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大二轮复习精品文档: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作业(全国通用) Word版含答案
展开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
本专题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复习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结合城区图或模式图,分析城市功能区以及合理规划问题。
(3)结合我国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分析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联系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聚落或商业活动等,分析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意义。
第1课时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K
(2018·全国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C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解析】 C对:由图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直辖市近十年来外来务工人口增长加快,即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A错: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B错:由于外出务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人口,导致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老年人口比例上升。D错: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图示资料缺乏相关信息,故不能确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2)该直辖市是( D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析】 D对:由上题可知,该直辖市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迁入人口数量,因此应当位于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且该直辖市2016年的户籍人口大约是3400万,可推断为重庆市。A、B、C错: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迁出人口数量少于迁入人口数量,且2016年三市的户籍人口均少于3000万。
H
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技巧
(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如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常见人口问题分析
(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对策
(2)人口年龄结构问题
项目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
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等费用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3)人口性别结构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鉴定胎儿性别。
(4)人口文化结构即人口素质过低产生的问题
人口素质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可能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缺乏开发利用新资源的知识和能力;对资源的利用往往不充分,甚至产生全社会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
X
(2018·江苏)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C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从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C。
(2)该国最可能位于( B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解析】 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洲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相对较低;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B。
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K
(2018·海南)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1)~(2)题。
(1) 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B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 2013年后该省(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 本题以安徽省常住人口的时间变化为线索,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给图文信息,判断不同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主要考查考生从统计图中归纳、概括关键地理信息,并结合人口学知识综合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安徽省2005和2010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中等难度。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省,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增减实属正常,B选项合理,排除D选项。出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但外省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在安徽的招生量也不可能达到数十万(2005年)甚至上百万(2010年),排除A选项。外出旅游人员不属于常住人口范畴,排除C选项。第(2)题,考查安徽省2013年以来的常住人口变化特征,容易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C选项正确,排除A选项。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实际上不大可能)及老龄化问题,是无法从图文信息中得到依据的,排除B、D选项。
H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分析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
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
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
差异
青壮年人群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群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群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
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
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其他原因。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人口迁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吸引高端技术人才迁入。区域引入劳动力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吸引普通劳动力迁入。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X
(2018·河北唐山一中强化提升考试)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不管距离多远,在外的游子们都渴望回家和家人团聚,每年数以亿计的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地点,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读2018年(预测)与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比较表和2017年春节前后春运迁徙情况统计图,回答(1)~(2)题。
年份
公路
(亿人次)
铁路(亿人次)
(括号内为
高铁运量)
民航
(亿人次)
水运
(亿人次)
2017
25.2
3.57(1.8)
0.59
0.44
2018(预测)
24.8
3.89(2.1)
0.65
0.46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明显减轻
B.2018年比2017年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
C.2018年春运公路发送旅客数量下降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无关
D.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最主要交通工具
(2)2017年2月1日前后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是( A )
A.经济因素 B.传统文化
C.春运政策 D.天气因素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2018年铁路、民航、水运运送人次均大于2017年,因此,2018年比2017年春运交通压力并未明显减轻;2018年比2017年乘坐民航与高铁的人数增加,因此春运旅客平均在途时间缩短;公路发送旅客数量与私家车保有量增加密切相关;高铁会逐渐成为未来几年春运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公路发送量最大,说明公路运量依然最大。第(2)题,2017年2月1日前后为正月初五,各行各业基本开工,此时人口迁徙数量较多源于节后返程务工,因此人口迁徙数量较多的主导因素为经济因素,所以A正确。
(2018·天津部分区联考二模)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下图为1984~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时段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B )
A.1966年~1973年 B.1973年~1980年
C.1980年~1990年 D.1990年~2020年
2.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C )
