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七十一:燃料(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6765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七十一:燃料(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6765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七十一:燃料(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56765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七十一:燃料(解析版)
展开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七十一:燃料考点一:氢气1.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这一事实说明( )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C. 氢气是气体 D.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2.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 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C. 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用丁装置收集氧气3.属于新能源的是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考点二:碳单质的性质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A. 碳 B. 硅 C. 磷 D. 碘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60可用作超导材料 B. 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C.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D. 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3.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 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 转化观: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二者的性质相同D. 守恒观:1g硫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3g二氧化硫考点三:二氧化碳及其制取1.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 木炭 B. 一氧化碳 C. 氧化铜 D. 氧气2.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⑦ C. ①②③⑦⑧ D. ②③⑦⑧3.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5.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中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多,可能的原因是弹簧夹没夹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B的现象说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3)实验C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和原镁带的质量相等,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四:能源与环境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地热能 D. 煤2.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A. 氢气 B. 硫磺 C. 一氧化碳 D. 甲烷3.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使用乙醇汽油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4.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D. 淡水不断减少5.如图是汞元素部分信息和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汞金属元素B. 汞元素位于第6周期C. 汞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D. 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请从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尿素;④氢气;⑤氦气;⑥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1)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2)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3)极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4)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的气体是_____。7.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理念,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1)其中“减排”是指减少______的排放(填化学式);(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CO2与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和CH4,把过多的CO2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8.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9.选择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再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20.书写化学术语时一定要注意规范,如图:CO不能写成Co。 (1)“Co”表示_____元素(填名称),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2)木炭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①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反应,请写出木炭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孪生兄弟”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因为_____。11.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用加压的方法将气态CO2压缩在钢瓶中制成的。灭火时,再将液态CO2喷出,具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是因为_____,附着在物体表面;起降温的作用是因为液态CO2在气化时_____。(2)被誉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备战2020九年级化学复习演练——专题七十一:燃料参考答案考点一:氢气1.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这一事实说明( )A. 氢气难溶于水 B.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C. 氢气是气体 D.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答案】D【解析】用氢气流吹起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上升,直接说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果密度比空气大,肥皂泡会在空气中下降。故选D2.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甲装置制取氧气 B. 用乙装置制取二氧化碳C. 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用丁装置收集氧气【答案】C【解析】A、甲装置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以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B、乙装置属于固液混合常温型发生装置,可以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正确,不符合题意;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不能用丙装置收集氢气,错误,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丁装置收集氧气,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属于新能源的是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氢气【答案】D【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空气污染物或温室气体而氢气燃烧后仅生成水、属于新能源,故选D。考点二:碳单质的性质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A. 碳 B. 硅 C. 磷 D. 碘【答案】A【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故选A。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C60可用作超导材料 B. 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C. 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D. 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答案】B【解析】A、C60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故A正确。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木炭导电性较差,故B错误;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故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C正确;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割玻璃,故D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O2的水溶液使石蕊显红色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 紧闭门窗用木炭烤火易使人中毒 D. 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答案】D【解析】A.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显红色,说法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C.用木炭烤火易生成一氧化碳,紧闭门窗易使人中毒,说法正确;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石墨导的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电极,说法错误。故选D。4.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 转化观: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二者的性质相同D. 守恒观:1g硫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3g二氧化硫【答案】B【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氧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故B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故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同,故C错误;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32份质量硫能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1g硫在2g氧气中燃烧不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小于3g的二氧化硫,故D错误。故选B。考点三:二氧化碳及其制取1.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A. 木炭 B. 一氧化碳 C. 氧化铜 D. 氧气【答案】A【解析】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故选A。2.以下有关描述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体积比1:1)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常用作灭火剂⑦二氧化碳沸点-78.5℃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⑦ C. ①②③⑦⑧ D. ②③⑦⑧【答案】C【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①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物理性质;
