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展开中山市高二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Br:8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11月3日福建泉州港区发生碳九泄露事件。碳九主要含三甲苯、异丙苯、正丙苯、乙基甲苯等有机物。下列关于碳九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九是多种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石油催化重整得到
B.进入碳九的泄露区应佩戴含活性炭的口罩,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C.碳九含上述四种分子的分子式均为C9H12,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碳九含有的有机物均易溶于水,会造成泄露处海域严重污染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甲醛浸泡水产品防止腐烂 B.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C.聚乙烯塑料袋可用于包装食品 D.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长途运输,可以使用乙烯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
B.医学上,用浓度为95%的酒精比75%的酒精消毒效果好
C.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且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华为手机Mate 20外壳上贴的碳纤维膜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4.按系统命名法,下列经的命名正确的是( )
A.2—甲基—3—戊炔 B.3—乙基—1—丁烯
C.2,4,4—三甲基戊烷 D.2—甲基—3—乙基己烷
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羟基与17g NH3所含电子数都为NA
B.常温常压下,78g苯中存在的碳碳双键数目为3 NA
C.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6NA
D.1mol 2—戊烯和苯的混合物,按不同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不同
6.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3,3]庚烷()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B.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时消耗10mol O2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含立体异构)
7.有机结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团)之间相互影响,从
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以下事实中,不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 )
A.苯酚可以和NaOH 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苯硝化反应一般生成硝基苯,而甲苯硝化反应生成三硝基甲苯(TNT)
8.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9.由X在酸性条件下制备Y(一种合成香料、医药、农药及染料的中间体)的流程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均是芳香烃 B.X、Y互为同分异构体
C.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X转化成Y的反应中有消去反应
10.有机化合物A的谱图如下,根据谱图可推测其结构简式为( )
A. CH3OCH3 B. CH3CH2OH C. CH3CH2CHO D. HCOOH
11.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 甲烷、乙烯、乙烷 B.己烯、苯、四氯化碳
C. 己烯、己烷、苯 D.己烯、己炔、环己烷
13.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加入过量金属钠并分液,可以除去乙醇中的水
B.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烷,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C可用蒸馏法分离硝基苯(沸点210.8°C)和苯(沸点80.1°C)的混合物
D.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NaOH溶液的洗气瓶,可收集纯净的乙炔气
14.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中含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
B. 乙醇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C. 乙醛中含乙酸杂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 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15.贝诺酯是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贝诺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贝诺酯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 1 mol贝诺酯最多可以消耗9 mol H2
C. 1 mol贝诺酯最多可以消耗5 mol NaOH
D. 贝诺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16.有下述有机反应类型:①消去反应,②水解反应,③加聚反应,④加成反应,⑤还原反应,⑥氧化反应。以丙醛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所需进行的反应类型依次是( )
A.⑥④②① B.⑤②④① C.①③②⑤ D.⑤①④②
17.某优质甜樱桃中含有一种羟基酸(用M表示),M的碳链结构无支链,分子式为C4H6O5;1.34gM与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0.448L。M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转化:(M、A、B、C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M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CH2—COOH
B.B的分子式为C4H4O4Br2
C.与M的官能团种类、数量完全相同的同分异构体还有2种
D.在一定条件下C物质分子间可以加聚成高分子
18.物质Ⅲ(2,3—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I的分子式为C9H8OBr B.可用FeCl3溶液鉴别化合物II和Ⅲ
C.1mol化合物II 最多可以与4mol Br2反应 D.物质I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19.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取并收集少量乙炔 B. 制取并检验乙烯
C. 验证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反应的产物 D.制取并提纯乙酸乙酯
20.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反应温度要控制在115℃~125℃之间,其他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乙酸 | 1−丁醇 | 乙酸丁酯 | 98%浓硫酸 |
沸点 | 117.9℃ | 117.2℃ | 126.3℃ | 338.0℃ |
溶解性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 微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与水混溶 |
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用水浴加热是因为:乙酸丁酯的沸点高于100℃
B. 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乙酸丁酯的原因:乙酸丁酯的沸点比反应物和反应控制温度都高
C. 从反应后混合物分离出粗品的方法:用水、饱和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
D. 由粗品制精品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蒸馏
