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展开
第2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认识区域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
①范围性: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不
同
点
位置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以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
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的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微点1 区域与地域的异同
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等。
微点2 区域的界线并非都是明确的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微点3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有旱地。
微点4 地理环境差异不仅仅影响产业活动
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地区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微点5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具有差异性。
(2)人类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合理和不合理两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人类就能与环境协调发展,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就会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微点6 区域发展的阶段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因此,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早期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复杂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呈现衰落、萎缩状态
再生阶段
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区域特征
(2018·高考全国卷Ⅲ)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回答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A
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根据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
对
位
置
山河
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
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
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1)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续 表
自然要素
内容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2)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020·北京丰台区模拟)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法国尼斯,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法国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巴黎比尼斯(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自转速度快
C.日出较晚 D.白昼略短
2.法国( )
A.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盆地为主
B.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C.罗讷河下游有凌汛现象,夏季径流量大
D.建运河连接河流,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
解析:第1题,3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略偏北的地方,巴黎纬度高于尼斯,尼斯离太阳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大,A错;巴黎的昼长略长于尼斯,D错;地球自转速度包含线速度和角速度,角速度二者相等,线速度尼斯大于巴黎,B错;巴黎在尼斯的西边,根据地方时的概念,尼斯的日出时间较早,巴黎的日出时间较晚,C正确。第2题,据图分析,法国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A错;法国北部受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B错;据图可知,罗讷河向南注入地中海,气温越来越高,不存在凌汛现象,C错;法国南部地区通过修建运河连接天然河道,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D正确。
答案:1.C 2.D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选项正确;区域内湖泊为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流径流,故B选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年降水量较大,以水田为主,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严重,故C选项错误;当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选项错误。第4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域各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调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互补,不会使乡镇数量明显增多,但会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导致第三产业结构趋异;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答案:3.A 4.C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7·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D 3.D
地理环境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状况。
(2020·广州一模)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靠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据此回答1~3题。
1.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资源 C.气候 D.文化
2.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和市场 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C.政策和税收优惠 D.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3.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 )
A.海运繁荣 B.产业集聚
C.科技创新 D.市场广阔
解析:第1题,湾区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海湾,具有海运优势,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湾区具有资源条件。气候、文化一般不是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外向型产业需要进口原料,加工后要大量出口产品到市场,而湾区位于沿海,便于进口原料、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所以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在湾区。第3题,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有创新、领先的产品,则科技创新是最主要的动力。
答案:1.A 2.A 3.C
(2020·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农业地域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农业区的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 )
A.1、2、3 B.2、3
C.2、4 D.2、3、4、5
5.下列关于各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主要种植水稻
B.3农业区依赖水源灌溉,有土地盐碱化的风险
C.4农业区的夏季光照条件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
D.5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低有水源出露的地区
