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朝坛雾卷,曙岭烟沉”中的雾是一种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 mol NH4+的质量为18 g
B.SO2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1
C.摩尔是描述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D.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18/(6.02×1023 )g
3.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CO2(HCl)—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B.KNO3(NaCl)—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C.水(NaCl)—蒸馏
D.Cu(Fe)—溶于足量盐酸,过滤
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过滤 B.渗析
C.萃取 D.丁达尔效应
5.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2CO3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CO2
Cl2
6.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Ba2++SO42−=BaSO4↓ B.2H++CO32−=H2O+CO2↑
C.Cl2+2Br−=2C1−+Br2 D.SO2+Br2+2H2O=4H++2Br −+ SO42−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 98%H2SO4溶液中含氧原子数为4NA
B.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1L0.5 mol·L-1 FeCl3溶液完全转化可制得0.5NA个Fe(OH)3胶粒
D.17 g OH−与19 g H3O+所含电子数相等,均为10NA个
8.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5种分类标准中合理的有(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⑤根据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5种 B.4种 C.3种 D.2种
9.下列目的能达到的是( )
A.将58.5gNaCl溶于1L水中可得1 mol·L-1的NaCl溶液
B.将标准状况下22.4LHCl溶于1L水中可得1 mol·L-1盐酸
C.将25.0g胆矾溶于水后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1
D.将62gNa2O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 mol·L-1溶液
10.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 、Al(OH)3 B.AgCl、NaHCO3
C.Na2CO3、BaCO3 D.Na2CO3、CuCO3
11.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 、K+、SO42-、CO32-
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u2+、K+、SO42−、NO3-
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
D.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Ca2+、K+、HCO3-、NO3-
12.实验过程中,下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
A.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 B.醋酸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钾固体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 D.盐酸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固体
13.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32-+2H+ = CO2↑+H2O来表示的是( )
A.稀硝酸和碳酸钡的反应 B.稀硝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
C.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 D.盐酸和NaHCO3溶液的反应
14.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可以实现的是( )
A.KC1 →KC1O3 B.KMnO4→MnO2 C.Fe2(SO4)3→FeSO4 D.CaO→Ca(OH)2
16.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做氧化剂的是( )
A.2F2+2H2O=4HF+O2 B.2Na+2H2O=2NaOH+H2↑
C.CaO+H2O=Ca(OH)2 D.H2+CuO = Cu+H2O
17.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
B.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某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则该元素一定被氧化了
18.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CuO与稀硫酸反应:CuO+2H+=Cu2++H2O
B.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C.稀HNO3与Ba(OH)2溶液反应:H++OH−=H2O
D.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OH−+ H++SO42−=BaSO4↓+H2O
19.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Cl-、CO32−、SO42−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 HNO3 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 AgNO3 溶液 ④滴加 Ba(NO3)2 溶液
A.①④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②①
20.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所得溶液密度为0.9g·cm-3,这种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
A.18.4mol·L-1 34.7% B.20.4mol·L-1 38.5%
C.18.4mol·L-1 38.5% D.20.4mol·L-1 34.7%
21.在Na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中,当c(Na+)=0.2 mol·L−1,c(SO42-)=a mol·L−1,c(K+)=b mol·L−1时,a与b的关系是( )
A.a=0.5b B.a=0.2+b C.a=0.1+0.5b D.无法计算
2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KClO3 + H2C2O4 + H2SO4 =2ClO2↑ + K2SO4 + 2CO2↑ + 2H2O
A.KClO3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B.1molKClO3参加反应,能得到44.8L气体
C.在反应中H2C2O4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1mol电子转移
23.某金属的硫酸盐受热分解生成SO2、O2和该金属的氧化物。已知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在分解过程中该金属的化合价将( )
A.无法确定 B.升高 C.不变 D.降低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O2+ 4HCl(浓)MnCl2 +Cl2↑ + 2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
B.2H2S+ SO2=3S+2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3S+ 6KOH=2K2S+ K2SO3+3H2O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Al2O3+N2+3C2AlN+3C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3
25.电解饱和NaCl溶液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反应之一。20℃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为ρg·cm−3(ρ>1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w%,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于20℃时,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大于ρg·cm−3
B.此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58.5C/(1000ρ)%
C.20℃时,浓度小于C mol·L−1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0℃时,取1L饱和NaCl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w/2)%
26.蒸发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
A.蒸发皿 B.玻璃棒 C.直形冷凝管 D.试管
27.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干布擦,后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用水扑灭火焰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28.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CCl4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上上口部的塞子,用左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右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分液漏斗中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色上层几乎无色。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29.下列分离或提纯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时,加水后进行过滤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水中的碘
C.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固体BaCl2中的BaSO4
