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精品教案
2020浙江高考历史二轮讲义:热考题型解读题型十 选考材料解析题
展开题型十 选考材料解析题[题型解读]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的试卷摒弃了自选模块,这将给命题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在试卷的材料解析题中体现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的教材内容。浙江省的选修教材分别采用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2015年至2019年近几年的选考材料解析题中,选修与必修的知识相结合,将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历史等学科能力。[考题例解](2018·11月浙江选考,T33)事物的变化,历史的延续,是人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尺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大概)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则纤啬(计较细微)之风日益甚,然则睦姻任恤之风往往难见于士大夫,而转见于商贾,何也?则以天下之势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业则商贾也,其人则豪杰也。为豪杰则洞悉天下之物情,故能为人所不为,不忍人所忍,是故为士者转益纤啬,为商者转敦古谊。此又世道风俗之大较也。——沈垚《落帆楼文集》材料二 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自黑龙江之瑷珲(今黑河市),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之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中国96%的人口密布在总面积约占36%的东南土地上,而总面积64%的西北地区人口才占到4%,“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此即“胡焕庸线”。有意味的是,“胡焕庸线”与长城的线路走向多有叠合,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几乎重合。有研究者认为,“胡焕庸线”出现于1240年左右,在“胡焕庸线”两侧,自然生态禀赋差异明显,由此锁定了中国古代经济的格局。翻检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等凝聚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亦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的东南一侧。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已然初现。——整理自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李扬等主编《智慧城市论坛》(1)根据材料一所论“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结合所学,以汉、唐为例,概括指出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提炼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2)围绕“胡焕庸线”的认识,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胡焕庸线”所反映的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与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②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与明清中国商帮的关系及其商业文化特色。(不能只列观点,不加阐述)[审明立意]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以宋代前后,商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和“胡焕庸线”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商人地位的变化、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明清时期“胡焕庸线”以南有代表性的建筑所体现的商业文化特色的认识。[审清设问] (1)社会地位(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作者的主要观点。(2)选择阐述:①“胡焕庸线”所反映的南宋以来中国古代经济格局与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②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与明清中国商帮的关系及其商业文化特色。[信息内涵] (1)材料一:宋代前后商人地位变化的表现。(2)材料二:“胡焕庸线”两侧在土地面积与人口数量、经济格局及建筑特色上的差异;当今突破“胡焕庸线”的“一缕曙光”。[解答方式] (1)指出(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提炼(概括出观点)。(2)阐述(阐明陈述,详细解释,述说或论述,某个或某些观点)。[定位知识] (1)中国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2)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与明清时期有代表性的建筑、商帮及其商业文化特色。[答案] (1)社会地位:列入市籍,且不得为官;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经济地位优越,但在社会、政治、法律上遭受歧视。主要观点:以“豪杰”称誉商人;肯定商人社会贡献。(2)选择阐述①: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互联网(信息化)和“一带一路”倡议。选择阐述②:平遥古城是晋商的重要发源地;“诚信不欺”。皖南古村落地处旧徽州府,是徽商的发源地;“贾而好儒”。[备考策略]1.聚集教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的特点分析来看,基本知识点源于教材。因此,要求学生对选修以及必修的内容都要做到烂熟于心。然而,从选考的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背诵的层次上。但是,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然换一个题型,可能就会出现不会的状态。从选考的命题形式来看,虽然形式较为丰富,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托教材,理解能力的考查更要依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储备量以及是否可以随时进行解题。所以,在备考高考历史选考时,考生要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提供一定的条件。高考历史会经过两轮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狠抓基础知识,并切实做到准、实、活。首先,准是指要将考试大纲里所涉及的内容全部复习到。实是指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影响都做到准确理解。活是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做到迁移,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要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归纳、总结和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轻松地应付选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主题式通史的方法进行复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可以通过知识之间的再次整合,使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与既定的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外历史内容进行结合比较,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结构体系。2.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材料中,历史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知识,但是也一定要结合史学资料进行复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材一直是浙江省新高考的特色,在选考中同样也有体现,但是选考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课程知识,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素质。所以,在备考高中历史选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史学资料的学习,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3.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可以尝试以时间轴、空间轴和事件轴为核心,建立三维的知识网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在复习工业革命时。可以先以时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的扩张以及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史学资料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原因。其次,以空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工业革命与中国历史进行适当的结合,从而引出鸦片战争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以事件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在挖掘工业革命爆发背景的基础上,联系英国的议会改革和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史学资料,这样就帮助学生建立了工业革命的历史结构体系。[总结]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在聚焦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选考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