0.01 mol,所以V(NaCl)=100 mL,即x点的坐标为(100,6),B正确;
C、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10-5 mol·L-1时可以认为沉淀达到完全,而x点溶液中银离子的浓度是1.0×10-6 mol·L-1,不是恰好完全沉淀,C错误;
D、由于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的,所以如果换成0.1 mol·L-1 NaI,则溶液中c(Ag+)更小,则pAg更大,因此图像在终点后变为实线的上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注意把握题干中的信息,考查学生分析题目信息并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和图像的变化趋势是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易错点。
7.在 25 ℃、101 kPa 时,已知:2H2O(g)===O2(g)+2H2(g) ΔH1,Cl2(g)+H2(g)===2HCl(g) ΔH2 2Cl2(g)+2H2O(g)===4HCl(g)+O2(g) ΔH3.则ΔH3 与ΔH1 和ΔH2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ΔH3=ΔH1+2ΔH2 B. ΔH3=ΔH1+ΔH2
C. ΔH3=ΔH1-2ΔH2 D. ΔH3=ΔH1-ΔH2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2H2O(g)===O2(g)+2H2(g) △H1,
②Cl2(g)+H2(g)===2HCl(g) △H2,
③2Cl2(g)+2H2O(g)===4HCl(g)+O2(g) △H3,
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①+2×②可得③:2Cl2(g)+2H2O(g)===4HCl(g)+O2(g),所以△H3=△H1+2△H2,故答案为A。
8.25 ℃时,将浓度为0.1 mol·L-1 的Na2S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减小的是
A. c(OH-) B. n(Na+)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Na2S溶液加水稀释时水解平衡正向移动,OH-的数目不断增多,但溶液体积增大的程度大,故整体看c(OH-)减小,选项A符合;B、Na+不水解,其物质的量不变,选项B不符合;C、加水稀释,Na2S的水解程度增大,c(S2-)减小,因 c(OH-)减小,故c(H+)增大,即 增大,故增大,选项C不符合;D、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S2-不断被消耗,故c(S2-)减小的程度比 c(Na+)大,增大,选项D不符合。答案选A。
9.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A、B、C、D四种物质,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mA(s)+nB(g)pC(g)+qD(g)。达到平衡后,测得B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后,测得B的浓度为0.2mol/L,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x)与温度(T)、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化学方程式中n>p+q
C. 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提高B的转化率
【答案】C
【解析】
【详解】A、设容器的体积为VL,第一次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5Vmol,容器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次达到平衡后,B的物质的量为0.2Vmol,容器扩大前后B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容器扩大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n③>①;A错误;Na2CO3溶液中,碳元素的物料守恒:n(Na+):n(C)=2:1,所以:1/2c(Na+)=c(CO32-)+c(HCO3-)+c(H2CO3), B错误;10mL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pH=2的HA至pH刚好等于7,如果HA为强酸,则V(总)=20mL,如HA为弱酸,则V(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