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运城市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①深居大陆腹地 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 ④地表千沟万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 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过度放牧 D. 盲目开垦
3. 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会导致
①湖泊被泥沙淤塞 ②地下水位下降
③引发饥荒 ④因缺乏食物而鼠害减轻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①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文字描述地区是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大陆腹地,故①正确。②属于非季风气候区,降水稀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②正确。③有题干可知该区域“水草宜畜牧”说明这里植被以草原为主,故③错误。④黄土高原才是千沟万壑,故④错误。①②正确,A 对,BCD错误。
【2题详解】
A、水土流失多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地区,故A错误。
B、由于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导致该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B正确。
C、过渡放牧是引发该区域生态问题的原因,故C错误。
D、盲目开垦是引发该区域生态问题的原因,故D错误。
【3题详解】
①荒漠化是一种土地生产力的丧失,不会导致湖泊泥沙淤塞,故①错误。②过度的开垦,会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故②正确。③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粮食产量下降,会引发饥荒,故③正确。④荒漠化不会使鼠害减轻,故④错误。故②③正确,A对。
读川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与图中甲经济区相比,乙经济区特点是
A. 交通便利,科技水平高 B. 农业生产发达,粮食商品率高
C. 人口密度小,迁入人口多 D. 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5. 建设川气东输工程的决定性因素是
A. 地形地质因素 B. 河流水文因素
C. 气象气候因素 D. 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甲经济区位于四川盆地,周围有高山环绕,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通不便,自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乙地位于沪宁杭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众多,科技水平高,所以A对。两地都有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发达,商品率高,B错。乙地区人口密度大,迁入人口多,C错。两地经济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D错。故选A。
【5题详解】
由图可知,川气东输工程沿线有众多的城市,城市为天然气的使用提供广阔的市场,城市消费市场的状况决定了川气东输工程的成败,市场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故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图中川气东输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故D对。而地形地质、河流水文、气象气候等因素对川气东输工程影响不大,ABC错。
2010年我国遭多轮暴雨洪涝袭击,2010年8月23日,洪水袭击四川自贡,多名民众被洪水围困,警方紧急救助。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 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系统
7. 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6. B 7. 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6题详解】
遥感技术利用地物对电磁波的不同反射率来获取地物的影像,借此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故选A。
【7题详解】
GIS技术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的手段;GPS技术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RS技术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是采集地理信息的一种手段;“数字地球”是管理地球信息数据的系统。在营救被洪水围困的市民的过程中,GPS技术可以对被围困灾民进行定位,GIS技术可以监测被围困灾民周围的变化并设计出合理的营救路线,故选D。
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 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 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 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 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9. 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 人类活动较多 B. 位于沿海地区
C. 森林覆盖率高 D. 地处荒漠边缘
【答案】8. D 9. D
【解析】
【8题详解】
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
【9题详解】
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
B. 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 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
D. 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11. 若d地区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着重发展
A. 绿洲农业 B. 河谷农业
C. 节水农业 D. 立体农业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主要考查草方格沙障在治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草方格沙障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风力减弱,阻止沙丘的移动;同时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在固沙植物作用下,土壤条件逐渐改善,故答案选A。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d地位于宁夏平原,本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主要依靠引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能是发展节水农业,故答案选C项。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 “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 “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13.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2. C 13.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12题详解】
A项是在描述荒漠化,主要是地表植被受到严重破坏造成;B项描述凌汛现象,应当疏浚河道;“腹泻”指的是水土流失,主要是地表植被严重破坏,因此要加强退耕还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地上河的发生也和上游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有关,治理地上河的方法应该从加强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和加固下游的沿岸堤坝入手,故选C。
【13题详解】
黄河上游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我国秦淮线以南地区,B错;地势起伏大,水速较快,C错;上游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小,D错。所以选A。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底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背景原因是
A. 20世纪后期,美国的金融业突飞猛进,制造业蜂拥外迁
B. 美国国内制造业日趋“空心化”,就业机会增多
C. 以发达的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不断萎缩
D. 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下降
15. 下列产业部门在美国“再工业化”过程中没有明显优势的是
A. 微电子工业 B. 精深制造业
C. 制鞋工业 D. 生物制药业
【答案】14. A 15.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要求我们熟悉各种工业发展影响的主导因素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4题详解】
从美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可以看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美国提出“再工业化”的背景原因是 20世纪后期,美国的金融业突飞猛进,制造业蜂拥外迁,选择A。
【15题详解】
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的价格较高,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没有明显优势,制鞋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再工业化”过程中没有明显优势,选择C。
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下图是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
②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③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④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7. 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①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④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6. B 17. C
【解析】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增加进口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16题详解】
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①对。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②错。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③对。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沙漠气候区,④错。B正确,A、C、D错误。
【17题详解】
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增加进口量,缓解能源供需矛盾,①对。石油大气污染严重,不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大气环境质量,②③错。进口渠道增多,有利于增强能源供应安全,④对。C正确,A、B、D错误。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下图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的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8. 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 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 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 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 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19.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交通运输 B. 劳动力成本
C. 技术水平 D. 距市场远近
【答案】18. A 19. B
【解析】该题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18题详解】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福建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因为这里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Ⅰ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 在图示模式中
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1.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 普通服装制造 B. 汽车制造
C. 金属冶炼 D. 甘蔗制糖
22.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材料价格 B. 交通条件
C. 工人工资 D. 市场
【答案】20. D 21. A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21题详解】
金属冶炼和甘蔗蔗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和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
【22题详解】
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 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 石油、天然气丰富 B. 太阳能资源丰富
C. 煤炭资源丰富 D. 水能资源丰富
24. 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 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 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 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答案】23. D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川、渝地区有丰富的电力,是因为这里位于我国的第二、第三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这里只有在四川盆地才有天然气,但缺乏石油,太阳能资源不丰富,煤炭资源也不丰富,故选D.