A.1998年 B.2008年
C.2018年 D.2028年
【解析】 第1题,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初,选B。第2题,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选C。
(2018·河南商丘三模)中国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预计到2025年,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下图为2010~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预测图,据此完成3~5题。
3.2010~2025年间,老龄化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 )
A.2010~2011年 B.2011~2012年
C.2012~2015年 D.2015~2025年
4.关于老龄化快速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
②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在生活中的应用均不会受影响
③行业人口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④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保障体系面临较大压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下列不属于中国快速老龄化成因的是( D )
A.生活水平的提高 B.偏低的生育率
C.医疗条件的改善 D.退休年龄的推迟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2010~2011年老年人口增加0.16亿;2011~2012年老年人口增加0.08亿;2012~2015年3年间人口增加0.19亿;2015~2025年10年间人口增加0.79亿。因此,2010~2011年增长最快,选A。第4题,为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教育体系中应该积极发展退休前教育和老年教育,比如开设老年人大学等,①正确;老龄化发展会导致人群患病率增加,医疗体系面临较大压力,④正确。老龄化快速发展会促进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的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②说法错误,服务于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属于第三产业,因此老龄化快速发展吸引就业人口影响第三产业转移,③错误,据此选D。第5题,退休年龄的推迟是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不是老龄化的成因,选D。
(2018·甘肃兰州二模)下图示意2000年、2010年我国劳动力流动情况。读图,完成6~8题。
6.201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B )
A.东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B.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
C.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际县际流动为主
7.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D )
①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④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C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教育水平的差异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居住环境的差异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例分析,201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A错。中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B对。西部地区以县内流动为主,C错。全国平均以省际县内流动为主,D错。第7题,图中数据反映,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县内流动减少,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①错,②对。省际流动增大,说明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③错,④对。D对,A、B、C错。第8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收入高,就业机会多。促使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的差异,C对。自然条件的差异、教育条件的水平差异、居住环境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2018·陕西渭南质量检测)“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9~10题。
9.2016年,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中( A )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迁入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加剧
10.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B )
①行业需求 ②二孩政策 ③交通运输 ④工程建设
⑤家庭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A对;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错;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错;迁入人口性别比接近平衡态势,D错。故选A。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家庭婚姻、行业需求和二孩政策;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所以①②⑤正确,③④错误,故选B。
一、单项选择题
(2018·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C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A.城市房价增长快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2014年人口的增长率为0,故这一年人口数量变化最小,选C。第2题,由图可知,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表现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上升,人口机械增长率上升快,这说明区域的人口拉力因素加强,结合选项,城市房价增长快不会导致人口大量迁入;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机械人口增长影响较小;产业升级和转移会使得区域工作机会增多,引力加大;生活水平在三年内很难大幅提高,据此最佳选项为C。
(2018·湖南益阳4月调研)把人口中的所有成员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序时,位于中间的年龄即为年龄中位数。它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读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完成3~5题。
3.上图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最小的是( B )
A.巴西 B.瑞典
C.俄罗斯 D.中国
4.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 D )
A.人口增长数量 B.人口增长速度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老龄化程度
5.应对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的对策,不可行的是( A )
A.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B.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
C.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D.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解析】 第3题,读图,根据各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比较,变化最小的是瑞典,变化幅度小于6岁,B对。巴西、俄罗斯、中国年龄中位数变化幅度都超过10岁,A、C、D错。第4题,年龄中位数把人口分为两个数目相等的部分,中位数越大,说明老龄人口数量越多。人口年龄中位数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D对。不能反映人口增长数量、人口增长速度,A、B错。不能分年龄段显示人口年龄结构,C错。第5题,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是增大的很快,鼓励农村人口增长,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会导致人口增长快,加剧人地矛盾,A不可行。引入市场机制,发展老龄产业,B可行。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C可行。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D可行。
(2018·四川遂宁三诊)200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2017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如下图)。据此完成6~7题。
6.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 B )
A.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将被取消 B.我国目前的生育形式不容乐观
C.老龄化危机会很快缓解 D.我国人口总量将大幅上升
7.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是( C )
A.年龄结构 B.生育观念
C.人口政策 D.社会福利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根据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国情进行调整和改变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而且人口问题较为复杂,因此人口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取消,A错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变化,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B正确;人口政策的变化,会缓解老龄化,但是不会很快,C错误;我国的人口总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大幅度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B项。第7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在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因此人口政策的改变是2016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故答案选C项。
