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可能使用的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Ca-40Fe-56 Cu-64 Zn-65Ⅰ卷(选修四模块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B. NaOH溶液 C. · D. HCl 2. 某原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棒为负极B. 锌棒发生还原反应C. 该装置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 锌棒质量减轻 3. H<0,能使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的是A. 加入催化剂 B. 增大浓度C. 增大压强 D. 降温 4. 下列过程表达式中,属于电离方程式的是A. B. C. D. 5.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B. Na与水反应C. 燃烧D. 酸碱中和 6.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浓度均为0.2 的CO和,T℃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 CO、、和的浓度相等C. CO、、和的浓度不再变化D.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7. 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已知反应:下列条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选项温度0.1溶液0.1溶液蒸馏水A15℃5mL5mL5mLB15℃5mL5mL10mLC35℃5mL5mL5mLD35℃5mL5mL08. 下列有关金属铁的腐蚀与防护,说法正确的是A. 酸雨后易发生析氢腐蚀、炒锅存留盐液时易发生吸氧腐蚀B. 当镀锡铁和镀锌铁镀层破损时,后者更易被腐蚀C. 铁与电源正极连接可实现电化学保护D. 将钢管与铜管一起堆放时可保护钢管少受腐蚀 9. 恒温密闭容器中,某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该图示的是A.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由平衡I变化到平衡IIC. 反应达到平衡I以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移动到IID. 反应达到平衡II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平衡I时的大10.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盐桥中装有含琼脂的KCI饱和溶液) A. Fe作正极,发生氧化反应B. 负极反应:C. 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烧杯中溶液pH均不变D. 工作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中增大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某温度时,pH=6的纯水,含 mol 离子B. 含10.6g 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等于0.1molC. V L a mol/L 溶液中 ,若数目为1 mol,则离子数目大于3 molD. 电解精炼粗铜时,每转移1 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Cu原子数必为0.5 mol 12. 溶液中存在平衡:下列条件能使该平衡逆向移动的是A. 升温 B. 加入醋酸钠 C. 加水 D. 加入氢氧化钠 13. 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HCl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20.00B. 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存在:C. 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定到溶液明显由无色变为红色时停止滴定D. 若将盐酸换成同浓度的醋酸,则滴定到pH=7时,a>20.00 14. 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处,可减缓铁的腐蚀B. 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A处,铁极发生氧化反应C.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B处,可减缓铁的腐蚀D.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B处,X极发生氧化反应 15.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 mol 被氧化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C.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6.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强碱性溶液中:、、、B. 室温下,pH=1的盐酸中:、、、C. 含有的溶液中:、、、D. 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17. 下列有关氯碱工业叙述正确的是A. 在阳极区发生还原反应B. 阴极区流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流出浓氢氧化钠溶液C. 常使用阴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池的阳极区与阴极区隔开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从阴极区向阳极区移动18. 在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1 mL pH=3的一元酸溶液稀释到10 mL,若溶液pH<4,则此酸为弱酸B. 将1 mL mol/L盐酸稀释到1000mL,得到pH=8的盐酸C. 用pH=1的盐酸分别中和相同体积的pH=13 NaOH溶液和氨水,NaOH消耗盐酸的体积大D. pH=2的盐酸与pH=1的硫酸比较, 1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溶液,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浓度降低B. 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mol/L,该溶液一定呈酸性C. 溶液和溶液加热蒸干、灼烧都得到D. 用惰性电极分别电解溶液和溶液分别得到单质Cu和Mg 20. 关于图中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装置①能验证AgCl沉淀可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B. 装置②能测量锌与硫酸的反应速率C. 装置③能验证铁的吸氧腐蚀D. 装置④的X电极是负极,则能验证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21. 常温下,某酸性溶液中只含、、、四种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满足: B. 该溶液不能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 C. 可由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而成D. 再通入适量氨气,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 22. 下列解释实际应用的原理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 A.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B. 热的纯碱溶液碱性增强:C. 向悬浊液中加入溶液: D. 用制备: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 (20分)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溶液,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变蓝色沉淀,表明铁被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向插入石墨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石墨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2中的石墨是_______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L的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电源的M端为_____极;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说明甲烧杯中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的原因_____。 ②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③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0.64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mL。 