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铜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个22小题,每小题2分,本题共计:44分)1.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晒盐属于化学变化 B.电动车充电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不锈钢属于新型复合材料 D.燃油以雾状喷出有利于完全燃烧2.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 B. 锂离子电池 C. 燃气灶 D. 太阳能集热器3.在N2+3H22NH3的反应中,在5s中NH3的浓度变化了8mol/L.则NH3的平均反应速率( )A.4 mol/(L•s) B.0.8mol/(L•s) C.1.6 mol/(L•s) D.0.08 mol/(L•s) 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的是( )A.分子个数 B.物质的量 C.物质的质量 D.原子个数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小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g); △H1 C(s)+O2(g)═CO2(g); △H2②S(g)+O2(g)═SO2(g); △H3 S(s)+O2(g)═SO2(g); △H4③CaO(s)+H2O(l)═Ca(OH)2(s);△H5 CaCO3(s)═CaO(s)+CO2(g); △H6A.② B.②③ C.①② D.①③6.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 ) A.碳和一氧化碳 B.淀粉和纤维素 C.3 mol乙炔和苯 D.1 mol碳和2 mol碳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如图相符的是( ) A.金属钠和水反应 B.CaCO3受热分解C.Al和Fe2O3的铝热反应 D.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反应8.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果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 ②液体燃料雾化 ③煤经气化处理 ④通入足量的空气.A. 全部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 C(s)+O2(g)═CO2(g)△H2=﹣393.5kJ/mol② H2(g)+O2(g)═H2O(l)△H3=﹣285.8kJ/mol则反应③ C(s)+2H2O═CO2(g)+2H2(g)的焓变为( )A.+107.7kJ/mol B.-107.7 kJ/mol C.+178.1kJ/mol D.-178.1 kJ/mol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化学键断裂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B.吸热反应只有加热才能发生C.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11.在2A﹢B⇌2C﹢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8mol•L﹣1•s﹣1 B.v(B)=0.3mol•L﹣1•s﹣1C.v(C)=0.6mol•L﹣1•s﹣1 D.v(D)=0.5mol•L﹣1•s﹣11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 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混合气体的密度 D.v(B)=2v(C)1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已知反应:N2(g)+3H2(g)⇌2NH3(g)△H=﹣93kJ•mol﹣1.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 为( )化学键H﹣HN﹣HN≡N键能/kJ•mol﹣1436a945 A. 360 kJ/mol B.391kJ/mol C.1288 kJ/mol D.1474 kJ/mol14.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 D.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15..下列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放热反应 B.熵增加的反应 C.熵增加的吸热反应 D.熵增加的放热反应16.进行如下实验,在A锥形瓶中放入10 g绿豆大小的碳酸钙,在B锥形瓶中放入5 g粉末状的碳酸钙,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盐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注:x—时间,y—锥形瓶中碳酸钙减少的质量)( ) 17.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18.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s)PCl5(g)PCl3(g)Cl2(g)Ⅰ3200.400.100.10t1Ⅱ3200.80 t2Ⅲ4100.400.150.15t3 A.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B.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C.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0.1/t1 mol/(L•s)D.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0.45 mol和Cl2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19.在密闭容器中于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到达平衡时通入18O2 , 再次平衡时,18O存在于( )A.SO2、O2 B.SO2、O2、SO3 C.O2、SO3 D.SO320.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t℃7008008301 0001 200K1.671.111.000.60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CO2为0.5molD. 若平衡浓度符合关系式 = ,则此时的温度为830℃ 21.在容积固定的封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下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比乙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比乙大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比乙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比甲高22.在某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氮气和3mol氢气,使之反应合成氨气,平衡后测得氮气的体积分数为m。若温度T不变,只改变起始加入量,使之反应平衡后氮气的体积分数仍为m。若氮气、氢气、氨气的加入量分别用X、Y、Z表示应满足( )A.恒定T、V(体积)若X=0、Y=0,则Z=4B.恒定T、V(体积)若X=0.75,则Y=2.25 Z=1C.恒定P(压强)、T,若X=0、Y=2,则Z=2D.恒定T、V(体积)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Y=3X 、 X+Y+2Z=4 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包括第23——27题五个大题,共56分)。23.(14分)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3)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下同) 若用KOH代替NaOH,测定结果 。 24.(12分)(1). 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 反应。(2)在密闭容器里,通入x mol H2(g)和y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H<0.改变下列条件,反应速率将如何改变?(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①加热 ,②加入催化剂 ,③保持容器中压强不变,充入氖气 ,25.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min后,c(A):c(B)=3:5,D测得的浓度为0.5mol/L,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求:(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 mol/(L•min);(2)反应开始前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n(A)=n(B)= mol;此时A的浓度c(A)= mol/L,(3)x的值为 。(共8分) 26.(8分)可逆反应A(g)+B(g)⇌2C(g)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T1向T2变化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填“>”、“<”或“=”).(2)由T3向T4变化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填“>”、“<”或“=”).(3)反应在 温度下达到平衡.(4)此反应的正反应为 热反应.27.(14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及利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①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g)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b.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NO2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 ( g ) + 2H2 ( g ) CH3OH ( g ) △H=-116kJ/mol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若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l/2,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序号)。a.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c(H2)/c(CH3OH)减小(3) 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mol CO与2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P1 P2(填“>”、“<”或“=”)。②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或“=”)。③若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 L,则该温度下B的平衡常数KB= ,C点的平衡常数KC KB(填“<”、“>”或“=”)。 铜仁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化学试卷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个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题共计:44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DCCBBDBACAD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CBBDCADBDCD 第Ⅱ卷三、非选择题:(包括第23——27题五个大题,共56分)。 (14分)(1) 环形玻璃棒 (2) 偏小 (3) 不相等 , 相等 , 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4) 偏小 , 不变 。 24.(12分)(1). 吸收能量 , 放出能量 , 放热 。 (2) ① 增大 , ② 增大 , ③ 减小 。25.(8分)(1) 0.05 mol/(L•min);(2) 3 mol; 0.75 mol/L,(3)x的值为 2 。 26.(8分)(1) < (2) > (3) T3 (4) 放热 27.(14分)(1)① NO2(g)+SO2(g)SO3(g)+NO(g) ΔH=−41.8 kJ·mol–1 ② ab (2) cd 。 (3)① < ② > ③ 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