②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
③可溶于水是物理性质;
④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化学性质;
⑤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性质;
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是化学性质,常用作灭火剂是用途;
⑦二氧化碳沸点-78.5℃是物理性质;
⑧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常用作制冷剂是物理性质;
故选C。3.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他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选填字母)(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______________。(3)丙同学在选用B装置探究“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时,老师要求他补充“在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的实验,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BD (2). 氢元素 (3). 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解析】(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D;(2)乙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装置A的试管口有少量水滴。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的理由是高锰酸钾不含氢元素; (3)增补该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水中加入二氧化锰也会产生氧气;5.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A中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多,可能的原因是弹簧夹没夹紧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B的现象说明C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3)实验C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和原镁带的质量相等,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燃着的红磷伸入瓶内太慢 (2). 密度比空气大 (3). 逸散的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解析】(1)实验A中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多,可能的原因是弹簧夹没夹紧和燃着的红磷伸入瓶内太慢,造成部分空气受热体积膨胀而逸出; (2)实验B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的固体小颗粒,若逸散的白烟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时,实验C后所得固体的质量和原镁带的质量相等;考点四:能源与环境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地热能 D. 煤【答案】C【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故选C。2.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A. 氢气 B. 硫磺 C. 一氧化碳 D. 甲烷【答案】B【解析】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需要验纯,防止混入空气或者氧气爆炸。固体不需要验纯。故选B。3.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使用乙醇汽油C.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答案】A【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故B不符合;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
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
故选A。4.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和动物的呼吸B. 植物的光合作用C.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D. 淡水不断减少【答案】C【解析】A、人和动物的呼吸,是正常的生理活动,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C、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故选项正确;D、淡水不断减少,说明水资源不丰富,不会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故选项错误;故选:C。5.如图是汞元素部分信息和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汞金属元素B. 汞元素位于第6周期C. 汞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D. 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答案】C【解析】A.汞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所以汞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汞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6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汞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稳定的结构,故错误,符合题意;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请从①一氧化碳;②活性炭;③尿素;④氢气;⑤氦气;⑥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种物质限选一次)。(1)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2)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3)极难发生化学反应的是_____;(4)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的气体是_____。【答案】 (1). ⑥ (2). ② (3). ⑤ (4). ①【解析】(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异味;(3)氦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极难发生化学反应;(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且有毒;故答案为:(1)⑥;(2)②;(3)⑤;(4)①。7.倡导“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理念,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异常。(1)其中“减排”是指减少______的排放(填化学式);(2)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CO2与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和CH4,把过多的CO2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答案】 (1). CO2 (2). CO2+4H2 2H2O+CH4 (3). ②③【解析】(1)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减排”是指减少CO2的排放;(2)CO2与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H2O和C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2H2O+CH4;(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过量,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故填②③。8.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答案】 (1). 沸点 (2). 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3). 清除可燃物 (4). 【解析】(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9.选择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再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答案】 (1). 左边 (2). 验纯 (3). 放少量的水或细砂 (4). 保持水平【解析】(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物质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验纯,再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放少量的水或细砂,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 (4)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保持水平。20.书写化学术语时一定要注意规范,如图:CO不能写成Co。 (1)“Co”表示_____元素(填名称),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2)木炭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①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反应,请写出木炭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孪生兄弟”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因为_____。【答案】 (1). 钴 (2). 58.93 (3). 氧气 (4). C+O2CO2等 (5). 分子构成不同【解析】解:(1)“Co”表示钴元素(填名称),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可知,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2)①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例如:它们都能与氧气 反应,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O2CO2。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孪生兄弟”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答为:(1)钴,58.93;(2)①氧气,C+O2CO2等,②分子构成不同。11.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用加压的方法将气态CO2压缩在钢瓶中制成的。灭火时,再将液态CO2喷出,具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起隔绝空气的作用是因为_____,附着在物体表面;起降温的作用是因为液态CO2在气化时_____。(2)被誉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答案】 (1).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 吸热 (3). 氢气 (4). 2H2+O22H2O【解析】(1)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由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需要获得能量,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起到降温作用。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吸热(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所以被誉为清洁能源,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填:氢气;2H2+O22H2O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