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
展开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问题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思维线索]
观察气温的高低起伏变化与下垫面类型的对应关系即可。
[答案] 主要特点:(1)在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较小,特别是植被覆盖较高的地方,如农田或林区,气温变化如同“平静的海面”。
(2)城区气温变化较大,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特别是市中心为气温高值区。
(3)以水泥建筑物为主的居民区和以绿色植物为主的地区相比,前者的气温相对较高。
问题2.总结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思维线索]
→→
[答案] 由城市近地面大气气温曲线变化可知,市中心区和郊区相比,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这一岛屿代表着气温较高的城市建筑区,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热岛。或者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城区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就是城市热岛效应。
市区景观图与郊区景观图对比
问题1.对比以上两幅照片,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思维线索]
抓住照片中的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及人类产业活动对废热的排放两个角度。
[答案] 主要原因:(1)市区人工建筑物较多,改变了城市的自然下垫面,绿地、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相应减少,造成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相对较重,产生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的热辐射,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
(3)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人工热源的影响。
问题2.除了照片上提示的原因外,想想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思维线索]
可以从城市下垫面的改造和人为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等方面考虑。
[答案] 如道路沥青路面对太阳辐射吸收强,地面辐射强;建筑物稠密、大气交流差、废热积聚不易消散等。
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
问题1.热岛环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线索]
从城市与郊区两地冷热不均的角度分析。
[答案] 热岛环流产生的原因在于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市区中心和郊区存在温差,市区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便向中心区辐合补充。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到达一定高度便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
问题2.这种环流会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
[思维线索]
从热力环流的水平气流与垂直气流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 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中心,不利于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另外,在城市中心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粉尘等凝结核,因此云量比郊区多,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物质较多,就有可能通过成雨过程成为酸雨降落。
问题3.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思维线索]
主要从降低城市温度的角度分析。
[答案] 应采取措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水体面积,通过建筑物的规划和布局来增加空气的流通性等。
问题4.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思维线索]
开放作答,可以从人居环境改造、选择交通方式、城市规划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大力推行房顶、墙壁绿化。
(2)鼓励企业开发价格低廉的轻型保水房顶建材,以便推广普及绿化。
(3)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城市环境气候图,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制定决策。
(4)汽车、发电等“排热行业”要加紧开发新能源,采取节能措施。
(5)城市规划时,要注意留足城市“通风道”,如市内道路要宽畅,建筑要低居化,高层建筑不宜集中布局等。
(6)建筑物要做隔热和遮光处理,尽量提高墙面反射率,尽可能采用浅色粉刷或玻璃幕墙以降低吸热率。
(7)有效利用工厂排出的热能,提高空调系统、能源利用的效率。
(8)加强城市绿化,扩大城市绿地。
(9)就个人而言,要增强爱绿、护绿意识,保护城市环境。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水平气压差异
③三圈环流
④水平气压梯度力
⑤冷锋
⑥反气旋
⑦海平面上升
⑧破坏植被
⑨海陆分布
[学思心得]
(教师独具)
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关键要素之一——气温的分析
(1)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
因素 | 表现 |
纬度位置 |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
海陆位置 |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
地形 |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
洋流 | 寒(暖)流,气温低(高) |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气候关键要素之二——降水的分析
(1)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
因素 | 表现 |
大气环流 |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
海陆位置 |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地形 |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洋流 |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
人类活动 |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1.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1)D (2)B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受附近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第(2)题,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冬季,属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气候类型的判读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1)判断半球
根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确定所在半球 | 6、7、8月气温高 | 北半球 |
12、1、2月气温高 | 南半球 |
(2)以“温”定带
最冷月均温 | 最冷月均温在15 ℃以上 | 热带气候 |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 |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 |
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下 | 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 |
最热月均温 | 最热月均温在10 ℃以下 | 寒带气候 |
(3)以“水”定型
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 年降水量>2 000 mm | 热带雨林气候 |
年降水量700 mm~1 000 mm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 年降水量1 500 mm~2 000 mm | 热带季风气候 | |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 热带草原气候 | ||
年降水量8 00mm~1 500 mm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年降水量500~600 mm | 温带季风气候 | ||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 地中海气候 | |
少雨型(终年少雨) | 年降水量<250 mm |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2.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1)B (2)A [第(1)题,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 000 m,中部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乙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7页。
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一章 行星中的地球综合与测试教案,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