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林州市林州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2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林州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2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林州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672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林州市林州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林州市林州第一中学分校(林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调研考试
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B. 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反应就静止不动了
D.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等于0,反应没有停止,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限度。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
B.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缩小,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
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
D.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答案】B
【解析】
在平衡体系中,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该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A项错误;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只要增大压强,各组分浓度同时增大,而减小压强,各组分浓度同时减小,B项正确;C项未指出是增压还是减压,如果是减小压强,则体积增大,气体浓度减小,该项不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是比原来增大,但体积分数不一定增大,D项错误。
3.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A.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 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答案】B
【解析】
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速率发生改变后v'(正)≠v'(逆),答案选B。
4.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D. 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D
【解析】
可逆反应2NO2N2O4,加压条件下,体积减小,混合气体各组分的浓度增大,故颜色变深,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颜色逐渐变浅,所以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项不符合题意;2SO2+O2(g)2SO3(g),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有利于合成SO3,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项不符合题意;向硫氰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固体时,硫氰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硫氰化铁浓度增大,溶液的颜色变深,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项不符合题意; H2+I2(g)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项符合题意。
点睛: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则平衡就向能把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H2+I2(g)2HI(g),该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增大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碘的浓度增大,颜色变深,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5.下图是恒温下H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反应物浓度
D. 加入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从题干给的图示得出0-t1时间内是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t1以后改变条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平衡,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增加的起点与原平衡不重复),且H2(g)+I2(g) 2HI(g)+Q(Q>0)是放热反应,逆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即逆反应的曲线在上方,A选项错误;增大压强,对H2(g)+I2(g) 2HI(g)+Q(Q>0)平衡不移动,但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即应该新平衡曲线是高于原平衡的一条直线,B选项错误;增加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应该瞬间提高,而生成物浓度瞬间不变,其逆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同,增加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曲线在上方,C正确;加入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即是高于原平衡的一条直线,D错误;正确答案C。
点睛:有关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图像题,解决此类问题要做到三看:一看图像的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意义;二看图像的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如该小题是速率--时间平衡曲线,从新平衡建立的过程,V’正>V’逆,说明改变条件平衡正向移动,对该反应前后系数不变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平衡不移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可以迅速判定BD错误,新平衡在原平衡的上方,可以判断一定是升高温度或者增加浓度;三看图像中的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新平衡建立的起点与原平衡有一点是重合的,说明增加浓度而不是升高温度,因为升高温度正逆反应的起点都与原平衡点不重合。
6.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 ②增加炭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升温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①增大压强可以增大气体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②增加炭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③通入CO2可以增大其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④恒压下充入N2,因容器的体积增大而使气体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变慢;⑤恒容下充入N2不影响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⑥升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综上所述,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B,本题选B。
点睛:纯的固体和液体的浓度是定值,适当改变它们的用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也不影响其化学平衡。加入参与反应的气体时,根据其能否改变反应混合物的浓度来判断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
7.可逆反应A(g)+ 4B(g)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A=0.15mol/(L·min) B. vB=0.6 mol/(L·min)
C. vC=0.4 mol/(L·min) D. vD=0.005 mol/(L·s)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进行比较,注意单位的统一性,A为vA=0.15mol/(L·min) B为vA=0.15mol/(L·min) ,C为vA=0.4 mol/(L·min)D为vA=0.3mol/(L·min),反应速率最大的是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8.已知:4NH3+5O2 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mol / (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4υ(NH3)=5υ(O2) B. 5υ(O2)=6υ(H2O)
C. 4υ(O2)=5υ(NO) D. 2υ(NH3)=3υ(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以此来解答。
【详解】A.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υ(NH3):υ(O2)=4:5,则5υ(NH3)=4υ(O2),选项A错误;B.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υ(O2):υ(H2O)=5:6,则6υ(O2)=5υ(H2O),选项B错误;C.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υ(O2):υ(NO)=5:4,则4υ(O2)=5υ(NO),选项C正确;D.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υ(NH3):υ(H2O)=4:6=2:3,则3υ(NH3)=2υ(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把握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答案】D
【解析】