【24题详解】
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以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地区断流天数,这样不会大幅减少泥沙含量,也不会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可以增加冬春季径流量,这样对黄河流域的总水量不会有影响,故选A.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 玉米和小麦 B. 甘蔗和甜菜
C. 高粱和谷子 D. 油菜和花生
26. B区域与A区域相比
A. 土壤肥沃 B. 水源充足
C. 机械化程度高 D. 作物熟制高
27. 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A. 玉米和小麦 B. 大豆和甜菜
C. 水稻和小麦 D. 高粱和小麦
【答案】25. A 26. D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故A对。
【26题详解】
B区域为华北地区,与A区域东北地区相比,华北地区盐碱地面积大,土壤肥力较低,水资源短缺,机械化程度略低,但其热量较丰富,可以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D对。
【27题详解】
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其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为主,以大豆、甜菜最具特色,B对。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1)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卒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2),形成了良性循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塔拉滩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草场退化 B. 水土流失
C. 森林破坏 D. 土地盐碱化
29. 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关键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A. 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 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 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D. 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30. 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有利于
A. 增加植被覆盖率 B. 提高水电发电量
C. 提高土地利用率 D. 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答案】28. A 29. D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塔拉滩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表典型植被为高原草甸草场。由材料信息可知这里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场退化,A正确;根据材料当地以戈壁沙丘为主,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盐碱化不太可能,BCD错误。
故选A
【29题详解】
沙丘广布地区植被生长的关键要素是水分条件。减弱风力不会直接导致植被生长,A错误;太阳能电池板因遮挡阳光会降低土壤温度,电池板下的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据此BC错;塔拉滩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表蒸发强,太阳能电池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草类生长,故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减少杂草对电池板的遮挡,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园区光伏发电和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据此C正确;光伏产业园区与水电发电量无关,B错误;羊群啃食园区草地,会降低植被覆盖率,可能会促进沙丘发展,故A、D错。故选C。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A. 土壤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湿地萎缩 D. 土地沙化
32. 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31. D 32. A
【解析】考查区域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31题详解】
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北部,位于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大片圈地租地进行不合理耕作容易导致土地沙化,故D项正确。
【32题详解】
收获后留茬的方法可以减少风力侵蚀,保持土壤水分(类似于我国宁夏中卫的草方格沙障),增加土壤肥力,当地降水较少,流水的冲刷作用并不明显。故选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读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33.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原因可能是
①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
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34. 1985年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A.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 B. 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 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D. 工业稳步增长
35. 近年来,本地区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
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
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
④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33. D 34. C 35. D
【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3题详解】
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改革开放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加之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
【3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开始的10年间,随着工业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3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以来,本地区调整了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能减排产业,同时加大了环保投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二、综合题
36.郴州市是“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东连江西,南邻广东,作为湖南的南大门,郴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下图是湖南省略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郴州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郴州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有人建议“十三五”期间郴州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你是否赞成?说明理由。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和地价低廉;距粤港澳地区近;有铁路与外界相连;政策扶持等。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赞成。郴州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可以促进郴州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郴州的环境等。或不赞成。郴州的城市等级较低;高校少,科技实力弱;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环境较差,因而郴州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和产业转移,学生要熟悉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掌握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和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
(1)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的材料可知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本省劳动力和地价低廉;从相对位置看距粤港澳地区近;再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分析。接纳产业转移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是也会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但是理由必须合理。结合郴州具体条件进行分析回答。
37.阅读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Q地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冲积而成,该地土地富硒,是稻米的理想种植场所,生长周期一般五个月左右,种植的大米品质优良,清淡略甜、绵软略黏,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材料二: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蒙古黄榆等稀有植物为主要目的的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通过观察发现向海湿地水体出现大幅度萎缩、干涸。
材料三: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如地下裂隙、冲积扇等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用地下水库蓄水就是在地下水库中打井取水,腾出地下空间,再通过人工补给办法把地表水引入地下,补充水量。
(1)Q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分析该地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2)简析向海湿地萎缩的原因。
(3)说明向海湿地萎缩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冬季气温低,害虫虫卵无法越冬;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害虫难以繁殖;生长周期长。
(2)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人为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3)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净化水中污染物功能下降;调蓄功能下降。
【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北地区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湿地面积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
(1)农作物品质优良一般和区域环境较好、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使用量少、特殊气候等有关。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用量少;热量较少,农产品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2)湿地菱缩的原因可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从自然条件看,蒸发、下渗、径流排走等是造成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而人囗增多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增加进而导致用水增加是造成湿地菱缩的主要人为原因。结合材料可从上述角度做出分析。
(3)湿地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面积减少将导致上述功能下降或消失。因此该地湿地萎缩易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净化水中污染物功能下降、调蓄功能下降等。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12日,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气区的天然气顺利进入福建,这标志着国家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正式建成通气并进入调试阶段。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3)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福建省除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外,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土地荒漠化。原因: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进行其他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解析】
(1)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产生的生态环境总量是土地荒漠化。输气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铺设管道会破坏地表植被,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是有利于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福建省除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外,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减少能源需求压力。进行其他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缓解能源紧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