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教案:专题六 人口和城市
展开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默写
不同人口增长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人口问题、影响及对策
读图
人口金字塔图
1.三种人口问题的成因
人口增长
过快的原因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人口老龄
化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人口性别比
失调的原因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⑤生育观念落后;⑥人为的技术干预等
2.五个易混点辨析
(1)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总数仍然在增加。
(2)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出生率则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3)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或慢,并不一定会导致人口问题。只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也属于人口问题。
二、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
默写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四个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细节和要素角度: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的影响。
2.两点易被忽视的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2)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三、城市空间结构
默写
三种基本的城市功能区及其布局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常见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画图
三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
六个城市功能区判断要领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
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
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看形态
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
变化
商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
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停车率
住宅区夜晚停车率较高,白天停车率较低,商业区相反
四、城市化和城市区位
默写
城市化的定义、表现、标志;城市化问题的影响和对策;逆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区位因素
画图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三个角度分析城市化的影响
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在
转化过程中和转化完成后,地理环境受到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景观改变带来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
城镇规模的扩大,将使郊区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将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引起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变。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7·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 3.A 4.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低,B错;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并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错;东北地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城市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错;我国东部超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均在6.5%以上,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均在2%以下,故选A。第2题,我国中西部省份农村青壮年受经济因素影响多外出务工或经商,老年人留守农村,导致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故选B。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率变化及预测图”,完成3~4题。
3.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4.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
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2015年开始我国人口15~64岁年龄段出现负增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开始不断减少。第4题,十年内,少儿人口增多,劳动年龄人口抚养压力加大,B错。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但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能得到解决,仍应推进养老产业发展,A对、C错。新生儿尚未成长为劳动力,“用工荒”问题不会得到缓解,D错。
二、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
(2019·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5~6题。
5.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6.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该图仅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能反映欧盟籍和非欧盟籍人口的数量,因此不能据图判断出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的多少,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男性和女性比例均较大,选项B错误;劳动人口通常指15~64岁的人口,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的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选项C正确;读图可知,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选项D错误。第6题,由题干“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可知,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欧盟籍人口的增长速度,主要是由于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入欧盟。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部分人口迁入欧盟后谋得稳定工作和较高收入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能导致欧盟人均消费降低,选项A错误;读图可知,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所占比例明显大于欧盟籍劳动人口,有利于减缓欧盟的老龄化,选项B正确;迁入欧盟的人口大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主要从事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降低,但并不会使欧盟的人均收入剧降,选项C错误;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模式早已转变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趋于停滞,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因此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状,选项D错误。
(2019·海南地理)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7~9题。
7.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8.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9.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答案 7.B 8.C 9.A
解析 第7题,据图可以判断,1995年三个最粗的箭头,即迁移人口数量最大的箭头,从三个不同地区指向了南部地区,说明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南部,故B正确,A、C、D错误。第8题,据图可以看出,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各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明显变小,故C正确。图中只是显示了国内人口迁移情况,因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因素的影响,而材料中既没有提到自然增长,也没有提到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口迁移,所以从材料中是无法判断美国本土的人口数量变化的,故A错误。通过计算,可知1995年中西部地区以迁出为主,2010年依然是迁出为主,故B错误。1995年只有南部为净迁入,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净迁入,所以净流入的地区增多,故D错误。第9题,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某个地方发展速度较快,提供的就业机会就会较多,就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南部新兴企业的发展曾经吸引大量人口迁入,随着人员的逐渐饱和,以及西部的发展,南部地区净迁入变小,西部也由净迁出,变为净迁入,所以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经济,故A正确。交通、文化、教育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提示内容,故B、C、D错误。
