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学案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第1页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第2页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学案

    展开

    
    课堂互动探究案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国考5年5考)
    (全国卷:2018全国卷Ⅰ;2017全国卷Ⅱ;2015全国卷Ⅱ;2014全国卷Ⅰ、Ⅱ;
    地方卷:2018浙江卷;2018海南卷;2017海南卷;2015海南卷;2014北京、浙江、上海卷)
    【师说考问】
    考问 成熟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形成的渗透系统与渗透作用模型的比较
    项目
    渗透作用模型
    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
    形成的渗透系统
    图解

    基本
    条件
    半透膜、浓度差
    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膜;浓度差——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浓度差
    原理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
    水扩散
    总趋势
    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

    特别提醒
    有关渗透作用的两个易错点
    (1)水的运输特点:无论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的扩散都是双向进行的。
    (2)渗透平衡的实质:渗透平衡意味着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移动到达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1.[2018·全国卷Ⅰ,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析:植物根细胞从土壤中能吸收无机盐,但无机盐需以离子形成存在,所以N2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A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农田适时松土能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为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更多的能量,因此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植物秸秆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离子,从而可以被根系吸收,C正确;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根系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引起“烧苗”现象,D正确。
    答案:A
    2.[2017·全国卷Ⅱ,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由图可知,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下降后上升,所以该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0~4 h内细胞发生自动复原,说明物质A能进入细胞,A错误;0~1 h内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所以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等,B错误;2~3 h为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细胞吸水,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答案:C
    3.[2014·全国卷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解析:图中纵坐标是实验前与实验后长度的比值,当此比值等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与失水相等,细胞大小不变。当此比值小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大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如图中的a、b、c点。当此比值大于1,表示该细胞吸水小于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如图中的d、e、f点。据图分析可知,a组细胞吸水多于b组,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低于b组,A错误;f组细胞失水最多,而b组是吸水,B错误;水分是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不消耗ATP,C错误;c组细胞吸水,d组细胞失水,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的蔗糖溶液应该介于c组与d组对应的蔗糖浓度之间,即0.4~0.5 mol·L-1之间,D正确。
    答案:D
    4.[2015·海南卷]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
    解析:由题意可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叶片,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可能相同,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一定的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说明植物细胞失水,甲的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植物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乙的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说明植物细胞吸水,丙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而非细胞内蔗糖浓度,B错误;水分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由题意可知,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变化均可能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D正确。
    答案:D
    5.[2011·全国卷,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解析: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因大量蒸馏水进入而破裂;红细胞膜是脂溶性的;人的红细胞没有液泡;因低温时分子运动减慢而导致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
    答案:C

    方法技巧
    细胞吸水、失水的判断方法
    (1)通过比较细胞外溶液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来判断。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外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时,细胞失水量和吸水量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2)根据重量或长度变化(如萝卜条)来判定。若重量增加或长度变长,则吸水;反之则失水。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相关实验探究
    6.[2018·海南卷,6]将水稻幼苗培养在含MgSO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营养液中Mg2+和SO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
    B.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吸收
    C.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
    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
    解析: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根细胞,A错误;MgSO4必须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后,才能被根吸收,B正确;根吸收的Mg2+可以参与叶绿素的形成,C正确;降低温度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进而影响水稻根系对Mg2+的吸收,D正确。
    答案:A
    7.[地方经典卷]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Δ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_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
    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_________(填代号)。
    ②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________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________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③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渗透平衡后漏斗内液面高,再结合液体压强原理,说明此时S1的浓度高。(2)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但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主动运输细胞需要吸收或排出的物质,而半透膜不具有生物活性。(3)①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而KNO3可透过半透膜,故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时,装蔗糖溶液的实验组的漏斗内外出现液面差。②实验分组应注意编号并标注,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蒸馏水,可保持细胞的活性,并有利于材料展开。③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不同种类的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时都会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④由于KNO3可被植物细胞吸收,而蔗糖不会被细胞吸收,因此一段时间后,KNO3实验组的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
    答案:(1)S1>S2
    (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运输(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
    (3)①X ②标号 蒸馏水 ③质壁分离
    (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
    [拓展应用] 渗透作用原理
    (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

    漏斗内
    烧杯内
    溶液浓度
    M
    N
    现象及结论
    ①若漏斗内液面上升,则M>N
    ②若漏斗内液面不变,则M=N
    ③若漏斗内液面下降,则M<N
    (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
    烧杯内盛淀粉溶液
    漏斗内盛碘液
    结论
    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不变蓝
    变蓝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变蓝
    变蓝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不变蓝
    不变蓝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模拟题组——预趋势
     利用系统的观点分析渗透作用的发生
    1.[原创]如图为渗透平衡时的装置(糖类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

