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与传统文化 学案(浙江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与传统文化 学案(浙江专用)第1页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与传统文化 学案(浙江专用)第2页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与传统文化 学案(浙江专用)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届二轮复习 化学与传统文化 学案(浙江专用)

    展开

    2讲 化学与传统文化【考纲点击】 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化学内涵。如四大发明、陶瓷文化、制醋酿酒、医药炼丹及冶金文化等。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内涵(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如《本草经集注》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如《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的叙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硝酸。(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2.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1.(2019·课标全国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解析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答案 A2.(2018·天津理综,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解析 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答案 A1.(2019·湖北十堰一模,7)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木与木相摩则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夫遂是单质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曲蘖是催化剂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是硅酸盐产品解析 A项,燃烧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正确;B项,青铜属于合金,为混合物,错误;C项,曲蘖是酶,为催化剂,正确;D项,是硅酸盐产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答案 B2.《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砂粘土而为之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窖中燃薪举火浇水转釉(主要为青色),与造砖同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复杂的物理变化B.沙子和粘土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碳酸钙C.烧制后自然冷却成红瓦,浇水冷却成青瓦D.粘土和石灰石是制作砖瓦和陶瓷的主要原料解析 A项,燃薪举火使粘土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错误;B项,沙子的主要成分为SiO2,粘土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错误;C项由浇水转釉可知浇水可变为青色,正确;D项,粘土为烧制砖瓦、陶瓷的原料,错误。答案 C题后悟道专题强化练1 物质组成、分类、变化、化学用语、传统文化1.(2019·河北武邑中学月考)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其反应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解析 铁的冶炼过程中,铁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碳酸氢钠作发酵粉,为碳酸氢钠的分解,不存在化合价变化,则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天然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 C2.(2019·浙江宁波联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PB.Na的结构示意图:C.葡萄糖的实验式:C6H12O6D.Na2O的电子式:解析 中子数为16的磷原子,正确的表示为PA错误;Na的结构示意图为B错误;葡萄糖的实验式是CH2OC错误;Na2O的电子式为D正确。答案 D3.(2015·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解析 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答案 C4.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孔明灯  B.用树皮、棉、麻造纸C.烧制彩陶  D.淘黄金解析 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将灯放入高空,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造纸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涉及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答案 D5.(2019·山东名校联盟期末)《菽园杂记》对海水提取食盐有如下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侯晒结浮白,扫而复淋。上述涉及的作用是(  )A.吸附  B.蒸馏C.盐析  D.过滤解析 由侯晒结浮白可知食盐脱去了色素,故的作用为吸附作用。答案 A6.(2018·海南化学)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双选)(  )A.NaFe(SO4)2·6H2OB.CaSO4·2H2OC.Pb(CH3COO)2·3H2OD.KAl(SO4)2·12H2O解析 NaFe(SO4)2·6H2OKAl(SO4)2·12H2O中的Fe3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胶体有吸附能力,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答案 AD7.(2019·山东济宁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水乙醇试剂瓶上应贴危险化学品标志B.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12C,不能表示14CC.比例模型可以表示水分子,也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D.球棍模型表示的物质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解析 B项,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表示12C,也能表示14C,错误;C项,该模型表示的分子空间结构为V型,不可表示二氧化碳分子,错误;D项,中的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错误。答案 A8.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B.NH4Cl溶液除铁锈、食盐水导电C.蛋白质溶液中加饱和(NH4)2SO4溶液、蓝色的胆矾常温下变白D.热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解析 选项AD都是物理变化;选项B,前者是化学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的过程,电解必然会产生新物质,故食盐水导电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选项C,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胆矾变白,说明胆矾失去结晶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答案 C9.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解析 C项,因为活性炭疏松多孔,表面积大,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利用的是它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A项,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利用了化合反应,但褪色后的无色物质加热或者光照很快就会恢复原来的颜色;B项的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和D项的H2O2水溶液使染料褪色,都是利用它们的强氧化性。答案 C10.下列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理解错误的是(  )A.《咏石灰》(·于谦)“……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氢氧化钙B.《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析 A.《咏石灰》(·于谦)“……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CO2反应生成CaCO3的过程,其中清白是指碳酸钙,故A错误;B.《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描述的是煤炭的开采,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故B正确;C.《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 ,消石、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故C正确;D.《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指的是动物的毛皮,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D正确。答案 A11.(2019·山东潍坊质检)《本草纲目》记载:凡使白矾石,以瓷瓶盛。于火中,令内外通赤,用钳揭起盖,旋安石峰巢入内烧之。每十两用巢六两,烧尽为度。取出放冷,研粉。在实验室完成该操作,没有用到的仪器是(  )A.蒸发皿  B.坩埚C.坩埚钳  D.研钵答案 A12.(2019·山东历城二中月考)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  )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甲苯和碳酸钠溶液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硫酸钠解析 ”“可知该方法为蒸馏。适用于互溶且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只适用A答案 A13.(2019·山东烟台质检)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18O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石墨和C60是同素异形体 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③⑤⑥  B.①②C.③⑤  D.①③④解析 同位素之间的转化不是化学变化,错误;煤的气化与液化都是化学变化,错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正确;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等,错误;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正确;糖类中的单糖和二糖、油脂等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答案选C答案 C14.(2016·上海卷)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解析 由图知该反应为(单质),且有剩余。故该反应一定为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但不一定为吸热反应,故A项错误。答案 A15.(原创题)1 L 1 mol·L1H3P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经测定化学式为Na2HPO3。则H3PO3________元酸,其结构式为________;如H3PO3为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HPO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NaOH过量,H3PO3能电离出的H已被完全中和,故H3PO3为二元酸,结构式为答案 二  H3PO3HH2POH2POHHPO c(Na)c(HPO)c(OH)c(H)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