(2018·北京朝阳一模)近年来,离开“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17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据此完成8~9题。
8.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 B )
A.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 B.房地产价格较低
C.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 D.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9.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 C )
A.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 B.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
C.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 D.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解析】 第8题,生活成本高是导致流动人口外迁的推力因素,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经济发达程度稍逊,在生活服务设施、城市拥堵方面、人均消费水平方面均不如北上广,房地产价格较低,选B。第9题,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等地应当重点承接科技导向型产业人员的转入,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应是用人单位或打工人员的自主行为,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选C。
(2018·贵州贵阳一中适应性测试)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表为我国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10~11题。
地区
年份
东北
地区
北部沿
海地区
大西北
地区
黄河中
游地区
大西南
地区
长江中
游地区
东部沿
海地区
南部沿
海地区
2005年
6.95
11.97
3.13
7.98
10.98
9.71
20.58
28.70
2010年
6.20
13.22
4.13
11.14
13.53
11.01
19.86
20.91
10.下列选项中,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 D )
A.晋 B.赣
C.豫 D.粤
11.2005年~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是( C )
A.经济发展加快 B.产业转移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国家政策支持
【解析】 第10题,根据表格,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板块是南部沿海,位于吸收流动人口占比最高的经济板块的省份是广东,简称粤,D对。晋是山西省简称,赣是江西省简称,豫是河南省简称,都不在南部沿海板块,A、B、C错。第11题,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属于其原因的是经济发展加快,A属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B属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指东部沿海地区,C不属于,选C。有国家政策支持,D属于。
二、综合题
12.(2018·福建福州5月质检)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P)在7%以上为老龄型人口。P可分为以下几种阶段类型:当P<7%时为成长型(G);当7%≤P≤10%时为老年型初期(A1);当10%
16%时为超老年型阶段(S)。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对老年人口的区域分布产生一定影响。截至2015年,江苏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13.99%,居全国之首,已步入老年型中期阶段。但各地情况有所差异,全省老龄化水平最高的是南通市,其素来都有“世界长寿之都”的美誉。下图示意2000~2010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
(1)指出苏北老龄人口类型的变化。
(2)以南通为例,分析大气环境对苏中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3)分析苏南社会、经济发展对江苏老龄人口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4)面对当前老龄化社会可能带来的“养老问题”,请你为此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或:苏北地区G型、A1型向A2、A3、S型转变;苏北老龄化向以老年型中期过渡为主。)
(2)南通市地处亚热带,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三面环水,江海交汇处,空气质量好,污染较小,有益老年人健康长寿;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易形成老年型人口。
(3)苏南经济的发展对苏北、苏中青壮年劳动力产生吸引力,大量苏中、苏北年轻劳动力涌入苏南大城市,造成苏北、苏中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同时苏南高等教育的集中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口,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都市圈内部出现低龄化现象,形成低龄化中心。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完善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构完善的养老体系;弘扬优秀的敬老文化。
【解析】 (1)阅读图文材料可知,2000~2010年,苏北地区G型和A1型在减少,其中G型减幅显著,A2、A3、S型增加,增幅最大为A2型,说明老龄化加剧。(2)本题主要分析南通市优越的大气环境对南通老年人口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分析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南经济发展较快,从图中得知,苏南人口呈现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吸引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同时高等教育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口,降低了苏南老龄化水平。(4)本题可以迁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来解答,主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体系,弘扬敬老文化等方面分析。
13.(2018·北京朝阳一模)阅读北京市人口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96‰,死亡率为4.95‰,自然增长率为3.01‰。
材料二 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构成表
指标
人数(万)
比重(%)
常住人口
2170.5
100.0
常住外来人口
822.6
37.9
0~14岁
219.1
10.1
15~59
1610.9
74.2
60岁及以上
340.5
15.7
材料三 2010年北京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l)据材料一,说出北京市人口增长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是否存在劳动力短缺问题?并说明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北京市外来人口来源的特点。
(4)简述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
【答案】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不存在。12~59岁人口占74.2%,说明劳动力充足。
(3)(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4)利:丰富社会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减缓人口老龄化等。
弊:治安混乱、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
【解析】 (l)由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口0~14岁人口比例低,人口出生率为7.96‰,死亡率为4.95‰,自然增长率为3.01‰;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图示北京15~59岁人口占74.2%,说明劳动力充足,不存在短缺问题。(3)北京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临近的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距离近,吸引力更大;河南、四川、湖北等是人口大省,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4)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对北京的发展有利有弊。利:带来了各地文化,丰富社会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外来人口多为青壮年人口,可利于减缓北京的人口老龄化等。弊:劳动力人口就业压力大,治安混乱;加剧了交通拥堵及城市环境恶化等。
第2课时
考点三 城市区位与功能分区
K
(2018·北京)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第(1)~(2)题。
某大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差异示意图
(1)该城市( A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解析】 A对:图中显示,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最大,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含义可知,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由于Ⅰ区位于城市中心,可推知建筑物密度大。B错:Ⅱ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大,且位于Ⅰ区附近,可推知为住宅区,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错:Ⅲ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小,建筑物较稀疏,且在住宅区外围,应为工业区,商业网点较少。D错:Ⅳ区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弱。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D )