(2018·全国文综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11.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户籍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说明该直辖市大量外迁人口回到此地长期居住,即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对;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由于外出务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导致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老年人口比例上升,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图示资料缺乏相关信息,故不能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D错。故选C。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且该直辖市2016年的户籍人口数量大约是3 400万,可推断为重庆市,D对;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少于迁入人口数量,且2016年三市的户籍人口数量均少于3 000万,A、B、C错。故选D。
(2018·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13.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C。第13题,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洲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相对较低;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B。
三、城市空间结构
(2019·全国文综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4~15题。
14.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 D.对称性
15.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
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
D.产业部门接近
答案 14.B 15.A
解析 第14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三角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故选B。第15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故选项A正确。上海市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的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城市若选择与上海市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选项B、D错误。
(2018·北京文综)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17.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答案 16.A 17.D
解析 第16题,图中显示,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最大,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含义可知,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由于Ⅰ区位于城市中心,可推知建筑物密度大,A对;Ⅱ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大,且位于Ⅰ区附近,可推知为住宅区,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B错;Ⅲ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小,建筑物较稀疏,且在住宅区外围,应为工业区,商业网点较少,C错;Ⅳ区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弱,D错。第17题,甲地位于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甲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因此最可能是扩大卫星城规模所致,D对;民俗博物馆应建在城市人口较密集的地区,而甲地位于郊区,人口较少,A错;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都不会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B、C错。故选D。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8~20题。
18.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19.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20.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 18.B 19.A 20.C
解析 第18题,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周边的人流量,周边人流量越大的站点,需要的配套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第19题,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丙三站点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均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且分布集中,靠近地铁线,人流量大,因此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适合中心商务区的分布,故选A。第20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区由内环、二环、三环组成,城市空间形态呈团块状,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故选C。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21~23题。
21.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甲类型 B.乙类型
C.丙类型 D.以上都是
22.紧凑型城市应该( )
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
23.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答案 21.A 22.C 23.D
解析 第21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第22题,紧凑型城市应该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23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钟摆式交通加强和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甲图为“北京的制造业、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图”,乙图为“1996年、2001年北京市制造业人口密度与服务业就业人口密度的比值分布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影响北京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交通通达度 ③制造业分布 ④城市化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读乙图,1996年、2001年北京市R值变化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B.R值的极大值离市中心变远,说明北京中心城区范围扩大,北京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R值变大,说明北京市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D.大约离市中心30千米的地方,R值最大,说明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口密度都达到最大值
答案 24.A 25.B
解析 第24题,读图甲可知,服务业空间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远郊迅速递减,服务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口,在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通达度高,接受服务的人口多,故A项正确。第25题,读图乙归纳R值变化规律:与1996年相比,2001年R值变小,反映服务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升高,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值的极大值由1996年的距离市中心20千米处向外推移至30千米处,说明工业向郊区迁移,中心城区范围扩大,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B项正确。
四、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江苏地理)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27.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26.B 27.C
解析 第26题,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第27题,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加,地表气温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②正确,③错误。故选C。
(2017·江苏地理)“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9.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答案 28.D 29.B
解析 第28题,读图可知,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自2011年后快速下降,而同期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占比快速上升,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呈现首次上升,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出行”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故选D。第29题,市民出行方式变化主要表现为小汽车出行方式占比下降,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上升,出行方式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服务功能和地域范围影响不大,而公共交通运输效率高,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占比的提高可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故选B。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30~32题。
30.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际投资
31.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32.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农业 B.制造业 C.建筑业 D.服务业
答案 30.C 31.B 32.D
