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因素中,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
A. 迁入区优美的环境 B.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 家庭成员异地居住 D. 较高的工资待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详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多和经济收入高,故一般情况下往往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较高的工资待遇。选D。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但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因素。
2.有关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 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C.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D.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适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不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A错误;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错误;农业生产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不合理的农业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D错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C正确。故选C。
【点睛】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带来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 1977 年、2017 年浙江省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3. 与 1977 年相比,2017 年浙江省人口
A. 总量大幅度下降 B. 出生率显著下降
C. 死亡率略有上升 D. 自然增长率上升
4. 目前,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答案】3. B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总体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1977年相比,2017年浙江省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降低,自然增长率降低但仍为正值,总量增加,故选B。
【4题详解】
读图可知,浙江省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选D。
下表为 2017 年安徽省及安庆市常住人口主要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目前,安庆市
①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 ②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④人口素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安庆市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郊区城市化 B. 城市中心区空洞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答案】5. B 6. A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安庆市城市化特点和城市化进程分析。
【5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安庆市的城镇化率低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且城镇化率较低,城市化应该处于中期快速发展阶段,故①错误,②正确;根据表格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计算可得安庆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③正确;安庆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少于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故人口素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④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目前安庆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会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水平不高,还不会出现逆城市化也就没有城市中心区空洞化和再城市化。故选A。
7.甲城的张小姐喜好国际名牌服装,每年春季都会乘坐 3 小时的客车到乙城购买新上市的品牌服装,今年她还顺便看望了专程到乙城住院的邻居。下列关于甲城、乙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城的城市等级比乙城高 B. 乙城的人数少
C. 乙城的城市等级比甲城高 D. 甲城的城市规模大于乙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城市等级体系。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乙城市有国际名牌服装店,甲城没有;并且乙城医疗资源比甲城优越,因此判断乙城的城市等级比甲城高,C正确,A错误。城市等级越高,人口数量越多,规模越大,B、D错误。故选C。
【点睛】一般来说,等级越高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自 2000 年以来,每年春运,“摩托大军”都会从珠三角出发返乡过节。近年来,这一群体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摩托大军”最可能开往
A. 新疆 B. 内蒙古
C. 黑龙江 D. 广西
9. 导致近年来“摩托大军”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水平 B. 交通管制
C. 生态环境 D. 文化观念
【答案】8. D 9. 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春运问题。
【8题详解】
到珠三角打工的农民工多来自周边的广西,并且距离广西较近,南方天气较为温暖适合骑摩托车回乡,故“摩托大军”最可能开往广西。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距离珠三角远,骑摩托车回乡的可能很小,故选D。
【9题详解】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增多,同时交通越来越便捷,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摩托大军”数量减少,A正确;春运期间,没有对“摩托大军”进行交通管制,交警部门还采取措施护送“摩托大军”,B错误;生态环境和文化观念不影响“摩托大军”,C、D错误。故选A。
【点睛】春运的流向分析要注意农民工的源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读“海绵城市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0.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 ①增加 B. ②增加
C. ③减少 D. ④减少
11. 下列地区中,最需要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12.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②减小城市气温日较差
③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④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0. B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海绵城市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表现为增大下渗量,即图中的②环节,B正确;下渗增加则①环节地表径流减少,A错误;下渗增加,则③环节地下径流增加,C错误;④环节蒸发主要与气温有直接关系,海绵城市对其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绵城市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四个地区中雨水自然灾害明显的是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较少,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很少。故最需要建设“海绵城市”的是华北平原。选C。
【12题详解】
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增加雨水下渗,有效利用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小城市气温日较差和缓解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①、②、③正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交通拥堵没有影响,④错误。故选A。
读“某城镇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4.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
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 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
15. 该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属于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分散模式
【答案】13. D 14. D 15. B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观察图例及分布,②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为商业区;③位于城市边缘,避开最大方风频风向,为避免对市区污染,为工业区;则①为住宅区,故选D项。
【14题详解】
乙处位于河流上游,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只有D符合;A项体现的是文化,B项体现的是交通,C项为高层建筑。
【15题详解】
从图中观察,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由中心向外放射,形成不同职能的楔形地带,该城市地域结构为扇形结构,故选B项。同心圆模式中城市分为5个圈层,由市中心向外扩展;多核心模式中大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几个核心形成。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高级住宅区布局条件;城市地域结构判断
小麦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小麦的种植高度已扩展到海拔 4000 米高原地区。回答下列各题。
16. 小麦种植范围扩大的原因是
A. 科学培育良种 B. 改造自然条件
C. 改良耕作制度 D. 提高收购价格
17. 从小麦分布范围的扩大可看出
A.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是在变化的
B. 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C. 自然条件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 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因素是单一的
【答案】16. A 17. A
【解析】
该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小麦种植范围从平原地区扩大到高原地区,小麦可以适应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是科学培育良种,A正确;高原自然条件没有改造,耕作制度主要取决于气温条件,没有很好的改良办法,B、C错误;提高收购价格不是扩大到高原种植的原因,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从小麦分布范围的扩大可看出科学技术条件的改善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故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是在变化的,A正确;材料只体现小麦种植范围的变化,没有人口迁移,B错误;自然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全球变暖可以带来热量条件的改善,修建梯田等可以改变地形条件,C错误;市场、交通、科技等农业区位因素都可以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农业区位发生变化的因素不是单一的,D错误。故选A。
下面是“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该农场放牧地主要用于牧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这种类型的农业分布区最典型的是
