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江苏专版学案:专题十第四题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江苏专版学案:专题十第四题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第1页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江苏专版学案:专题十第四题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第2页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江苏专版学案:专题十第四题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江苏专版学案:专题十第四题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展开

    第四题
    化学综合实验题型研究

    [试题特点]
    ————————————————————————————————————
    化学综合实验题通常以工业上某种重要的无机物的制备、含量测定为背景,这充分体现了化学是“真实的”“有用的”“服务人类的”。化学综合实验题的呈现方式丰富多彩,有流程图、装置图、坐标图和数据表,主要是考査考生从这些图表中获取对解题有利的信息的能力。但无论命题的背景和呈现方式如何改变,化学综合实验题的落脚点一定不会有大的变化,因为它考查的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重要实验方法,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滴定等重要知识。
    [做真题—明考查特点]
    1.(2018·江苏高考)以Cl2、NaOH、(NH2)2CO(尿素)和SO2为原料可制备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其主要实验流程如图:

    已知:①Cl2+2OH-===ClO-+Cl-+H2O是放热反应。
    ②N2H4·H2O沸点约118 ℃,具有强还原性,能与NaClO 剧烈反应生成N2。
    (1)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时,若温度超过40 ℃,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3和NaCl,其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中控制温度除用冰水浴外,还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实验条件的控制]
    (2)步骤Ⅱ合成N2H4·H2O的装置如图1所示。NaClO 碱性溶液与尿素水溶液在40 ℃以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再迅速升温至110 ℃继续反应。实验中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实验药品的使用]
    使用冷凝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实验操作的目的]
    (3)步骤Ⅳ用步骤Ⅲ得到的副产品Na2CO3制备无水Na2SO3(水溶液中H2SO3、HSO、SO随pH的分布如图2 所示,Na2S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①边搅拌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SO2制备NaHSO3溶液。实验中确定何时停止通SO2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实验操作步骤]
    ②请补充完整由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1)由题意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氯气和NaOH,40 ℃以上时生成物为NaClO3和NaCl,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和步骤,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2+6OH-5Cl-+ClO+3H2O。由题给信息①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为防止温度过高,除用冰水浴外,还可采取缓慢通入氯气的措施,以使放出的热量能够充分散失。(2)由题给信息②可知,水合肼有强还原性,而NaClO有强氧化性,因此NaClO与尿素反应时,为防止生成的水合肼被NaClO氧化,应保持尿素在反应过程中过量,则应用滴液漏斗滴加NaClO。该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10 ℃,而水合肼的沸点为118 ℃,为了减少水合肼的挥发,可使用冷凝管进行冷凝回流。(3)①由题给图2可知,当完全生成NaHSO3时,溶液的pH约为4,因此当溶液的pH约为4时,即可停止向溶液中通入SO2。②首先加入NaOH溶液,与NaHSO3反应生成Na2SO3,由题给图2可知,当完全生成Na2SO3时,溶液的pH约为10,所以当溶液的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然后加热、浓缩,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由题给图3可知,应在高于34 ℃ 条件下趁热过滤。
    答案:(1)3Cl2+6OH-5Cl-+ClO+3H2O 缓慢通入Cl2
    (2)NaClO碱性溶液 减少水合肼的挥发
    (3)①测量溶液的pH,若pH约为4,停止通SO2
    ②边搅拌边向NaHS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测量溶液pH,pH约为10时,停止滴加NaOH溶液,加热浓缩溶液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在高于34 ℃条件下趁热过滤
    2.(2017·江苏高考)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