解析 第30题,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可知,埃及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故选C。第31题,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但用地较为充足。故选B。第32题,埃及新首都作为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故选D。
2014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遇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据此回答33~34题。
33.近年来,城市内涝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下列有关城市内涝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地表硬化面积过大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大
②城市化带来的“雨岛效应”,易导致降水强度增大
③城市建设导致市区蒸发量减小
④城市管网不完善,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下列措施对减轻北京市中心区内涝作用较小的是( )
A.植树种草,建设绿地
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C.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增加下渗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答案 33.B 34.B
解析 第33题,城市内涝与城市地面硬化、城市“雨岛”效应和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落后有关。第34题,植树种草、建设绿地、路面硬化多用渗水方砖都可以增加地表水下渗;天然的池塘、河道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减轻北京市中心区内涝作用不大。
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2019·海南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解析 人口变化特点:“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说明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增多。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以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二、人口迁移与人口分布
2.(2019·北京文综)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下题。
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 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解析 根据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分析,老龄人口分布不均匀,西部密度较大,东部密度较小,东北部人口密度分布差异显著。人口老龄化给该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孤单、国防兵源不足等方面。
1.(2019·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
据图文信息,对该市发展进出口贸易的条件予以评价。
答案 有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有贸易口岸;有政策支持;有铁路、公路通往邻国。
不利于进出口贸易的条件: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不能与其他国家直接通航;交通运输方式单一);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服务范围较小)。
要求:评价必须涉及有利、不利两方面,答出4点即可。
解析 评价要注意辩证分析,应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方面主要分析珲春市临近边境,可设立贸易口岸;有交通线通往国外等;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说明有政策支持。不利条件主要从缺少我国自己的海港、距商品的主要供应地和消费地较远等方面分析。
(2019·浙江金华十校期末)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下面图1为“我国国家级新区分布图”,图2为“我国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1中属于中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列四个新区与图2气候资料相符的是( )
A.兰州新区 B.福州新区
C.雄安新区 D.滇中新区
答案 2.B 3.C
解析 第2题,结合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划分,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属于中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有2个,故选B。第3题,图2所示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春季多大风天气,与华北平原地区气候特征一致,四个新区与图2气候资料相符的是雄安新区,C对;兰州新区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区,降水量少,常年风力较大,A错;福州新区、滇中新区位于湿润区,雨季为6~9月份,B、D错。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兰州位于黄河上游,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境内探明各类矿床156种,邻近的金昌、白银是我国镍、铜等有色金属和稀土产品的重要产区。2012年8月,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兰州新区位于原兰州市区北侧,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开阔,相对荒芜。下图为兰州新区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列举图示地区适宜开发的清洁能源(至少两种);并选择其一说明原因。
(2)与前四个国家级新区相比,兰州新区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3)兰州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指出兰州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案 (1)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任答两种即可)
水能: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河流流量较大。
或太阳能: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地势较高,空气稀薄。
或风能: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处河西走廊,具有狭管效应,风力强。
(2)矿产资源和能源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且廉价;劳动力成本低。
(3)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5.(2019·四川遂宁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见下图)。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以后将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目标设计是将其建设成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但新区设立两年以来,却几乎未动一砖一瓦。天津滨海新区属于市辖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1)指出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的显著差异。
(2)简述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异同。
(3)简析当地开发程度低对雄安新区建设的有利影响。
(4)说明雄安新区设立两年以来却尚未动工建设的原因。
答案 (1)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雄安新区处于内地(不临海);距离大城市较远;跨行政区较多。
(2)同:两地都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异:雄安新区将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滨海新区将着重发展高水平的制造业(重工业),构建国际航运(交通)和物流中心。
(3)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充裕;搬迁移民等费用相对较低。
(4)雄安新区在经济、生态、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定位为全国示范区,建设要求高、难度大,需要吸收借鉴国际最先进的理念,做好高质量的规划引领;雄安新区涉及北京的人口和产业疏解,且自身跨行政区较多,协调难度大。
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
A.增长过快 B.外迁增多
C.老年人口变化不大 D.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2.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B.延长人口寿命
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15~59岁人口增量一直为负值,说明15~59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即劳动力人口减少,D正确;近几年,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一直增长,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增长较少,说明人口增长缓慢,A、C错误;图示信息只反映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人口迁移,B错误。故选D。第2题,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延迟退休年龄对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没有作用,A错误;人口寿命与延迟退休年龄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延迟退休年龄不能推进养老产业发展,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段人口统计图(含预测)”。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 )
A.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
B.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
C.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
D.2040年左右、2020年左右
4.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B.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严重