解析:第4题,据图并结合图例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2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因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3为灌溉农业,主要考虑水源;4为河谷农业,在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5为新疆的绿洲农业,主要考虑水源。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2和4,故选C。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A错误;3为西北的灌溉农业区,因不合理地引黄河水灌溉,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可能有土地盐碱化的风险,B正确;4为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区,夏季光照条件不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C错误;5为绿洲农业区,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D错误。故选B。
答案:4.C 5.B
地理特征类
角度一 描述地理特征及分析成因
角度二 比较区域特征差异及分析成因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地理
位置
纬度
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
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气候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
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
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
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贫乏)
水系
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
土壤
类型及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资源
种类、
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农业
农业地域
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2018·高考北京卷)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套用模板】
模板答
题要点
要点获取依据及生成
位置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北纬30°~40°之间
地形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
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植被
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
淮河以北有海河、黄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流量较小;以南有长江、钱塘江,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流量较大
【尝试解答】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法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用法国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简述法国的地形特征。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简述塞纳河的水文特征。
(4)根据材料,推测法国甲、乙两地中哪个地区更适合种植葡萄,并说明理由。
解析:(1)作答时要注意特征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地形特征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势起伏状况、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2)降水差异要从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描述: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冬季或夏季),或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3)要注意区分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描述,而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描述。(4)葡萄属喜热喜光植物。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光照相对不足,不适宜种植葡萄。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热量充足,葡萄能够充分成熟。
答案:(1)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或东高西低)。
(2)差异: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冬季(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
原因: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3)径流量(水位)变化较小,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流速较慢等。
(4)乙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一、选择题
(2020·肇庆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解析:第1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2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天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3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答案:1.B 2.B 3.C
(2020·湖北八市联考)“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6~7米、长宽12~15米的土坑做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遗弃,受原生绿色建筑思想的影响,现又被人们重视和保护。读我国黄土高原某“下沉式窑洞”景观图(下图),回答4~5题。
4.与工业文明所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式房屋相比,“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最可能是因为( )
A.成本高 B.通风差
C.面积小 D.通信好
5.为延长“下沉式窑洞”的使用寿命,下列保护措施最可行的是( )
A.窑顶多种树 B.石磙碾窑顶
C.院内多建门 D.洞内贴窗花
解析:第4题,“下沉式窑洞”位于地表以下而通风条件差于地上房屋,在追求居住条件的现代社会,“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第5题,“下沉式窑洞”的使用寿命,受窑洞顶部渗水与否影响很大,一般为延长其使用时间,会采取措施使窑洞顶部土层更紧实,以减少雨水下渗与表土侵蚀。窑洞顶部种树,树木根系会使顶部土层疏松,从而雨水下渗严重、表层土也易被侵蚀,不利于窑洞保护。院内多建门和洞内贴窗花对窑洞使用寿命没有影响。
答案:4.B 5.B
(2020·绵阳诊断)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示意图,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回答6~8题。
6.随海拔的升高,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
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7.在海拔2 600~3 500 m的地区,②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A.夏季风 B.年降水量
C.纬度因素 D.地势起伏
8.①②③④四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6题,植被返青需要该地区的气温升高到某一温度,而枯黄期的出现需要该地区的气温降低到某一温度。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植被返青时间越晚、枯黄时间越早。故A项正确。第7题,植被返青期的早晚主要受气温影响,与①区相比,②区位置更偏北,纬度高,气温低,返青期晚,故C项正确。该地区均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受夏季风影响小,A项错误;年降水量对植被返青期影响小,B项错误;该地区海拔在2 600~3 500 m,各地区的地势起伏差异不大,D项错误。第8题,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的自然带变化依次为山地针叶林区,山地针叶林、草原区,高寒灌丛草甸区,高寒草甸草原区。因此,④地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返青期最晚,故D项正确。
答案:6.A 7.C 8.D
(2020·安徽十校联盟段考)下图为世界两著名岛屿分布简图。据此回答9~11题。
9.读图可知( )
A.甲是大陆岛,乙是火山岛
B.都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岛屿人口密度都比较大
D.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0.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 )
①地价便宜 ②港口众多,海运便利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1.乙岛屿西部和南部无遮蔽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②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
③受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
