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湖北省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选对2分,共60分)
材料:在一些城市的交通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
完成各题。
1. 下列城市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差( )
A. 拉萨 B. 重庆 C. 昆明 D. 海口
2.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
③地势高,距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太阳辐射的地区分布差异。
【1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到,这种信号灯上面有一个太阳能集热板,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的。重庆所在的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区,因此交通信号灯效果最差。故选B。
【2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接近,故纬度低不是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①错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②正确;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区域,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近100年来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了( )
A. A减小 B. B减小
C. C增大 D. D增大
4.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导致全球自然灾害增多 ②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③对农业没有影响④会影响全球水循环⑤各国都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图中A代大气逆辐射,应增加;B代表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与二氧化碳增加关系不大;C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与二氧化碳增加关系不大;D表示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故D正确。
【4题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1)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2)②融化的冰川;(3)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比如热浪侵袭、暴风雨和水灾、干旱等,影响农业生产;(4)诱发疾病;(5)经济问题、地区冲突和战争;(6)破坏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丧失等,全球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选项中③说法错误,故B正确。
重庆的小红到某沿海城市旅行,她发现当地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读当地“某时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和“气温日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左图所示的时间( )
A. 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B. 正值白天
C. 吹陆风 D. 海面气压比陆地低
6. 小红想拍摄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长发向后飘起的照片,她应该选择什么时间段最好( )
A. 18 时至20时 B. 20 时至次日6 时
C. 10时至16 时 D. 6 时至8 时
【答案】5. B 6.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产生。
【5题详解】
根据等压面判断,左图此时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则此时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C、D错误。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小红想拍摄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长发向后飘起的照片,需要海滨地区吹海风,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结合右图判断时间在10时至16 时,选C。
【点睛】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是进地面冷热不均。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8. 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2月份 D.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M气压带影响,地中海沿岸多雨
B. 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 受Q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D. 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7. B 8. B 9.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7题详解】
结合图中风向右偏可以判断M气压带位于北半球,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M气压带是指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选B。
【8题详解】
图中M气压带的位置位于30ºN以南,气压带风带南移明显,反映的时间应该是1月份;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北移明显,反映的时间应该是7月份。故选B。
【9题详解】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A错误;南亚地区的夏季风形成与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北移有关,P风带是东北信风带,B错误;受中纬西风带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C正确;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D错误。故选C。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具有供水、发电、旅游等功能。下图为三峡工程水库岸边不同时间游客手中小旗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三峡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湖泊水 B. 冰雪融水 C. 大气降水 D. 地下水
11. 若游客手中的小旗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 甲为夜晚,风吹向水面中央 B. 乙为白天,风吹向水面中央
C. 甲为白天,风吹向库岸陆地 D. 乙为夜晚,风吹向库岸陆地
【答案】10. A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三峡河段位于季风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对。区域内降水多,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补给量少,不是主要水源,B、C、D错。
【11题详解】
若游客手中的小旗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甲为夜晚,风吹向水面中央,A对,C错。乙为白天,风吹向湖岸陆地,B、D错。
读下图a、b、c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和降水的示意图(abc代表单元格),回答下列各题。
12. 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特有 B. 雨热同期
C. 盛夏伏旱 D. 冬雨夏干
13. b气候类型肯定位于( )
A. 北半球大陆东岸 B. 北半球大陆西岸
C. 南半球大陆东岸 D. 南半球大陆西岸
14. 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A. a—b—c B. b—c—a
C. c—a—b D. c—b—a
【答案】12. B 13. C 14.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12题详解】
a气候1月气温在0ºC以下,7月气温在20ºC以上,故是温带地区,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日本、朝鲜等国也有,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正确;盛夏伏旱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冬雨夏干的是地中海气候,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b气候类型1月气温高于20ºC,7月气温在0-10 ºC之间是南半球亚热带,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分布于大陆东岸。故选C。
【14题详解】
C气候类型全年气温高于20ºC,是热带,并且全年降水多是热带雨林气候,结合上面两题分析,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是温带季风气候,故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c—b—a。选D。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一般
2013年11月23日山东再次出现大范围雾霾,25日夜间受一股强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回答下列各题。
15. 雾霾的出现能够( )
A. 夜间减弱大气逆辐射 B. 白天削弱太阳辐射
C. 夜间降低地面温度 D. 白天升高大气温度
16. 正确表示影响25日山东夜间天气系统的是( )
