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 (含答案)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14《质量守恒定律》(含答案)
展开
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刷题14《质量守恒定律》1.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发生燃烧,其反应如下:2C2H5SH+9O24CO2+6H2O+2X,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B.X属于有机化合物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2.某纯净物3 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纯净物中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B.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C.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为7∶6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43.通常状况下,乙烯(C2H4)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 2X+2H2O,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参加反应的乙烯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D.乙烯属于无机化合物 4.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4H6S B. C4H4S C.C4H4S2 D.C8H8S 5.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6.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7.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知某配方火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N2↑+3X↑,则X的化学式为( )A.CO B.NO C.CO2 D.SO28.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9.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aC.该化学反应表达式可表示为a+bcD.反应的某时刻,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a、b的质量之和10.某矿石样本只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CaCO3 B.SiO2 C.Al2O3 D.CuFeS2 11.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写出相应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1)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2CrO3(红色)+3C2H5OH+3H2SO4=== Cr2(SO4)3(绿色)+3CH3CHO+6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2)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2NaCl+2H2O 2X+Cl2↑+H2↑ 。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3)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全气囊中含有叠氮化钠(NaN3)等物质。叠氮化钠在受到猛烈撞击下会分解成两种单质,其中一种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在空气中其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lO)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后,再将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质量________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13.已知2.2 g丙烷与6.4 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2 g二氧化碳、x g一氧化碳和3.6 g水。请回答:x的值为__________;丙烷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A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实验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某同学却认为该实验不成功,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A.x+y+z=169 B.y+z=168C.(100-x)∶z=32∶64 D.(100-x)∶(y-1)=8∶316.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A.Mg + O2MgO2 B.KClO3KCl + O2↑ C.2H2O22H2O+O2↑ D.2H2↑+O2↑2H2O E.3Fe+2O2Fe3O4根据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1)未配平的是 。 (2)化学式写错的是 。 (3)“↑”使用不当的是 。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 。 (5)反应条件写错的是 。 实验与探究题17.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 (填序号)。 A.锥形瓶质量B.气球质量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 (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 。 18.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中进行。[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19.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32.5 g该黄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加入200 g稀硫酸(足量),每隔10分钟测烧杯内(不含烧杯)剩余物质的质量,测得数据如下表:(1)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20.答案为:C;21.答案为:D;解析:3 g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8.8 g和水5.4 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8.8 g二氧化碳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8.8 g×=2.4 g,5.4 g水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为5.4 g×=0.6 g,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2.4 g+0.6 g=3 g,所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 g+5.4 g-3 g=11.2 g,所以反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2 g∶8.8 g=14∶11;反应中氧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7∶6;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1∶3。22.答案为:B;23.答案为:B;24.答案为:D;解析: 本题考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甲为NH3,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乙为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B正确;两种生成物为NO和H2O,它们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化合物,故C正确;生成的丙(NO)与丁(H2O)的分子个数比为其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4∶6=2∶3,故D不正确。25.答案为: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而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6.答案为: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和质量均没有变化,由化学方程式可知,X的化学式为CO2。27.答案为:B;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因生成的水和CO2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故该反应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由图知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则甲醛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O2CO2+H2O。28.答案为:D;解析:根据对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可知,a、b质量增大,为生成物,c质量减小,为反应物,d质量不变,可能是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可能与反应无关,故该反应表达式可表示为ca+b或c―→a+b;根据现有条件无法比较b、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a、b的质量之和。29.答案为:B;解析: 图中所示矿石样本中没有碳、铝、铜、铁元素,故不可能含有CaCO3、Al2O3、CuFeS2。30.答案为:(1)H2O(2)NaOH(3)CO2+3H2 CH3OH+H2O(4)2NaN3 2Na+3N2↑(5)Ca(ClO)2+CO2+H2O=== CaCO3↓+2HClO31.答案为:(1)CD(2)气球膨胀受到浮力增大(或装置漏气)(3)0.88 ×100%32.答案为:2.8 C3H8 C3H8+4O2 CO2+4H2O+2CO 33.答案为:(1)能 AgNO3+NaCl=== AgCl↓+NaNO3(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把烧杯换成锥形瓶,锥形瓶的瓶塞上插一个绑有气球的玻璃管(3)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C实验中氯化钡溶液与硝酸钠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34.答案为:(1)-2;(2)H2O、SO2;(3)2H2S+3O2 2SO2+2H2O;(4)AD35.答案为:(1)B (2)A (3)D (4)E (5)C36.答案为:(1)CD (2)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3)0.88 ×100%[解析] (1)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就是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同,故实验中要称量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鼓起,则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可以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3)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2 g,设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37.答案为:[实验探究] Na2CO3+2HCl===2NaCl+H2O+CO2↑[反思评价] 密闭容器(或封闭体系等合理答案)[优化装置] B A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或C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弹出)[得出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或参加反应)[解释应用] 四(或4或C、H、O、Cu四)[解析] [实验探究]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氯化氢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反应后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减少,观察到天平不平衡。[反思评价]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优化装置] 最佳装置是B,A装置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装置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胶塞易弹出。[得出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铜、碳、氧、氢四种元素,所以该化合物中也含有这四种元素。 一 、计算题38.答案为:(1)0.4(2)解:设该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答: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0%。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为200 g+32.5 g=232.5 g,反应40分钟后反应物总质量为232.1 g,并且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经完全,所以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 g+32.5 g-232.1 g=0.4 g,然后再利用氢气的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