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堂互动探究案4免疫调节 学案
展开
课堂互动探究案4 免疫调节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国考5年1考)
(全国卷:2015全国卷Ⅱ;地方卷:2018浙江卷;2017江苏卷;2015北京、福建、四川卷;2014天津、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免疫细胞的功能
思考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功能的问题(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吞噬细胞;②B细胞;③T细胞;④浆细胞;⑤效应T细胞;⑥记忆细胞
(1)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①②③⑤⑥。
(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②③⑤⑥。
(3)既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①。
(4)既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③。
考问2 探究抗原与抗体的不同点
(1)成分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上的不同: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免疫系统的组成相关知识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015·全国卷Ⅱ,T5A](×)
(2)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Ⅱ,T5B](×)
(3)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015·全国卷Ⅱ,T5D](√)
(4)在人体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2014·全国卷,T3A](√)
(5)人体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2014·全国卷,T3B](√)
(6)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2014·全国卷,T3C](√)
(7)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全国卷,T3D](×)
(8)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2013·全国卷Ⅱ,T4A](×)
(9)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Ⅱ,T4B](√)
(10)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2013·全国卷Ⅱ,T4C](√)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P35~37,考查角度侧重于免疫系统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与过程等。
[即时对练] (必修3 P35~36免疫系统组成内容改编)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解析:“脊髓”应属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而不是免疫器官,“骨髓”才属免疫器官;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后,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答案:C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的综合考查
2.[2018·浙江卷,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B正确,A、C、D均错误。
答案:B
3.[2015·北京卷]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或称效应B细胞)产生,而非T淋巴细胞产生,A错误;抗体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能与这种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B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得抗原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但它本身并不能裂解病毒或细菌,效应T细胞可以让靶细胞裂解,C错误;所有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它会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答案:D
[师说技巧]
1.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体液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4.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特异性免疫。
4.[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取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C
模拟题组——预趋势
免疫细胞的综合考查
1.[2019·江苏盐城模拟]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解析: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答案:C
免疫系统的综合考查
2.[2019·豫南九校联考]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C
特异性免疫 (国考5年2考)
(全国卷:2016全国卷Ⅰ,2014全国卷;地方卷:2018江苏卷;2017天津、北京卷;
2016四川卷;2015福建、天津、浙江、重庆、山东、四川卷; 2014北京、天津、重庆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答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3)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细胞b、c、d、e、g。
(4)二次免疫主要与图中的哪些细胞有关?为什么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
答案:二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即图中的细胞e和g。因为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所以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
考问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B细胞
T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抗体与相应的抗
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
靶细胞密切接触
过程
联系
①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
易错警示
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2个易混辨析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虽然都有T细胞参与,但是所起的作用不同。体液免疫中T细胞主要起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起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作用。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虽然都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但是作用的结果不同。抗体能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是干扰素等淋巴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力。
考问3 二次免疫
(1)体液免疫中产生浆细胞的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第二条: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第三条: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2)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初次免疫:抗体浓度小(填“大”或“小”),患病程度重(填“轻”或“重”)。
②二次免疫:抗体浓度大(填“大”或“小”),患病程度轻(填“轻”或“重”)。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特异性免疫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中经过肿瘤免疫的T细胞,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只要将该抗原刺激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答案:B
2.[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C
3.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016·四川卷,T6C](×)
(2)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2015·浙江卷,T1D](×)
(3)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2014·江苏卷,T21A](×)
(4)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2014·江苏卷,T21B](√)
(5)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014·江苏卷,T21D](×)
(6)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013·全国卷Ⅱ,T4D](√)
(7)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2012·海南卷,T16B](√)
(8)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012·海南卷,T16D](×)
(9)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2012·广东卷,T5C](×)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3 P37,考查角度侧重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及其过程推断,准确把握两类免疫过程及其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即时对练] (必修3 P37图2-15改编)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有识别抗原的作用,T细胞和B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A正确;M细胞为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E细胞(浆细胞),B正确;E为浆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效应T细胞具有该功能,C错误;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因此能阻止入侵机体的病毒在体液中的传播,D正确。
