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2018-2019学年海南省儋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化 学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a 23 O 16 S 32 Cl 35.5 K 39
第I卷(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工作的重点,因此节约能源与建设新能源是摆在当前的一个课题。针对这一现象,某化学学习研究性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够科学合理的是( )
A.采用电解水法制取氢气作为新能源 B.完善煤液化制取汽油的技术
C.研制推广以甲醇为燃料的汽车 D.进一步提高石油加工工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过程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一定伴有热量的变化 D.物质发生燃烧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3.对于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v(NH3) = 0.2mol·L—1·s—1 B.v(O2 ) = 0.20 mol·L—1·s—1
C.v(H2O ) = 0.24 mol·L—1·s—1 D.v(NO) = 0.15 mol·L—1·s—1
4.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g) + CO(g) N2(g) + CO2(g) △H = —373.2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NO C.增大压强 D.加催化剂
5.在一个绝热的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 + 3H2(g) 2NH3(g) △H<0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B.断裂1mol N≡N键的同时,也断裂6molN—H键
C.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D. N2、H2与NH3的速率υ(N2):υ(H2) :υ(NH3) = 1∶3 ∶2
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呈平衡状态时的平衡常数:2N2(g) + 6H2(g) 4NH3(g) K1 2NH3(g) N2(g) + 3H2(g) K2 。则K1与K2的关系为( )
A.K1 = K2 B. C. D.无法确定
7.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
A.醋酸能与NaOH反应 B.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C.醋酸钠溶液pH>7 D.醋酸与碳酸钙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二、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8.参照反应Br + H2 → HBr + 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改变
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HCOOH + H2O HCOO— + H3O+ B.CO2 + H2O HCO3— + H+
C.CO32— + H2O HCO3— + OH— D.HS— + H2O S2— + H3O+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升高温度可以促进盐类的水解
C.所有正盐水溶液pH均为7 D.硫化钠水溶液pH小于7
11.如下图所示可逆反应:mA(g) + nB(g) xC(g) ΔH = Q kJ/mol;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下列对于反应的热效应Q和反应方程式A、B、C的化学计量数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m+n<x
D.m+n>x
12.室温下,某无色透明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 浓度为1×10—12 mol/L,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 )
A.HCO3—、Al3+、Na+、SO42— B.NO3—、SO42—、Na+、Cl—
C.MnO4—、Cl—、SO42—、K+ D.I—、NO3—、K+、NH4+
13.MOH和ROH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ROH是一种强碱
B.在x点,MOH已完全电离
C.在x点C(M+)=C(R+)
D.稀释前C(ROH) = 10 C(MOH)
14.MOH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弱酸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 )
A.c(M+)> c(OH—)> c(A—)> c(H+) B.c(M+)> c(A—)> c(H+)> c(OH—)
C.c(M+)> c(A—)> c(OH—)> c(H+) D.c(M+)> c(H+)> c(A—)> c(OH—)
第II卷(58分)
15.(12分)按要求填空:
(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钠溶液 ②氯化氢气体 ③一水合氨 ④酒精 ⑤二氧化碳 ⑥ 铁粉
(2)下表列出了几种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 H—H | Cl—Cl | H—Cl |
键能 / kJ·mol-1 | 436 | 243 | 431 |
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 + O2(g) = ZnO(s) △H1 = -351.1 kJ/mol
Hg(l) + O2(g) = HgO(s) △H2 = -90.1 kJ/mol
由此可知反应:Zn(s) + HgO(s) = ZnO(s) + Hg(l) 的焓变△H = 。
16.(10分)698 K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ΔH = -26.5 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容器体积V=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 =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
17.(14分) 设反应①Fe(s) + CO2(g) FeO(s) + CO(g) 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 + H2O(g)
FeO(s) + H2(g) 的平衡常数为K2。在不同温度下,K1和K2的值如下:
温度 | K1 | K2 |
973K | 1.47 | 2.38 |
1173K | 2.15 | 1.67 |
(1)现有反应③ H2(g) + CO2(g) H2O(g) + CO(g),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
K3= ,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和K3之间的关系式为 。
(2)从上表和K1、K2和K3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反应①是 (填“吸”、“ 放”,下同)热反应,反应③是 热反应。
(3)左图表示该反应③在时刻t1达到平衡,在时刻t2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
①图中时刻t2时改变的条件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②973K时测得反应①中CO2和CO 的浓度分别为0.025mol/L
和0.1mol/L,此时反应①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选填
“是”或“否”), 化学反应速度υ(正) υ(逆)(选填
“>”、“<”或“=”)。
18.(12分)某学生为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实验如下:
用1.00 mL待测盐酸配制100 mL稀盐酸,以0.1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5.00 mL上述稀盐酸,滴定终止时消耗NaOH溶液15.00mL。
(1)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观察碱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而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稀盐酸溶液浓度值 。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下图(一)中的 (选填“甲”或“乙”);下图(二)在滴定操作时,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 (选填“甲”、“乙”或“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图(一) 图(二)
(3)配制100 mL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除使用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仪器是 ,计算待测盐酸(稀释前的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19.(10分)已知水在25℃和100℃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100℃时,水的离子积KW = ,0.01mol/L NaOH溶
液的PH =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或“B”)。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
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
(3)2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
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答案
1-7: A D A C D B C
8-14:BC C AB AD B BD C
15.(每空2分,共12分)
(1)②③ , ④⑤ , ② , ③
(2)H2(g) +Cl2(g)=2HCl(g) ΔH=-183 kJ·mol-1
(3)-261kJ·mol-1
16.(每空2分,共10分)
(1)2 L (2) 5s , v(HI) =0.316mol/(L•s)
(3)放出 41.87KJ
17.(每空2分,共14分)
(1) , K3=K1/K2 (或K3·K2=K1)
(2)吸热 , 吸热
(3)①加入催化剂或增大体系压强 , ② 否 ,<
18.(每空2分,共12分)
(1)偏大 ,偏小 (2)乙 ,丙
(3)100 mL容量瓶(填“容量瓶”给1分) ,6.00mol/L(或6mol/L)
19.(每空2分,共10分)
(1) 1×10-12 , 10 , B
(2)10∶1
(3)PH1+PH2=16 (或a+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