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高一第二学期化学线上第二次测试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 NH4Cl的电子式:B. 氨的电子式:C.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D. 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14C【答案】B【解析】【详解】A.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在形成化学键时,氮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所以氯化铵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B.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故B正确;C.氯化氢分子中氯原子与氢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所以氯原子不用加括号,故C错误;D.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质子数是6,质量数为14,核素符号:,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B。【点睛】书写电子式时,一般离子化合物阴离子加括号,特殊的铵根离子加括号,共价化合物不用加括号。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所以非金属性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①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如H2O2、Na2O2,①项正确;②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②项正确;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③项正确;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为离子化合物,④项错误;⑤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说明该化合物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⑤项正确;⑥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共价键,如稀有气体,⑥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C项正确,答案选C。3.金刚石与石墨是同素异形体。100 kPa时,1 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 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C. 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D. 破坏1 mol石墨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 mol金刚石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图像,反应物石墨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金刚石总能量,因此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B.石墨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C.石墨能量低,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C错误;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破坏1mol石墨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金刚石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故选B。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HCl 和NaOH B. Na2O 和Na2O2C. CO2和 CaO D. CaCl2和 Na2S【答案】D【解析】【详解】A. HCl中只含共价键,NaOH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A不选;B. Na2O中只含离子键,Na2O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故B不选;C. CO2中只含共价键,CaO中只含离子键,故C不选;D. CaCl2中只含离子键,Na2S中只含离子键,故D选;故选D。 5.下列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ABCD反应装置或图象实验现象或图象信息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故A正确;B.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所以在发生反应时会有一部分能量放出,表现为反应放热,故B正确;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加,所以针筒活塞向右移动不能证明是反应放出热量导致的,故C错误;D.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说明反应导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但反应并未在集气瓶中进行,说明是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内的温度升高导致压强增大的,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6.把下列4种X的溶液,分别加入盛有10mL2mol·L-1的盐酸的烧杯中,并均加水稀释至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20mL,2mol·L-1 B. 10mL,5mol·L-1 C. 10mL,3mol·L-1 D. 20mL,3mol·L-1【答案】D【解析】【详解】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所以X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又因为总体积相同,所以物质的量越大,浓度越大。A.n=cV=0.02mol/L×2L=0.04mol;B.n=cV=0.01mol/L×5L=0.05mol;C.n=cV=0.01mol/L×3L=0.03mol;D.n=cV=0.02mol/L×3L=0.06mol;物质的量关系为D>B>A>C,所以D中X的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答案D。7.对于反应A(g)+4B(g)2C(g)+2D(g),下列数据表示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A)=1.4mol/(L•s) B. v(B)=3.6 mol/(L•s)C. v(C)=2mol/(L•s) D. v(D)=30 mol/(L•min)【答案】A【解析】【详解】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不同,但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因此在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先转化为同一种物质,以B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A. v(A)=1.4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4v(A)=5.6mol/(L⋅s);B. v(B)=3.6mol/(L⋅s);C. v(C)=2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2v(C)=4mol/(L⋅s);D. v(D)=30mol/(L⋅min)=0.5mol/(L⋅s),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 2v(D)=1mol/(L⋅s);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为A;答案选A。【点睛】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8.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甲:500℃,10molSO2和5molO2反应乙:500℃,V2O5作催化剂,10molSO2和5molO2反应丙:450℃,8molSO2和5molO2反应丁:500℃,8molSO2和5molO2反应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C. 乙、甲、丁、丙 D. 丁、丙、乙、甲【答案】C【解析】【详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压强越大、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越大。容器恒容,甲与乙的温度相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同,即反应物浓度相同,但乙加催化剂,所以乙的反应速率比甲的快;甲与丁的温度相同,但丁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小,即丁的浓度小,所以甲的反应速率比丁快;丙与丁的物质的量相同,即浓度相同,但丙的温度低,所以丁的反应速率比丙快;综上所述,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乙、甲、丁、丙。答案为C。9.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①碘升华 ②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③乙醇溶于水 ④HCl气体溶于水⑤冰融化 ⑥NH4Cl受热 ⑦氢氧化钠熔化 ⑧(NH4)2SO4溶于水A. ①④⑥⑦ B. ④⑥⑧ C. ①②④⑤ D. ④⑥【答案】D【解析】【详解】①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①不选;②溴蒸气被木炭吸附,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②不选;③酒精溶于水,不发生电离,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③不选;④HCl气体溶于水,发生电离,H-Cl共价键被破坏,故④选;⑤冰融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⑤不选;⑥NH4Cl受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和HCl,N-H共价键破坏,同时破坏了离子键,故⑥选;⑦氢氧化钠熔化,破坏的是离子键,故⑦不选;⑧(NH4)2SO4溶于水,发生电离,破坏的是离子键,故⑧不选;共价键被破坏的有④⑥,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④和⑧,要注意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溶解时破坏了H-Cl共价键,(NH4)2SO4属于离子化合物,溶解时破坏了离子键,铵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共价键没有破坏。10.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 铜棒的质量 B. c(Zn2+) C. c(H+) D. c(SO42-) -【答案】C【解析】【详解】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2H++2e-=H2↑。则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B.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故B错误;C.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C正确;D.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11.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许胆矾晶体,下列各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少许胆矾晶体,那么在a中锌粒会先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锌、铜与稀硫酸会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会加快,所以a中生成氢气的速率比b中的快,但a中已经有一部分锌与铜反应,所以产生的氢气会比b中的少。综上所述,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正确的是A。答案为A。12.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如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粉末状42.530粉末状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答案】C【解析】【详解】由图象可知,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反应速率为a>b>c>d;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温度最低,氢离子浓度最小并且固体表面积小,所以反应速率最慢,为d曲线;实验2和4温度和离子浓度都相同,4的固体接触面积大,所以4>2;实验3和4氢离子浓度和固体接触面积都相同,3温度高,所以3>4;因此3>4>2>1,即a、b、c、d分别为3-4-2-1。