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
【解析】 D对:甲地位于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甲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因此最可能是扩大卫星城规模所致。A错:民俗博物馆应建在城市人口较密集的地区,而甲地位于郊区,人口较少。
H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2.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判断方法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读距市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观形态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成片状
看人口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根据地租
水平判断
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
根据环境
要求判断
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
方法技巧
(1)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可用下图表示:
(2)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置原则
①要有便利的交通,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区位进行布置;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女性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污染较重的工业尽可能布置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可能污染空气、水源的工业应当分别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③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X
(2018·海南卷)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 )
A.公园 B.工业园区
C.住宅 D.物流园区
(2)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D )
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
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
【解析】 本组题以某单中心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布为背景,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文中所给出的信息,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并推测所处区位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考查考生调用和应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和知识,判断、推理和辨识地理事物空间格局的能力。第(1)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优化布局,容易题。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一方面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选项正确。甲地增建工业园区、住宅、物流园区都会加剧市中心附近已存在的问题,排除B、C、D选项。第(2)题,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判断和推理,容易题。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从市中心到郊区方向),故该地附近最可能为住宅区,居住用地类型比例最大,D选项正确,
考点四 城市化及其影响
K
(2018·全国Ⅱ)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
(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C )
A.东北部 B.西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解析】 C对:从图中海边马路名称可以得出该道路以前位于海边,而现在其东南部为大片土地,且地势较低,无丘陵地形,故推断应该是填海而成。A、B错:东北部、西北部的黑沙环海边马路、马场海边马路、林茂海边大马路离海岸线较近,可判断出填海造陆面积不大。D错:图中显示西南部有低矮丘陵,地形破碎,且沙梨头海边街紧靠海岸线,由此可判断出该区域基本没有进行填海造陆或填海造陆面积很小。
(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C )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解析】 C对:由题干信息得知,澳门地形以低矮丘陵为主,老城区内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骑自行车。A错:街道狭窄应该是机动车少的理由。B错:街道曲折不是自行车少的理由。D错:澳门经济较为发达,街道路面凹凸的可能性较小。
H
1.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1)要从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问题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社会问题等方面,不同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也有不同。
(1)城市内涝:整治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绿地和湿地面积,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等。
(2)环境恶化:建设城市绿心,绿色屋顶、植物墙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扩大城市湿地面积;使用清洁能源;垃圾分类处理;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3)交通拥挤: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完善城市交通网、发展立体交通,发展城市公交等。
X
(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倡议)。!!!__“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__###。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__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__###。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__###。
【解析】 第(1)问,根据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区参与了我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第(2)问,读图可知,成渝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为核心,城市数量众多,已经初步形成城市等级体系。表2显示成都和重庆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该城市群第一、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3)问,图表显示,成渝两中心城市人口过于集中,说明两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造成城市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平衡。第(4)问,针对成渝城市群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升成渝两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培育中小城市,增强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合作,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2018·福建福州5月质检)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1~3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1.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A )
A.甲类型 B.乙类型
C.丙类型 D.以上都是
2.紧凑型城市应该( C )
A.不划分功能区 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 D.杜绝城市扩张
3.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D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选择。第2题,紧凑型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3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钟摆式交通加剧大气污染,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2018·山东泰安二模)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的局部收缩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城镇发展要素的集聚与流动出发,结合经济、人口与用地三个维度,可将城镇发展分为持续增长、转型增长、潜在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原有水平,实线阴影为现发展水平)。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所示城镇发展类型中,表示潜在收缩型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丁类型城市往往( A )
A.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B.土地空置现象突出