30.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 ④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 ⑤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溶液
A.①和② B.①和④ C.除了③ D.除了③⑤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NO2 的质量为46g/mol
B.NO2的摩尔质量为46g
C.NO2的摩尔质量等于NO2的相对分子质量
D.NA个NO2的质量与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32.现有一瓶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的溶解性
甲
—98
57.5
0.93
可溶
乙
—84
77
0.90
可溶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方法是( )
A.蒸馏法 B.升华法 C.萃取法 D.过滤法
3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NaOH固体溶解后需经冷却才能转移入容量瓶
D.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再跟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该溶液的PH值
3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用25 mL量筒量取12.36 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 g食盐
C.配制450 mL溶液选用500mL的容量瓶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
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分子大小决定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36.某同学根据苯和四氯化碳互溶,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的性质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液体积木”在试管中注入CCl4,再加少量水,然后再小心加入少量苯,溶液可出现分三层的现象,再用漏斗向水层中加入少量胆矾溶液及少量碘水(如图所示),静置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无色、蓝色、紫色
B.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紫色
C.振荡再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水在下层
D.振荡再静置后溶液仍分为三层
37.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A.16 B.17.8 C.18.4 D.35
38.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
A.将40gNaOH溶解在1L水中
B.将22.4LHCl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1L 10mol/L浓盐酸加入9L水中
D.将10gNaOH溶解在少量水中,再加蒸馏水至溶液体积为250ml
39.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
B.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
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g CO和CH4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B.标准状况下,a L 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C.常温常压下,48g O3和O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
D.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
41.下列有关0.2mol·L-1 BaCl2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500mL溶液中Cl-离子浓度为0.2mol·L-1
B.500mL溶液中Ba2+离子浓度为0.2mol·L-1
C.500mL溶液中Cl-离子总数为0.2NA
D.500mL溶液中Ba2+和Cl-离子总数为0.3NA
42.将12mol/L的盐酸(ρ=1.19g/cm3)50mL稀释成6mol/L的盐酸(ρ=1.10g/cm3),需加水的体积约为( )
A.50mL B.50.5mL C.55mL D.59.5mL
43.1molCl2和1molHCl气体相比较,两者的体积关系(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无法确定
44.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 )
A.一定有SO42- B.可能有SO42−或Ag+
C.一定无Ag+ D.还可能有CO32−
45.在0℃ 1.01×105 Pa下,有关H2、O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之比
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46.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可能是酸
C.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D.NH4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4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 mol· L−1的NaCl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质量分别是( )
A.950 mL,111. 2 g B.500 mL,117. 0 g
C.1 000 mL,117. 0 g D.任意规格,111.2 g
48.将5 mol·L-1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a/b mol·L-1 B.b/5a mol·L-1
C.10a/b mol·L-1 D.a/b mol·L-1
49.将标准状况下的 L HCl(g)溶于1L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mo1·L-1 B.mol·L-1
C.mol·L-1 D.mol·L−1
50.将153.5g由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而成的盐溶解于水配成1L溶液,测得溶液中Cl—的浓度为3mol/L,则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mol/L B.1 mol/L C.0.5 mol/L D.0.1 mol/L
二、填空题
51.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钡固体 ②KHSO4 ③HNO3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气体 ⑥铜 ⑦碳酸钠粉末 ⑧蔗糖晶体 ⑨熔融氯化钠 ⑩CuSO4·5H2O晶体。请用序号填空: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与②在溶液中反应使溶液呈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与⑥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回答下列问题:
I.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
II.当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III.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已知:Fe3+溶液颜色为黄色,Fe2+溶液颜色为浅绿色,Fe(OH)3为红褐色。
(1)现将少量Fe2O3粉末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得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还原铁粉,振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直到溶液呈红褐色,即得到Fe(OH)3胶体。取少量Fe(OH)3胶体,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对后一现象的解释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按要求填空
(1)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3)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则n=________。
(4)已知a g A和b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
(5)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将80gNaOH投入220g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溶液的密度为1.2g/m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5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序号)A、分液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E、结晶 F、加热分解
(1)除去Ca(OH)2 溶液中悬浮的 CaCO3 ________________;
(2)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________;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_____________;
(4)分离植物油和水__________;
(5)除去KNO3中所含的少量 NaCl__________;
(6)除去 KCl 中少量 KClO3_________。
三、实验题
55.下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
(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硫酸性质的实验探究时,需要240mL4.6 mol·L−1的稀硫酸,则需要取________mL的该硫酸来进行配制实验。
(3)将上述硫酸进行稀释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述硫酸配制240mL4.6 mol·L−1的稀硫酸,实验仪器有:①50mL量筒 ②100mL量筒 ③托盘天平 ④玻璃棒 ⑤250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烧杯 ⑧锥形瓶,实验时使用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
(5)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
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56.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C + H2O(g) CO + H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中黑色固体为___________ (填名称)。
(4)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