答案为C。【点睛】在时间与反应速率的图象中,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越快。13.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Q1+Q2>Q3 B. Q1+Q2<Q3 C. Q1+Q2<2Q3 D. Q1+Q2>2Q3【答案】C【解析】【详解】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即氢氢键键能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即氯氯键键能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即氢氯键键能为Q3kJ;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Q1+Q2)kJ-2Q3kJ,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热<0,所以(Q1+Q2)-2Q3<0,即Q1+Q2<2Q3。答案为C。14.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x=1B. B的转化率为40%C. 2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6mol·L-1·min-1D. 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分析】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2L=0.4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所以0.4mol:0.8mol= x:2,解得x=1;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3A(g)+B(g)C(g)+2D(g)【详解】A.由分析可知x=1,故A正确;B.根据三段式,B的转化率=,故B正确;C.根据速率计算公式,2min内A的反应速率=0.4mol·L-1·min-1,故C错误;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根据方程式系数关系可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可变量,推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是可变量,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答案为C。【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简单判定方法即:变量不变时,达平衡状态。15.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生成2molHI(g)反应放出热量akJ,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C.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kJD. 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为(c+b+a)kJ【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题意,氢气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化氢时,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故A错误;B.化学反应过程为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2molH—I键所放出的能量,而形成2molH—I键所吸收的能量与断裂2molH—I键所放出的能量相等,故B错误;C.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碘化氢小于4mol,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C错误;D.设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为x kJ,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c-x=-a,解得x= (c+b+a)kJ,故D正确;答案为D。16.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 A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为正极C. 当有2.24L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4molD. 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N2+6H+【答案】D【解析】【分析】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的原电池中,因为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通入氨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二氧化氮的电极为正极。【详解】A.由分析和装置图可知,B极通入二氧化氮,为正极,A极通入氨气,为负极,所以电流从右侧B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A电极,故A正确;B.由分析和装置图可知,B电极为正极,A电极为负极,负极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2.24LN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0.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二氧化氮中氮元素从+4价降4价,生成氮气,所以0.1mol二氧化氮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4mol,故C正确;D.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所以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故D错误;答案为D。【点睛】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在配平时可以补充氢离子,若电解质溶液为碱性,在配平时可以补充氢氧根。二、填空题17.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N2:______,HClO:______,CaCl2:______,Na2O2:______。【答案】 (1). (2). (3). (4). 【解析】【详解】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有三个单电子,所以氮原子与氮原子之间共用三个电子对,故N2的电子式为:;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成键,次氯酸分子中,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其中只有一个单电子可以形成共用电子对,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中有两个单电子可以形成共用电子对,故HClO的电子式为:;氯化钙为离子化合物,钙原子与氯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故CaCl2的电子式为:;过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氧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共用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故Na2O2的电子式为:。综上所述,答案为:;; ;。18.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锌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溶液ABCDEF4mol/LH2SO4(mL)30V1V2V3V4V5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V620H2O(mL)V7V8V9V10100 其中:V1=______,V6=______,V8=_______。【答案】 (1). 30 (2). 10 (3). 19.5【解析】【详解】该实验目的是研究硫酸铜的量对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所以要保证除了硫酸铜的浓度外,不改变其他物质的浓度,即保证各组实验中硫酸的浓度相同,则要保证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是相同的,由此可知V1 =V2 =V3 =V4 =V5=30,V5+20= V4 + V6 +10= V1+0.5+V8,即V1=30,V6=10,V8=19.5。故答案为:30;10;19.5。19.(1)用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甲醇(CH3OH)、氧气和稀硫酸制作燃料电池,则甲醇应通入该燃料电池的_____极(填“正”或“负”),通入氧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2)若用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液制成甲醇燃料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答案】 (1). 负 (2). O2+4e-+4H+=2H2O (3). CH3OH-6e-+8OH-=CO32-+6H2O【解析】【详解】(1)甲醇(CH3OH)、氧气和稀硫酸制作燃料电池,由此可知甲醇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作该燃料电池的负极,氧气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作原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e-+4H+=2H2O;故答案为:负;O2+4e-+4H+=2H2O;(2)若用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液制成甲醇燃料电池,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碱性,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还可以继续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8OH-= CO32-+6H2O;故答案为:CH3OH-6e-+8OH-= CO32- +6H2O。2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cP(g),M、N、P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比为a:b:c=______。(2)1min到3min这段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A.反应中当M与N的物质的量相等时B.P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molN,同时消耗bmolME.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答案】 (1). 2:1:1 (2). 0.25 mol·L-1·min-1 (3). BDF【解析】【详解】(1)从图象可知,从开始到平衡,△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n(P)=4mol-1mol=3mol,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2:1:1,故答案为:2:1:1;(2)1min到3min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M)==0.25 mol·L-1·min-1,故答案为:0.25 mol·L-1·min-1;(3)A.反应中M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是反应过程的一种状态,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A错误;B.当P的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时,说明该反应既不正向移动,也不逆向移动,则说明该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无论反应进程如何,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会变化,所以不能用混合气体的总质量是否变化来判断该反应是否到达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误;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a mol N,同时消耗b mol M,则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判断该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故D正确;E.由于该反应是一个等体积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故E错误;F.M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说明生成M的速率与消耗M的速率相等,即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该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故F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