    A.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B.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酶,则平衡时m不变
    D.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
    解析: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渗透压降低,吸水能力减弱,则平衡时m将减小;若向漏斗中加入蔗糖分子和蔗糖酶,渗透压增大,则平衡时m值将增大;达到新的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等,液面不再升高。
    答案:D
    2.[2019·吉林毓文中学高三模拟]若半透膜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下列关于渗透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始状态半透膜一侧是蔗糖,一侧是清水,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相等
    B.初始状态半透膜一侧是蔗糖,一侧是清水,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可能相等
    C.初始状态半透膜两侧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膜两侧浓度不可能相等
    D.初始状态半透膜两侧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一定相等
    解析:初始状态半透膜一侧是蔗糖,一侧是清水,膜两侧溶液水分子进出的速率相等即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不可能相等,仍然是蔗糖一侧的浓度较大;初始状态半透膜两侧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浓度可能相等。
    答案:B
     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实验结果分析
    3.[2019·成都模拟]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其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溶液是甲溶液
    B.马铃薯比物种A更耐旱
    C.物种A幼根的细胞在甲浓度溶液中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
    D.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乙溶液
    解析: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幼根细胞的重量不变,说明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甲溶液是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的等渗溶液,A正确;由图可知,马铃薯吸水能力要比物种A强,所以马铃薯更耐干旱,B正确;幼根细胞的发育程度
    不同,因此其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C错误;在这五种蔗糖溶液中,乙溶液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的重量减少最大,说明乙溶液的浓度最大,D正确。
    答案:C
    4.[2019·辽宁鞍山一中模拟]在保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质量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将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增加
    B.萝卜细胞渗透压会减小
    C.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不会进出细胞
    D.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溶液中蔗糖对水的吸引力增强
    解析:将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中,细胞会从a溶液吸水,所以萝卜条的质量将会增加,A正确;由于萝卜细胞吸收了水分,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所以渗透压会降低,B正确;当达到渗透平衡时,水分子仍在进出细胞,只是进出达到了动态平衡,C错误;处于b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的溶液后,由于溶液中的水分进入了萝卜细胞,所以蔗糖溶液的浓度升高,吸水能力增强,D正确。
    答案:C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国考5年4考)
    (全国卷:2018全国卷Ⅱ、Ⅲ;2016全国卷Ⅰ;2015全国卷Ⅱ;地方卷:2018北京、海南卷;
    2017海南、江苏卷;2016北京、海南、浙江、江苏卷;2015海南卷;2014北京、浙江、安徽、四川、北京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借助结构模式图,比较、区分不同出入细胞的方式


    (1)填写以下有关物质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图1:扩散。图2:自由扩散。图3:协助扩散。图4: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图5:胞吞、胞吐。
    (2)写出图1~图4中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①图中仅受“浓度差”制约的为图1、图2。
    ②加入蛋白酶抑制剂处理会受影响的是图3、图4、图5。
    ③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处理,会受影响的是图4、图5。
    (3)甘油分子跨膜运输遵循图2所示模式,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与图3所示模式一致,多数离子跨膜方式应如图4所示方式。
    (4)神经递质的释放应符合图5所示模式,该模式需(填“需”或“不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机制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5)核膜是双层膜,将细胞的核、质分开,由于其上有核孔,mRNA只能通过它进入细胞质,而氨基酸、葡萄糖、离子和小分子等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

    考问2 根据影响跨膜运输因素的曲线确定运输方式
    (1)浓度差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

    浓度差主要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中,浓度差越大,运输速率越大;协助扩散中,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运输速率不再继续增加,原因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
    (2)载体数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载体蛋白主要影响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载体蛋白数量越多,运输速率越大。自由扩散不受载体蛋白数量的影响。
    (3)氧气含量对跨膜运输的影响
    通过影响细胞的呼吸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①P点时,无氧呼吸为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
    ②PQ段: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越多,主动运输的速率也越大。
    ③Q点以后:当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受载体蛋白数量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运输速率不再增加。
    (4)温度

    考问3 (科学探究)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定
    1.[2018·全国卷Ⅱ,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解析:病原体属于颗粒性物质,颗粒性物质或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因此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细胞膜外低,受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错误。
    答案:C
    2.[2016·全国卷Ⅰ,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 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由题意“离子泵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项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阻碍氧气的运输,导致呼吸速率下降,生成的ATP减少,使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因此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项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导致载体蛋白因变性而失去运输物质的功能,所以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答案:C