C.土地利用效率下降 D.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解析】 第4题,图甲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经济发展不再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转型增长型;图乙人口维度和用地维度处于增长,但经济维度处于收缩,是潜在收缩型;图丙经济维度和人口维度处于收缩,用地维度依然保持增加态势,是显著收缩型;图丁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而且各维度相互之间呈现良性循环,是持续增长型。选B正确。第5题,图丁是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同时增长,是持续增长型;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需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大量流入,推动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选A正确。
(2018·宁夏银川二中二模)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6~7题。
6.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 B )
A.根治北京市的雾霾 B.缓解城区热岛效应
C.增加城区降水量 D.降低风沙天气频率
7.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A )
A.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大力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
【解析】 第6题,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区热岛效应,B对。通风廊道建设,不能根治北京市的雾霾,A错。热岛效应减弱,上升气流减弱,可能减少城区降水量,C错。空气流通,不能降低风沙天气频率,D错。第7题,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应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A合理。拆除一切建筑物,不合实际,也无必要,B不合理。城市地价高,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会加重城市用地紧张程度,且要考虑城市实际状况,减少拆迁,C、D不合理。
二、综合题
8.(2018·吉林第一次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我国福建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海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分别为泉州位置示意图和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泉州位置示意图
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泉州市降水特征及成因。
(2)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据图分析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有何影响。
(3)海绵城市建设缓解了城市内涝,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成功的案例,可以向国际范围内许多城市推广,请你选择一城市向其推广活水公园收集系统,并阐述推广的理由。
【答案】 (1)特征: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集中在夏季(6~9月)。
成因:福建泉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冬季受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
(2)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②减轻城市内涝;③降解城市污染物,净化城市水体。
(3)济南。理由:济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多降暴雨,城区较周围地势低,降雨时汇水速度快,地面平坦,排水不畅,易发生城市内涝;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的调蓄池、人工小溪、荷花池等可对雨水起到增加下渗,暂时存储,调节洪水的功能。
【解析】 (1)福建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且多降暴雨,冬季受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西北季风影响,空气干燥,降水较少。(2)活水公园系统中的荷花池、人工小溪等属于湿地,因而具有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对城市环境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内涝;降解城市污染物,净化城市水体等功能。(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选择的城市很多,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适合用于以雨水补给为主,降水集中,多降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城市内涝现象的城市,选择的城市只要具备这一大背景即可推广。
一、单项选择题
(2018·陕西宝鸡二模)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据表完成1~3题。
楼盘
均价(元/m2)
用地面积(m2)
楼房走向
容积率(%)
建蔽率(%)
甲
5800
9500
南 北
140
50
乙
4500
6800
东北—西南
300
60
丙
2800
1300
东 西
270
30
丁
3500
8600
西北—东南
180
50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上表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按此标准,并考虑材料中容积率与建蔽率之间的关系,计算一下下列楼盘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3.城市规划中,哪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 B )
A.工业区 B.风景区
C.住宅区 D.商业区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城市是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甲丙两个小区楼房走向为南北和东西走向,不利于“狭管效应”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或西北季风,乙、丁两楼的走向与风向一致,都有可能存在“狭管效应”;乙地的建蔽率较高,不利于通风,瞬间强风出现的可能性增强。选B正确。第2题,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由此可知,甲小区的单层建筑面积为9500×50%㎡,地上总建筑面积9500×140%㎡,甲小区楼层数量为140%÷50%,即容积率/建蔽率;可以测算甲乙丙丁四座楼盘的楼层数分别为2.8层、5层、9层、3.6层;只有丙地楼盘符合条文中的规定。选C正确。第3题,城市建设中风景区绿地面积广,建筑面积相对小且分散,建蔽率最小。选B正确。
(2018·河北衡水中学十六模拟)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为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4~6题。
4.“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C )
A.人口密度 B.城市等级
C.城市面积 D.服务范围
5.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 )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6.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B )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解析】 第4题,“精明增长”理论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C对。人口密度增加,A错。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变,B、D错。第5题,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大,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对。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B错。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不是主要作用,C、D错。第6题,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提高土地利用率,B对。提高城市建筑密度是老城区改造后的措施,A错。合理推动郊区城市化,C错。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不是波特兰的经验,D错。
(2018·山东郯城七模)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7~9题。
7.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 )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8.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C )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9.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D )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第7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对。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B、C、D错。第8题,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C对。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A、B错。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D错。第9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对。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错。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错。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错。
