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湖南省邵阳市邵东一中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
①正东 ②正西 ③正南 ④正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 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年一样
B. 春秋分日各地一样
C. 正午比上午大
D. 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答案】1. D 2. D
【解析】
【分析】
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太阳光线透过门口射入屋内,太阳高度越大,屋内光照面积越小,反之,太阳高度越小,屋内光照面积越大。
【1题详解】
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材料及图片所示,“间”的含义,门口应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正午时太阳不可能在正东或正西方向,③④正确,选D。
【2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屋内光照面积不断变化,A错;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屋内光照面积自赤道向两极递增,B错;上午太阳高度小于正午,屋内光照面积大,C错;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屋内光照面积最小,D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门的朝向,调用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回答下列问题。
3. 地震多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
A. 南极洲板块 B. 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4. 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
A. 湖南、内蒙古 B. 内蒙古、云南
C. 台湾、云南 D. 台湾、湖南
【答案】3. D 4.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3题详解】
南极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美洲板块的边界是消亡边界;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亚欧板块的部分边界是消亡边界;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边界是消亡边界;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部分边界是消亡边界,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故D正确。
【4题详解】
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活动活跃,多地震,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而湖南、内蒙古则主要位于内陆地区,地壳比较稳定, C正确。
【点睛】全球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的边界分为两类: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是指两侧板块相互碰撞,消亡边界是指两侧板块张裂;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判读各板块间的边界类型。
5.读“台湾岛形成过程示意图”,影响台湾岛成陆的主要因素是( )
A. 外力作用 B. 内力作用
C. 海水侵蚀作 D. 堆积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海底沉积岩层受挤压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台湾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内力作用。故选B。
下图是地球表面某完整的气压带及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该气压带可能是(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高气压带
7. 该风带的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6. A 7. C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图示高气压带的风是顺时针方向由里向外吹,可判断是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赤道和副极地地区都是低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是环地球一周的,不是一个闭合的气压中心。选A正确。
【7题详解】
该气压带由高压向外吹,北半球极地吹东北风。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气压带。
读“某区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 有关甲河流的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量较丰富,含沙量较大
B. 有双汛期,春汛长于夏汛
C. 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
D. 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9. 有关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候暖湿,适宜水稻种植 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冷夏热 D. 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甲河流位于东北地区,流向较高纬度,水文特征是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C对。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水量较丰富,含沙量较小,A错。河流有双汛期,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短于夏汛,B错。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D错。
【9题详解】
图示区域纬度较高,地理特征是气候冬冷夏热,蒸发量小,气候较湿润,热量较少,不适宜种植水稻,A不正确。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正确。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冷夏热,C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D正确。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题。
10. 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 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 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 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11. 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 河流水量 B. 土壤肥力
C. 川地面积 D. 林木蓄积量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根据题目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所以选D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所以选C项。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聚落的区位条件。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 人口性别比 B. 老年人口比重
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13.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 a方案较合理 B. b方案较合理
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答案】12. D 13. B
【解析】
试题分析:
【12题详解】
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少年儿童比重差异最大,a方案比c方案小得多。故选D。
【13题详解】
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故选B。
考点:人口结构
目前,俄罗斯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4. 俄罗斯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
A.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B. 就业率低问题
C. 移民迁入过多问题 D. 人口负增长问题
15. 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德国 D. 印度
【答案】14. D 15. C
【解析】
【分析】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对人口增长率低的国家需要鼓励生育。
【14题详解】
由题中材料可知,根据该项政策的内容“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可以看出其目的是惩罚不生育,因而主要解决的是人口负增长问题,D正确。
【15题详解】
俄罗斯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型,且出现负增长,最相似的是德国,中国、美国、印度人口正增长,C正确。
【点睛】本题以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政策及影响,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0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与2000年相比,2010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 劳动力价格降低
C. 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 人均产值减少
17. 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京津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川渝地区
【答案】16. A 17. D
【解析】
考点:人口迁移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 宽阔的平原地区 B. 深切的河谷地带
C. 平坦的高原面 D. 凉爽的高山地区
19.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与水源 B. 植被与土壤
C. 土壤与降水 D. 日照与海拔
【答案】18. B 19. A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分布。
【18题详解】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由于河谷地带气温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也较发达,所以城镇多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选择B项。
【19题详解】
因为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谷地区降水量不一定多,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结合四个选项,可知A项正确。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20. 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 平衡地区发展 B. 提升国家形象
C. 分散开罗人口 D. 吸引国家投资
21. 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 农业发达 B. 用地充足
C. 基础设施完善 D. 交通便利
