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5章 专项提能特训 有关“元素推断、实验探究”的综合考查(教师用书独具)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341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5章 专项提能特训 有关“元素推断、实验探究”的综合考查(教师用书独具)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341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5章 专项提能特训 有关“元素推断、实验探究”的综合考查(教师用书独具)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7341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讲义】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共12章)
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5章 专项提能特训 有关“元素推断、实验探究”的综合考查(教师用书独具)
展开专项提能特训 有关“元素推断、实验探究”的综合考查 (教师用书独具)1.(2019·“皖豫联盟体”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W、M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中,X、Y两元素间能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的固态化合物A和B,Y是短周期元素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W、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H3WO4、HMO4,Z的单质能与盐酸反应。(1)根据上述条件不能确定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代号),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Y、Z的金属性相对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W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及相应的盐,其中NaH2WO2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H3WO2是三元酸B.H3WO2是一元弱酸C.NaH2WO2是酸式盐D.NaH2WO2不可能被硝酸氧化(3)X、M形成的一种化合物MX2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某自来水化验室利用下列方法检测处理后的水中MX2残留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残留MX2的浓度不高于0.1 mg·L-1),已知不同pH环境中含M粒子的种类如图所示:Ⅰ.向100.00 mL水样中加入足量的KI,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调至中性,再加入2滴淀粉溶液。Ⅱ.向Ⅰ中所得溶液中滴加2.0×10-4 mol·L-1 Na2S2O3的溶液至终点时消耗5.00 mL标准溶液 (已知 2S2O+I2 ===S4O+2I-)。①则该水样中残留的MX2的浓度为________mg·L-1。②若再向Ⅱ中所得溶液中加硫酸调节水样pH至1~3,溶液又会呈蓝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答案 (1) Z 钠的金属性比Z的强,如钠能与冷水剧烈反应而Z不能(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Z) (2)B (3)① 0.675 ②ClO+4I-+4H+ === Cl- +2I2+2H2O解析 Y是短周期元素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则推出Y为Na元素,又X、Y两元素间能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的固态化合物A和B,则推出X为O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B为Na2O、A为Na2O2;Z的单质能与盐酸反应,则说明Z为活泼金属,为Mg或Al中的一种;W、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分别为H3WO4、HMO4,则W和M的最高价化合价分别为+5和+7,又X、Y、Z、W、M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可推出W为P元素,M为Cl元素,据此分析作答。(2)NaH2PO2能与盐酸反应,说明H3PO2是弱酸,NaH2PO2不能与NaOH反应,说明NaH2PO2中的H不能被中和,推出NaH2PO2为正盐,C项错误;H3PO2分子中只能电离出一个H+,为一元弱酸,B项正确,A项错误;NaH2PO2中P的化合价为+1,具有还原性,可被硝酸氧化,D项错误。(3)①由图知,中性条件下ClO2被I-还原为ClO,I-被氧化为I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可知:2ClO2~I2~2Na2S2O3,因此可知,水中残留的ClO2的浓度为2.0×10-4 mol·L-1×5×10-3L×67.5 g·mol-1×1 000 mg·g-1÷0.1 L=0.675 mg·L-1。②由图知,水样pH调至1~3时,ClO被还原成Cl-,该操作中I-被ClO氧化为I2,故离子方程式为:ClO+4I-+4H+=== Cl- +2I2+2H2O。2.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Z在地壳中含量最高,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8,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Y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请回答:(1)Q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三的元素原子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3)元素的非金属性Z________(填“>”或“<”)Q。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________(填字母)。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B.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C.Z和Q的单质的状态D.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4)X与Y可形成分子A,也可形成阳离子B,A、B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恰好相反,写出阳离子B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离子中键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与Q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极不稳定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写出该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M和N均为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化合物,且M和N都为强电解质,M和N溶液反应既有沉淀出现又有气体产生,写出M和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第三周期ⅥA族 (2)N (3)> C(4)正四面体 109°28′ H—S—S—H(5)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解析 Z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Z为O元素;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J为Na元素;Q的原子序数大于J,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之比为3∶8,Q为S元素;Y的原子序数小于Z,Y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Y为N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Y,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X为H元素。3.(2019·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通过简单的试管实验可探究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选用下列提供的试剂,根据要求完成下表。试剂:①镁条 ②铝条 ③AlCl3溶液 ④MgCl2溶液 ⑤NaOH溶液 ⑥氯水 ⑦碘水 ⑧NaI-淀粉溶液实验方案(只填写选用试剂的序号)实现现象结论(1)___________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支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金属性: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Cl>I 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③④⑤ Mg>Al(2)⑥⑧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l2 +2I-===2Cl- +I2解析 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另一支试管中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说明在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由于Al(OH)3具有两性,可溶于NaOH溶液而生成NaAlO2,说明碱性:Mg(OH)2>Al(OH)3,则金属性:Mg>Al;比较Cl、I的非金属性强弱,可用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氢化物的稳定性、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等,由于题中没有氢化物、酸等,则可用非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行验证,即将氯水滴加到NaI-淀粉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单质的氧化性:Cl2>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2Cl-+I2,则可说明非金属性:Cl>I。4.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①用砂纸摩擦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随之消失,溶液变红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为浅红色③钠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④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⑤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后来沉淀消失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用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内容:(填写题给信息表中的序号)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A B C D E F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物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具有上述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补充两组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此周期中另外两种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验证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2)试管、酒精灯、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镁带、钠、铝条、新制氯水、新制硫化氢饱和溶液、2 mol·L-1的盐酸、NaOH溶液、蒸馏水、酚酞、AlCl3溶液(3)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③A2Na+2H2O===2NaOH+H2↑①BMg+2H2OMg(OH)2+H2↑⑤C2Al+6HCl===2AlCl3+3H2↑④DMg+2HCl===MgCl2+H2↑⑥E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②FH2S+Cl2===2HCl+S↓ (4)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5)Na、Mg、Al、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6、7,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所以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6)方案一:测定0.1 mol·L-1的Na2SiO3溶液、Na3PO4溶液的pH,由此判断两种盐溶液的水解能力,得出硅酸、磷酸两种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进而得出硅、磷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方案二: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磷酸溶液,可发生反应生成硅酸沉淀5.某同学为了验证碳和硅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操作步骤:Ⅰ.打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并打开活塞a,滴加盐酸。Ⅱ.A中看到白色沉淀时,……,关闭活塞a。请回答:(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步骤Ⅰ、 Ⅱ得知盐酸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A.挥发性 B.还原性C.氧化性 D.酸性(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4)为了验证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步骤Ⅱ中未写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碳、硅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加以解释)。答案 (1)CaCO3+2H+===Ca2++CO2↑+H2O(2)AD(3)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NaHCO3(4)打开弹簧夹2,关闭弹簧夹1,当D中出现白色沉淀后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5)碳和硅位于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的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解析 B中CaCO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此反应表明盐酸具有酸性,A中看到的白色沉淀是AgCl沉淀,此现象表明盐酸具有挥发性。C装置是用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以保证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的是CO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2SiO3+H2O===H2SiO3↓+Na2CO3,从而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进而证明碳的非金属性强于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