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1页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2页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新动力高考突破》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展开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77)[识记基础梳理]1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类型集中式带状组团图示影响因素河流少、地形开阔,聚落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高原的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山区地形限制;河网密度的平原地形或河流阻隔,聚落由几片组成,各片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之间有一定距离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区地形规模分布人口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或棋盘式的格局较多我国南方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一般比较小分布相对分散较少1.分析平原对聚落形态影响的原因  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2影响绿洲地区聚落分布的因素: 在干旱地区,聚落多分布于绿洲,因为该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理解要点突破]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影响表现原因典例平原地区平原广阔,聚落多呈团聚型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我国北方的村落丘陵山区聚落多呈条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我国南方的村落  平原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山区和高一般气候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西安位于渭河谷地,太原位于汾河谷地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地区分布特点西北干旱地区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青藏高原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北方平原地区一般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一般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3具体案例分析 半坡村落丽江古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兰州地形河谷阶地上坝子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黄河谷地成因接近水源,避开洪水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坝子平坦且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城市发展;河流纵贯其中,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河谷向外围扩展,发展成带状城市[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地形对聚落数量的影响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导学号:9204005012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1C 2.A [1题,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在1 5001 700 m之间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坡度<2°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第2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海拔在1 000m以上;三江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聚落多分布在山麓地带或有水源的地区,地形较平坦;江南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多在200600m;故A正确。]3.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A [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A项正确;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B项错误;该地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C项错误;阴坡采光条件差,故D项错误。]考向2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解析] 分析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甲区域所在地区纬度略高,冬季气温偏低,聚落沿河谷分布,热量条件好,取水便利。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山区和高原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聚落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长江以南水网、道路密集,所以聚落密度较大;长江以北水网、道路较稀,聚落密度较小。 [答案] 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56题。5.为趋利避害,这些以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6.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5D 6.C [5题,由材料可知,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项错误。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故BC项错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D项正确。第6题,在农业社会,决定川地聚落发展规模的是地形条件,地形越平坦越开阔,农业和聚落的发展受限越小,聚落发展的规模越大,因此选项C正确。川地一般都具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考点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79)[识记基础梳理]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修建道路时,采取以桥代路的原因: 修建道路时,采取以桥代路的目的不尽相同。如青藏铁路中以桥代路是为了给生物留过往通道;京沪高铁中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少占耕地。2在山区,线路多呈字形的原因: 在山区陡坡上,道路修建尽量呈字形,目的是让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减少建设成本。[理解要点突破]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与原因分析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及分布的影响(2018·山西大学附中测试)2017年春节小长假期间,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至昭君大桥的水上公路累计接待游客达9万人次,如下图所示。该条公路是兴山县连接G42沪蓉高速宜()()段的重要通道,线路总长10.9千米,其中有4.4千米建在三峡库区香溪河和古洞口二级电站水库之上,故得名水上公路据此完成12题。1.该快速通道修建成水上公路,主要目的在于(  ) A.减少建设成本     B.避免破坏山林 C.减少占用耕地 D.缩短出行路程2.该段公路(  ) A.易造成河流堵塞 B.修建时应优先考虑缩短线路长度 C.桥梁高度要考虑洪水位 D.建在河道最深的地方 1B 2.C [1题,该快速通道修建成水上公路,避开了对表土、山林的破坏,选B。第2题,公路建于水上,为避免被淹,建设时桥梁高度必须要考虑洪水位。]考向2 地形对铁路(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4题。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4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3B 4.B [3题,由题意知,该段铁路为上坡段,故其不是沿等高线布线,A错;该段铁路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故P箭头方向为铁路离开拉萨的上坡方向,所以C项错;由于是某处的景观,P箭头不一定指示方位的正北方;由于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故B项正确。第4题,T设施位于沟谷口,主要作用是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2012428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5.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6.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5AC 6.CD [5题,雅西高速公路经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陡崖等复杂地形。修建隧道和桥梁不仅仅可以缩短路程,更能保证通车后的平稳安全。第6题,该高速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雨的气候易造成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修建桥梁和隧道能有效防止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