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客观“瓶颈”题突破——冲刺高分学案(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客观“瓶颈”题突破——冲刺高分学案(全国通用)第1页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客观“瓶颈”题突破——冲刺高分学案(全国通用)第2页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客观“瓶颈”题突破——冲刺高分学案(全国通用)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二轮复习第2讲 客观“瓶颈”题突破——冲刺高分学案(全国通用)

    展开

    第2讲 客观“瓶颈”题突破——冲刺高分
    试题特点 “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例如,一轮、二轮复习后,很多考生却陷入了成绩提升的“瓶颈期”——无论怎么努力,成绩总是停滞不前.怎样才能突破“瓶颈”,让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全国高考卷客观题满分80分,共16题,决定了整个高考试卷的成败,要突破“瓶颈题”就必须在两类客观题第10,11,12,15,16题中有较大收获,分析近三年高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做到保“本”冲“优”.

    压轴热点1 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例1】 (1)(2016·全国Ⅰ卷)已知函数f(x)=sin(ωx+φ),x=-为f(x)的零点,x=为y=f(x)图象的对称轴,且f(x)在上单调,则ω的最大值为(  )
    A.11 B.9 C.7 D.5
    (2)(2017·天津卷)已知奇函数f(x)在R上是增函数.若a=-f,b=f,c=f(20.8),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ax,解得-20,b>0)的渐近线恰好过P点,则双曲线C2的离心率为________.
    信息联想 (1)信息①:由条件中准线、焦点联想确定抛物线C的方程y2=2px(p>0).
    信息②:看到|AB|=4,|DE|=2,及点A,D的特殊位置,联想求A,D的坐标,利用点共圆,得p的方程.
    (2)信息①:y2=4x,且|PF|=3,联想抛物线定义,得点P坐标.
    信息②:曲线C2渐近线过点P,得a,b间的关系,求出C2的离心率e.
    解析 (1)不妨设抛物线C:y2=2px(p>0),
    ∵|AB|=4,点A是圆与抛物线交点,由对称性设A(x1,2),则x1==.
    又|DE|=2,且点D是准线与圆的交点,
    ∴D且|OD|=|OA|.
    从而+(2)2=+()2,解得p=4.
    因此C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4.
    (2)抛物线C1:y2=4x的焦点为F(1,0),准线方程为x=-1,且|PF|=3,由抛物线的定义得xP-(-1)=3,
    即有xP=2,yP=±2,即P(2,±2).
    又因为双曲线C2的渐近线过P点,所以==,
    故e===.
    答案 (1)B (2)
    探究提高 1.涉及与圆锥曲线方程相关问题,一定要抓住定义,作出示意图,充分利用几何性质,简化运算.
    2.双曲线的离心率与渐近线是高考的热点,求圆锥曲线离心率大小(范围)的方法是:根据已知椭圆、双曲线满足的几何条件及性质得到参数a,b,c满足的等量关系(不等关系),然后把b用a,c表示,求的值(范围).
    【训练3】 (1)(2018·唐山一模)已知双曲线C:x2-=1的右顶点为A,过右焦点F的直线l与C的一条渐近线平行,交另一条渐近线于点B,则S△ABF=(  )
    A. B.
    C. D.
    (2)(2018·荆州二模)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F2的内切圆半径为a,则椭圆的离心率e=(  )
    A. B.或
    C. D.
    解析 (1)由双曲线C:x2-=1,得a2=1,b2=3.
    ∴c==2.
    ∴A(1,0),F(2,0),渐近线方程为y=±x,
    不妨设BF的方程为y=(x-2),
    代入方程y=-x,解得B(1,-).
    ∴S△AFB=|AF|·|yB|=·1·=.
    (2)如图,设△ABF2内切圆圆心为C,半径为r,
    则S△ABF2=S△ABC+S△ACF2+S△BCF2,
    即2··2c·=·r·(|AB|+|AF2|+|BF2|),
    ∴=·r·4a,∴r==a.整理得e-e3=,解得e=或e=.
    答案 (1)B (2)B
    压轴热点4 数列与不等式
    【例4】 (1)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关于x的不等式dx2+2a1x≥0的解集为[0,9],则使数列{an}的前n项和Sn最大的正整数n的值是(  )
    A.4 B.5 C.6 D.7
    (2)已知实数x,y满足约束条件当目标函数z=ax+by(a>0,b>0)在该约束条件下取得最小值2时,a2+b2的最小值为(  )
    A.5 B.4 C. D.2
    信息联想 (1)由信息条件:不等式dx2+2a1x≥0的解集为[0,9]可确定基本量d与a1的关系,进而研究{an}的单调性及an的符号变化,求最值.
    (2)由信息①:作可行域.