A.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 B.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C. 我国成都平原 D.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19. 与该农场属于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我国农业地区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季风水田农业 B.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C. 内蒙古草原放牧业 D. 海南岛橡胶园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该农业类型既有小麦种植又有畜牧业的生产,是混合农业,最典型的地区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B正确;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我国成都平原农业地区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故选B。
【19题详解】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产在池塘内发展养殖业,塘基上进行花卉、蔬菜等种植,属于混合农业。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季风水田农业,内蒙古草原是游牧业,海南岛橡胶园是热带种植园农业。故选B。
【点睛】混合农业生产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的发展。
20.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商品率较低的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混合农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详解】季风水田农业多为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生产以自给为主,A正确;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和混合农业都是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商品率高。故选A。
读“某地土地利用图(下左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各题。
21.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大牧场放牧业 B. 水稻种植业
C. 混合农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22.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 劳动投入少,科技含量低 B. 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 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 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23. 该农场最可能分布在
A. 中国的东北平原 B.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
C.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D. 美国中部大平原上
【答案】21. C 22. B 23.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混合农业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地区分布。
【21题详解】
结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既有小麦、蔬菜的种植又有牲畜的放牧,是混合农业。故选C。
【22题详解】
该农业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A、C错误,B正确;小麦、蔬菜、畜产品等多种产品面向市场,生产灵活性好,市场适应性强,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中国东北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上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以粮食作物的种植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农业地域类型的大牧场放牧业,以畜牧业生产为主;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与该农场的生产相符。故选C。
我国某城市的年降水量近 1400 毫米,年均温约 16℃。该城市中心区有我国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遗址.近期该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农田占地约 50亩。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该城市位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热带沙漠气候区
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 D.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5. 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主要是
A. 为改善城市风水 B. 加强城市污染及热岛效应
C. 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 D. 为城市提供乳制品
【答案】24. D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近 1400 毫米,应该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年均温约 16℃,是亚热带,故该城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D。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分布在城区,并且以我国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遗址为背景,故主要目的是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C正确;八卦农田没有改变城市风水,A错误;农田可以增加城区植被,缓解热岛效应,也不会加强城市污染,B错误;该农田没有养殖业,不提供乳制品,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区农业景观的目的以发展旅游为主。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总分 50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20 分)
26.读我国人口漫画,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漫画图(左图)反映的主要人口问题,并为缓解该问题提出至少两条措施。
(2)指出全面放开二胎后,对我国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少年、青壮年和老年)的影响。
【答案】(1)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措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2)少年(或婴幼儿)人口比重增加;青壮年人口比重略有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减慢。
【解析】
【详解】(1)漫画显示出青壮年养老负担过重,反映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有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适当推迟退休年龄;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等。
(2)全面放开二胎后,短时间内生育率会有所上升,随着出生二童数量的增加,少年(或婴幼儿)人口比重增加;相应的青壮年人口比重略有下降;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但因为少年儿童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减慢。
27.下图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则商业区应该是数码________对应的区域,工业区应该是数码________对应的区域。
(2)a、b、c、d 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佳地点应选在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③
(2)b原因: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靠近文化区;交通便利等。
(3)甲地。原因: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少;河流下游,对水源污染小;接近铁矿等原料产地;接近公路、铁路、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工业用水充足。
【解析】
(1)②地处城市几何中心,有发达的交通网,人流量大,是商业区。城市中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故①对应住宅区,则③位于市区外缘并接近交通干线,为工业区。
(2)四地中,b处在城市盛行风上风向和河流上游,空气质量、水源质量高;位于依山傍水的坡地上,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3)甲处于盛行风下风向,河流下游,发展钢铁工业对城市污染小;甲处靠近铁矿产地,且铁路公路水运交通便利,工业用水足,据此,钢铁工业基地最佳地点应选在甲处。
【点睛】
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商业区面积占地最小,但商业区往往占据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区位。为节约成本、保护城区环境,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高级住宅区占据上风上水位置,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靠近文化区。有污染的工业应建在下风向,河流下游、城市的郊外,但必要的交通也要考虑。
28.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拥有 7 000 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是世界栽培稻米起源地之一。
材料二 稻米种植,包含了超多的技术:选种、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储藏、脱 壳加工成精米,最后是做成米饭。这个复杂的生产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口感。
材料三 图甲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
(1)描述图示日本、中国、泰国等国的水稻主产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日本水稻产区对比其他水稻主产区的优势。
(3)简述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答案】(1)①同为季风气候,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②以平原地形为主,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⑤种植水稻历史悠久;⑥饮食习惯以稻米为主。(答出任意4点即可)
(2)①纬度高,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②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③劳动力素质高 ④科技水平高。(答出任意2点即可)
(3)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底;③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④水利工程量大。(答出任意3点即可)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及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
【详解】(1)水稻主产区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劳动力、种植历史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结合图1,日本、中国、泰国等国位于亚洲东部和南部,都是季风气候,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图1信息可知,水稻主产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亚洲东部、南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有饮食稻米的习惯。
(2)结合图1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纬度高,水稻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结合材料三,日本比其他稻米生产国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
(3)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稻米生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底,以自给为主;大部分稻米生产区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位于季风气候区,多旱涝灾害,故水利工程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