(6)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与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填序号)。
57.按要求填空
(1)在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中,下列操作使得到的溶液浓度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①将溶解溶质的烧杯内的液体倒入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就进行定容。_____________
②定容时,液面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过量的液体吸
出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瓶内液面略低于瓶颈刻度线。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配置稀硫酸时,若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将使溶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装置如图,并填空:
写出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
②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实验时要在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
58.欲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mol·L-1的稀硫酸500ml。
(1)选用的主要仪器有:
①__________,②烧 杯 , ③玻璃棒, ④量筒, ⑤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所用仪器均干净、干燥)。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反复颠倒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蒸馏至刻度线 D.洗涤稀释仪器 E.稀释浓H2SO4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的量筒应选用____________mL的量筒最好,若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溶液浓度__________ ;(“偏高”、“偏低”、“无影响”)
③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_________,否则会使浓度偏____________;
④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浓度____________;
59.A、B、C、D为四种可溶性的盐,它们包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为Ba2+、Ag+、Na+、Cu2+和NO3−、SO42−、Cl−、CO32−(离子在物质中不能重复出现)。
①若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②若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B盐的溶液有沉淀生成,D盐的溶液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根据①②实验事实可推断它们的化学式为:
(1)A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
(2)写出盐酸与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将含相同物质的量A、B、C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溶液中阴离子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判断加入碳酸钠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___________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__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4)写出“猜想Ⅲ”中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a mol CO(NH2)2中含______mol碳原子,________mol氢原子,其所含氧原子数跟___________mol H2O所含氧原子数相等;其所含的氮原子与_______g N2所含氮原子数相等;其所含的氢原子与________ L 标准状态下的HCl气体所含有的氢原子数相等。
62.取1.43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 。
求:(1)Na2CO3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
(2)取出20ml该溶液用蒸馏水稀释,使Na2C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04mol/L,求加入蒸馏水的体积(设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________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A正确;
B.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可发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铁与铜离子的置换反应,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D错误;
答案选D。
2.C
【解析】A.NH4+的摩尔质量为18g/mol,由m=nM可知1molNH4+的质量为18g,A正确;
B.摩尔质量如果用g/mol作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B正确;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错误;
D.1mol水的质量为18g,1mol水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等于18/(6.02×1023 )g,D正确。
答案选C。
3.A
【解析】A.二者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NaHCO3溶液来除去CO2中的HCl,A错误;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通过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实现除杂,B正确;
C.水是液体,而氯化钠难挥发,则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杂质,C正确;
D.Fe与盐酸反应,而Cu不能反应,则加足量盐酸后过滤可除去Fe中的Cu,D正确。
答案选A。
4.C
【解析】试题分析:C.萃取利用的是物质在不同溶质中溶解度的不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C错误。故答案C。
5.C
【解析】A、金属铁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NH3属于非电解质,不属于电解质,BaSO4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
C、CaCO3属于强电解质,碳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C正确;
D、氯气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C。
6.D
【解析】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从形式上看可以是反应物没有离子参与反应,但生成物有离子生成或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但生成物在溶液中没有离子生成,即固定物质反应或固定物质生成,D正确。
7.D
【解析】A. 100g 98%H2SO4溶液中硫酸的质量是98g,物质的量是1mol,但溶剂水分子还含有氧原子,则含氧原子数大于4NA,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 LCCl4含有的分子数,B错误;
C. 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则1L0.5 mol·L-1 FeCl3溶液完全转化可制得Fe(OH)3胶粒数小于0.5NA个,C错误;
D. 17 g OH−与19 g H3O+均是1mol,所含电子数相等均是10mol,即均为10NA个,D正确。
答案选D。
8.D
【解析】①根据酸能电离出氢离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故错误;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③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错误;④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故错误;⑤根据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故正确,分类标准合理的是②和⑤,故答案选D。
9.C
【解析】A.58.5gNaCl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于1L水中,配成的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A错误;
B.标准状况下22.4L HCl的物质的量为1mol,但是溶于1L水得到溶液的体积不是1L,所以浓度不等于1mol/L,B错误;
C.25.0g胆矾中含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液的体积为100mL,则c=n/V=0.1mol÷0.1L=1mol/L,C正确;
D. 62gNa2O溶于水反应生成2mo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L,溶液的浓度为2mol/L,D错误;
答案选C。
10.C
【解析】A项,若白色粉末为NaHCO3和Al(OH)3,加入足量水,NaHCO3溶解,Al(OH)3不溶,无论加入足量盐酸还是足量硫酸都有气泡产生,最后固体都全部溶解,不符合题意;B项,若白色粉末为AgCl和NaHCO3,加入足量水,NaHCO3溶解,AgCl不溶,无论加入足量盐酸还是足量硫酸都有气泡产生,最后仍有固体AgCl存在,不符合题意;C项,若白色粉末为Na2CO3和BaCO3,加入足量水,Na2CO3溶解,BaCO3不溶,加入盐酸Na2CO3、BaCO3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加入硫酸Na2CO3、BaCO3都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同时产生不溶性固体BaSO4,符合题意;D项,CuCO3为蓝绿色固体,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11.A
【解析】试题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A中溶液显碱性,可以大量共存;B中铜离子在溶液中是蓝色的;C中Ba2+和SO42-不能大量共存;D中溶液显酸性,HCO3-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答案选A。
12.D
【解析】A、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导电能力应该明显减弱,A错误;