④土壤贫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9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岛屿为塔斯马尼亚岛,乙岛屿为火地岛,两岛屿都是大陆岛,A错;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并不处于消亡边界,B错;两岛屿人口稀少,C错;结合纬度来看,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第10题,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港口众多,海运便利,此外,北部地区距离本土消费市场近。第11题,乙岛屿西部和南部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且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所以无遮蔽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
答案:9.D 10.D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解析:(1)读图可知,该市河谷两岸地区有许多短小的河流支流且与河谷基本垂直,说明河谷两岸地区为海拔较高的山地。山地坡度大,地形崎岖,地势高,热量、水源等相对不足,土层瘠薄,不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因而聚落较少。(2)评价要注意辩证分析,应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方面主要分析珲春市邻近边境,可设立贸易口岸;有交通线通往国外等;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说明有政策支持。不利条件主要从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等方面分析。(3)主要分析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对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要求:评价必须涉及有利、不利两方面,答出四点即可。)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13.(2020·郴州监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道:“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
解析:(1)“渠成”无“凶年”,说明因修建水渠,减少了凶年危害;则凶年是指因干旱、降水少而田地收成减少的年份。干旱的气候成因可从降水少、蒸发大角度分析,而降水可从夏季风的不稳定(年际、季节变化大)角度分析。(2)“填淤之水”“其泥数斗,且灌且粪”,体现了增加土壤水分、肥力的作用;“泽卤之地”“关中为沃野”,体现了改良盐碱地的作用。(3)图示渠首向泾河上游移动,则渠首地势不断升高。结合该地位于黄土高原而河水含沙量大,易淤积抬高渠床分析即可。
答案:(1)旱灾。 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降水偏少(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年降水量较小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夏半年)蒸发量大。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
(3)郑国渠渠首不断向泾河上游方向移动。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在上游河段(高海拔河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第25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认识区域
(1)区域概念: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
①范围性: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不
同
点
位置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
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以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
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的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微点1 区域与地域的异同
两个概念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等。
微点2 区域的界线并非都是明确的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微点3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有旱地。
微点4 地理环境差异不仅仅影响产业活动
地理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产生影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洲地区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
微点5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自然环境制约着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具有差异性。
(2)人类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合理和不合理两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人类就能与环境协调发展,不合理开发自然环境,就会产生各种生态环境问题。
微点6 区域发展的阶段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因此,探究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要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
早期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复杂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呈现衰落、萎缩状态
再生阶段
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区域特征
(2018·高考全国卷Ⅲ)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回答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携带方便 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 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欧洲西部 B.中亚
C.中东 D.撒哈拉以南非洲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A
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根据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
对
位
置
山河
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
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
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1)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续 表
自然要素
内容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2)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020·北京丰台区模拟)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法国尼斯,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下图为法国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巴黎比尼斯(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自转速度快
C.日出较晚 D.白昼略短
2.法国( )
A.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盆地为主
B.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C.罗讷河下游有凌汛现象,夏季径流量大
D.建运河连接河流,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
解析:第1题,3月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略偏北的地方,巴黎纬度高于尼斯,尼斯离太阳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大,A错;巴黎的昼长略长于尼斯,D错;地球自转速度包含线速度和角速度,角速度二者相等,线速度尼斯大于巴黎,B错;巴黎在尼斯的西边,根据地方时的概念,尼斯的日出时间较早,巴黎的日出时间较晚,C正确。第2题,据图分析,法国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A错;法国北部受西风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B错;据图可知,罗讷河向南注入地中海,气温越来越高,不存在凌汛现象,C错;法国南部地区通过修建运河连接天然河道,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D正确。