    已知:①NaClO溶液在受热或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如:
    3NaClO===2NaCl+NaClO3
    ②AgCl可溶于氨水:AgCl+2NH3·H2OAg(NH3)+Cl-+2H2O
    ③常温时N2H4·H2O(水合肼)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Ag(NH3):4Ag(NH3)+N2H4·H2O===4Ag↓+N2↑+4NH+4NH3↑+H2O
    (1)“氧化”阶段需在80 ℃条件下进行,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考查实验操作方法]
    (2)NaClO溶液与Ag反应的产物为AgCl、NaOH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HNO3也能氧化Ag,从反应产物的角度分析,以HNO3代替NaClO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原料选择的优缺点]
    (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实验原理]
    (4)若省略“过滤Ⅰ”,直接向冷却后的反应容器中滴加10%氨水,则需要增加氨水的用量,除因过量NaClO与NH3·H2O反应外(该条件下NaClO3与NH3·H2O不反应),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实验原理]
    (5)请设计从“过滤Ⅱ”后的滤液中获取单质Ag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 mol·L-1水合肼溶液,1 mol·L-1H2SO4)。[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1)加热温度在低于100 ℃时,可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2)在溶液中,NaClO氧化Ag生成AgCl、NaOH和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NO3氧化Ag时会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3)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要将洗涤后的滤液也一起合并到过滤Ⅱ的滤液中。(4)未过滤掉的溶液会稀释加入的氨水,增加氨水的用量;由已知信息①知冷却后的溶液中因NaClO的分解,会含有一定浓度的Cl-,不利于AgCl和氨水反应的正向进行。(5)由已知信息③知,水合肼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Ag和NH3。生成的NH3用1 mol·L-1H2SO4溶液吸收,当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反应已进行完全,静置,过滤出生成的Ag,洗涤、干燥,得Ag。
    答案:(1)水浴加热
    (2)4Ag+4NaClO+2H2O===4AgCl+4NaOH+O2↑
    会释放出氮氧化物(或NO、NO2),造成环境污染
    (3)将洗涤后的滤液合并入过滤Ⅱ的滤液中
    (4)未过滤掉的溶液会稀释加入的氨水,且其中含有一定浓度的Cl-,不利于AgCl与氨水反应
    (5)向滤液中滴加2 mol·L-1水合肼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同时用1 mol·L-1H2SO4溶液吸收反应中放出的NH3,待溶液中无气泡产生,停止滴加,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3.(2016·江苏高考)实验室以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MgCO3、Mg2SiO4和少量Fe、Al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MgCO3·3H2O。实验过程如下:

    (1)酸溶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MgCO3(s)+2H+(aq)===Mg2+(aq)+CO2(g)+H2O(l) ΔH=-50.4 kJ·mol-1
    Mg2SiO4(s)+4H+(aq)===2Mg2+(aq)+H2SiO3(s)+H2O(l) ΔH=-225.4 kJ·mol-1
    酸溶需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所加H2SO4不宜过量太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实验原理]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萃取分液,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①实验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考查实验仪器名称]
    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取的操作:向装有水溶液的仪器A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________、静置、分液,并重复多次。[考查实验操作原理]
    (4)请补充完整由萃取后得到的水溶液制备MgCO3·3H2O的实验方案:边搅拌边向溶液中滴加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用水洗涤固体2~3次,在50 ℃下干燥,得到MgCO3·3H2O。[已知该溶液中pH=8.5时Mg(OH)2开始沉淀;pH=5.0 时Al(OH)3沉淀完全。][考查实验操作方案的设计]
    解析:(1)升温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使废渣中的主要成分充分溶解。若所加H2SO4过量太多,则萃取分液后的水相中含有较多的H2SO4,后续操作中会增加氨水的用量,造成浪费。(2)酸溶时,少量Fe、Al的氧化物会转化为Fe2+(或Fe3+)、Al3+,加入H2O2可将Fe2+氧化为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3)①由仪器的特征可知,A为分液漏斗。②为使Fe3+尽可能多地从水相转移到有机相,每次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萃取剂后,需充分振荡液体。(4)由废渣的主要成分及分析制备流程可知,萃取分液后的水相中主要含有Mg2+、Al3+、SO,为制备MgCO3·3H2O,要将Al3+转化为Al(OH)3沉淀,而Mg2+不能转化为Mg(OH)2沉淀,需向水溶液中滴加氨水,至5.0<pH<8.5,使Al3+全部转化为Al(OH)3沉淀,过滤,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有大量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出现,说明Mg2+全部转化为MgCO3·3H2O,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答案:(1)加快酸溶速率 避免制备MgCO3时消耗过多的碱 (2)2Fe2++H2O2+2H+===2Fe3++2H2O
    (3)①分液漏斗 ②充分振荡
    (4)至5.0<pH<8.5,过滤,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有大量沉淀生成,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




    [研热点—找解题策略]

    年份
    试题
    知识点
    分值
    2018
    第19题
    ①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②实验条件的控制;③实验操作的目的、实验药品的使用;④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方案的设计
    15分
    2017
    第19题
    ①实验操作方法;②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③原料选择的优缺点;④实验原理;⑤实验方案的设计
    15分
    2016
    第19题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实验时用量的控制;③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④实验仪器名称及操作原理
    15分

