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9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9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519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展开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试题1. 关于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盐水、糖水、冰水都属于混合物B. 烧碱、火碱、消石灰都属于碱C. KHSO4、HCl、HNO3在水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都属于酸D. 溶液、胶体、浊液都属于稳定的分散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冰水是纯净物,A错误;B、烧碱、火碱是氢氧化钠,消石灰是氢氧化钙,都属于碱,B正确;C、硫酸氢钾是酸式盐,不是酸,C错误;D、浊液不是稳定的,D错误。答案选B。2.“钴酞菁”分子(直径约为1.34×10-9m)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B. “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C. 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小D.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钴酞菁”分子(直径约为1.34×10-9m),所以“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选项D正确,A不正确。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B不正确。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C不正确,答案选D。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B. 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硫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C. 常温常压下,2 g H2的分子数为NAD. 常温常压下,1 mol/L 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2NA【答案】C【详解】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11.2L甲烷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含有的氢原子数小于2NA个,A错误;B.二氧化硫中含2个氧原子,0.3mol二氧化硫中含0.6mol氧原子,即0.6NA个,B错误;C.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数为NA个,C正确;D.溶液体积不能确定,不能计算1 mol/L MgCl2溶液中所含Cl﹣数,D错误;答案选C。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的方法ACaO(CaCO3)水溶解、过滤、结晶BCu(CuO)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CuSO4(H2SO4)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CO(H2)氧气点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在混合物中加水后,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碳酸钙不会与水反应,这样除去了物质,剩下了杂质,故A错误;B.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氧化铜会与盐酸反应而溶解,铜不会与盐酸反应,过滤后再进行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铜,故B正确;C.混合物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既会与硫酸反应,也会与硫酸铜反应,杂质除去了,物质也除去了,故C错误;D.一氧化碳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将原物质除掉,故D错误.故选B。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H++SO42-+Ba2++OH-=BaSO4↓+H2OB. 硫酸镁跟氢氧化钡反应:Ba2++SO42-=BaSO4↓C. 向AgNO3溶液中加入铜粉:2Ag++Cu=Cu2++2AgD. 氢氧化铜加到醋酸溶液中:Cu(OH)2+2H+=Cu2++2H2O【答案】C【详解】A. 硫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应该是:2H++SO42-+Ba2++2OH-=BaSO4↓+2H2O,A错误;B. 硫酸镁跟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两种沉淀:Ba2++2OH-+SO42-+Mg2+=BaSO4↓+Mg(OH)2↓,B错误;C. 向AgNO3溶液中加入铜粉发生置换反应:2Ag++Cu=Cu2++2Ag,C正确;D. 醋酸难电离,氢氧化铜加到醋酸溶液中:Cu(OH)2+2CH3COOH=2CH3COO-+Cu2++2H2O,D错误。答案选C。6.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B.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C. 0.1 mol/L AgNO3溶液:K+、H+、Cl-、SO42-D. 0.1 mol/L Na2CO3溶液:K+、Ba2+、NO3-、Cl-【答案】A【解析】【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分析判断。【详解】A. 在强碱溶液中Na+、K+、Cl-、SO32-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Cu2+、HCO3-均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 0.1 mol/L AgNO3溶液中Cl-、SO42-均与银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 0.1 mol/L Na2CO3溶液中Ba2+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7.向澄清饱和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测得溶液导电性(I表示导电能力)的变化,以下与加入物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分析】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由题意可知,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据此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变化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越来越少,导电性减弱;但由于溶液中还存在浓度很小的氢离子、氢氧根等,故电流强度不可能为变为0;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则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性增强。因此B图能反映出电流强度I与加入物质量的关系。答案选B.8.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足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答案】(1). CO2+Ca2++2OH-===CaCO3↓+H2O CaCO3+H2O+CO2=Ca2++2HCO3- (2). Cu(OH)2+2H+=2H2O+Cu2+ (3). CO2+OH-= HCO3- (4). MgO+2H+=H2O+Mg2+ (5). Ba2++2H+ + 2OH-+SO42-= BaSO4↓+2H2O (6). Ba2++SO42-= BaSO4↓【详解】(1)向澄清的石灰水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先生成碳酸钙沉淀,然后二氧化碳过量后碳酸钙溶解转化为碳酸氢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CO2+Ca2++2OH-=CaCO3↓+H2O、CaCO3+H2O+CO2=Ca2++2HCO3-;(2)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OH)2+2H+=2H2O+Cu2+;(3)足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碳酸氢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OH-=HCO3-;(4)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gO+2H+=H2O+Mg2+;(5)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2OH-+SO42-=BaSO4↓+2H2O;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硫酸钠与氢氧化钡继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9.离子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重新组合,生成难溶、易挥发的物质或水,利用离子反应可以进行物质的检验、除杂或制备。(1)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成分是Fe2O3),将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开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拟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①写出制取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操作步骤(不要求回答使用的仪器)a.