答案:1.C 2.D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内( )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当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所以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选项正确;区域内湖泊为淡水湖,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河流径流,故B选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年降水量较大,以水田为主,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严重,故C选项错误;当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选项错误。第4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该区域各地区生产要素优势,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专业分工、协调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繁荣。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区域互补,不会使乡镇数量明显增多,但会使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区域一体化发展会导致第三产业结构趋异;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答案:3.A 4.C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7·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C 2.D 3.D
地理环境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状况。
(2020·广州一模)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靠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据此回答1~3题。
1.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 B.资源 C.气候 D.文化
2.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和市场 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C.政策和税收优惠 D.科技发达、人才众多
3.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 )
A.海运繁荣 B.产业集聚
C.科技创新 D.市场广阔
解析:第1题,湾区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海湾,具有海运优势,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湾区具有资源条件。气候、文化一般不是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外向型产业需要进口原料,加工后要大量出口产品到市场,而湾区位于沿海,便于进口原料、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所以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在湾区。第3题,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有创新、领先的产品,则科技创新是最主要的动力。
答案:1.A 2.A 3.C
(2020·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下图为我国农业地域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农业区的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 )
A.1、2、3 B.2、3
C.2、4 D.2、3、4、5
5.下列关于各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主要种植水稻
B.3农业区依赖水源灌溉,有土地盐碱化的风险
C.4农业区的夏季光照条件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
D.5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低有水源出露的地区
解析:第4题,据图并结合图例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2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因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3为灌溉农业,主要考虑水源;4为河谷农业,在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气温相对较高;5为新疆的绿洲农业,主要考虑水源。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2和4,故选C。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1为耕作业,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A错误;3为西北的灌溉农业区,因不合理地引黄河水灌溉,加之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可能有土地盐碱化的风险,B正确;4为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区,夏季光照条件不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C错误;5为绿洲农业区,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D错误。故选B。
答案:4.C 5.B
地理特征类
角度一 描述地理特征及分析成因
角度二 比较区域特征差异及分析成因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地理
位置
纬度
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地处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
海陆
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濒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气候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
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
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
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贫乏)
水系
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疏)
土壤
类型及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
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资源
种类、
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农业
农业地域
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2018·高考北京卷)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套用模板】
模板答
题要点
要点获取依据及生成
位置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位于北纬30°~40°之间
地形
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气候
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植被
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
淮河以北有海河、黄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流量较小;以南有长江、钱塘江,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流量较大
【尝试解答】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法国地形分布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用法国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简述法国的地形特征。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简述塞纳河的水文特征。
(4)根据材料,推测法国甲、乙两地中哪个地区更适合种植葡萄,并说明理由。
解析:(1)作答时要注意特征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地形特征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势起伏状况、地势高低、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等方面进行。(2)降水差异要从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等方面进行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描述: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冬季或夏季),或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3)要注意区分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进行描述,而水系特征一般从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等方面进行描述。(4)葡萄属喜热喜光植物。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光照相对不足,不适宜种植葡萄。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中糖分的积累;热量充足,葡萄能够充分成熟。
