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1页
    【化学】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2页
    【化学】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图像D符合,答案选D。
    考点:考查反应热图像分析
    2.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C.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
    D. 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答案】C
    【解析】
    A、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B、某些共价化合物是强电解质;C.根据强电解质的定义解答;D.电解质强弱判断依据:电离程度,能够完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与导电能力无关。
    【详解】A、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选项A错误;B、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HCl,选项B错误;C.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化合物,选项C正确;D.电解质强弱判断依据:电离程度,能够完全电离的为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为弱电解质,与导电能力无关,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电能力大小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导电能力大小与离子浓度有关,与电解质强弱无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为非电解质
    B. NH3、SO3的水溶液均导电,所以NH3、SO3是电解质
    C. 铜丝、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D.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液态HCl不导电,HCl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但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导电,属于电解质,A项错误;NH3的水溶液导电,但导电的离子是一水合氨电离出的,不是NH3电离出的,因此NH3为非电解质,SO3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的离子是SO3和水反应生成的硫酸电离,不是SO3自身电离的,故SO3为非电解质,B项错误;铜丝、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蔗糖、酒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B项正确。
    4.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 H2O(g)===H2O(l) ΔH=-44.0 kJ·mol-1
    B. 2HI(g) H2(g)+I2(g)ΔH=+14.9 kJ·mol-1
    C. 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862 kJ能量的化学反应
    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状态变化,不是化学反应,选项A错误;B、ΔH>0,为吸热反应,选项B错误;C、只知道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热量,不知道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能量,不能判断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D、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放热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
    5.已知1 g H2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热量121kJ,且O2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形成1 mol H—O键时放出热量463 kJ,则H2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为(  )
    A. 920 kJ B. 557 kJ C. 436 kJ D. 188 kJ
    【答案】C
    【解析】
    由题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 H2(g) + O2(g) = H2O(l);DH =-484kJ/ mol。其中反应物2mol H2有2 mol H—H键,1 mol O2有1 mol O=O键,生成物中有4 mol H—O键,则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6.已知: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1/2O2(g)ΔH=-266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 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 >-532kJ·mol-1
    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4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mol、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确;D.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
    点睛: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盖斯定律的应用,燃烧热概念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计算应用是解题关键,盖斯定律是指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盖斯定律的基本使用方法:①写出目标方程式;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平时要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7.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 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C.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D. 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果各组分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平衡移动,故C正确.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名师点晴】分析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哪些量的变化,是否引起速率变化,如果速率不变,平衡一定不移动.
    如果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1)改变程度相同[V(正)=V(逆)],平衡不移动;(2)改变程度不相同[V(正)≠V(逆)],平衡移动,据此分析解题。
    8.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
    【答案】A
    【解析】
    A、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之比;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只表明反应正向进行;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D、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
    【详解】A、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4v正(O2)=5v正(NO),4v正(O2)=5v逆(NO),v正(NO)=v逆(NO),选项A正确;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只表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选项C错误;D、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v正(NH3)=2v正(H2O)成立,选项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的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利用以及可逆反应的特点。
    9.在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H2O(g)H2(g)+CO2(g)。在500 ℃时,平衡常数K=9。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 mol/L,则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为( )
    A. 25% B. 50% C. 75% D. 8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O(g)+H2O(g)H2(g)+CO2(g)
    起始浓度(mol/L) 0.02 0.02 0 0
    转化浓度(mol/L) x x x x
    平衡浓度(mol/L)0.02-x 0.02-x x x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
    解得x=0.015
    所以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100%=75%,答案选C。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应用
    10.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 2Z(g) ΔH 2n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选项A正确;B.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选项B错误;C.平衡逆向移动,物质C的质量分数减小,选项C错误;D.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m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