    1.物质制备实验
    物质制备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物质制备为背景的实验题,涉及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从近几年高考题目来看,探究题型的量在减少,物质制备题增加,要引起重视。
    解答此类试题的一般程序是:
    (1)认真阅读题干,抽取有用信息。
    (2)仔细观察装置图(或框图),联想熟悉的实验,观察装置图(或框图),找出每件仪器(或步骤)与熟悉的某一实验相似的地方,分析每件仪器中所装药品的作用。
    (3)通读问题,整合信息作出答案,把所有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题给信息和化学基础知识作出正确答案。
    2.物质成分的探究
    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成分。虽然探究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3.物质性质的探究
    解答物质性质探究型题目,除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外,还需要熟练掌握解答该类题目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物质的组成(或成分)→提出各物质(或离子)性质的假设→根据这些性质找到可能存在的反应→确定检验的试剂和仪器→确定实验的顺序(注意:实验的对照性、控制变量等)→叙述实验的操作和预期的现象,得出结论。

    1.侧重与化学的实际相结合,进行类比、迁移
    如回答沉淀有无洗净,应考虑检验滤液中中学化学典型离子是否存在;如回答从溶液中获得结晶水合物,应考虑“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如回答滴定误差分析问题,应结合课本学习的中和滴定的原理及误差分析,进行类比、迁移,从而回答试题所涉及的误差分析。
    2.将综合实验“化整为零”
    所谓“化整为零”就是把一道综合实验题分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的解题方法。
    3.合理利用实验现象和处理数据
    实验现象和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只有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正确、合理的数据,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1.简答题要注意答出要点
    如回答检査气密性时,一般要答出“……加热,……气泡,……冷却,……水柱……”;回答物质检验时,关键词要答出“取……,加入……,若有……现象,则有……,反之则无”;回答实验目的时,要答出该实验的具体目的,不能太笼统,如某一步的目的是“利用调节pH除去溶液中的Fe3+,而只答成“除杂”,就不能得分。
    2.规范使用化学用语
    如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仪器名称写错(如坩埚写成坩锅);偏高答成偏大;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使用等。
    3.注意区分操作步骤与操作名称
    如操作名称“分液”与操作步骤“把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将下层液体放入烧杯中,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注意按题目要求区别使用。
    4.注意操作顺序
    实验方案的设计一定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试剂设计合理的操作顺序,从而得到干燥纯净的物质。
    [练新题—提答题能力]
    1.(2019·武进高中质检)PbCrO4是一种黄色颜料,制备PbCrO4的一种实验步骤如图:

    已知:①Cr(OH)3(两性氢氧化物)呈绿色且难溶于水。
    ②Pb(NO3)2、Pb(CH3COO)2均易溶于水,PbCrO4的Ksp为2.8×10-13,Pb(OH)2开始沉淀时pH为7.2,完全沉淀时pH为8.7。
    ③六价铬在溶液中物种分布分数与pH关系如图所示。

    ④PbCrO4可由沸腾的铬酸盐溶液与铅盐溶液作用制得,含PbCrO4晶种时更易生成。
    (1)实验时需要配制100 mL 3 mol·L-1CrCl3溶液,现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NaCrO2(aq)”时,控制NaOH溶液加入量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时H2O2滴加速度不宜过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用“冷却液”制备PbCrO4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6 mol·L-1 的醋酸,0.5 mol·L-1 Pb(NO3)2溶液,pH 试纸]。
    解析:(1)配制100 mL 3 mol·L-1CrCl3溶液,需要的最关键的玻璃仪器是1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2)由于Cr(OH)3是两性氢氧化物,难溶于水的绿色沉淀,所以滴加NaOH溶液时,要在不断搅拌下直到绿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即得到NaCrO2溶液。(3)H2O2用于将NaCrO2氧化为Na2CrO4,但H2O2不稳定,易分解,所以滴加速率不宜过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rO+3H2O2+2OH-===2CrO+4H2O。(4)“煮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H2O2。(5)“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为Na2CrO4,要想制备PbCrO4,根据已知信息②由Pb(NO3)2提供Pb2+,但要控制溶液的pH不大于7.2,以防止生成Pb(OH)2沉淀,由信息③的图像可知,溶液的pH又不能小于6.5,因为pH小于6.5时CrO的含量少,HCrO的含量大,所以控制溶液的pH略小于7即可,结合信息④,需要先生成少许的PbCrO4沉淀,再大量生成。
    答案:(1)1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
    (2)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产生的绿色沉淀恰好溶解
    (3)减小H2O2自身分解损失 2CrO+3H2O2+2OH-===2CrO+4H2O (4)除去过量的H2O2
    (5)在不断搅拌下,向“冷却液”中加入6 mol·L-1的醋酸至弱酸性(pH略小于7),将溶液加热至沸,先加入一滴0.5 mol·L-1Pb(NO3)2溶液搅拌片刻产生少量沉淀,然后继续滴加至有大量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入Pb(NO3)2 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停止滴加,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SO4溶液,再与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反应,制备补血剂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Fe(SO4)2·6H2O]。