B、醋酸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钾固体,醋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醋酸钾,从醋酸这样的弱电解质转化为醋酸钾这样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明显增大,导电能力明显增强,B错误;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离子浓度明显下降,导电能力应该明显减弱,C错误;
D、盐酸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固体,反应生成NaCl和H2O,氯化钠和盐酸的浓度相等,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电能力变化不明显,D正确。
答案选D。
13.B
【解析】试题分析: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水、二氧化碳的离子反应为CO32−+2H+=CO2↑+H2O,则A、碳酸钡不溶于水,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CO32−+2H+=CO2↑+H2O表示,A错误;B、反应生成硝酸钾、水、二氧化碳,碳酸钾、硝酸钾均为可溶性盐,则能用CO32−+2H+=CO2↑+H2O表示,B正确;C、石灰石不溶于水,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CO32−+2H+=CO2↑+H2O表示,C错误;D、盐酸和NaHCO3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CO3−+H+═H2O+CO2↑,与碳酸盐的阴离子不同,D错误,答案选B。
14.A
【解析】A、Mg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O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共转移电子4个,A正确;
B、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1价,得到6个电子,O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失去2个电子,共转移电子12个,B错误;
C、碳元素由0升高至+4价,失去4e‾,O元素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得到2个电子,共转移电子4个,C错误;
D、碳元素由0升高至+4价,失去4e‾,Cu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得到2个电子,共转移电子4个,D错误;
答案选A。
15.C
【解析】A、KC1→KC1O3中Cl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需要加入氧化剂,A错误;
B、KMnO4→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但高锰酸钾分解即可产生二氧化锰,不需要加入还原剂,B错误;
C、Fe2(SO4)3→FeSO4中Fe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C正确;
D、CaO→Ca(OH)2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氧化钙与水反应即可得到氢氧化钙,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16.B
【解析】A、O和F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为还原剂,故A错误;B、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为氧化剂,故B正确;C、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H、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故选B。
17.A
【解析】A、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为化合价的变化,其本质为电子的转移,故A正确;B、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时,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分解反应有的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是,如水的分解反应是,而碳酸钙的分解就不是,故B错误;C、可能只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氯气与NaOH的反应中,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故C错误;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下降,所以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D错误;故选A。
18.D
【解析】A. Cu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CuO+2H+=Cu2++H2O,A正确;
B.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B正确;
C. 稀HNO3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H++OH−=H2O,C正确;
D. Ba(OH)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硫酸钡和水,离子方程式应该是:Ba2++2OH−+2H++SO42−=BaSO4↓+2H2O,D错误。
答案选D。
19.A
【解析】试题分析:检验Cl-可以使用Ag+,检验SO42−可以使用Ba2+,检验CO32−可以使用H+,而Ag+和Ba2+都可以与CO32−结合成沉淀,所以需先检验CO32−,此时可以加入稀硝酸,检验Cl-所用的Ag+可以与SO42−结合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所以需先检验SO42−,此时可以加入Ba(NO3)2溶液,最后检验Cl-,可以加入AgNO3溶液,为不干扰的Cl-检验,在加入AgNO3溶液之前先过滤,故选A。
20.A
【解析】试题分析:设标准状况下,水是1L,则溶剂氨气是700L,
根据可知,溶剂氨气的物质的量是
则根据m=n·M可知,氨气的质量是m=31.25mol×17g/mol=531.25g
所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又因为,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1.C
【解析】Na2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数,则0.2mol•L−1×1+b mol•L−1×1=a mol•L−1×2,解得:a=0.1+0.5b,答案选C。
22.D
【解析】A. 因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KClO3在反应中是氧化剂,A错误;
B. 反应中有1molKClO3参加反应,生成1mol二氧化碳和1molClO2,则在标准状况下能得到44.8L气体,其它条件不一定为44.8L,B错误;
C. 因C元素的化合价由+3升高到+4价,失去电子,则H2C2O4在反应中作还原剂,C错误;
D.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价,则1molKClO3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5-4)=1mol,D正确;
答案选D。
23.C
【解析】某金属的硫酸盐受热分解生成SO2、O2和该金属的氧化物,硫元素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为0价,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令SO2和O2的分子个数分别为2、1,硫原子得到的电子数为4,氧原子失去的电子为1×2×[0−(−2)]=4,二者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金属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答案选C。
24.D
【解析】A、Mn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HCl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但4molHCl参加反应只有2mol被氧化,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A错误;
B.从反应中2molH2S做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2molS;1molSO2做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1molS,所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错误;
C.3molS反应其中有2molS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其中1molS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错误。
D.反应中N由0价降低到-3价,氮气是氧化剂,C由0价升高到+2价,碳是还原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正确。
答案选D。
25.B
【解析】A、温度高于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解的氯化钠增大,所以饱和NaCl溶液的密度大于ρg·cm−3,A正确;
B.依据C=1000ρω/M可知,B错误;
C、20℃时,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所以浓度小于C mol·L−1的Na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正确;
D、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20℃时,取1L饱和NaCl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来的2倍,则质量分数大于(w/2)%,D正确;
答案选B。
26.B
【解析】蒸发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等;根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的仪器可知,蒸发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综上所述,本题选B。
27.B
【解析】试题分析: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错误;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B正确; C、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可以有效的隔绝空气、灭火,故C错误.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B。
28.D
【解析】试题分析: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正确; 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故B正确;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C正确;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以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D错误.