21.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逐渐加深。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B. BHT久置于空气中不会被氧化
C. 与BHT互为同系物 D. 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相同
22.检验淀粉溶液、鸡蛋清、葡萄糖溶液时,使用的试剂及对应现象正确的是( )
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 ②碘水 ③浓硝酸
现象:a.变蓝色 b.红色沉淀 c.变黄色
A. ②−a、①−c、③−b B. ③−a、②−c、①−b
C. ②−a、③−c、①−b D. ②−c、③−a、①−b
23.下列各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中断键的组合正确的是( )
| 乙醇酯化 | 乙醛氧化 | 乙醛还原 | 油脂氢化 | 油脂皂化 |
A | O-H | C-H | C=O | C=C | C-O |
B | O-H | C=O | C-H | C=C | C-O |
C | C-O | C-H | C=O | C=C | C=O |
D | C-H | C-C | C=O | C=C | C-O |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塑料和橡胶的老化过程均发生了加成反应
B. 在鸡蛋清溶液中分别加入饱和Na2SO4和CuSO4溶液,都会因盐析产生沉淀
C.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1 mol油脂完全水解生成1 mol甘油和3 mol高级脂肪酸
D. 欲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可向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25.凯夫拉纤维是生产防弹衣的主要材料之一,其结构片段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结构简式为:
B. 凯夫拉纤维在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中,中的C−N键断裂
C.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
D. 通过质谱法测定凯夫拉纤维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得其聚合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9分)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各种化合物中,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填入编号)
A. B.
C. D. E.
(2) 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3)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1mol有机物完全燃烧耗氧______mol
(4) 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标记中的手性碳原子
27.(8分)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甲 乙
(1)其中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3)下列物质不能与乙反应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乙酸
(4)乙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a.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一种
b.遇FeCl3溶液显示紫色
c.含有2个甲基
28.(11分)实验室以正丁醇、溴化钠、硫酸为原料制备正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CH3CH2CH2CH2OH+HBrCH3CH2CH2CH2Br+H2O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原料,充分振荡后加入几粒沸石,安装装置Ⅰ。加热至沸腾,反应约40min。待反应液冷却后,改装为装置Ⅱ,蒸出粗产品。部分物理性质列表如下:
物质 | 正丁醇 | 正溴丁烷 |
沸点/℃ | 117.2 | 101.6 |
熔点/℃ | -89.12 | -112.4 |
密度/g•cm-3 | 0.8098 | 1.2758 |
水中溶解性 | 微溶于水 |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
将所得粗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10mL水洗涤,除去大部分水溶性杂质,然后依次用5mL浓硫酸、10mL水、10mL饱和NaHCO3溶液、10mL水洗涤。分离出有机层,加入无水氯化钙固体,静置1h,过滤除去氯化钙,再常压蒸馏收集99~103℃馏分。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仪器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的原料有:①10mL水;②7.5mL正丁醇;③10g溴化钠;④12mL浓硫酸。上述物质的加入顺序合理的是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
(3)烧杯B中盛有NaOH溶液,吸收的尾气主要是_________(填化学式),本实验使用电热套进行加热,总共使用了_____次。
(4)用浓硫酸洗涤粗产品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___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最后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__________________。
(5)制备正溴丁烷时,不直接用装置Ⅱ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得到正溴丁烷6.5 g,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列式,不必计算出结果)。
29.(12分)A(C3H6)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A制备聚合物C和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B含有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2)D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最多有___个原子共平面,发生缩聚反应生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中,与B具有相同的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3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的是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30.(10分)有机物H有镇咳、镇静的功效,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参考上述流程,以苯甲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山市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A | C | D | C | B | B | C | D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B | C | D | C | D | D | D | C | A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答案 | C | C | A | C | A |
|
|
|
|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6.(9分)
(1) B;A
(2)
(3)2—丁醇;5.5
(4);CH2=CH-CH=CH2
(5)
27.(8分)
(1)取代反应;NaOH水溶液、加热
(2)
(3)bc
(4)
28.(11分)
(1)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
(2)a
(3)HBr;3
(4)上口倒出;碳酸氢钠(或NaHCO3)
(5)正溴丁烷与正丁醇的沸点相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使产率降低
(6)
29.(12分)
(1)酯基;
(2)3-氯-1-丙烯;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3)
(4)10;
(5)8;
30.(10分)
(1)羰基(或酮基);消去反应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