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应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是引导人口合理迁移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根据人口增长率含义可知,当人口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当人口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由图可知,人口增长率在2036~2040年降低到0,那么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6~2020年降低到0,那么此时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故选项D正确。第4题,由于2020年之后,劳动人口增长率呈负增长,劳动人口减少,所以未来二十年我国就业压力越来越小,故排除选项A;图中不能显示未来我国人口大量外迁,故排除选项B;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人口增长率较低,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然较多,所以今后我国不可能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故排除选项C;今后我国人口工作的重点是引导人口合理迁移,解决部分地区劳动人口减少引发的用工不足问题,故选项D正确。
(2019·武汉市武昌区调研)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重庆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活水平 B.人口政策
C.地理位置 D.产业转移
6.X城市最有可能是( )
A.长春 B.杭州
C.成都 D.兰州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据图分析,2000~2010年期间,重庆由于就业机会少,人口往东部地区迁移;2010年以后由于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加,吸引了劳动力迁入,人口数量增加,故选D。第6题,据图分析,X城市年均人口增量一直是正值,是人口迁入区,说明该城市为经济发达的城市,但人口迁入量减少,说明可能存在产业升级和转移,故最有可能是杭州,故选B。
(2019·江苏省苏锡常镇模拟)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改善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8.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生态环境改善、科学技术进步会使人口承载力提高,A、B错;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故选C。第8题,人口数量增长快,过度开垦等不合理人类活动增加,导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降低,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故选A。
(2019·河南名校调研)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衍生出一系列城市剥夺现象,比如,医疗教育设施等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合理;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快速交通建设产生的局部噪声干扰等。鉴于此,将城市居住环境剥夺现象定义为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政策和市场排斥的作用,某些区位(如居住小区)对城市绿地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和商业设施等具有较低的可获得性,以致感受到针对其群体的高度歧视,并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据此完成9~11题。
9.城市居住环境剥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低 B.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
C.逆城市化明显 D.城市劳动力不足
10.郑州各项设施建设最完善的城区是( )
A.二七区 B.管城回族区
C.惠济区 D.金水区
11.对于管城回族区东部而言,应( )
A.限制人员通行 B.加强隔离墙建设
C.禁止工程建设 D.减少工业生产
答案 9.B 10.D 11.B
解析 第9题,从材料可以看出,城市居住环境剥夺是由于城市服务功能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基础设施和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故选B。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州市金水区基本属于无剥夺型,即其各项设施和服务基本满足居民需求,表明其设施建设最完善。故选D。第11题,据图可知,管城回族区东部主要为噪声环境剥夺型,噪声主要是交通、建筑、工业生产导致的,限制人员通行、禁止工程建设、减少工业生产虽然会减少噪声,但是会影响该城区经济发展及居民正常生活,不可取,所以A、C、D错;加强隔离墙建设可以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B正确。
(2019·北京丰台区模拟)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一流高科技园区。下图为“不同时期苏州中心城区形态格局演变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苏州中心城区( )
A.地域空间先向南北拓展而后向东西延伸
B.形态演变主要受地形和河湖水系的影响
C.三个阶段的形态格局演变示意图比例尺相同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受城市发展定位影响
13.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有利于苏州市( )
A.调整农业结构 B.人口均衡分布
C.第二、三产业融合 D.改变城市职能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由图分析可知,该城市地域空间先向东西方向拓展再向南北方向延伸,A错;形态演变主要受东西两侧工业区的带动,B错;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该区域的面积不断扩大,比例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C错;该区域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规划而不断地变化,D正确。第13题,工业园区的规划,是调整工业结构及布局,A错;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会加剧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均,B错;将会促进城市第二、三产业的不断融合,C对;城市职能与城市的等级和性质有关,D错,故选C。
(2019·温州模拟)下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市空间结构简图”,图中地铁修建了15年才于2018年7月正式开通营运。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城市地铁修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洼 B.地形平坦
C.经济落后 D.技术薄弱
15.影响该城市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水系分布
C.海陆位置 D.产业基础
答案 14.A 15.B
解析 第14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城市地势低洼,不利于修建地铁;地形平坦有利于地铁的修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故选A。第15题,图中城区被水域分隔,不能连续成片分布,故影响该城市布局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水系分布,故选B。
(2019·天津和平区模拟)职住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下图为“2017年上海市部分行政区的职住比统计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从职住比看能为本区以外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的是( )
A.黄浦区 B.奉贤区
C.杨浦区 D.宝山区
17.近年来,上海不同行政区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这会导致( )
A.房屋均价上升 B.交通压力增大
C.人均收入增加 D.通信成本增加
答案 16.A 17.B
解析 第16题,由职住比的概念可知,就业岗位越多、本地就业人数越少则职住比越大,就业岗位越少、本地就业人数越多则职住比越小。读图可知,黄浦区职住比大于1,说明就业岗位数量多于本地就业人数,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就业岗位,A对;奉贤区、杨浦区、宝山区三地的职住比小于或等于1,说明就业岗位数量少于或等于本地就业人数,因此都不能再为其他地区提供就业岗位,B、C、D错。故选A。第17题,职住比差异增大,说明更多的居民不能在本行政区就业而需要跨区,导致居民上班出行的距离扩大,使道路人流、车流量增大,交通压力增大,B对;房屋均价与地价、房屋的市场需求(如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等因素相关,而与居民是否在本区上班无关,A错;在其他行政区上班与在本行政区相比工资不一定高,C错;出行距离增加并不一定会增加通信费用,D错。故选B。
(2019·安徽马鞍山模拟)非农就业率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之和。NU比是非农就业率与城市化率的比值,是目前国际上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性研究的重要指标。NU比小于1.2,说明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NU比大于1.2,说明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下图为“2006~2015年天津市城市化率、第二产业就业率、第三产业就业率、非农就业率统计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图中曲线①表示天津市的( )
A.城市化率 B.第二产业就业率
C.第三产业就业率 D.非农就业率
19.2015年天津市城市化发展状况为( )
A.城市化处于初期阶段
B.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
C.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
D.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0.能有效缓解天津市城市化问题的措施是( )
A.加快农业产业化 B.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
C.降低非农就业率 D.降低第二产业就业率
答案 18.D 19.C 20.A
解析 第18题,非农就业率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之和,曲线①的数值正好是曲线③④之和,故可以判断,图中曲线①表示天津市的非农就业率,选D。第19题,NU比是非农就业率与城市化率的比值,2015年天津市NU比约是1.1,NU比小于1.2,说明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C正确。第20题,由上题可知,天津市城市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加快农业产业化,可提高非农就业率,从而提高NU比,A正确。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和降低非农就业率会降低NU比,加剧天津市城市化问题,B、C错;降低第二产业就业率不利于经济发展,D错。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