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Cu-64 Si-28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发现都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的发展。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在于( )
    A. 揭示了燃烧的本质 B. 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C. 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D. 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
    【答案】B
    【解析】A.揭示了燃烧的本质的是拉瓦锡,A项不符合题意;
    B.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项符合题意;
    C. 德国化学家哈伯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直接合成氨,并于1909年改进了合成方法,即工业普遍采用直接合成法。C项不符合题意;
    D.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的我国的科学家屠呦呦,D项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1816S B. 氟化氢的电子式:
    C. F离子结构示意图: D. 甲烷的球棍模型:
    【答案】C
    【解析】A.中子数为18的硫原子,其质量数=中子数+质子数=18+16=34,则为:,A错误;
    B.氟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B错误;
    C.F是9号元素,F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F-,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正确;
    D.题干为甲烷的比例模型,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白磷和红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B. 甲烷和乙烯互为同系物
    C. 和互为同位素
    D. 氰酸铵(NH4CNO)与尿素[CO(NH2)2] 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A.白磷和红磷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甲烷是饱和烷烃,乙烯是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甲烷和乙烯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
    C.和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C正确;
    D.氰酸铵(NH4CNO)与尿素[CO(NH2)2] 分子式均为CH4N2O,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4.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 CaCl2 B. SiO2 C. Cl2 D. Na2O2
    【答案】D
    【解析】A.CaCl2由Ga2+和Cl-构成,均为简单离子,只含有离子键,A错误;
    B.SiO2是共价化合物,Si原子和O原子之间只有共价键,B错误;
    C.Cl2是非金属单质,Cl原子和Cl原子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只含有共价键;C错误;
    D.Na2O2由Na+和O22-组成,Na+和O22-之间为离子键,O22-中两个O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 水沸腾汽化 B. 水加热到1500℃开始分解
    C. 氯化钠加热至熔化 D. NaOH固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A.水沸腾汽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A错误;
    B.水加热到1500℃开始分解,破坏的是分子内的H-O键,B正确;
    C.氯化钠加热至熔化,破坏的为离子键,C错误;
    D. NaOH固体溶于水,破坏的为离子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根据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无法确定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 B. 电子层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内质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主族元素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详解】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且有关系式: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能得到该元素有几种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无法得知;A项符合题意;
    B.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B项不符合题意;
    C.主族元素所处的主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主族元素所处的位置,可以知道该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其核电荷数,从而知道其质子数;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A。
    7.如图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示意图。若E1>E2,则下列反应符合该示意图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于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E1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E2,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A.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与题干不符合,A错误;
    B.NH4Cl与Ba(OH)2·8H2O反应为吸热反应,与题干相符合,B正确;
    C.盐酸与Al反应产生氯化铝和氢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与题干不符合,C错误;
    D.蜡烛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与题干不符合,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8.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N2 + 3H2 2NH3 △H=-92 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容器中再加入N2,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 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反应放出热量92 kJ
    C. 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0
    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生成3 molH2,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A.向容器中再加入N2,N2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反应放出热量小于92 kJ,B错误;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为动态平衡,反应仍然在进行,因此正、逆反应速率都不为0,C错误;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N2,同时生成3 molH2,表示的都是逆向进行,因此不能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9.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1是放热反应
    B. 过程2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氢能源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一次能源
    D. 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无开发利用价值
    【答案】B
    【解析】A.过程1是光催化下H2O分解为H2、O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过程2的原电池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正确;
    C.氢能源不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是以其他形式的能源转化产生的,是二次能源,C错误;
    D.氢气不易贮存和运输,但由于氢气发生原电池反应能量转化率高,燃烧产物可作为产生氢气的原料,无污染,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
