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20届高二入学测试一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答案】D【解析】关于经纬线的说法,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会到达北极点或南极点,不可能回到出发地点,故选D。如图为某区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关于甲处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离岸风影响,属暖流 B. 从低纬流向高纬,属暖流C.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属寒流 D. 受迎岸风影响,属寒流3. 图示季节,甲处( )A. 多鱼群,多雾 B. 多鱼群,少雾 C. 少鱼群,多雾 D. 少鱼群,少雾【答案】2. C 3. A【解析】【2题详解】甲处洋流为西南季风影响下形成的寒流,该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在此海域属于离岸风,选C。【3题详解】图示季节,甲处盛行西南风,该风为离岸风,该风导致冷海水上泛,饵料较多,鱼群多;由于洋流属于寒流,而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冷暖空气相遇容易形成大雾,选A。【点睛】北印度洋洋流属于季风洋流。该海域季风方向为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据此,该地洋流表现为夏季为顺时针方向,冬季为逆时针方向流动。4. 科学家认为,中高纬地区乔木年轮具有约11年疏密变化的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这主要是因为太阳活动影响了( )A. 气候变化 B. 太阳辐射波长 C. 极光发生频率 D. 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A【解析】太阳活动与降水具有相关性,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降水和热量是气候的重要因素,故A正确。太阳活动对太阳辐射波长无影响;太阳活动可影响极光发生频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是年轮的主要影响因素。故B、C、D错误。5.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 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 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 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属于更新速度较快的动态水资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如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000 mm以上,东北部和两南部降水差异较大。读图,回答问题。6. 甲地分布有茂密的热带雨林,与其形成原因有关的是( )①地处东北信风迎风一侧,降水丰富②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③纬度低,光照条件好④地势低平,年平均气温高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7. 下列关于乙国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业发达C.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技术落焉 D.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答案】6. A 7. C【解析】试题分析:【6题详解】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北半球信风带,盛行东北信风。根据河流判断,该岛中部是山地,东北部是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①对。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岛屿东侧有北赤道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有利于热带雨林形成,②对。该地降水多,光照条件不如其他地区丰富,③错。该地地势相差不大,对气温影响不大,④错。故选A。【7题详解】读图结合经纬度分析,乙国为海地,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A错。该地基础设施落后,B错。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技术落后,C对。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速度快,不存在老龄化及劳动力短缺现象,D错。故选C。【考点定位】雨林形成原因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读我国某地不同年份人口统计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8.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B. 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C. 在2010年人口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D. 人口性别结构趋于优化9. 10年间该地减少的文盲人口大约占2000年文盲人口的比例是( )A. 54% B. 58% C. 64% D. 68%【答案】8. B 9. B【解析】【8题详解】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7%,即为老龄化,表中65岁以上人口占7.4%,因此在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故B正确。表格中只有2000年与2010年的数据统计,没有中间年份信息,因此逐年下降缺乏依据,故A错误。在2010年,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高,说明人口就业压力未得到缓解,故C错误。2010年人口性别比高于2000年,人口性别结构未得到优化,故D错误。【9题详解】由表中数据可知,2000年该地文盲人数约为47万人,2010年约为19.9万人。10年间该地减少的文盲人口大约为27.1万人,占2000年文盲人口的比例是57.7%,故B正确。【点睛】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同时解答时需注意选项中“逐渐”等关键词。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0. 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 气候于旱,降水稀少 B. 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11.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10. C 11. C【解析】试题分析:【10题详解】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A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积累;而降水少为不利条件;该地山脉海拔较低,没有冰川融水;不属于黑土分布区。故选A。【11题详解】土壤盐碱化是表层土壤盐分集聚,引起土壤盐碱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而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故选C。考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生态环境问题下图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 甲乙两地之间的地质构造是( )A. 向斜 B. 地垒 C. 断层 D. 断崖13. 关于甲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 甲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C. 甲处河流是向北的内流河 D. 甲处河流隶属于长江水系【答案】12. C 13. D【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读图,甲乙两地之间的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地质构造是断层,C对。向斜是褶皱构造的类型,没有岩层错动,A错。地垒地岩层相对于两侧明显上升的构造,B错。断崖是地貌形态,不是地质构造,D错。故选C。【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岭的北坡是一个大断崖,可以判断,甲地位于秦岭南坡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A错。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东北林区,B错。甲处河流是向南的外流河,C错。甲处河流位于秦岭以南,隶属于长江水系,D对。故选D。考点:地质构造类型、地貌类型,区域自然地理特征。14. 下图为我国某地不同年段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有明显结冰期 B. 存在大量红壤分布 C. 风蚀地貌分布广泛 D. 以热带季雨林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由表中信息可知,1971—1975年段内年降水量最高,四季相加约为700毫米左右,属于半湿润地区,因此该地为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C,河流有明显结冰期,故A正确。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风蚀地貌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热带季雨林分布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B、C、D错误。【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3.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4.