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练习(34份,含答案)
- 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2单元 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2单元 第14讲《溶液(含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3单元 第15讲《仪器识别和基本实验操作》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3单元 第16讲《常见气体的制取》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3单元 第15讲《仪器识别和基本实验操作》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重庆市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基础知识研究第3单元 第16讲《常见气体的制取》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含答案)
展开第一轮 重庆基础知识研究第三单元 化学实验第16讲 常见气体的制取玩转重庆10年中考真题(2008~2017)命题点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A卷10年6考,B卷5年1考)1. (2016重庆A卷10题2分)甲、乙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2. (2013重庆B卷15题2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都不可能用到的装置是( )3. [2008重庆18(2)(3)题3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根据你对氧气的认识填写下列空白。(2)实验室里有多种方法可以制氧气,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____(填序号)。①天然气燃烧 ②缓慢氧化 ③光合作用 ④钢铁生锈命题点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A卷10年8考,B卷5年2考)4. (2016重庆B卷8题2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5. (2010重庆12题2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 )第5题图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6. (2008重庆23题6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CO2的实验室制法。第6题图(1)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CO2,其方程式分别是:2NaHCO3 Na2CO3+H2O+CO2↑ NH4HCO3 NH3↑+H2O+CO2↑乙同学利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 展 创 新某学生欲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装置A、B都可作发生装置,其中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____(填装置序号)。(3)若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进入。命题点 3 气体制取的综合考查(A卷10年3考,B卷5年1考)7. [2014重庆B卷23(2)题2分]化学实验中经常要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仪器和装置。第7题图(2)实验室制取甲烷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如图装置既可以用于排空气法又可以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无论瓶内装满空气还是装满水,收集气体时,制得的气体都从b端进入,该气体是________(填序号)。A. O2 B. CO2 C. H28. (2014重庆A卷23题6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第8题图(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C是进行________操作装置中的一部分。(3)若选用D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若D装置中盛有NaOH溶液,则可以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向装置A、B中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9. (2013重庆A卷23题7分)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______(填序号)。A. 反应物的状态 B. 气体的密度C. 反应的条件 D. 气体的溶解性(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第9题图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3) 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题图210. (2012重庆23题7分)为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药品】①二氧化锰 ②氯酸钾 ③大理石 ④过氧化氢溶液 ⑤稀盐酸【装置】第10题图(1)小明同学选择的药品是③和⑤,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2) 小东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中应装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选择了E作收集装置,如果a与b相连,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如果a与c相连,b端排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拓 展 创 新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 ②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G来收集CO2,CO2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在G装置中装入饱和的NaH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若用G装置来干燥CO2应盛放______________。(4) 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若用H装置收集氨气,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 【解析】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B,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选C;根据以上内容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都能选用的装置是C。2. D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固固加热型装置,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则A、B选项中的装置都会用到;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大,所以二者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都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3. (3分)(2)2H2O2 2H2O+O2↑(2分) (3)③(1分)命题点24. A 【解析】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A。5. C 【解析】用图示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的下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管口要刚露出锥形瓶的橡皮塞,便于生成的气体导出;导管口的另一端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便于收集气体。6. (6分)(1)B(1分) D(1分) CaCO3+2HCl=== CaCl2+H2O+CO2↑(2分) (2)A(1分) 收集到的CO2中混有NH3(1分)【解析】(1)发生装置的选用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型,故选B;收集装置的选用要根据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选D装置。(2)用加热固体碳酸氢钠的方法制取CO2,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且反应条件是加热,故选A装置;通过分析两个化学方程式,很容易发现用碳酸氢铵加热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有氨气产生,这样就很难收集到较纯的CO2气体。【拓展创新】(1)CaCO3+2HCl===CaCl2+CO2↑+H2O (2)A (3)a命题点37. (2分)(2)不易溶于水或不与水反应(1分) C(1分)【解析】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甲烷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甲烷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集气瓶中装满水时,相当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该从b进入;若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收集气体时气体从b端进入,此时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三种气体中只有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8. (6分)(1)铁架台(1分) (2)过滤(1分) (3)① (1分)2NaOH + CO2=== Na2CO3 + H2O (1分) (4)MnO2(1分) 相同(1分)【解析】(2)过滤能除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装置如图C所示。(3)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D装置收集时从①端进入,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4)A装置适合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B装置适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二氧化锰,其作用都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9. (7分)(1)AC(1分) (2)长颈漏斗(1分) ②⑤(2分)(3)Na2CO3+2HCl=== 2NaCl+H2O+CO2↑(1分) D(1分) 可控制反应速率(1分)【解析】(1)题中提供的制取气体所需考虑的因素中,AC为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需考虑的因素,BD为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或收集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2)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且制取二氧化碳无需加热,收集二氧化碳只能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所以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②⑤。(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所以可排除A装置,因为碳酸钠粉末与盐酸接触后,会快速反应,反应速率不易控制,因此B、C装置亦可排除,D装置的最大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为最合理的气体发生装置。10. (7分)(1)CaCO3+2HCl=== CaCl2+H2O+CO2↑(1分)B(1分) C(1分) (2)①②(1分) 2KClO3 2KCl+3O2↑(1分) 氧气(1分) 水(1分)【解析】(1)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二者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理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二者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择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装置应选择C。(2)装置A一般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因此若用此装置来制取氧气,所选用的药品应该是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装置收集氧气,实际是用排水法收集,b端导管长,c端导管短,若气体从b端进入,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氧气会从c端排出;若从c端进入,则b端排出的是水。【拓展创新】 (1)①酒精灯 ②分液漏斗 (2)A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3)CaCO3+2HCl=== CaCl2+H2O+CO2↑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b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浓硫酸 (4)A、E 防止氨气溶于水【解析】(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因此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A,装置B适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若反应物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应选择B作为反应装置,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发生装置选择C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优于装置B;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若选用G来收集CO2,CO2应从b端通入,由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能混有HCl气体,又因为NaHCO3溶液和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选择饱和NaHCO3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CO2中的HCl气体,若用G装置来干燥CO2应盛放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4)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氨气应选择装置E,用H装置收集氨气时水面上的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氨气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