    A. 原子半径:N>O>F
    B. 酸性强弱:H2SO4>H2SiO3>H2CO3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
    D. 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答案】B
    【解析】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N>O>F,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C>Si,所以酸性强弱:H2SO4>H2CO3>H2SiO3,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F>Cl>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K>Na>Mg,所以碱性强弱:KOH>NaOH>Mg(OH)2,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1.N2H 4是一种高效清洁的火箭燃料,0.25 mol N2H4(g)完全燃烧生成N2和气态水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1/2N2H4(g)+1/2O2(g)1/2N2(g)+H2O(g) △H=+267 kJ·mol-1
    B. N2H4(g)+O2(g) N2(g)+2H2O(g) △H=-133.5 kJ·mol-1
    C. N2H4(g)+O2(g) N2(g)+2H2O(l) △H=-534 kJ·mol-1
    D. N2H4(g)+O2(g) N2(g)+2H2O(g) △H=-534 kJ·mo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比较基础,结合N2H4的物质的量以及水的状态可写出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
    12.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半导体材料,他们是( )
    A. 右上方的非金属元素
    B. 稀有气体
    C. 左下方的金属元素
    D.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答案】D
    【解析】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强,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大多数不导电,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可用作半导体材料,故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构成的物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故合理选项是D。
    13.可逆反应A(g)+3B(g) 2C(g)+2D (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25mol(L•s)-1 B. v(B)=0.6mol(L•s)-1
    C. v(C)=0.3mol(L•s)-1 D. v(D)=0.4mol(L•s)-1
    【答案】A
    【解析】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数值不同。要比较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有。所有用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A表示;
    A.;
    B.,有,用A表示的速率;
    C. ,有,用A表示的速率;
    D. ,有用A表示的速率;
    综上反应速率最快的为A项;
    本题答案选A。
    14.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
    B.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纯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C. 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熔融NaCl和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均为:2Cl﹣-2e-Cl2↑
    D.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Fe-3e-Fe3+
    【答案】C
    【解析】A.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A项中的O2+2H2O+4e-4OH-,得到电子,为正极反应式,A错误;
    B.粗铜精炼时,与电源正极极相连的是粗铜,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纯铜,B错误;
    C.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熔融NaCl和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均为Cl-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Cl2,电极反应式均为:2Cl﹣-2e-Cl2↑,C正确;
    D.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Fe作负极,失去电子生成Fe2+,反应式:Fe-2e-Fe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5.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E和直线型分子G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四面体型分子L和直线型分子M(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E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上述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C. 在光照条件L能与 G继续发生与上述类似的反应
    D. 上述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E为甲烷,直线型分子G,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的元素,且G是双原子分子,所以G是Cl元素,该反应是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即L是一氯甲烷,M是氯化氢,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E为甲烷,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A正确;
    B.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B错误;
    C.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L中的H原子仍能被Cl取代,所以在光照条件L能与 G继续发生与上述类似的反应,C正确;
    D.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生成一氯甲烷,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的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的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6.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相同的是( )
    A. NH3和NH4Cl B. HCl和H2O
    C. KCl和K D. CO2和SiO2
    【答案】B
    【解析】A.NH3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含有共价键,NH4Cl中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共价键,A错误;
    B.HCl和H2O都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存在共价键,B正确;
    C.KCl是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而K是金属晶体,含有金属键,C错误;
    D.CO2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含有共价键,而SiO2是原子晶体,原子间的化学键为共价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7.某学习小组用铁与稀硫酸反应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铁的质量/g
    铁的
    形态
    V(H2SO4)
    /mL
    c(H2SO4)
    /mol·L-1
    反应前溶液
    的温度/℃
    金属完全消
    失的时间/s

    0.10
    片状
    50
    0.8
    20
    200

    0.10
    粉状
    50
    0.8
    20
    25

    0.10
    片状
    50
    1.0
    20
    125

    0.10
    片状
    50
    1.0
    35
    50
    请分析上表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①和②表明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B. 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①和③
