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历史通史一轮(经典版)教师用书:第13单元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展开第十三单元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具体表现 | 总体上 | |
政治 | (1)在国家体制方面:随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西方近现代政治体制基本定型。英国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共和制并逐步完善;法国经过曲折的政治发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日、德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起来。(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但并未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在政党制度方面:政党制度是西方民主制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趋向一致,它作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而确立下来。 (3)在国际工人运动方面:由于工人阶级民主意识的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英国的宪章运动),由分散斗争走向国际联合(第一国际的成立),并做出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随着资产阶级政党民主制的确立和完善,工人阶级有了合法的斗争途径,从而推动了工人政党的纷纷成立和合法议会斗争高潮的来临。 | 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兴起和发展 |
经济 | (1)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普遍展开,人类进入“蒸汽”和“电气”的工业文明时代。 (2)生产组织方式: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制”,又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垄断组织,从而使自由企业、垄断经营、股份制公司等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起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发展并完善。 (3)国际贸易:两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英国率先实施了自由贸易政策,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经济政策:在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下,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思想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推动了世界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和发展,并为资产阶级进行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思想 文化 |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三大思想潮流。 |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条件
3.影响
(1)经济基础
①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②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④城乡结构: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上层
建筑
(4)英国:打造“世界工厂”(人民版)
①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维护自由主义的经济原则。
④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⑤英国企业界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⑥大力兴办教育。
(5)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垄断组织的出现
(1)条件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
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
①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在对外政策上纷纷加强侵略和扩张。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 世界市场的形成
[漫画解史] 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的发展。它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资本及原料。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有利于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它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说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野蛮性。
[图解历史] 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问题探究1] “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吗?
提示:否。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问题探究2]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否。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纺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图解历史] 工业革命的影响
[概念阐释]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轻巧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
[图解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图解历史] 世界市场的形成
互动探究 史料研读
主题1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一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教你读史] 解读史料一时注意省略号前后的叙述。省略号前的内容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基本形成。省略号后的内容说明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历史形成。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技术创新,由时间“1914年”判断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取得的成果,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2)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3)理解: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在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社会思想转型:资本主义经济的工业化和法国革命力量的发展,使种种新学说在1815年以后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
(5)社会形态转型: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主题2 走向整体的世界——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
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年份 |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
1820-1840年 | 2.9% | 2.81% |
1840-1860年 | 3.5% | 4.84% |
1860-1870年 | 2.9% | 5.53% |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三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英国的市场遍布世界,说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注意图片中箭头方向)。史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增长及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史料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市场的影响,即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料三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途径。根据史料三,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位:英国处于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是世界经济霸主;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沦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最先成为工业国家;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高考研析 把握考向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 |||
时间 | 题号 | 时间 | 题号 |
2019 | 全国卷Ⅰ,34 | 2016 | 全国卷Ⅱ,33 全国卷Ⅲ,33 |
2018 | 全国卷Ⅰ,34 | 2015 | 全国卷Ⅱ,32、33 |
2017 | 全国卷Ⅰ,33 |
|
|
1.(2019·全国卷Ⅰ)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知识考查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能力考查 | 获取和合理解读信息 |
素养考查 | 历史解释 |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而非科学理论,故A项正确,B项错误。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D项错误。
2.(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知识考查 | 史学素养 |
能力考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素养考查 | 历史解释 |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原因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研究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结论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Ⅰ)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知识考查 |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
能力考查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素养考查 |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
答案 D
解析 分析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这说明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选D项,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得出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排除C项。
考向分析:本讲内容属于高频考点,试题既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又着重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且从能力立意上切入角度往往出其不意。备考时,应熟练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干知识,提升史学素养。
预测1 创设情境,考查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劳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户外转向室内,从家庭小作坊转向工厂和矿场,从相对健康的环境转向不那么健康的环境,……”这说明( )
A.家庭手工业已经不复存在
B.工业经济完全取代了农业经济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生产领域开始出现革命性变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家庭手工业完全不复存在”“完全取代农业经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B两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未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是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工厂制得到发展,D项正确。
预测2 以英国机器出口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解读图表能力
(2019·河南名校高二期末)下图是19世纪20年代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后,机器出口量总值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 )
A.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加速
B.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正式确立
C.英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D.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20年代英国取消了机器出口的禁令,机器出口数量激增,有利于欧美国家引进机器设备,采用机器生产,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故选A项。以1846年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正式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40年代,19世纪20年代还没有出现世界工厂,更谈不上失去,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扭转,排除D项。
预测3 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9·浙江杭州高二期末)下表是1750年、1860年和1900年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在工业革命中增长速度最快
B.德国经济在世界一体化起主导作用
C.中国在被掠夺和剥削中发展逐渐缓慢
D.世界一体化进程扩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德制造业产量占世界产量比重上升,中国大幅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德国先后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制造业产量,而中国此时期的制造业仍是手工业,因而与美国、德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发展差距,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仅是制造业,排除A项;德国起主导作用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国所占份额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