29.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故错;B项:应该用萃取的方法,故错;C项:乙醇会溶于水,故错。故选D。
30.D
【解析】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不能用于溶解或者稀释溶液,正确;
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避免配制过程中摇匀时漏液,正确;
③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不可以用来加热,错误;
④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配制的溶液应该转移到试剂瓶中,正确;
⑤配制250mL的溶液配制选用250mL容量瓶,不能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 溶液,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D。
31.D
【解析】A项,1 mol NO2的质量为46 g ,单位错误,故A项错误;
B项,NO2的摩尔质量为46 g/mol ,单位错误,故B项错误;
C项,NO2的摩尔质量为46 g/mol,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表示意义不一样,故C项错误;
D项,NA个NO2的质量与N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均为46,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32.A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二者均能溶于水,密度相差不大,但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所以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方法是蒸馏法,答案选A。
33.A
【解析】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直接蒸干,故A错误;
B.蒸馏的原理: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所以温度计水银球要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故B正确;
C.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因此NaOH固体溶解后需要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正确;
D.用广泛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试纸不能湿润,否则可能影响测定结果,题中操作方法合理,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A。
34.C
【解析】A、量筒量取时能精确到0.1mL,无法量取12.36 mL 盐酸,故A错误;
B、天平可精确到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8.75 g 氯化钠,故B错误;
C、容量瓶的规格有固定的几种:50mL,100 mL,250mL,500mL等,没有450 mL的容量瓶,必须采用稍大一点的500mL的容量瓶,配制同浓度的溶液500mL,再量取450 mL 即可,故C正确;
D、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应是整数,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35.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远大于气体分子直径大小,所以影响气体体积的元素可以忽略气体分子本身大小,选项A不正确;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直径的距离都近乎是相同的,所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就是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选项B正确;只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或压强,即使气体体积不相等,起分子数也可能是相等的,选项C不正确;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所以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B.
36.B
【解析】碘在苯与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都能从碘水中萃取碘,故上中下三层的颜色分别为紫色、蓝色、紫色;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故震荡后分为2层,有几层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本和四氯化碳的相对多少,故无法判断有几层是否在水的下面。
37.B
【解析】30%O2转化为O3,则消耗了1×0.3=0.3mol的O2,还剩下O2:1−0.3=0.7mol;设生成了x的O3,根据方程式进行如下计算:
3O2===2O3
3 2
0.3 x
解得x=0.2mol;反应后共有气体n (总)=n(O2)+n(O3)=0.7+0.2=0.9 mol;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是不变的,总质量就是反应前O2的质量,所以反应后平均摩尔质量=总质量/总物质的量=1×32/0.9=35.56g/mol;同一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对H2的相对密度为35.56/2=17.78≈17.8;综上所述,本题选B。
38.D
【解析】A. 将40 g NaOH固体溶解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A错误;B. 22.4 L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B错误;C. 将1 L 10 mol·L-1的浓盐酸与9 L水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0L,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错误;D. 10 g NaOH固体的物质的量是10g÷40g/mol=0.25mol,溶解在水中,配制成250 mL溶液,浓度是0.25mol÷0.25L=1.0mol/L,D正确,答案选D。
39.A
【解析】A.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都可以与强碱反应,故A正确;
B.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不能生成硅酸;故B错误;
C.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或两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Na2O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故C错误;
D.不成盐氧化物NO、CO等是和酸、碱都不反应的氧化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40.B
【解析】A、22g CO物质的量为11/14mol,22gCH4物质的量为11/8mol,所以22g CO和CH4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分子的物质的量在11/14~11/8 mol之间,不一定为1mol,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a L 氧气物质的的量为a/22.4mol,a L氮气物质的的量为a/22.4mol,所以标准状况下,a L 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a/22.4×6.02×1023,B正确;
C. 常温常压下,48g O3物质的的量为48/48=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6.02×1023;48g O2物质的的量为48/32=1.5mol,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1.5×6.02×1023,所以48g O3和O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在6.02×1023与1.5×6.02×1023之间,C错误;
D. 没指明气体所处的状态,所以2.24 L CO2的物质的量不确定,原子数不确定。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41.A
