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物理粤教版一轮学案:第二章核心素养提升
展开1.科学思维(整体法、隔离法在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方法 | 整体法 | 隔离法 |
概念 |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
选用原则 |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2.整体法
整体法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它将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系统),把这一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方法与隔离法各有长处,如果不求系统的内力,则用整体法更简便。
3.基本思路
―→―→
―→―→
【典例】 (2019·杭州七校联考)
图1
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间用细线连接(细线的质量不计),甲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现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F水平向左、向右拉两球,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则平衡时两球的可能位置是下面的 ( )
解析 用整体法分析,把两个小球看做一个整体,此整体受到的外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2mg、水平向左的力F(甲受到的)、水平向右的力F(乙受到的)和细线1的拉力,两水平力相互平衡,故细线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2mg等大反向,即细线1一定竖直;再用隔离法,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乙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拉力F,细线2的拉力F2。要使得乙球受力平衡,细线2必须向右倾斜。选项A正确。
答案 A
【提升练1】 把【典例】图中的乙球放在光滑的斜面上,系统保持静止(线的质量不计),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 B
【提升练2】 在【典例】中,如果作用在乙球上的力大小为F,作用在甲球上的力大小为2F,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 )
解析 将甲、乙两个小球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上面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根据平衡条件可得tan α=;再单独研究乙球,设下面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根据平衡条件可得tan β=,可得β>α,因此甲球在竖直线的右侧,而乙球在竖直线的左侧,选项C正确。
答案 C
【提升练3】 在【典例】中,用力F拉小球b,使两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θ=30°,如图2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F达到最小值时Oa绳上的拉力大小为( )
图2
A.mg B.mg
C.mg D.mg
解析 以两个小球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F在三个方向时整体的受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与FT的合力与重力mg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力的合成图可知,当F与绳子Oa垂直时,F有最小值,即图中2位置,F有最小值,根据平衡条件得F=2mgsin 30°=mg,FT=2mgcos 30°=mg,选项A正确。
答案 A
2.科学思维(数学方法在平衡中的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法
当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这三个力经过转换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时,常根据边角关系,利用三角函数求解。
【典例1】 如图3所示,两根轻弹簧a、b的上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下端连接在小球上。当小球静止时,弹簧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已知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sin 53°=0.8,则a、b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为( )
图3
A. B.
C. D.
解析 作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F=mg,弹簧a的弹力F1=Fcos 53°=mg,弹簧b的弹力F2=Fsin 53°=mg,根据胡克定律有x=,则a、b两弹簧的伸长量之比为==,选项B正确。
答案 B
核心素养解读
以轻弹簧为载体,创设三力平衡的情境,通过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采用力的合成法或力的分解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相互作用观念的形成,体现了对“物理观念”的考查;另外,对质点、轻弹簧模型的建构,对实际情境的分析综合、推理,结合数学方法进行求解,体现了对“科学思维”的考查。
相似三角形法
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常会出现力三角形和几何三角形相似的情况,准确作图、仔细观察、灵活选用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2】 (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4所示,竖直墙壁上固定有一个光滑的半圆形支架(AB为直径),支架上套着一个小球,轻绳的一端P悬于墙上某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已知半圆形支架的半径为R,轻绳长度为L,且R<L<2R。现将轻绳的上端点P沿墙壁缓慢下移至A点,此过程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F1及支架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图4
A.F1和F2均增大
B.F1保持不变,F2先增大后减小
C.F1先减小后增大,F2保持不变
D.F1先增大后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小球受重力、绳的拉力和支架提供的支持力,由于平衡,三个力可以构成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该矢量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POC相似,故==,解得F1=G,F2=G,当P点下移时,PO减小,L、R不变,故F1增大,F2增大,A正确。
答案 A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反映了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合成或分解物理量时会构成矢量三角形,若为直角三角形,可直接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分析计算,若为斜三角形,则通常要用到正(余)弦定理分析求解。
【典例3】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低头族”应运而生。研究发现,玩手机时有可能让颈椎承受270 N的重量。不当的姿势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当人体直立时,颈椎所承受的压力等于头部的重量;但当低头时,颈椎受到的压力会随之变化。现将人低头时头颈部简化为如图5所示的模型:重心在头部的P点,颈椎OP(轻杆)可绕O点转动,人的头部在颈椎的支持力和沿PA方向肌肉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假设低头时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P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此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约为直立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的(≈1.414,≈1.732)( )
图5
A.4.2倍 B.3.3倍
C.2.8倍 D.2.0倍
解析 设头部的质量为m,当人体直立时,颈椎受到的压力F=mg;当低头时,设颈椎受到的压力为F1,以P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正弦定理得=,解得F1≈3.3mg,选项B正确。
答案 B
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1)二倍角公式法:如果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可以化成y=
Asin θcos θ,则根据二倍角公式,有y=sin 2θ,当θ=45°时,y有最大值,ymax=。
(2)和差角公式法:如果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为y=asin θ+bcos θ,通过和差角公式转化为y=sin(θ+φ),当θ+φ=90°时,y有最大值,ymax=。
【典例4】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μ<1)。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6所示,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
图6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
C.F一直减小 D.F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由于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因此木箱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系,则由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上有mg=FN+Fsin θ,在水平方向上有f=μFN=Fcos θ,联立解得F=,令tan α=,则F=,当θ+α=90°时,F有最小值,所以F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