(2018·河南六市第二次联考)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C )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1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解析】 第10题,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A错。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先是不合理,2002年后,趋于合理,B错。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业化人口,C对。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在1995~2003年间,变化比不同,D错。第11题,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基本是上升趋势,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的是NU值,A错误。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先是加快,后减缓,B错误。2003~2010年,NU值保持稳定,C错误。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NU值降低,D正确。
二、综合题
12.(2018·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位人口城市规模的之比为城市首位度)。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下表示意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标比较。
城市群
长江中游
长江三角洲
首位度
2.0
3.7
三次产业结构比
10.3∶53.4∶36.3
3.1∶47.4∶49.5
城镇化率(%)
52.1
72.2
外贸依存度(%)
9.4
78.8
人均收入(万元)
4.52
8.19
(1)比较长江中游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差异。
(2)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
(3)分析武汉市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
(4)简述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2)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首位(或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
(4)污染水源,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萎缩,加剧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读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10.3%和53.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为3.1%和47.4%,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49.5%,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36.3%,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均收入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外贸依存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而且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度来看,长三角城市圈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本题主要考查首位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政治、工业基础、交通、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由长江的水运与陆地的铁路交通可知其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 (4)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会加剧城市的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加剧城市内涝;城市水体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性质,减少了水体下渗,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产生地面沉降。
13.(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模拟)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2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甲,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据图乙、图丙,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评价。
(4)图中卫星城③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西斯塔科学城,科学园区有750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
【答案】 (1)特点: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
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评价: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4)条件:临近大学城,科技人才多;靠近国际机场,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舒适;通讯信息联系便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工业的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1)城市空间形态分类主要有:集中型、条带型、散点型、放射型四类。图中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通过放射状的地铁交通线连接,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因此该形态为放射型城市形态,其特点是多核心、多中心。(2)主要从分担城市中心压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考虑。(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混合功能区,整合各项生活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活。(4)结合图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因素主要考虑:科技水平,市场,人居条件,交通区位条件等。
第3课时
考点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K
(2018·全国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B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解析】 B对:乙、丁路段位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沿线平均坡度较大,因此平均限速较低。A错:西南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车流量相对较小。C错:沿线地区气候湿润,工业薄弱,空气中粉尘等颗粒物较少,不易形成霾。D错:西南地区村庄比较分散,而且高速公路两侧有隔离设施。
(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B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解析】 B对:根据图示线路里程和平均限速推算可知,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整体向南行驶,全程约需5小时。7月太阳日出东北,正午正南,日落西北。因此,8:00出发,8:00~13: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东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左侧窗口,右侧靠窗可避免长时间暴晒。A错:6:00出发,6:00~11: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东北和东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左侧窗口,因此左侧靠窗易长时间暴晒。C错:10:00出发,10:00~15: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东南和西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左侧和右侧窗口,因此左侧靠窗也易暴晒。D错:12:00出发,12:00~17:00期间太阳主要位于西南天空,阳光照射汽车右侧窗口,因此右侧靠窗易长时间暴晒。
(3)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解析】 A对: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B错:与重庆相比,毕节纬度较低。C错:毕节和重庆都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D错: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
H
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2.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
从对生态、社会、经济的影响角度综合分析,如下表所示。
生态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经济
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加强区际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新的出海通道,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缓解运输压力,节省运营时间;合理布局路网,形成交通运输网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因素
影响
对农业
的影响
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
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对城市
的影响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对商业
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X
(2018·重庆三诊)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1.9万公里,通航平均吨位为76吨/艘,德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4296公里,通航平均吨位为1395吨/艘。货运密度(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公里线路所承担的货物周转量)和运输成本是内河航运的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我国内河的货运密度约为130万吨/公里,德国为1192万吨/公里;我国内河的运输成本高于铁路运输,而德国内河的运输成本大大低于铁路运输。因此,我国内河航运缺乏竞争力,造成不少地区内河航运呈萎缩趋势,面临高成本几乎零利润的行业困境。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与德国相比,我国内河航运的货运密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B )