    已知:硫酸亚铁铵晶体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1)实验装置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PH3气体,需使用封闭装置。用CuSO4溶液吸收PH3时会生成H3PO4和Cu。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药品用量
    将2 g Fe粉、10 mL 3 mol·L-1 H2SO4溶液加入烧瓶中反应。采取该原料配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FeSO4溶液
    保持温度70~80 ℃,至反应无明显气泡产生,停止加热,过滤,称量残留固体质量。为避免在上述过程中析出FeSO4晶体,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NH4)2Fe(SO4)2·6H2O
    ①向Fe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NH4)2SO4固体,70~80 ℃条件下溶解后,趁热倒入50 mL乙醇中,析出晶体。乙醇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防止Fe2+被氧化,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填字母)。
    a.(NH4)2SO4固体不配成溶液,直接加入到FeSO4溶液中
    b.混合液不蒸发浓缩,直接倒入无水乙醇中析出晶体
    c.析出的晶体不用水洗,用90%的乙醇溶液洗涤
    d.将实验中所用的乙醇回收,蒸馏后重复使用
    (5)产品检验
    请补充完整测定产品中SO含量的实验方案:准确称取约0.4 g样品,溶于70 mL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沉淀移入坩埚,灼烧至恒重,记录数据(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2 mol·L-1 HCl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解析:(1)用CuSO4溶液吸收PH3时会生成H3PO4和Cu。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uSO4+ PH3+4H2O===H3PO4+4H2SO4+4Cu↓。(2)铁和稀硫酸反应时使铁过量,防止生成的Fe2+被氧化为Fe3+。(3)当形成FeSO4的过饱和溶液时,会析出FeSO4晶体,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水分蒸发导致溶剂减少,二是温度降低导致FeSO4的溶解度减小,所以防止FeSO4晶体析出的措施有增加溶剂,如向分液漏斗中滴加稀硫酸,实际是增加水分,还有就是趁温度较高时过滤。(4)①乙醇的作用为降低硫酸亚铁铵在水中溶解的量。②a.(NH4)2SO4固体不配成溶液,直接加入到FeSO4溶液中,减少Fe2+与空气接触的时间;b.混合液不蒸发浓缩,直接倒入无水乙醇中析出晶体,使晶体析出,减少蒸发浓缩时Fe2+与空气接触被氧化;c.析出的晶体不用水洗,用90%的乙醇溶液洗涤,仍有部分Fe2+被氧化;d.将实验中所用的乙醇回收,蒸馏后重复使用,与防止Fe2+被氧化无关。故应选ab。(5)检验SO完全沉淀的方法:先加入HCl溶液酸化,滴加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答案:(1)4CuSO4+ PH3+4H2O===H3PO4+4H2SO4+4Cu↓
    (2)避免Fe2+被氧化为Fe3+
    (3)通过分液漏斗及时添加适量1 mol·L-1 H2SO4溶液;趁热过滤(答对一个即可)
    (4)①降低硫酸亚铁铵在水中溶解的量 ②ab
    (5)加入2 mol·L-1 HCl溶液酸化,滴加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直至滤液滴加AgNO3溶液不出现浑浊
    3.(2019·南京十三中模拟)黑灰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钡(BaS),常用于制取氧化钡等钡盐。
    Ⅰ.工业上常用如下方案测定黑灰中BaS含量:
    步骤1:准确称取一定质量黑灰试样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黑灰充分溶解。
    步骤2:过滤并洗涤残留固体2~3次,将滤液、洗涤液合并后完全转移至500 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步骤3:取20.00 mL步骤2中溶液于锥形瓶中,再迅速加入10 mL 2%醋酸稀溶液及25.00 mL 0.5 mol·L-1碘标准溶液(过量),充分振荡,使BaS完全转化为S。
    步骤4: 向锥形瓶中加入2~3滴淀粉溶液,用0.1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体积V mL(I2+2S2O===2I-+S4O )。
    步骤5:……
    步骤6:数据处理,计算黑灰中BaS含量。
    (1)步骤2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500 mL容量瓶、__________。
    (2)步骤4到达滴定终点时,滴定管中液面如图所示,此时滴定管读数为________ mL。若盛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所测得的 BaS含量将会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步骤5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氯化钡可用于测定煤矿酸性矿井水中硫酸盐的含量。
    (4)酸性矿井水( 主要含有H+、Fe2+、SO)是煤层中夹杂的硫铁矿(FeS2)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所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发现铁元素的存在对SO2含量(mg·L-1)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大。请补充完整测定酸性矿井水中SO含量的实验步骤: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性矿井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采集的数据计算废水中SO含量。
    (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稀氨水、30%双氧水、1 mol·L-1 BaCl2溶液)
    解析:(1)配制500 mL溶液时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500 mL 容量瓶外还需玻璃棒和胶头滴管。(2)滴定管读数为19.80 mL;若盛装Na2S2O3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润洗,使所用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用于使BaS完全转化为S的碘标准溶液体积偏小,则所测得的 BaS含量将会偏低。(3)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步骤5应为重复步骤3、步骤4操作2~3次(或进行空白实验)。(4)根据信息,反应物为FeS2、O2,生成物为Fe2+、H+、SO,结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个数守恒配平。(5)实验目的是除去铁元素的干扰,所给试剂中,双氧水将Fe2+氧化为Fe3+,稀氨水用于沉淀Fe3+,BaCl2用于沉淀SO,通过测定BaSO4的质量计算SO的含量。
    答案:(1)玻璃棒、胶头滴管 (2)19.80 偏低
    (3)重复步骤3、步骤4操作2~3次(或进行空白实验)
    (4)2FeS2+7O2+2H2O===2Fe2++4SO -+4H+
    (5)加入过量30%双氧水充分反应后,再向其中滴加稀氨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并洗涤沉淀2~3次,将滤液、洗涤液合并后,加入过量1 mol·L-1 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取所得固体质量
    4.(2019·江苏丹阳中学模拟)实验室用CuO制备超细Cu粉流程如下:

    已知:①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②Cu+在酸性条件下歧化为Cu2+和Cu。
    (1)“酸溶”时,控制硫酸稍过量且又不过量太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Ⅰ加入过量氨水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滤液中获得副产品硫酸铵晶体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已知硫酸铵在280 ℃时分解,0 ℃时溶解度为70.1 g,100 ℃时溶解度为102 g)。
    (5)“洗涤”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设计从CuNH4SO3制取超细粉末Cu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1 mol·L-1 H2SO4溶液)。
    解析:(1)“稍过量”意思是要回答:为什么要过量,为什么不能过量太多两个方面的问题。(2)反应Ⅰ加入过量氨水使Cu(OH)2溶解生成[Cu(NH3)4]2+,溶液为蓝色的[Cu(NH3)4]SO4。(3)向[Cu(NH3)4]SO4溶液中通入SO2,+2价铜被还原为+1价,生成CuNH4SO3沉淀,SO2被氧化为 SO -,则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Cu(NH3)4]SO4+3SO2+4H2O===2CuNH4SO3↓+3(NH4)2SO4。(4)“滤液”中主要溶质为(NH4)2SO4,根据溶解度提示可知,该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答案:(1)过量的H2SO4能使CuO充分溶解(反应),但H2SO4过量太多会增加反应Ⅰ中氨水的用量
    (2)向反应器中滴加氨水产生蓝色沉淀,继续边振荡边滴加至沉淀恰好消失
    (3)2[Cu(NH3)4]SO4+3SO2+4H2O===2CuNH4SO3↓+3(NH4)2SO4
    (4)蒸发结晶(浓缩结晶)、过滤、洗涤
    (5)向过滤器中注入蒸馏水至全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流出,重复操作2~3次
    (6)向CuNH4SO3(白色固体)中滴加1 mol·L-1 H2SO4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同时用1 mol·L-1 NaOH溶液吸收反应中放出的SO2,待无气泡产生(或白色固体完全转变为少量的红色固体),停止滴加溶液,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5.(2019·江苏建湖中学联考)以铬铁矿为原料[Fe(CrO2)2]可制备K2Cr2O7和金属铬。实验流程如图:

    已知:2CrO+2H+Cr2O+H2O。pH3.7,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硫酸至pH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