答案:C
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综合考查
4.[2016·全国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不穿过细胞膜,需依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特异性免疫相关实验探究的考查
5.[2014·全国卷Ⅱ]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3)体液免疫时,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师说技巧]
1.“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三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2.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
(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④观察两组小鼠生活状况。
模拟题组——预趋势
免疫类型分析
1.[2019·湖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能发挥免疫作用
B.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中
D.非特异性免疫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存在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答案:B
2.[2019·山东日照模拟]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调节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
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③(糖蛋白)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②抗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答案:D
二次免疫过程分析
3.[经典模拟]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
解析:当相同的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为二次免疫。抗原A直接刺激初次免疫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较短时间内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在病原体还未引起机体发病时,即将其消灭。
答案:B
4.[经典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错误;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可能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正确。
答案:B
免疫细胞作用机理的实验探究
5.[高考改编]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可诱导B细胞的分化
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C.病毒可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
D.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裂解
解析: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
毒感染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及51Cr的释放量,最终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答案:D
6.[提升]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
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
实验四
√
√
+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解析:实验一小鼠既无细胞免疫,又无体液免疫,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只能说明骨髓产生了B淋巴细胞;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并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答案:A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国考5年1考)
(全国卷:2017全国卷Ⅰ;地方卷:2018北京卷;2016江苏卷;2015福建、天津、浙江卷;2014重庆、北京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考问2 分析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理,并回答相关问题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
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特异性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上。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免疫失调知识的考查
1.判断有关免疫失调症叙述的正误。
(1)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2015·浙江卷,T1A](√)
(2)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2015·浙江卷,T1B](×)
(3)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2014·江苏卷,T21C](√)
(4)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2012·江苏卷,T12C](√)
(5)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2012·海南卷,T8D](√)
(6)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2010·江苏卷,T5D](√)
2.[2017·全国卷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分组后一组再注射少量的A,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C正确;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
答案:C
3.[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答案:C
4.[2013·重庆卷]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项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答案:B
5.[2015·福建卷]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胰岛素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A
免疫预防相关实验探究
6.[2018·北京卷,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2)实验一: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②由表可知,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推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以看出,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的免疫组细胞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表明iPSC有与癌细胞表面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实验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3)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DB7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④B、①F、②D、③C。(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既能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答案:(1)分裂/增殖 免疫
(2)实验一:
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题后归纳]
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
模拟题组——预趋势
免疫失调症原因辨析
1.[2019·福建泉州联考]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
答案:D
2.[2019·湖南长沙月考]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解析: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
答案:B
免疫学应用的实例分析
3.[2019·陕西六校联考]下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解析: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选项B错误,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选项C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致敏原;选项D错误,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属过敏反应。
答案:A
4.[经典模拟]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其作用分别是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解析:被狗咬后,首先要清理伤口,目的是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不包扎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繁殖,A正确;注射疫苗,即注射特定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每隔几天加强注射狂犬疫苗,机体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C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即注射抗体,能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但抗体不能消灭细胞内的抗原,D错误。
答案:D
课堂总结 网络建构
[网络建构]
,[答题必备]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考点突破 素养达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国考5年1考)