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5.南北方地区分界线。15. 下图为我国某地不同年段各季节平均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为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图,四地中与该地自然带相同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B【解析】【详解】由年降水量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由图中信息可知,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丙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丁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故A、C、D错误。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高。由于温度差异,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区洄游。读图完成问题。16. 形成黄河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最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海浪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海浪沉积17. 对虾秋冬季节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水域洄游的原因是( )A. 渤海由于更闭塞,秋冬季水温更高B. 黄海由于纬度更低,秋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更小,水温更高C. 渤海由于工业活动多,排放热水多,水温太高D. 黄海纬度更低,冬秋季昼更短但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水温更高【答案】16. C 17. B【解析】【16题详解】在河流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水流速度缓慢,在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所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C正确。【17题详解】“由于温度差异,秋冬季节对虾从渤海沿海向黄海南部深水区洄游”说明对虾洄游主要受水温影响。黄海由于纬度更低,秋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更小,水温更高,故B正确,A、C错误。黄海纬度更低,冬秋季白昼比渤海更长,故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成D,解答时需仔细分析选项中各项条件。18. 读下图,完成下题。上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 B. 乙、丙类岩石中常含有化石C. 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 D. 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岩浆喷发(②)侵入地壳内部经冷却凝固生成侵入岩(丙),或直接喷出地表生成喷出岩;侵入岩受到变质作用(④)生成变质岩,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物,或受到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乙);沉积物在沉积作用(①)下生成沉积岩(甲),沉积岩经变质作用生成变质岩(乙);变质岩重熔再生(③)生成岩浆。大理岩属于变质岩,A错误;乙是变质岩,丙是侵入岩(岩浆岩),化石常含于沉积岩中,B错误;①表示沉积作用,C错误;②③④分别是岩浆喷发、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都属于内力作用,D正确。19. 读下图,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C【解析】【详解】400mm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图中③位于400mm等降水量线上,故C正确。发电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煤炭价格、工资成本、环境保护等。图示为2015年中国、印度、美国和欧盟不同能源发电成本预测数据图,读图回答问题。20. 图中表示欧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1. 欧盟煤电发电成本特点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煤炭作为能源的利用效率低 B. 天然气资源丰富C. 核电和风电利用的自然条件优越 D. 碳排放压力大、成本高【答案】20. B 21. D【解析】【20题详解】材料显示发电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煤炭价格、工资成本、环境保护等,欧盟经济发达,工资成本高;环境保护意识强,环境保护成本高,因此欧盟煤电发电成本高,故B正确。【21题详解】欧盟碳排放压力大、成本高会导致煤电发电成本高,故D正确。欧盟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高; 天然气资源不丰富;欧盟风电自然条件优越,但铀矿等资源不丰富,因此核电自然条件并不优越。故A、B、C错误。读图,完成问题。22. 该渔场形成的不利条件是( )A. 沿岸地区缺乏河流注入 B. 沿岸地区没有工农业的污染C. 沿岸市场需求量大 D. 该海域低温低盐23. 图示海域位于( )A. 欧洲至亚洲的海洋航线上 B. 欧洲至北美洲的海洋航线上C. 北美洲至亚洲的海洋航线上 D. 北美洲至南美洲的海洋航线上【答案】22. A 23. A【解析】【22题详解】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非洲东北部,气候干旱,沿岸地区缺乏河流注入,不利于渔场的形成,故A正确。该沿岸地区没有工农业的污染由利于渔场的形成,故B错误。沿岸地区人口较少,市场需求量大说法错误,故C错误。该地区受来自于大陆的东北信风和副高影响,降水少、蒸发旺盛,因此该海域高温高盐,故D错误。【23题详解】非洲东北部海域位于阿拉伯海和地中海之间,应处于欧洲至亚洲的海洋航线上,故A正确。【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利用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24. 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A. 甲—乙一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25. 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 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C. 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 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答案】24. B 25. C【解析】【2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不同阶段人口分布特征。城市化早期,市区人口密度最高,距离市区越远,人口密度越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区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郊区的人口密度则明显增加,后期会出现郊区人口密度超过市区。故答案选B项。【25题详解】据图可知,人口逐渐由市区中心向郊区扩散,选C。26. 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 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C. 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D. 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水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垂直运动不是风,A错。地面的冷热不均是气压差异的直接原因,B错。风向就是风的来向 ,C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D错。【考点定位】风的形成原因,风向,大气运动的形式。27. 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暖期不同。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 本州、九州、北海道 B. 北海道、本州、九州C. 九州、本州、北海道 D. 北海道、九州、本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日本从4月初到6月末气温从南向北依次开始升温,日本从南向北的岛屿九州、本州、北海道,所以从4月初到6月末樱花先后盛开的地区依次是九州、本州、北海道。选择C。【考点定位】日本地理概况读“地中海沿岸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28. 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A. ① B. ② C. ⑧ D. ④29.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 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C. 夏季河流流量较小 D. 乙处位于山谷【答案】28. D 29. C【解析】试题分析【28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丰水期水位线和枯水期水位线相对于等高线。读材料可知,四地枯水位和洪水位间的差距不同,根据常理可以判断,差距越大,坡度越缓,地形越平坦。④地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水位线之间距离最长,故应地形最为平坦。答案选D项。【29题详解】该地区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河流流量小。