答案:(1)法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或东高西低)。
(2)差异: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冬季(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
原因:甲地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
(3)径流量(水位)变化较小,无明显汛期;无结冰期;流速较慢等。
(4)乙地。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光照充足(有利于葡萄进行光合作用);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一、选择题
(2020·肇庆模拟)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解析:第1题,“石头房、竹木房”主要是各地就地取材建设,与建筑原料有关;“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吊脚楼建在山区,而三合院及四合院建在平坦之地。第2题,陕北地区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天气温低,同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而气温更低,则一般不设北窗,南边窗户较大可接收更多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第3题,陕南注重排水,说明降水较多;陕北注重雨水收集,说明水资源少;两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而降水差异大,故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答案:1.B 2.B 3.C
(2020·湖北八市联考)“下沉式窑洞”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向下挖深6~7米、长宽12~15米的土坑做院子,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遗弃,受原生绿色建筑思想的影响,现又被人们重视和保护。读我国黄土高原某“下沉式窑洞”景观图(下图),回答4~5题。
4.与工业文明所建造的钢筋混凝土式房屋相比,“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最可能是因为( )
A.成本高 B.通风差
C.面积小 D.通信好
5.为延长“下沉式窑洞”的使用寿命,下列保护措施最可行的是( )
A.窑顶多种树 B.石磙碾窑顶
C.院内多建门 D.洞内贴窗花
解析:第4题,“下沉式窑洞”位于地表以下而通风条件差于地上房屋,在追求居住条件的现代社会,“下沉式窑洞”逐渐被遗弃。第5题,“下沉式窑洞”的使用寿命,受窑洞顶部渗水与否影响很大,一般为延长其使用时间,会采取措施使窑洞顶部土层更紧实,以减少雨水下渗与表土侵蚀。窑洞顶部种树,树木根系会使顶部土层疏松,从而雨水下渗严重、表层土也易被侵蚀,不利于窑洞保护。院内多建门和洞内贴窗花对窑洞使用寿命没有影响。
答案:4.B 5.B
(2020·绵阳诊断)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示意图,研究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回答6~8题。
6.随海拔的升高,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 )
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
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
C.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
D.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
7.在海拔2 600~3 500 m的地区,②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区,与之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A.夏季风 B.年降水量
C.纬度因素 D.地势起伏
8.①②③④四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6题,植被返青需要该地区的气温升高到某一温度,而枯黄期的出现需要该地区的气温降低到某一温度。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植被返青时间越晚、枯黄时间越早。故A项正确。第7题,植被返青期的早晚主要受气温影响,与①区相比,②区位置更偏北,纬度高,气温低,返青期晚,故C项正确。该地区均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北,受夏季风影响小,A项错误;年降水量对植被返青期影响小,B项错误;该地区海拔在2 600~3 500 m,各地区的地势起伏差异不大,D项错误。第8题,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由低海拔向高海拔的自然带变化依次为山地针叶林区,山地针叶林、草原区,高寒灌丛草甸区,高寒草甸草原区。因此,④地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返青期最晚,故D项正确。
答案:6.A 7.C 8.D
(2020·安徽十校联盟段考)下图为世界两著名岛屿分布简图。据此回答9~11题。
9.读图可知( )
A.甲是大陆岛,乙是火山岛
B.都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岛屿人口密度都比较大
D.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10.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 )
①地价便宜 ②港口众多,海运便利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1.乙岛屿西部和南部无遮蔽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①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
②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
③受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
④土壤贫瘠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9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出甲岛屿为塔斯马尼亚岛,乙岛屿为火地岛,两岛屿都是大陆岛,A错;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的内部,并不处于消亡边界,B错;两岛屿人口稀少,C错;结合纬度来看,两岛屿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D。第10题,甲岛屿优质乳品生产基地集中于岛屿北部的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区港口众多,海运便利,此外,北部地区距离本土消费市场近。第11题,乙岛屿西部和南部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低;且受沿海西风影响,多大风天气,所以无遮蔽地带,仅有矮木和苔藓。
答案:9.D 10.D 11.A
二、非选择题
12.(2019·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1)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2)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
解析:(1)读图可知,该市河谷两岸地区有许多短小的河流支流且与河谷基本垂直,说明河谷两岸地区为海拔较高的山地。山地坡度大,地形崎岖,地势高,热量、水源等相对不足,土层瘠薄,不利于人们生存和发展,因而聚落较少。(2)评价要注意辩证分析,应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方面主要分析珲春市邻近边境,可设立贸易口岸;有交通线通往国外等;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说明有政策支持。不利条件主要从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等方面分析。(3)主要分析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对河流流量、水位、含沙量等水文特征的影响。
答案:(1)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答出三点即可)
(2)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要求:评价必须涉及有利、不利两方面,答出四点即可。)
(3)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13.(2020·郴州监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道:“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
解析:(1)“渠成”无“凶年”,说明因修建水渠,减少了凶年危害;则凶年是指因干旱、降水少而田地收成减少的年份。干旱的气候成因可从降水少、蒸发大角度分析,而降水可从夏季风的不稳定(年际、季节变化大)角度分析。(2)“填淤之水”“其泥数斗,且灌且粪”,体现了增加土壤水分、肥力的作用;“泽卤之地”“关中为沃野”,体现了改良盐碱地的作用。(3)图示渠首向泾河上游移动,则渠首地势不断升高。结合该地位于黄土高原而河水含沙量大,易淤积抬高渠床分析即可。
答案:(1)旱灾。 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降水偏少(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年降水量较小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夏半年)蒸发量大。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
(3)郑国渠渠首不断向泾河上游方向移动。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在上游河段(高海拔河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