(全国卷:2015全国卷Ⅱ;地方卷:2018浙江卷;2017江苏卷;2015北京、福建、四川卷;2014天津、江苏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免疫细胞的功能
思考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功能的问题(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吞噬细胞;②B细胞;③T细胞;④浆细胞;⑤效应T细胞;⑥记忆细胞
(1)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①②③⑤⑥。
(2)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②③⑤⑥。
(3)既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免疫细胞:①。
(4)既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又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淋巴细胞:③。
考问2 探究抗原与抗体的不同点
(1)成分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上的不同: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上的不同: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免疫系统的组成相关知识考查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015·全国卷Ⅱ,T5A](×)
(2)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Ⅱ,T5B](×)
(3)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015·全国卷Ⅱ,T5D](√)
(4)在人体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2014·全国卷,T3A](√)
(5)人体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2014·全国卷,T3B](√)
(6)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2014·全国卷,T3C](√)
(7)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2014·全国卷,T3D](×)
(8)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2013·全国卷Ⅱ,T4A](×)
(9)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Ⅱ,T4B](√)
(10)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2013·全国卷Ⅱ,T4C](√)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3P35~37,考查角度侧重于免疫系统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与过程等。
[即时对练] (必修3 P35~36免疫系统组成内容改编)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
解析:“脊髓”应属神经调节的低级中枢而不是免疫器官,“骨髓”才属免疫器官;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人体第二道防线;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后,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
答案:C
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的综合考查
2.[2018·浙江卷,16]取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一段时间后,观测到该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由此推断,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一般指移植物作为“非已”成分被免疫系统识别、破坏和消除的免疫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解析: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分别移植到同种小鼠甲和切除胸腺的同种小鼠乙身上的“某实验小鼠皮肤片”,在小鼠乙身上的存活时间比小鼠甲的长,说明对该皮肤片发生排斥反应的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B正确,A、C、D均错误。
答案:B
3.[2015·北京卷]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或称效应B细胞)产生,而非T淋巴细胞产生,A错误;抗体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能与这种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B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得抗原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并最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但它本身并不能裂解病毒或细菌,效应T细胞可以让靶细胞裂解,C错误;所有的抗体都是蛋白质,它会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
答案:D
[师说技巧]
1.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2.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体液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3.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中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等。
4.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T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5.只要涉及抗体、记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等均属特异性免疫。
4.[全国卷,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注射抗原能使动物发生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获取对特定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C
模拟题组——预趋势
免疫细胞的综合考查
1.[2019·江苏盐城模拟]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
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
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
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
解析: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正确。
答案:C
免疫系统的综合考查
2.[2019·豫南九校联考]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由题图信息可推出,a、b、c、d分别为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除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外,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记忆细胞在接受同一种抗原刺激后,也能分化成产生抗体的浆细胞。B细胞和T细胞分别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成,暂时处于不增殖状态,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继续增殖、分化。c、d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的,两者的DNA相同,其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C
特异性免疫 (国考5年2考)
(全国卷:2016全国卷Ⅰ,2014全国卷;地方卷:2018江苏卷;2017天津、北京卷;
2016四川卷;2015福建、天津、浙江、重庆、山东、四川卷; 2014北京、天津、重庆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⑤免疫、⑥免疫分别是哪种免疫?
答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如果胸腺被切除,则对⑤免疫、⑥免疫分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⑤免疫功能全部丧失,⑥免疫功能保留一部分。
(3)图中的细胞哪些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细胞b、c、d、e、g。
(4)二次免疫主要与图中的哪些细胞有关?为什么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
答案:二次免疫主要与记忆细胞有关,即图中的细胞e和g。因为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所以二次免疫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
考问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类型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核心细胞
B细胞
T细胞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
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抗体与相应的抗
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与
靶细胞密切接触
过程
联系
①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就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抗原暴露,再由抗体消灭和清除
易错警示
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2个易混辨析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虽然都有T细胞参与,但是所起的作用不同。体液免疫中T细胞主要起释放淋巴因子、增强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中T细胞主要起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作用。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虽然都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但是作用的结果不同。抗体能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但是干扰素等淋巴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力。