A.水系之间未能沟通,影响货物直达运输
B.内河航道水位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差
C.内河航道船舶平均吨位小,运输效率低
D.地势起伏大,河流多急流、险滩、瀑布
(2)下列内河航段运输成本最高的可能是( C )
A.南京—上海 B.杭州—扬州
C.赣州—南昌 D.梧州—肇庆
(3)在河床上大量挖沙,不仅影响内河航运,而且易引发环境问题,挖沙作业与下列现象关联性最小的是( D )
A.河流航道的水面宽度减小 B.沿海咸水上溯的距离增加
C.河槽下切强导致水位降低 D.河道淤积加重形成地上河
【解析】 (1)与德国相比,我国内河航运的货运密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我国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内河航道水位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差,B对。水系之间未能沟通,是人工开凿运河少,是人为原因,A错。内河航道船舶平均吨位小,不是运输密度低的原因,C错。我国河流中下游多平原区,地势平坦,D错。(2)内河航段中,运输成本最高的可能是赣州—南昌,航道较窄,落差大,通航船舶的吨位小,运输成本较高,C对。南京—上海通航能力最强,成本低,A错。杭州—扬州沿京杭大运河航行,梧州—肇庆属于珠江航线,运输条件较好,成本较低,B、D错。 (3)在河床上大量挖沙,不仅影响内河航运,而且易引发环境问题,挖沙作业导致河床高度下降,关联性最小的是河道淤积加重形成地上河,D对。挖沙导致河水侵蚀增强,河流航道的水面宽度可能扩大,A错。入海口的水位不会下降,沿海咸水上溯的距离不会增加,B错。河槽下切强,水位不会降低,C错。
(2018·河北邯郸质量检测)公交覆盖度,即公交的空间覆盖广度,用公交实际覆盖面积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表示,用来衡量公交公平性。比值越大,说明越多的地区能够被公交覆盖,公交的公平性越大。下图示意广州市公交覆盖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1~2题。
1.1954~2011年,广州市( C )
A.公交公平性逐渐变好 B.公交公平性持续变差
C.公交覆盖面积增大 D.建成区面积一直增加缓慢
2.1995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最低,其主要原因是( B )
A.公交覆盖面积减少 B.城市快速发展
C.道路规划不合理 D.私家车数量多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广州市公交公平性呈波动变化,并非持续变好或者持续变差,A、B错。公交覆盖面积增大,C对。建成区面积在2000~2011年增速快,D错。故选C。第2题,1995年广州市公交覆盖度最低,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快,而公交覆盖面积增速较慢所致,故选B。
(2018·山西孝义一模)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3~5题。
3.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B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
4.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A )
A.旅游功能突出 B.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
5.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D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棕榈岛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答案选B项。第4题,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故A正确;商业功能、高级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故B、D错误;绿化率没有数据显示,无法确定,故C错误。故答案选A。第5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故D正确。
6.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所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答案】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解析】 第(1)问,首先,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说明两城市之间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其次,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产生的客货流大,使得很多铁路线选择经过京、津两城市,京、津两城市也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此外,京、津两城市具有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等优势,有利于铁路建设。第(2)问,不利自然条件会增大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由图中信息可知,唐山至承德之间的铁路穿越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加大了施工难度。第(3)问,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拓展商品的销售范围、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等;交通建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地区间的社会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等,再结合承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图文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018·陕西宝鸡质检)英法海底隧道,随着岩层的起伏,隧道呈平坦的“W”形。海底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汽车的列车,称“乐谢拖”( LeSshuttle)。读下面英法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英法海底隧道呈平坦的“W”形的原因可能是( C )
A.“W”形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
B.火车利用地形滑行,节约能源
C.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
D.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证安全
2.设计利用“乐谢拖”( LeShuttle)的目的不可能是( D )
A.节省运输汽车的能源 B.减少废气排放
C.提高运输安全性 D.增加汽车运输灵活性
【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材料分析,英法海底隧道是随着岩层的起伏,隧道呈平坦的“W”形,原因可能是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C对。“W”形与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无关,A错。火车没有利用地形滑行,B错。与防止海水倒灌无关,D错。故选C。第2题,设计“乐谢拖”(LeShuttle)运送汽车,目的可能是节省运输能源,A对;减少废气排放,B对;提高运输安全性,C对;减少了运输灵活性,D错。故选D。
(2018·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四月模拟)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地处太行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线、107国道线从中穿过,也有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髙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主体方向是( D )
A.向西发展 B.向北发展
C.向南发展 D.向东发展
4.京广高铁线对安阳市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B )
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
②推进城市化进程
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④扩大了城市的行政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3题,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由材料“近年来修建的京珠澳髙速公路和京广高铁线从东部经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将向东发展,D正确。第4题,高铁可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推进城市化发展,B正确;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和城市行政范围。
(2018·株洲二测)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材料推断( B )
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 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
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 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
6.高铁站附近,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 C )
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 B.日用品和家电家具
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 D.医药卫生用品和娱乐产业
【解析】 第5题,表格显示,出行时间越长,车外时间占比就越小,因此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选B。第6题,高铁站附近,一般是出远门的旅客,因此,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为远途旅客做好多类服务,如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售卖等,选C。
(2018·山东菏泽模拟)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政府支持发展共享单车,但目前找车难、乱停放等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下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辆/百米)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