【解析】试题分析:A、500 mL0.2mol•L−1BaCl2溶液中Cl−浓度为0.4 mol•L−1,故A错误;B、0.2mol•L−1BaCl2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故B正确;C、0.2mol•L−1BaCl2溶液,500 mL溶液中Cl−总数 =" 0.5L" × 0.2 mol/L × 2 × NA="0.2" NA,故C正确;D、0.2mol•L−1BaCl2溶液,500 mL溶液中Ba2+和Cl−总数 =" 0.5L" × 0.2 mol/L × 3 × NA=0.3NA,故D正确;故选A。
42.B
【解析】这是一道溶液稀释的问题,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的量不变,可列方程:
12*0.05=6*V(稀盐酸), V(稀盐酸)=0.1L ,m( 稀盐酸)=0.1*1000*1.1=110g, m(浓盐酸)=0.05*1.19=59.5g,m(H2O)=110−59.5=50.5g. 水的密度为1g/cm3 ,所以水的体积为50.5ml, B正确
正确答案为B
43.D
【解析】因为气体体积V=nVm,而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和气体所处的状态有关,而1molCl2和1molHCl气体所处的状态是否相同不明确,故Vm的数值是否相等不明确,故即使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两气体的体积也不一定相等,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选D。
44.B
【解析】试题分析: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沉淀可能是BaSO4或AgCl,因此溶液中可能存在Ag+,或SO42-,故选项B正确。
45.B
【解析】A、B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
C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又根据n=m/M可知,等质量的三种气体,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故C项错误;
D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46.B
【解析】A. 据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而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A错误;
B. 硫酸氢钠溶于水发生电离:NaHSO4=Na++H++SO42−,虽然电离出氢离子,溶液显酸性,但是属于盐,不属于酸,B正确;
C.硫酸是酸,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醋酸钠是盐,生石灰是金属氧化物,分别属于酸、盐、盐和氧化物,故C错误;
D. NH4Cl属于铵盐,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B。
47.C
【解析】实验室没有950mL规格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1L×2mol/L=2mol,m(NaCl)=2mol×58.5g/mol=117.0g,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因实验室没有950mL规格的容量瓶,需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计算NaCl的质量时应按照1000mL进行计算。
48.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硝酸镁的化学式可知硝酸根的浓度为硝酸镁浓度的2倍,所以硝酸根浓度为10mol/L.令稀释后硝酸根的浓度为c,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0mol/L×amL=c×bmL,解得,c=10a/bmol/L.B项正确;答案选B。
49.D
【解析】从c=n/V出发,欲求c,先求n、V,即从已知条件中找出溶质的物质量n(mol)和溶液的体积V(L):n(HCl)=a/22.4L,V=m/ρ= (36.5a/22.4+1000)×10−3/ b(L/cm3),所以盐酸的浓度c(HCl)=n(HCl)/Vmol/L,带入数值后c(HCl)= mol·L−1,综上所述,本题选D。
50.B
【解析】试题分析:设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mol,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ymol,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L×1L=3mol,根据已知条件得出x+2y=3 58.5x+95y=153.5,解得x=1,y=1,故钠离子的浓度为1mol/L,答案选B
51.④⑥⑨ ①②③⑦⑨⑩ ⑤⑧ KHSO4=K++H++SO42− Ba2++2OH−+2H++SO42−=BaSO4↓+2H2O NO2 32
【解析】①氢氧化钡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可以电离,属于电解质;
②KHSO4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可以电离,属于电解质;
③HNO3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可以电离,属于电解质;
④稀硫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导电,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⑤二氧化碳气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⑥铜是金属单质,可以导电,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⑦碳酸钠粉末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可以电离,属于电解质;
⑧蔗糖晶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
⑨熔融氯化钠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导电,可以电离,属于电解质;
⑩CuSO4·5H2O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可以电离,属于电解质;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④⑥⑨。
(2)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⑦⑨⑩。
(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⑧。
(4)硫酸氢钾是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2−,①与②在溶液中反应使溶液呈中性时生成硫酸钡、硫酸钾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5)③与⑥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I.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产物是NO2。
II.铜失去电子被氧化,当有2 mol HNO3参加反应时,消耗铜是0.5mol,则被氧化的物质的质量为0.5mol×64g/mol=32g。
III.氮元素从+5价降低到+4价,铜元素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2价,失去2个电子,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
52.Fe2O3+6H+=2Fe3++3H2O Fe3++3OH−=Fe(OH)3↓ 2Fe3++ Fe =3Fe2+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沉淀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Fe(OH)3+3H+= Fe3++3H2O
【解析】(1)现将少量Fe2O3粉末加入适量稀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因此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3)铁离子能溶解金属铁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4)胶体遇到电解质易发生聚沉,所以取少量Fe(OH)3胶体,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盐酸过量后氢氧化铁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
53.17∶16 4∶3 (a−b)M/18b 5(a+b-d) g·mol-1 5.0 mol·L-1