考问3 二次免疫
(1)体液免疫中产生浆细胞的途径有三条:
第一条:抗原刺激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第二条:抗原刺激B细胞,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第三条:吞噬细胞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
(2)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浓度和患病程度可以用下图表示:
①初次免疫:抗体浓度小(填“大”或“小”),患病程度重(填“轻”或“重”)。
②二次免疫:抗体浓度大(填“大”或“小”),患病程度轻(填“轻”或“重”)。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特异性免疫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1.[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中经过肿瘤免疫的T细胞,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只要将该抗原刺激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答案:B
2.[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C
3.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2016·四川卷,T6C](×)
(2)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2015·浙江卷,T1D](×)
(3)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2014·江苏卷,T21A](×)
(4)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2014·江苏卷,T21B](√)
(5)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014·江苏卷,T21D](×)
(6)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013·全国卷Ⅱ,T4D](√)
(7)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2012·海南卷,T16B](√)
(8)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2012·海南卷,T16D](×)
(9)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2012·广东卷,T5C](×)
[高考VS,教材]
高考溯源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教材必修3 P37,考查角度侧重于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物质基础及其过程推断,准确把握两类免疫过程及其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即时对练] (必修3 P37图2-15改编)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
B.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
C.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D.体液免疫也能对侵入人体的病毒发挥相应的作用
解析:吞噬细胞有识别抗原的作用,T细胞和B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作用,A正确;M细胞为记忆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E细胞(浆细胞),B正确;E为浆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效应T细胞具有该功能,C错误;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因此能阻止入侵机体的病毒在体液中的传播,D正确。
答案:C
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综合考查
4.[2016·全国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不穿过细胞膜,需依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特异性免疫相关实验探究的考查
5.[2014·全国卷Ⅱ]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1)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结合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3)体液免疫时,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刺激其产生的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师说技巧]
1.“三看法”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1)一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的去向:如果大部分抗原需要一种细胞呈递才刺激相关细胞,则为体液免疫。如果抗原直接刺激相关细胞而不用另一种细胞呈递,则为细胞免疫。
(2)二看免疫的结果:如果免疫引起靶细胞裂解并释放其中隐藏的抗原,则为细胞免疫;如果两种成分结合,形成了沉淀或细胞集团,则为体液免疫。
(3)三看抗原的种类:不同抗原物质的免疫类型不同。
①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发的是体液免疫,如蛇毒或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②胞内寄生菌,如麻风杆菌和结核杆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等引发的是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先引发体液免疫,再引发细胞免疫。
2.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1)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完全丧失,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2)器官移植:同一个体中不存在免疫排斥,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免疫排斥。
(3)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④观察两组小鼠生活状况。
模拟题组——预趋势
免疫类型分析
1.[2019·湖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能发挥免疫作用
B.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中
D.非特异性免疫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由浆细胞产生,A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正确;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存在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不具有特异性,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答案:B
2.[2019·山东日照模拟]如图为人体免疫细胞参与免疫的调节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①
B.人体内的细胞④能合成、分泌淋巴因子
C.④是T细胞,⑧是效应T细胞
D.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分泌②
解析:图中左侧为体液免疫图解,右侧为细胞免疫图解。体液免疫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处理后,④(T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③(糖蛋白)识别抗原,然后分泌淋巴因子促进⑤(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⑥(浆细胞)和⑦(记忆B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②抗体;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快速增殖、分化,但不能直接产生抗体。⑧是效应T细胞,可以清除被抗原感染的细胞。
答案:D
二次免疫过程分析
3.[经典模拟]人体免疫反应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下列有关曲线中,不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变化情况的是( )
解析:当相同的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为二次免疫。抗原A直接刺激初次免疫中产生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较短时间内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在病原体还未引起机体发病时,即将其消灭。
答案:B
4.[经典模拟]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错误;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可能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正确。
答案:B
免疫细胞作用机理的实验探究
5.[高考改编]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可诱导B细胞的分化
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
C.病毒可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
D.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裂解
解析: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
毒感染的同种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及51Cr的释放量,最终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诱导靶细胞裂解,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答案:D
6.[提升]下面是有关体液和细胞两种免疫方式的实验。将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
输入胸腺
淋巴细胞
输入骨髓
淋巴细胞
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实验一
×
×
-
-
实验二
√
×
+
-
实验三
×
√
-
+
实验四
√
√
+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
B.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B淋巴细胞
C.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骨髓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