C正确;甲处附近陡崖后面为山脊地形,没有河流发育,不能形成瀑布,A错误;图中最高处位于西北方向,海拔为600~650米,B错;乙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是分水岭,D错。【考点定位】坡度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名师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一般为密陡疏缓。图中的洪水位和枯水位可以看成是两条等高线,即可得出答案。瀑布是在地势落差大且有河流经过的地方形成的,且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在瀑布的下方。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一般为4、5月份登陆,6月中旬到7月中旬到达江淮地区,形成梅雨,7、8月份到达华北、东北地区,9月份开始南移,10月份基本退出中国大陆。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7、8月份受到副高的影响形成伏旱。30.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①对。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无关,②错。 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对。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的能量源泉是太阳大气内部的核聚变反应,④错。所以D对。考点:太阳辐射的作用。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两个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材料二 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示意图(1)材料一表示的是 (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材料一中A、B、C、D四地,常年在图中①带控制下的是 ,其形成的气候类型的名称为____ ,分析该地降水丰富的原因。(3)材料二中与材料一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相吻合的是 图,该气候类型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4)分析上题所述气候类型在夏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北(2)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该地西侧受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丙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4)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降水少,需引水灌溉。【解析】试题分析:(1)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图1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2)常年在图1中①带控制下的是盛行西风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该地西侧受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3)图2中C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4)上题所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但降水少,需引水灌溉。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32. 读“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分析下列问题。(1)该时期内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呈 。(2)最暖的年份是在 。(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 (4)简述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对人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答案】(1)波动上升(2) 1998年(3)燃烧化石燃料释放C02,毁林(4)有利,种植业范围向高纬度扩大,不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现象增多、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等【解析】(1)读图,该时期内气温变化特点是大致波动上升。(2)气温距平正值表示气温高,最暖的年份是在1998年。(3)造成气温变化的原因中,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CO2 。(4)全球气候的这种变化是全球变暖,这种变化有利于种植业范围向高纬度扩大。不利影响是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现象增多、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等。33.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某国等高线地形图和乙城市气候资料图材料二 图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材料三 图中丙市为该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曾接收大量来自美国硅谷的产业转移,经济发展迅速。(1)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山体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2)简述乙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成因。(3)指出丙市两个主要工业部门,并分别说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答案】(1)半岛山脉位于板块(碰撞)交界地带,板块边界南北延伸,所以山脉南北绵延;半岛狭长、相对高度大,所以山脉陡峻(3点写出2点),该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地区风力沉积(风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沙丘地貌。(2)夏季凉爽、地势高;冬季温和、纬度低。(3)劳动密集型工业(电子装配业、电器制造等);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国家政策支持、地租较低。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有色金属等)接近原料(石油、煤铁、有色金属)产地。【解析】试题分析:(1)从山脉的成因分析,该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受其影响,其山脉南北延伸;山脉相对高度大,而南北狭长,所以山脉陡峻。因该半岛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沿岸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岛沙漠气候,而地表物质疏松,风力的沉积作用显著,形成沙丘地貌。(2)从乙城市的气候资料分析,夏季最高气温小于20°C,表现为凉爽,其原因是地势高,气温低;而冬季气温在10°C以上,表现为温和,其原因是纬度低。(3)因丙城市资源丰富,有石油、煤、铁和有色金属资源等,所以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石化工业、有色金属等。又因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其人口数量多,所以有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租低,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考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气候、工业生产34.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MN段引水路线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2)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3)简述该地成为了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答案】(1)从M流向N(或自北向南)。依据:北部降水多于南部。(2)沿线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产生土地盐碱化。(3)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北水南调的引水系统。【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北部地区降水量多,南部地区降水量小。再者北部海拔比南部高,所以云和应该是从M流向N(自西北流向东南)。(2)跨流域调水必然会在造成对原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河水在引流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水流下渗,地下水位上升。又因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盐分大量积聚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3)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地处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应该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高。夏季热量充足,阳光照射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非常适合水果的种植。又有北水南调工程保障了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