【解析】(1)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根据m=nM可知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摩尔质量之比,即为17:16。
(2)1分子氨气和甲烷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分别是3和4,因此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3)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则,解得n=(a−b)M/18b。
(4)已知a g A和b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 g D,则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的质量是(a+b-d)g,所以C的摩尔质量为(a+b-d)g÷0.2mol=5(a+b-d)g·mol-1。
(5)在某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将80gNaOH投入220g水中,实际溶解的氢氧化钠质量是,充分搅拌后,静置,溶液的质量是264g,测得溶液的密度为1.2g/mL,溶液体积是220mL=0.22L,溶质的物质的量是44g÷40g/mol=1.1mol,则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1mol÷0.22L=5.0 mol·L-1。
54.B C (或C、A) D A E F
【解析】 (1)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因此本题答案是:B。
(2)碘难溶于水,而易溶于四氯化碳,且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所以可用萃取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因此本题答案是:C (或C、A)。
(3)水的沸点在标况下为100℃,所以可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因此本题答案是:D。
(4)植物油和水不互溶,所以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植物油和水;因此本题答案是:A。
(5)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NaCl中所含的少量KNO3;因此本题答案是:E 。
(6)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可用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KCl中少量的KClO3;因此本题答案是:F。
55.18.4 62.5 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②⑦④⑤⑥ D
【解析】本题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利用c=1000ρw/M,代入数值,c=1000×1.84×98%/98mol·L-1=18.4mol·L-1;(2)实验室没有240mL的容量瓶,因此应用250mL的容量瓶,稀释溶液,溶质物质的量或质量保持不变,因此需要硫酸的体积250×10-3×4.6/18.4L=62.5×10-3L,合62.5mL;(3)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热,因此稀释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溶液;(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因为量取62.5mL的液体,因此使用100mL的量筒,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100mL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顺序是②⑦④⑤⑥;(5)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根据c=n/V=m/MV,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造成容量瓶中溶液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少,即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B、转移过程中造成液体溅出,容量瓶中溶液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少,即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相当于对原来溶液进行稀释,浓度偏低,故C错误;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故D正确。
56.CaCO3+2H+=Ca2++H2O+CO2↑ 没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高温下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H2和CO,H2也能还原CuO 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E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D E ②
【解析】 (1)装置A中是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
(2)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即B中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即二氧化碳没有干燥,根据已知信息可知高温下水蒸气能与碳反应生成氢气和CO,由于H2也能还原CuO,因此会对实验造成影响;
(3)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所以D装置中的黑色固体是炭;
(4)在做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时,连接完仪器以后,加药品前,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免装置气密性不好,气体泄漏污染空气;
(5)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能还原黑色的氧化铜,使其变为红色的铜单质,因此根据实验中的E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
(6)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所以从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为防止原来二氧化碳的干扰,应先把D出来的二氧化碳除去,再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E装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所以用碱性物质除去,所以应在上图装置D与E之间连接装置②。
57.偏低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蒸馏烧瓶 直形冷凝管(冷凝管) 碎瓷片(沸石) 受热不均发生爆沸
【解析】 (1)①、将溶解溶质的烧杯内的液体转移进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就进行定容,会导致n减小,溶液浓度偏低;
②、定容时,液面超过容量瓶颈上的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将过量的液体吸出,也会吸出溶质,会导致n减小,溶液浓度偏低;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瓶内液面略低于瓶颈刻度线,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④、配制稀硫酸时,若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浓硫酸能够吸水,将使溶液浓度偏低;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偏低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2)这是一套蒸馏装置,装置中②为蒸馏烧瓶,⑤为直形冷凝管(冷凝管);实验时要在②中加入碎瓷片(沸石),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发生爆沸现象;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蒸馏烧瓶 , 直形冷凝管(冷凝管), 碎瓷片(沸石),受热不均发生爆沸。
58.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顺序可交换)A、E、F、D、C、B 13.6 15 偏低 静置 冷却 高 偏高