D.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可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解析:实验一小鼠既无细胞免疫,又无体液免疫,说明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可杀死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实验二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可说明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实验三与实验一和实验四的对比,只能说明骨髓产生了B淋巴细胞;通过对四组实验的对比,并不能说明体液免疫比细胞免疫更重要。
答案:A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国考5年1考)
(全国卷:2017全国卷Ⅰ;地方卷:2018北京卷;2016江苏卷;2015福建、天津、浙江卷;2014重庆、北京卷)
【师说考问】
考问1 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考问2 分析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理,并回答相关问题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
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1)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属于过敏反应,其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3)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机理是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大部分特异性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所以,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恶性肿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坏免疫系统。
(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T细胞的核糖体上。
【题组跟进】
高考题组——研考向
免疫失调知识的考查
1.判断有关免疫失调症叙述的正误。
(1)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2015·浙江卷,T1A](√)
(2)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2015·浙江卷,T1B](×)
(3)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2014·江苏卷,T21C](√)
(4)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2012·江苏卷,T12C](√)
(5)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2012·海南卷,T8D](√)
(6)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2010·江苏卷,T5D](√)
2.[2017·全国卷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分组后一组再注射少量的A,小鼠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不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A错误、C正确;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中,而不是神经递质的作用,B错误;呼吸抑制剂是作用于细胞呼吸,而不是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D错误。
答案:C
3.[2016·江苏卷,1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答案:C
4.[2013·重庆卷]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项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答案:B
5.[2015·福建卷]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胰岛素应低于正常水平,B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A
免疫预防相关实验探究
6.[2018·北京卷,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以及癌细胞。(2)实验一:免疫组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免疫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从而说明iPSC作为抗原,刺激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②由表可知,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推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可以看出,注射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的免疫组细胞可以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实验结果表明iPSC有与癌细胞表面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实验二: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和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这属于细胞免疫。(3)由上述实验过程可知: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因此上面一组小鼠用DB7处理,下面一组小鼠用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处理,上面一组小鼠发生肿瘤病变,下面一组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在四周后提取第二组小鼠的血清,注射到第一组小鼠体内,从而第一组小鼠产生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肿瘤逐渐缩小,故答案为:④B、①F、②D、③C。(4)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iPSC既能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又能刺激机体产生能与肿瘤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的效应T细胞,因此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答案:(1)分裂/增殖 免疫
(2)实验一:
①高于 ②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 ③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
实验二: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预防和治疗癌症
[题后归纳]
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
模拟题组——预趋势
免疫失调症原因辨析
1.[2019·福建泉州联考]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
答案:D
2.[2019·湖南长沙月考]某些种类的糖尿病是由自身的一些抗体导致的,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自身抗体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图中浆细胞一定来自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
C.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胰岛B细胞属于效应器
D.Y1、Y2、Y3导致的糖尿病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
解析:自身产生抗体对自身组织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B错误;在血糖调节的神经调节中,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C正确;Y1、Y2、Y3分别破坏胰岛B细胞上的葡萄糖受体、胰岛B细胞、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其中①②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缓解,D正确。
答案:B
免疫学应用的实例分析
3.[2019·陕西六校联考]下图是外源性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致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致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浆细胞识别致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解析: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选项B错误,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选项C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致敏原;选项D错误,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属过敏反应。
答案:A
4.[经典模拟]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其作用分别是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解析:被狗咬后,首先要清理伤口,目的是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不包扎是为了抑制厌氧菌的繁殖,A正确;注射疫苗,即注射特定的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力。每隔几天加强注射狂犬疫苗,机体可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C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即注射抗体,能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减少被感染的机会,但抗体不能消灭细胞内的抗原,D错误。
答案:D
课堂总结 网络建构
[网络建构]
,[答题必备]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由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非特异性免疫,由第三道防线参与完成的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4.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
5.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该类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