24. (18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根据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K298398498平衡常数K ①试判断______(填写>、=,<)②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a. 容器内、、的浓度之比为1:3:2 b.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对反应 H>0,在温度分别为、时,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A、C两点的反应速率:A_________C(填>、=、<)②A、C两点的转化率:A_________C(填>、=、<)③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4)一定温度下 ①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和3 mol发生反应,并维持容积恒定,10min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原来的7/8,则的转化率a()=______,以表示该过程的反应速率v()=_________.②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和6mol发生反应,并维持压强恒定,达到平衡时,平衡浓度比①中平衡浓度的2倍________。(填>、=、<) 25. (18分)现有室温下浓度均为的几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氯化铵、⑤氨水、⑥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将③、⑥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消耗两溶液的体积为③______⑥(填>、=、<),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将等体积的①、⑤混合,则溶液的pH______7(填>、=、<),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相同体积的①、②、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的且足量的锌粒,反应的初始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最终产生总量的关系为__________。 (4)向相同体积的①、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溶液,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pH大小关系为①______③(填>、=、<)。 (5)若将等体积的⑤、⑥溶液加热至相同温度后,溶液的pH⑤_______⑥(填>、=、<)。 (6)将等体积的②、⑤混合,则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 Ⅱ卷(满分50分) 26. (16分)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江西省攀枝花和西昌地区的钡钛磁铁矿储量十分丰富。如下图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电解食盐水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以甲醇、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① H=② H=则 H=_____________。(4)写出钛铁矿高温下经氯化法得到四氧化钛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某自来水中含有、、、、、、,长期烧煮上述自来水会在锅炉内形成水垢,锅炉水垢不仅耗费燃料,而且有烧坏锅炉的危险,因此要定期清除锅炉水垢。已知部分物质20℃时的溶解度数据有: 物质溶解度()26.7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锅炉中的水垢含有而不含有的原因:_______。②锅炉中的水垢所含有的不能直接用酸除去,需要加入试剂X,使其转化为易溶于盐酸的物质Y而除去,能转化为物质Y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③水中的、可以用一定浓度的M溶液进行测定,M与、都以等物质的量进行反应,现取含浓度为0.40g/L的自来水样10mL,至锥形瓶中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用去了浓度为0.01 mol/L的M溶液20.00mL,则该自来水样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7. (14分)随着大气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拟于“十二五”期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目前,消除大气污染有多种方法,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 (1)在钠碱循环法中,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液吸收的过程中,pH随变化关系如下表:91:91:19:91pH8.27.26.2①上表判断溶液显________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____。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 a. b. c. (3)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_________________。 28. (18分)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与其有关性质反应的催化剂研究着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催化剂常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即专一性。已知:反应Ⅰ: △H=反应Ⅱ: (1)在恒温恒容装置中充入一定量的和,在某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I,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A. 使用催化剂时,可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其反应速率B. 若测得容器内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 当容器内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 当测得容器内氧气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达平衡 (2)氨催化氧化时会发生上述两个竞争反应Ⅰ、Ⅱ。为分析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1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和2 mol ,测得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 ①该催化剂在高温时选择反应_______________(填“Ⅰ”或“Ⅱ”)。②520℃时,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________。③有利于提高转化为的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A. 使用催化剂 B. 将反应生成的及时移出 C. 充入稀有气体 D. 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 降低反应温度 (3)最近华南理工大提出利用电解法制并用产生的处理废氨水,装置如图 ①为了不影响的产量,需要向废氨水加入适量硝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5,则所得废氨水溶液中(填>、=、<)。②Ir-Ru惰性电极有吸附作用,该电极上产生的反应为_________,生成的与废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③理论上电路中每转移3 mol电子,最多可以处理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1234567891011DDDBACDACDC1213141516171819202122DAAABBAAAAB 二、非选择题(共56分)23. (20分)(1)氧化 (2)正 (3)①正 略② (3分)③224(3分) 24. (18分)(1) (2)①> ②c(3)①< ②> ③加热(4)①25% ②> 25. (共18分)(1)> (2)< (3)②①③ ②>①=③(②=2①=2③)(4)<(5)<(6) Ⅱ卷(满分50分) 26. (16分) (1) (3分) (2) (3分) (3)(2分) (4) (2分) (5)① (2分) ② (2分)③ (2分) 27. (14分) (1) (3分) (2)①酸性(2分) 中存在:,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2分)②a b(2分)(3)① (3分)②在阴极得电子生成,溶液中的降低,促使电离生成,且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2分) 28. (18分)(1)A、D(2分)(2)①I(2分)②(2分)③A、D(2分)(3)①<(2分)② (3分) (3分)③1 mol(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