由图像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图像中,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为2:1,所以反应方程式应为,A错误;由图可知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错误;由图可知时,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时,体系中N的物质的量为6mol,M的物质的量为3mol,体积相同,故N的浓度是M的2倍,D正确;正确选项D。
10.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A
【解析】
设投入的A、B的物质的量均为a,平衡时转化的A物质的量为x。
A(g)+2B(g)2C(g)
起始量: a a 0
转化量: x 2x 2x
平衡量: a-x a-2x 2x
据题意有:a-x+a-2x=2x 解得:x=a
A的转化率为:×100%=40%。
11.在恒温、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O2 2SO3,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n (SO2)=0.4 mol。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是
A. 等于1.6 mol B. 等于1.2 mol
C. 小于1.2 mol D. 大于1.6 mol
【答案】C
【解析】
在恒温、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O2 2SO3,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n (SO2)=0.4 mol,则v (SO2)=。因为前2min的反应速率大于后2min的反应速率,所以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SO2的变化量必定大于2,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2 mol,C正确,本题选C。
点睛: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一定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化学反应速率一般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少而减小。
12.某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则能表明该反应一定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只有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①正确;②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始终不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②错误;③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m/M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故③正确;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B的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明确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题关键,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注意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但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改变。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 a<b B.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D.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A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比假设大,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则a>b。
【详解】A、减小压强,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则a>b,选项A错误;B、假设体积增加一倍时若平衡未移动,A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实际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大于原来的50%,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选项B 正确;C、根据选项B的分析,平衡向逆反应移动,选项C错误;D、平衡向逆反应移动,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选项D错误;答案选B。
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均为P1时,温度为T2的曲线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这说明温度是T2>T1,但温度高,R的含量低,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当温度均为T1时,压强为P2的曲线首先达到平衡状态,这说明温度是P2>P1,但压强高,R的含量低,这说明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L一定是气体。答案选C。
考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5.反应mA(s)+nB(g)pC(g)△H<0,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①m+n>p ②x点表示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③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慢 ④n>p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有n<p,注意A为固体的特征.在曲线上的点为平衡状态,图象中x和y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根据B的含量判断反应趋向于平衡分析反应进行的方向,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据此解答。
【详解】①图象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为固态,则有n<p,m+n与p关系不能确定,故错误;②x点位于曲线上方,未达到平衡状态,由图象可以看出,当B的含量减小时,可趋向于平衡,则应是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v逆,故正确;③由图象可以看出x点的压强小于y点压强,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x点比y点的反应速率慢,故正确;④由图象的曲线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增大压强,B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为固态,则有n<p,故错误;所以正确的有②③;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图象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注意分析纵坐标随横坐标变化的趋势,特别是曲线的上的点与曲线外的点的区别,答题时注意A为固体的特点,为易错点。
16.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通入1mol PCl5(g)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PCl5(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PCl5的体积分数(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通入1mol PCl5(g)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PCl5(g),重新达到平衡后,这个平衡体系的状态,与向另一成比例的容器中加入这一定量的PCl5(g)在相同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后再通过加压措施通入到原来的容器中相同,由于加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PCl5的体积分数增大了,A正确,本题选A。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途径无关,只与起始态和终了态有关。向一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其中的某一组分后对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相关数据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建立等效平衡的模型,然后再适当改变条件,分析条件改变对与之等效的平衡的影响,得出合理的结论。
17.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I.在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 N2和3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1)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_________92.4kJ.(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_______;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___________。
(3)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5)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____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II.该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图是某一时间段反应速率与反应进程的关系曲线图。
(1)t1、t3、t4时刻,体系中分别是什么条件发生了变化?
t1_____________________,t3_____________________,t4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
A.0~t1 B.t2~t3 C.t3~t4 D.t4~t5
【答案】 (1). 小于 (2). 1∶3 (3). 1∶1 (4). 变小 (5). 逆向 (6). 向左移动 (7). 小于 (8). 升温 (9). 加入催化剂 (10). 减压 (11). A
【解析】
【详解】I.(1)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焓变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能量差,1mol N2和3mol H2不能所以完全转化为氨气,所以放热小于9 2kJ,答案选小于;(2)由于起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为1:3,所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1:3;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1:1;(3) 由于ΔH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