22. 埃及新首都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所属的主要部门为( )
A. 农业 B. 制造业
C. 建筑业 D. 服务业
【答案】20. C 21. B 22. D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
【21题详解】
新首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但用地较为充足。
【22题详解】
埃及新首都最为埃及政治中心,所提供的长期工作职位最可能属于服务业部门。城市是非农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制造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均不符合新首都的定位。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作用、区位因素等。
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题。
23. 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4. 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 ①处和③处 B. ①处和④处
C. ②处和③处 D. ②处和④处
【答案】23. B 24. A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①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③处或④处。但④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④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③处较合适。
考点:城市布局模式的优点;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的布局。
读图,回答问题。
25. 关于该城市化模式图所代表时空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前 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③主要发生在“二战”以后 ④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该城市化模式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②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④经济地域差异日益缩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5. C 26.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逆城市化现象等知识点。
【25题详解】
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这一过程称之为逆城市化。图中市区人口外迁,主要发生在二战后,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③④正确,选C。
【26题详解】
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方面城市地价不断上涨、城市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另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①②③④正确。选D。
【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读图析图、运用所学分析问题能力。图中看出是逆城市化现象,应该出现在发达国家目前。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居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 居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8.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答案】27. D 28. B
【解析】
“握手楼”图片信息显示楼较高、密集,珠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大,外地来的打工仔非常多,当地农民建房屋目的肯定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7题详解】
“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故A不符合题意;度假应去环境好的地方,故B不符合题意;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C不符合题意;“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故D正确。
【28题详解】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不能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B正确。
下图是“重庆沙坪坝区重庆大学地块研发企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29. 图中显示的地理现象是( )
A. 产业集聚 B. 产业扩散
C. 产业转移 D. 产业升级
30. 导致该现象在该地区发生的首要条件是( )
A. 便利的交通条件
B. 优美的环境
C. 浓厚的文化氛围
D. 高校集中,人才充足
【答案】29. A 30. D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集聚。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众多企业集中在重庆大学周边地区,体现的是产业集聚现象。A正确。
【30题详解】
从该地区的企业类型看,人才和技术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该地区高校集中,人才充足,成为吸引众多企业在此集聚的首要条件。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1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地区 | 旱灾频次 | 水灾频次 |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 32 | 219 |
松辽平原 | 169 | 357 |
环渤海平原 | 415 | 799 |
黄淮平原 | 846 | 1407 |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 949 | 2151 |
31. 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4分)
32.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分)
33.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答案】31. 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32. 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
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3. 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31题详解】
根据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表,可知概括出,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32题详解】
此题不难,注意审题“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地区的原因。
【33题详解】
此题主要关键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措施是有区别的。
34.根据下表数据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2)乙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 引起的。
(3)说明人口迁移对甲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4)简述乙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答案】(1)人口迁入。 (2)人口迁出。
(3)有利影响: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4)农村迁往城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
【解析】
(1)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甲市的人口总增长率为正值,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高,也就是外来人口迁入引起的。
(2)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乙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是由人口迁出引起的。
(3)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要全面考虑。有利影响主要包括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是大量人口迁入会导致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及就业困难等。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由农村迁往城市,其原因主要在经济层面。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西哥城人口超过2000万,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的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
材料二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人口达1306万。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开始建设卫星城。1990年开始建设浦东新区。20多年来,上海修建了全长480千米的环城公路,新建了高架公路和地铁等。人均居住面积从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一倍。1999年,园林绿地面积达1万多公顷,公共绿地3600多公顷。上海的环境正日益好转。
(1)墨西哥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 。
(2)结合材料分析墨西哥城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_____。
(3)结合材料二,分析上海市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
【答案】(1)工业废气、汽车尾气
(2)人口膨胀; 工业过于集中
(3)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大城市职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绿化环境,扩大园林绿地、公共绿地的面积。
【解析】
【分析】
本题城市化问题。
【详解】(1)从材料可知,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的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墨西哥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13万家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气和150万辆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
(2)墨西哥城人口超过2 000万,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2 000万人口和13万家工厂是墨西哥城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上海市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可从材料中得出,建设卫星城和浦东新区。修建环城公路、高架公路和地铁等及人均居住面积从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一倍。1999年,园林绿地面积达1万多公顷,公共绿地3 600多公顷,扩大园林绿地、公共绿地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