    C. 实验③和④表明反应物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小
    D. 实验③将稀硫酸改为同体积、c(H+)相同的盐酸(其他条件不变),发现放出气泡的速率盐酸明显比硫酸快,其可能的原因是Cl-起催化作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其他条件不变,只有铁的状态不同,根据数据得出: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说法正确;B、表明是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求其他的因素相同,故说法正确;C、根据数据,温度越高,金属完全消失的时间越小,说明反应速率越快,故说法错误;D、因为其他都相同,不同的是一个是SO42-,一个是Cl-,因此盐酸反应速率快,应是Cl-的催化作用,故说法正确。
    18.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质量增大,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
    B. 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C. 外电路的电子流向为:b→外电路→a
    D. 溶液中阳离子向a 极移动,且a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答案】BC
    【解析】
    【分析】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质量增大,说明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其中a极是正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规律来回答。
    【详解】A.a极上质量增大,说明a是正极,应该是碳棒,负极b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可以为不活泼金属的硫酸盐,不能是硫酸,A错误;
    B.a极上质量增加,说明a是正极,应该是碳棒,负极b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可以为不活泼金属的硫酸铜溶液,正极上会析出金属铜,B正确;
    C.外电路的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由于该原电池a为正极,b为负极,所以电子流向为:b→外电路→a ,C正确;
    D. a极上质量增加,说明a是正极,b为负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a极移动,且a极上得到电子,发生的是还原反应,而不是氧化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C。
    19.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L的容器内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方程式为2N M
    B. 反应进行到t2时,达到平衡状态
    C. 反应进行到t3时,N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3mol•L-1
    D. 若t1=1,则0 ~t1时间段N的平均速率为2mol• (L•min) -1
    【答案】BD
    【解析】A.根据图中知,反应中N减少,M增加,M、N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1:2,在t3后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则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中知,t2时各组分物质的量还在变化,说明没有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进行到t3时,N的物质的量减小了6mol,由于容器的容积为2L,所以N浓度减少了3mol/L,C正确,不符合题意;
    D.0到t1,N的物质的量从8mol减少到2mol,时间为1min,体积为2L,则有,D错误,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D。
    20. 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
    B. 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 3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D.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答案】AD
    【解析】
    【分析】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X为氧元素;X、Y位于同一族,Y为硫元素;Y、Z处于同一周期,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少1,则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Z为磷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O元素,Y为S元素,Z为P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则PMg(OH)2>Al(OH)3,碱性最强的是NaOH;(4)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因此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CH4,最稳定的氢化物是HF,其结构式为H-F;(5)组成化合物是CO2,其电子式为:,CO2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6)③和⑧构成的化合物是SiO2,属于共价化合物,其晶体为原子晶体;(7)⑤是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NaOH,⑦是Al,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Al(OH)3,Al(OH)3表现两性,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23.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1)已知甲烷和汽油(可用 C8H18表示)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 CO2(g)+2H2O(l)△H=﹣890kJ/mol;
    C8H18(l)+O2(g) 8CO2(g)+9H2O(l)△H=﹣5472kJ/mol;
    则等质量的甲烷和汽油燃烧,产生的热量比较多的是___________(填“甲烷”或“汽油”)
    (2)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 SiO2和液态 H2O。已知室温下 2gSiH4自燃放出热量 89.2kJ.SiH4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1molH2(g)和1mol Cl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184.5kJ的热量,已知断裂1molH2(g)中的H-H和1mol Cl2(g)中的Cl-Cl分别需要吸收436.4kJ和242.7kJ的能量,则1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_________kJ的能量。
    【答案】(1). 甲烷 (2). SiH4(g)+2O2(g) SiO2(g)+2H2O(l) △H= -1427.2kJ/mol (3). 431.8
    【解析】
    【分析】(1)假如燃料质量是1g,分别计算二者产生热量的多少,然后进行比较;
    (2)根据甲硅烷的质量计算1mol甲硅烷燃烧放出的热量,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热的单位等问题;
    (3)由信息可知,发生H2(g)+Cl2(g)2HCl(g) △H=-184.5kJ/mol,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以此来解答。
    【详解】(1)由甲烷、汽油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 △H=﹣890kJ/mol;C8H18(l)+O2(g)═8CO2(g)+9H2O(l) △H=﹣5472kJ/mol;可知1g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为Q1==55.625kJ/g;1g汽油燃烧放出热量Q2==48kJ/g,可见:等质量的汽油和甲烷燃烧,甲烷产生的热量比汽油多;
    (2)2g SiH4的物质的量n(SiH4)==mol,1molSiH4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9.2kJ×16=1427.2kJ,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 SiO2(g)+2H2O(l) △H=-1427.2kJ/mol;
    (3)设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为xKJ,由信息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 2HCl(g) △H=-184.5kJ/mol,则436kJ/mol+242.7kJ/mol-2xkJ/mol=-184.5kJ/mol,解得x=431.8。
    24.近年来甲醇用途日益广泛,越来越引起商家的关注,工业上甲醇的合成途径多种多样。现有实验室中模拟甲醇合成反应,在2 L 密闭容器内,400 ℃时反应:CO(g)+2H2(g) CH3OH(g) △H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