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后,加入____________。b.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c.加入____________,使沉淀完全溶解。d.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③请简述证明沉淀已洗净的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Fe2O3+6H+===2Fe3++3H2O (2). Fe+2H+===Fe2++H2↑ (3). Ca2++CO32-===CaCO3↓ (4). CaCO3+2H+===Ca2++CO2↑+H2O (5). 碳酸钠溶液 (6). 稀硝酸 (7). 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经洗净【详解】(1)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成分是Fe2O3),将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开始稀硫酸溶解氧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O3+6H+=2Fe3++3H2O;反应片刻后,铁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可观察到有气体产生,其离子方程式是Fe+2H+=Fe2++H2↑。(2)①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涉及两个反应:氯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碳酸钙与硝酸的反应,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2++CO32-=CaCO3↓、CaCO3+2H+=Ca2++CO2↑+H2O;②用氯化钙固体、碳酸钠溶液和稀硝酸等试剂,先制得碳酸钙,最终制得纯净的硝酸钙晶体,则其操作步骤是a.用蒸馏水完全溶解CaCl2固体后,加入碳酸钠溶液;b.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沉淀至无Cl-。c.将得到的沉淀溶于硝酸,使之完全溶解;d.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即得到纯净的硝酸钙晶体③由于沉淀表面有吸附的氯离子,因此可以通过检验氯离子来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即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沉淀已经洗净。10.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会看到______。(2)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_,提纯所制氢氧化铁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4)利用氢氧化铁胶体进行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__________(填“正”或“负”)电荷;②若向其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丙 (2). 出现红褐色沉淀 (3).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 丁达尔效应 (5). 渗析法 (6). 正 (7).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8).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形成黄色溶液【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其它做法都不能生成胶体,往往得到沉淀;若丙同学实验中不停止加热,由于加热时胶体容易发生聚沉,所以会看到出现红褐色沉淀;(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因此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利用的胶体性质是丁达尔效应。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以,则提纯所制氢氧化铁胶体常用的方法是渗析法;(3)①Fe(OH)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的颜色逐渐变深,因此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②若向其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电离出的SO42-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即产生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红褐色的沉淀;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氯化氢电离出的氯离子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H+使Fe(OH)3沉淀溶解,因此会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形成黄色溶液。11.(一)电解法制碱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O42-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某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所用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2)在第Ⅱ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难溶沉淀,则试剂甲为(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溶液;(3)写出固体H所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Ⅴ步中,逐滴加入试剂丁直至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某次实验需用0.4 mol·L-1 NaOH溶液500 mL。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2O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G.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1). 过滤 (2). 玻璃棒、普通漏斗、烧杯 (3). NaOH (4). CaCO3 BaCO3 (5). H++OH-=H2O 2H++CO32-=CO2↑+H2O (6). BEG (7). C【解析】【分析】(一)流程是操作Ⅰ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得到溶液A中含有杂质离子Ca2+、Mg2+、Fe3+、SO42-杂质,加入过量试剂甲为氢氧化钠沉淀铁离子和镁离子,过滤得到溶液B中含有Ca2+、OH-、SO42-杂质,加入过量试剂乙为氯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过滤得到溶液D中含有OH-、Ca2+、Ba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除去Ca2+、Ba2+,过滤得到溶液F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加入适量盐酸到不再有气体产生得到较纯净的食盐水;(二)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n/V进行误差分析,凡是使n偏小或者V偏大操作,都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反之导致溶液浓度偏高,据此分析解答。【详解】(一)(1)在食盐水中,实现溶液和泥沙难溶物的分离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即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普通漏斗、烧杯;(2)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42-杂质,加入过量试剂氢氧化钠后,可以将镁离子以及铁离子形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沉淀,即试剂甲为NaOH;(3)氯化钡可以让硫酸根离子形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可以让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钡沉淀,并且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因此固体H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CaCO3、BaCO3;(4)在第Ⅴ步中,加入试剂盐酸可以把过量的氢氧化钠以及过量的碳酸钠除掉,此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2H++CO32-=CO2↑+H2O;(二)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2O,相同量的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所以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导致称取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质量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G.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所以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BEG;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