A. B.
C. D.
17. 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要素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15. B 16. A 17. 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雾霾在夜间能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降低白天气温。
【16题详解】
11月25日出现冷空气,多会形成冷锋天气,冷气团势力较强,降水多在锋线附近和锋后,能正确表示的为A项。
【17题详解】
冷锋过境过程中,气温持续下降,气压持续升高。
【考点定位】雾霾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冷锋天气系统的判读,冷锋过境时天气变化。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雾霾对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影响,锋面天气系统的判断及锋面天气的变化。
第1小题要从雾霾导致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增多,从而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逆辐射来考虑。第2题要从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锋锋后为冷气团,暖锋的锋后为暖气团;冷锋的移动方向与冷气团的移动一致,暖锋的移动与暖锋移动方向与暖气团一致等特点来判断;第3题要根据冷锋过境是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来判断。此题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
读“北半球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18. a、b、c、d四箭头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四地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
A. 甲地气压高,阴雨 B. 乙地气压低,阴雨
C. 丙地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阴雨 D. 丁地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晴朗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风应从高压吹向低压,因此排除a,d。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右偏,因此b错误,c正确。故C正确。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气压低,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气温下降,多阴雨天气。故B正确。甲地气压高,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多晴朗天气,故A错误。丙地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影响,气温低,气压高,故C错误。丁地位于暖锋后,受暖气团影响,气温高,气压低。故A、C、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性强,对高一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解题时需注意冷暖峰的移动方向以及雨区的位置。
据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16年7月26日凌晨,樱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式喷发,喷烟距火山口高达5000米,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堪比世界末日。左图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如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樱岛火山喷发会使当地(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B. 大气削弱作用增强
C. 大气逆辐射减弱 D. 昼夜温差变大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乙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侵入岩,丁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喷出岩,对应图中的甲,故答案选A。
【21题详解】
樱岛火山喷发使大量灰尘弥漫在大气中,大气中的杂质、尘埃增多,会导致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故答案选B项。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显著的是( )
①调节水汽输送
②调节地表径流
③增加下渗
④增加大气降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3.“海绵城市”可以起到的影响有( )
A. 减少水资源 B. 增加地面沉降
C. 减少城市内涝 D. 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22. B 23.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
【22题详解】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可以起到调节地表径流和增加下渗的影响,②、③正确;“海绵城市”不能调节水汽输送和增加大气降水,①、④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海绵城市”通过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减轻地面沉降,A、B错误;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可以减少城市内涝,C正确;城市水源增多,可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D错误。故选C。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4. 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 西部 B. 东部 C. 南部 D. 北部
25. 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 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B. 森林草原一森林一草原一荒漠草原
C. 草原一荒漠草原一森林一森林草原
D. 荒漠草原一草原一森林草原一森林
【答案】24. C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指数越大,植被覆盖程度越低。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南部,干旱指数最低,C对。西部、东部、北部指数较大,A、B、D错。
【25题详解】
图示地区干旱指数自东南向西北增大,说明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不同植被的耗水量,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A对。B、C、D错。
人口净迁移率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迁入人口数与迁出人口数的差额与总人口数的百分比。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1995年-2016年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1995年以来,该地区的人口( )
A. 数量持续增加 B. 一直以自然增长为主
C. 2007年数量最少 D. 2016年数量最多
27. 2004年以来,该地区( )
A. 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B. 人口老龄化进程变慢
C. 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D.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28. 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大量技术人才外流 B. 生态环境恶化
C.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D. 产业升级与转移
【答案】26. D 27. B 28. D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26题详解】
影响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该地人口从1995到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人口持续自然增加。从2001年开始人口净迁移率一直大于零,因此该地长时间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虽然2007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了,但是人口净迁移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因此该地总人口还是在不断增加,直到2016年,因此该地2016年数量最多,D正确。
【27题详解】
2004年以来,该地区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到2007年后开始负增长,人口净迁移率较大一直都是迁入为主,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劳动力短缺,AC错误。因为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迁入,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B正确。在2015年至2016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提升,D说法错误。
【28题详解】
该地区2013年以来,该地区人口净迁移率下降但仍然以人口迁入为主。AC是人口大量外迁,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B错误;产业升级与转移会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或升级,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仍然需要大量劳动力迁入,因此D正确。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15-64岁)比重及年增长变化预测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9. 图中信息反映( )
A. 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 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数量最少
C. 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劳动力短缺
D.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30. 针对目前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的现状,我国政府应 ( )
①吸引外移民迁入
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输出劳务
③推迟退休年龄
④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9. A 30.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和比重的变化。
【29题详解】
图中信息两条曲线说明2005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A正确;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零,劳动适龄人口所占比重最大,数量不是最少,B错误;1980年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C错误;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正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为负值时,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有明显关联性,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大,所以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劳务输出,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进而减轻就业压力,②、④正确;而吸引外来移民适入,推迟退休年龄,会增加就业压力,①、③错误。故选B。
【点睛】解答该组题目的关键是分析解读图示信息。
二、综合题(共40分)
31.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测站在筑坝前后测得的该河流两条全年流量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C补给类型的判读依据是:________。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大坝后测到的_____,原因是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
【答案】(1)雨水补给 积雪融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C补给最稳定,且在河流汛潮时补给量较小,河流枯水期时补给量较大 (2)② ②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是水库的调节作用所致 (3)东北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源补给及流量变化特点。
【详解】(1)根据水源补给特点,A补给主要在夏季降水多的时候,故是雨水补给;B补给主要在春季,气温回升是积雪融水补给;C补给类型最为稳定,是地下水补给。C补给不仅比较稳定,并且和河流水有相互补给,在河流汛期补给量少,枯水期补给量多,最可能是地下水补给。
(2)大坝建成后,水库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径流季节变化减小,故②曲线是修筑大坝后测得,原因是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是水库的调节作用所致。
(3)根据流量的季节变化,有春汛和夏讯两次汛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
32.如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说明____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若只答“南北纬40°~60°”得,若只答“大陆西岸”不得分)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3)热带雨林 由赤道向两极(纬度) 纬度(太阳辐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成因。
(1)读图分析可知,甲在30度附近,所以是副热带高压带。根据气压带的移动来判断季节。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北移,所以是夏季。
(2)由图知,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3)气候类型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植被为热带雨林,①→②→③→④→⑤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由纬度因素造成的。
33.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地,属于向斜的是______,属于地堑的是_____。
(2)从地表形态来看,图中A处在地形上是______,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与我国的庐山相同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
(4)A和B两个地质构造中有石油、天然气储藏的是_____。
【答案】(1) A D (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C (4)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详解】(1)A处岩层有明显的向下弯曲,是向斜;D处岩层有两个断裂面,并且D处岩层相对于两侧下沉,是地堑。
(2)从地表形态看,A处地势较高,是山岭,该地是向斜成山,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庐山是断块山,是断层形成,图中C处是明显的断层。
(4)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B地可能有石油、天然气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