【解析】 (1)根据配制步骤可知,需要使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因此本题答案是: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由浓硫酸稀释至稀硫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所以正确的配制顺序为AEFDCB;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EFDCB。
(3)①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浓度为1000×1.84×98%/98 =18.4mol/L,配制500mL0.5mol/L的稀硫酸,需要浓硫酸的体积:0.5×0.5/18.4≈0.0136L=13.6m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3.6。
②量取13.6mL的液体选用15mL的量筒;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若直接量取,导致浓硫酸被稀释,量取的浓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5 ,偏低。
③在转入容量瓶后,烧杯应静置冷却,否则热的溶液冷却后,体积会变小,会使溶液的浓度偏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静置冷却,高。
④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体积减小,溶液浓度偏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偏高。
59.BaCl2 AgNO3 CO32−+2H+=CO2↑+H2O或CO32−+H+=HCO3− Cl−、NO3−、Cu2+ 1:1:1 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C中阴离子为SO42−
【解析】由于是可溶性盐,所以溶液中存在的盐离子和阴离子对应物质一定是可溶性,根据盐类物质溶解性情况可知:Ba2+不能和SO42−、CO32−结合,而只能和NO3−、Cl−结合;Ag+不能和SO42−、Cl−、CO32−三种离子结合,而只能和NO3−结合,则一定是BaCl2、AgNO3。Cu2+不能和CO32−结合,所以为CuSO4,Na+对应CO32−为Na2CO3,即四种物质为BaCl2、AgNO3、CuSO4、Na2CO3。①中由于C盐是蓝色的,所以C为CuSO4;②四支试管加入盐酸,B有沉淀,则B溶液为AgNO3;而D生成无色气体,则为二氧化碳,即D为Na2CO3。综上所述:A为BaCl2,B为AgNO3,C为CuSO4,D为Na2CO3;则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BaCl2,B为AgNO3;
(2)盐酸与Na2CO3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CO2↑+H2O或CO32−+H+=HCO3−;
(3)将BaCl2、AgNO3、CuSO4等物质的量混合后,SO42−与Ba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BaSO4沉淀,氯离子总量的一半恰好将溶液里的Ag+完全转化为AgCl沉淀,故溶液里只剩余NO3—、Cu2+、Cl−且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4)C为CuSO4,检验物质C中阴离子的方法是:取少量C溶液于试管中,先加足量盐酸酸化,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C中阴离子为SO42−。
60.过滤 静置②后的溶液,待澄清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添加Na2CO3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过量,反之则不过量 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试管中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 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 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 稀HNO3(或稀HCl)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Na2SO4 +BaCl2 ==== BaSO4+2 NaCl(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解析】 (1)粗盐加水搅拌后过滤出泥沙,所以步骤(1)和(2)都是将固液分离,故用过滤;因此本题答案是:过滤。
(2) 静置②后的溶液,待澄清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添加Na2CO3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过量,反之则不过量;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用余热使水分蒸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静置②后的溶液,待澄清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添加Na2CO3溶液,若未产生白色沉淀则过量,反之则不过量;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结论是猜想1成立:因碳酸钙、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看到的现象应是则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结合看到的现象有气泡放出,说明往固体中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因碳酸盐与酸产生气泡,因再加入硫酸钠不产生白色沉淀,故溶液中没有钡离子,故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要证明硫酸根离子存在,可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或氢氧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钠;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试管中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足量稀硝酸(或稀盐酸);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 稀HNO3(或稀HCl);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4)“猜想Ⅲ”中: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 + BaCl2 ==== BaSO4↓+ 2 NaC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Na2SO4 + BaCl2 ==== BaSO4↓+ 2 NaCl(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
61.a 4a a 28a 89.6a
【解析】a mol CO(NH2)2中含a mol碳原子,含有a×2×2=4amol氢原子;其所含氧原子数aNA,设H2O有xmol,根据氧原子守恒:x×1×NA=aNA,x= amol;a mol CO(NH2)2中含氮原子的量为2 amol,设N2的质量为yg,根据氮原子数相等可知:2y/28=2a,y=28ag;a mol CO(NH2)2中含氢原子的量为4amol,设HCl气体为zL,根据氢原子数相等可知:z/22.4=4a,z=89.6a 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4a,a,28a,89.6a。
62.0.05mol/L 5 mL
【解析】 (1) 1.43g 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1.43/286=0.005mol;取1.43g Na2CO3·10H2O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溶液中溶质Na2CO3物质的量浓度为0.005/0.1=0.05 mol/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0.05mol/L。
(2)溶液是均一的,取出20ml溶液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等,根据稀释定律,可以知道稀释后溶液体积为0.05×20/0.04=25 mL,根据稀释时,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忽略不计,则溶液体积具有加和性,故加入水的体积为25−20=5m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