7.政府支持共享单车发展,其首要意义在于( A )
A.方便居民出行 B.引导绿色出行
C.降低交通费用 D.减少交通拥堵
8.图中乙地( B )
A.地租水平低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C.环境污染最严重 D.土地利用最广泛
9.有效解决城市共享单车找车难、乱停放的主要措施是( A )
A.加强宣传,提高城市居民素质
B.减少单车投放量提高使用费
C.规划专用停车区,集中停放
D.加强交通执法检查,杜绝骑行
【解析】 第7题,政府支持共享单车发展,是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其首要意义在于方便居民出行,A对。有引导绿色出行、降低交通费用、减少交通拥堵的作用,不是首要意义,B、C、D错。第8题,根据曲线表示的不同时间段的停车数量变化,图中乙地人口数昼夜差别大,B对。不能体现地租水平高低,A错。不能反映环境污染、土地利用程度,C、D错。第9题,有效解决城市共享单车找车难、乱停放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宣传,提高城市居民素质,A对。减少单车投放量提高使用费不能解决乱停放问题,B错。规划专用停车区,集中停放有效果,但不方便居民用车,C错。政府支持骑行,D错。
(2018·湖北黄冈中学二模)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582.7亿元人民币,下图示意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份额构成。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传统餐饮门店相比,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 ( C )
A.服务范围更大 B.食品种类更丰富
C.投资成本更低 D.投资风险更高
11.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最佳的选址应临近 ( A )
A.中心商务区 B.大型居住区
C.大学校园区 D.工业园区
【解析】 第10题,一般来说互联网餐饮者大多是本地市场(物流快速送达),而传统餐饮门店则可以吸引更远地区的顾客,再者服务范围应包括来此门店接受服务的顾客的来源地,所以这两者之间无法比较,一般情况下传统餐饮店应该大于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A错;一般情况餐饮店大多以立足于本地饮食习惯为主,所以其食品种类应该都类似,相差不大,不存在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更丰富,再者任何一家传统餐饮店都可以开展互联网餐饮外卖业务,故B错;与传统餐饮门店相比,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主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订餐和物流配送,顾客不需要进入门店就餐,相比传统餐饮不需要租用更大门店进行经营,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投资风险降低,C正确,D错误。第11题,根据图中的外卖市场份额结构图可知,互联网餐饮外卖门店市场份额最高的是白领商务市场,而白领阶层在所给的几个选项中又以在商务区分布最多。另外白领上班工作节奏快,所以选择五联网外卖数量较多,故在靠近中心商务区选址最佳,A正确。
二、综合题
12.(2018·河北唐山一中强化提升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全长480千米,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雨季土壤遇水易软化。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下图为东非局部地区简图。
(1)描述图示地区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
(2)说出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3)分别指出内罗毕地区和索马里沿岸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内罗毕所处自然带的成因。
(4)简述蒙内铁路的通车对东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 (1)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大致为东西走向;分布不均,线路较少。
(2)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3)内罗毕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索马里沿岸为热带荒漠带。
成因:内罗毕位于靠近赤道的东非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4)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解析】 (1)图示地区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位置、走向、密度的分析。(2)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要穿越山地、大裂谷,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且沿途多草原气候,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沿线可能会遭遇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3)内罗毕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索马里沿岸为热带荒漠带;内罗毕为热带草原带是因为内罗毕位于靠近赤道的东非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4)大铁路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铁路网更加完善。具体而言,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13.(2018·山东聊城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首份北极政策文件——《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标志着“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从理念正式进入到行动阶段。“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图,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它能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合作机遇。白皮书还指出,中国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参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参与油气和矿产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参与渔业等生物资源的养护和利用,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等。
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给我国北方港口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下表是几个国家主要港口有关数据对比。
主要港口
大连
天津
青岛
符拉迪沃
斯托克
釜山
横滨
新加坡
到西欧和北美各港距离总和与区位排名
传统
航线
距离
93126
94312
92183
91754
90792
90647
74719
排名
6
7
5
4
3
2
1
北极
航线
距离
61150
62342
60742
56158
54390
52198
75776
排名
5
6
4
3
2
1
7
(1)分析“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性。
(2)说明“冰上丝绸之路”存在的不足之处。
(3)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北方港口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4)简述建设“冰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意义。
【答案】 (1)比传统航线航程短,(节省成本);极昼季节,极冰融化,航道通航;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变长;货运量大的中、俄、美、加等国家和区域同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破冰技术提高,为航行提供条件。
(2)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沿途补给点少、(基础设施落后);(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
(3)(带来丰沛货源),扩大腹地范围,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在航运网中的地位;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提升技术水平。
(4)开辟新航线,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促进北极科考和旅游业发展。
【解析】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从成本、运距、效率、通航时间、市场需求、技术保障等方面分析。缺点主要从通航时间、安全、补给等方面分析。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区域开发、科考等方面分析。(1)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性,主要从成本、运距、效率、通航时间、市场需求、技术保障等方面分析。比传统航线航程短,利于节省运输成本。极昼季节,极冰融化,航道通航。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变长。货运量大的中、俄、美、加等国家和区域同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破冰技术提高,为航行提供条件。(2) “冰上丝绸之路”缺点主要从通航时间、安全、补给等方面分析。纬度高,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有大量浮冰、冰山,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挑战。沿途补给点少、基础设施落后。沿线港口少,对沿线地区经济拉动有限。(3) “冰上丝绸之路”为我国北方带来丰沛货源,扩大腹地范围,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在航运网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推动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机遇,提升技术水平。(4)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区域开发、科考等方面分析。开辟新航线,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对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拓宽资源供给渠道。促进北极科考和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