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040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040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570407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学案设计,共7页。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课时作业《生物群落的构成》1.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群落所在的大小B.群落的垂直结构C.群落的物种组成D.群落的水平结构 2.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 B.捕食、竞争 C.都是捕食 D.捕食、寄生 3.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5.生态位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下列生产实践中没有利用生态位原理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C.适时捕捞D.稻田养鱼 6.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分别为甲、乙、丙,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高度不同。第四种鸟丁与乙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若丁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乙种鸟最可能( )A.与丁种鸟和睦相处B.移到本树的上层或下层,与甲种鸟或丙种鸟共同生活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D.与丁种鸟发生竞争 7.广场草坪整齐划一,没有明显高矮之分,则在该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的分层情况是( )A.动物和植物均有分层B.动物有分层、植物没有分层C.动物和植物均没有分层D.动物没有分层、植物有分层 8.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丙个体的体型一定比甲大 9.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B.不同地域内同一时间段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C.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大型土壤动物较多 10.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进行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b多出没在池底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a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1.在某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竞争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 12.下面是四种生物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 A.③④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14.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身体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15.以下曲线图显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兔和狐狸从1991年到2011年间数目的变化。(1)以上曲线图显示兔和狐狸的关系是________。(2)根据图中曲线,试指出兔的数目从1996年到2001年下降的原因。________。试推测以上曲线图没有显示而可能引起兔的数目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个)。(3)解释在2001年兔的数目最少时,狐狸的数目如何变化。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兔的数目会如何变化?________。(4)根据曲线图,预测到2016年兔的数目约为________只。 16.生态学家高斯为研究三种草履虫的种间关系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1)如图a所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符合“________”型增长模型。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________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2)图b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混合培养后的结果,由于前者的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占有更多的资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________关系。(3)图c为尾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养的结果,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为:C;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答案为:D;解析:[紫腹巨蚊以毒蚊幼虫为食,说明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是捕食关系,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说明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是寄生关系。] 3.答案为:D;解析:[导致群落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导致群落水平结构的非生物因素有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等。] 4.答案为: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A项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正确。B项中,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之间不是竞争关系,错误。C、D项中,病毒V与青蛙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关系,C、D均错误。] 5.答案为:C;解析:[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基础,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农作物间作,充分利用了光和空间;“四大家鱼”分别位于不同的水层,混合放养充分利用空间资源;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6.答案为:D;解析:[群落内的各种群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分别获得了不同的生态位,如此题中不同的鸟在树上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垂直(或水平)结构。若从X处进入的丁鸟与乙鸟的生活高度相同,食性相似,则两鸟间必然要发生竞争,以争夺有限的生活资源,至于竞争结果则有多种可能。] 7.答案为:A;解析:[任何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了分层的空间结构。] 8.答案为: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取食的食物颗粒大小有重叠,可以判断三种生物是竞争关系。] 9.答案为:C;解析:[同一地域内不同时间段的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所以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也会发生改变。] 10.答案为:A;解析:[混合放养有利于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由表格中单养和混养时检测出的鱼胃内食物可知:单养时鱼种a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鱼种b也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单养时鱼种a与鱼种b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a主要以底栖动物为食,说明多出没在池底;鱼种b主要以植丛中的动物为食,说明混养时鱼种b仍多出没在植丛中。] 11.答案为:B;解析:[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环境有限的资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两岛社鼠在6月到7月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可见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正确;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错误;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项错误。] 12.答案为:C;解析:[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如图③;大小两种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如图②;狐与兔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如图①;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如图④。] 13.答案为:D;解析:[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样方法,故A正确;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注意随机取样,故B正确;2004、2005年龙葵的数量消失,说明物种的丰富度在减少,故D错误。] 14.答案为:(1)较强 微小(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争 捕食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生物,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关系;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为捕食关系。 15.答案为:(1)捕食;(2)狐狸的数目增加 食物不足;藏身地不足;传染病增加;其他捕食者增加(答出两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狐狸数目下降 食物不足,导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兔的数目会上升;(4)125 000(120 000至130 000的范围内)解析:(1)由曲线图看出兔与狐狸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应是捕食关系,其中兔出现先增加先减少现象,应是被捕食者。(2)在1996~2001年间,狐狸数目增多,导致被捕食者兔的数目减少,另外兔数目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不足或传染病等。(3)由于食物不足,捕食者的数目会下降,从而又会使得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即狐狸的数目下降又会引起兔的数目增加。(4)由曲线图看出:兔大约十年一个繁殖高峰,因此在2016年应是一个高峰期,其数目应在120 000~130 000只之间。 16.答案为:(1)S 显微镜 (2)竞争 (3)尾草履虫 大草履虫 垂直结构解析:(1)从图a看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均符合“S”型增长模型。为获得该曲线,需要每天定时记录,应该在显微镜下对血球计数板小方格中的草履虫数量进行统计,然后进行估算。(2)从图b看出,双小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3)图c中尾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大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酵母菌,好氧细菌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即试管的上部,所以分布在试管上部和下部的草履虫分别是尾草履虫、大草履虫,这种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五章 人与环境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导学案,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生物:稳态与环境》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导学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