    [题后归纳]
    “三步法”判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2018·北京卷,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Na+       B.二氧化碳
    C.RNA D.胰岛素
    解析: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
    答案:B
    4.[2017·海南卷,6]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说明根对a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B错误、C正确;给营养液通入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根细胞获得氧气,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有利于根对a的吸收,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A、D正确。
    答案:B
    5.[2016·浙江卷,1]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因运输需要载体,但因载体数量有限,故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将不再增加,B错误;转运方向是由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决定的,而不是由载体决定,C正确;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D错误。
    答案:C
    6.[2016·海南卷,1]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B.膜蛋白不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
    C.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
    D.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脂溶性有关
    解析: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细胞膜内外分布是不对称的,A项正确;膜蛋白参与协助扩散过程,B项错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离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C项正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非脂溶性物质不容易通过细胞膜,D项正确。
    答案:B
    7.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2016·全国卷Ⅲ,T1A](×)
    (2)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2016·江苏卷,T2D](×)
    (3)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2015·全国卷Ⅱ,T3C](×)
    (4)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作用。[2015·全国卷Ⅱ,T3D](√)
    (5)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2015·海南卷,T16D](×)
    (6)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2014·全国卷Ⅰ,T1C](×)
    (7)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2014·浙江卷,T1A](×)
    (8)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2014·浙江卷,T1C](×)
    (9)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2014·浙江卷,T1D](√)
    (10)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不同矿质离子的速率都相同。[2013·全国卷Ⅰ,T3A](×)
    (11)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属于主动运输。[2013·浙江卷,T2D](√)
    (12)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2012·海南卷,T11D](×)
    (13)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2011·北京卷,T3B](×)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着重考查了教材必修1 P70~7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属高考高频考点,备考时应侧重各类方式的比较与界定。
    [即时对练] (必修1 P64表格改编)下表表示几种微生物体内的矿物质含量(占全部矿物质的百分比),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
    微生物
    P2O5
    K2O
    大肠杆菌
    33.99
    12.95
    圆褐固氮菌
    4.93
    2.41
    酵母菌
    51.09
    38.66
    米曲霉
    48.55
    28.16
    A.不同微生物对矿物质的吸收有选择性
    B.表中各矿物质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的
    C.酵母菌细胞的核糖和脱氧核糖中均含P
    D.圆褐固氮菌的细胞膜中不含磷脂
    解析:植物吸收矿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酵母菌细胞的核糖、脱氧核糖均只含C、H、O,C错误;所有细胞膜均含磷脂,D错误。
    答案:A
     以图、表、线为载体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8.[2016·江苏卷,6]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解析:由图可知载体①逆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A正确;载体②顺浓度梯度运输溶质分子,不消耗ATP,不具有ATP酶活性,B错误;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前者是主动运输,后者是协助扩散,C正确;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自由扩散没有,前者更快,D正确。
    答案:B
    9.[2014·安徽卷]如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
    上皮细胞
    管腔中Na+→
    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
    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肾小管管腔中的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管腔中的钠离子进入上皮细胞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综合分析,D选项正确。
    答案:D
    10.[2014·北京卷,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它们的跨膜运输具有选择性,B正确;人工膜由双层磷脂组成,不含易化(协助)扩散所需的载体蛋白,离子不能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分子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分子大小的影响,D正确。
    答案:C
    11.[2013·浙江卷]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细胞内浓度(mmol·L-1)
    细胞外浓度(mmol·L-1)
    K+
    140.0
    3.0
    Na+
    18.0
    145.0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神经细胞外Na+浓度较高,细胞内K+浓度较高,K+和Na+经过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A、C项错误;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运输方向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项错误;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运输方向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项正确。
    答案:D
    模拟题组——预趋势
     直接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特点及实例
    1.[2019·武汉高中毕业训练题]细胞膜对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种: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的为被动运输,通过离子泵运输的为主动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过离子通道外流
    B.缺氧会影响神经元兴奋时Na+通过离子泵的内流
    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时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O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相同
    解析:神经元恢复静息电位时,K+通过离子通道外流是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A正确;神经元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的内流,为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缺氧不影响其过程,B错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时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O是主动运输过程,未通过离子通道,C错误;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是协助扩散,属被动运输,而离子泵运输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答案:A
    2.[2019·辽宁鞍山一中模拟]下列生理过程中需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输到果实
    B.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K+外流
    C.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解析: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运输到果实需ATP提供能量,A正确;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K+外流是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ATP供能,B错误;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也是协助扩散,不需ATP供能,C错误;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不需ATP供能,D错误。
    答案:A
     图示法综合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3.[2019·广西桂林十八中月考]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A错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方式b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中都需要载体,所以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C正确;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因此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b的转运速率可能会有影响,D错误。
    答案:C
    4.[2019·江苏清江中学模考]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其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下列有关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
    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Na+进入和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由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答案:D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