    信息②:看到z=ax+by(a>0,b>0)取到最小值2,想到数形结合,得a,b满足的等量关系,进而求a2+b2的最小值.
    解析 (1)∵关于x的不等式dx2+2a1x≥0的解集为[0,9],∴0,9是一元二次方程dx2+2a1x=0的两个实数根,且d0,a6=d0,b>0,故点A即为目标函数取得最小值的最优解,即2a+b=2,则b=2-2a.
    又b>0,a>0,得0f(x2)+f(cos2θ)在θ∈R上恒成立,
    即f(x1)-f(1-x1)>f(cos2θ)-f(1-cos2θ)在θ∈R时恒成立,
    令F(x)=f(x)-f(1-x),
    则F′(x)=f′(x)+f′(1-x),
    又f′(x)>0且f′(1-x)>0,
    故F′(x)>0,故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又原不等式即F(x1)>F(cos2θ),
    故有x1>cos2θ恒成立,
    所以x1的取值范围是(1,+∞).
    答案 (1) (2)D
    压轴热点6 创新应用性问题
    【例6】 若对于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其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且存在常数λ(λ∈R)使得f(x+λ)+λf(x)=0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称f(x)是一个“λ伴随函数”.下列是关于“λ伴随函数”的结论:
    ①f(x)=0不是常数函数中唯一一个“λ伴随函数”;②f(x)=x是“λ伴随函数”;③f(x)=x2是“λ伴随函数”;④“伴随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由题意得,①正确,如f(x)=c≠0,取λ=-1,则f(x-1)-f(x)=c-c=0,即f(x)=c≠0是一个“λ伴随函数”;②不正确,若f(x)=x是一个“λ伴随函数”,则x+λ+λx=x(1+λ)+λ=0,对任意实数x成立,所以1+λ=λ=0,而找不到λ使此式成立,所以f(x)=x不是一个“λ伴随函数”;③不正确,若f(x)=x2是一个“λ伴随函数”,则(x+λ)2+λx2=(1+λ)x2+2λx+λ2=0对任意实数x成立,所以λ+1=2λ=λ2=0,而找不到λ使此式成立,所以f(x)=x2不是一个“λ伴随函数”;④正确,若f(x)是“伴随函数”,则f +f(x)=0,取x=0,则f +f(0)=0,若f(0),f 任意一个为0,则函数f(x)有零点;若f(0),f 均不为0,则f(0),f 异号,由零点存在性定理知,在区间内存在零点.因此①,④的结论正确.
    答案 B
    探究提高 1.创新命题是新课标高考的一个亮点,此类题型是用数学符号、文字叙述给出一个教材之外的新定义,如本例中的“λ伴随函数”,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理解后,解决题目给出的问题.
    2.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新定义的含义,把从定义和题目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转化为熟悉的知识加以解决.
    【训练6】 (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为常数,则称数列{an}为“精致数列”.已知等差数列{bn}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数列{bn}为“精致数列”,则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2)(2018·福州综合质量检测)如图,小明同学在山顶A处观测到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沿直线匀速行驶,小明在A处测得公路上B,C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且∠BAC=135°.若山高AD=100 m,汽车从B点到C点历时14 s,则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________m/s(精确到0.1).

    参考数据:≈1.414,=2.236
    解析 (1)设等差数列{bn}的公差为d,设=k且b1=1,
    得n+n(n-1)d=k,
    即2+(n-1)d=4k+2k(2n-1)d,
    整理得(4k-1)dn+(2k-1)(2-d)=0,
    因为对任意正整数n上式恒成立,
    则解得d=2,k=,
    所以数列{bn}的通项公式为bn=2n-1(n∈N*).
    (2)因为小明在A处测得公路上B,C两点的俯角分别为30°,45°,所以∠BAD=60°,∠CAD=45°.
    设这辆汽车的速度为v m/s,则BC=14v m,
    在Rt△ADB中,AB===200 m.
    在Rt△ADC中,AC===100 m.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C2+AB2-2AC·AB·cos∠BAC.
    所以(14v)2=(100)2+2002-2×100×200×cos 135°,
    解得v=≈22.6,
    所以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22.6 m/s.
    答案 (1)bn=2n-1(n∈N*) (2)22.6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