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题 A卷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C:12; H: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一定能加快
B. 可逆反应A(g)B(g)+C(g),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C. 对达到平衡的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若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如果增加固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B. 因为可逆反应A(g)B(g)+C(g),各物质都是气体,所以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正确;C. 对达到平衡的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若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也减小,只是减小的比正反应少,所以平衡逆向移动,故C错误;D.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故D正确;答案:C。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
B. 一定条件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 kJ·mol-1
C.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D.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ΔH=2(﹣57.3)kJ·mo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燃烧热是生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故A错误;N2(g)+3H2(g)⇌2NH3(g)反应可逆,0.5 mol N2和1.5 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N2(g)+3H2(g)⇌2NH3(g)△H0,选项D错误。答案选A。
视频
7.下列说法中,能说明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 N2O4(g)2NO2(g),改变某一条件后,气体颜色加深
B. H2(g)+I2(g)2HI(g),单位时间内消耗H2和HI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2
C. N2(g)+3H2(g) 2NH3(g),改变某一条件后,NH3的体积分数增加
D. 2SO2(g) +O2(g)2SO3(g),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He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但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若恒容下加入N2O4,平衡向正反应移动,NO2浓度增大,颜色加深,所以平衡不一定向正反应移动,A项错误;B.单位时间内消耗H2和HI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2,处于平衡状态,大于1:2,说明氢气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反应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向正反应进行,B项正确;C.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3的体积分数增大,增大氨气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移动的结果是降低氨气浓度增大的趋势,平衡时仍比原来的浓度高,所以平衡不一定向正反应移动,C项错误;D.恒温恒压充入He,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8.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 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500 ℃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故A错误;B. 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气体的体积减小颜色变深,平衡没有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越低,NH3的产率越高,采取500,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问题,故C错误;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D正确
9.已知428 ℃时,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49,则该温度下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是
A. 1/49 B. 1/7 C. 492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448时反应H2(g)+I2(g)2HI(g),平衡常数K=c2(HI)/c(I2)c(H2)=49;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 c(I2)c(H2)/ c2(HI)=1/49;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
【点睛】平衡常数等于化学平衡时的生成物平衡浓度的系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的系数次幂的乘积。
10.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可逆反应N2+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υ正(N2)=υ逆(NH3) B. υ正(N2)=3υ逆(H2)
C. 3υ正(N2)=υ正(H2) D. 2υ正(H2)=3υ逆(NH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详解】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A、υ正(N2)/υ逆(NH3)不等于1/2,故A错误;
B. υ正(N2)/υ逆(H2)不等于1/3,故B错误;
C. υ正(N2)/υ正(H2)等于1/3 ,但是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C错误;
D. υ正(H2)/υ逆(NH3)=3/2,符合要求,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D。
11.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
Na2O2(s)+CO2(g)===Na2CO3(s)+O2(g) ΔH=-266 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 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532 kJ·mol-1
D.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4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答案】C
【解析】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热量;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kJ/mol,故A错误;B.由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kJ/mol,可知图象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物质的量为1、物质的量不符合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C.固体二氧化碳变化为气体二氧化碳需要吸热,焓变放热是负值,由2Na2O2(s)+2CO2(g)=2Na2CO3(s)+O2(g)△H=-226kJ/mol,所以反应2Na2O2(s)+2CO2(s)=2Na2CO3(s)+O2(g)△H>-532 kJ/mol,故C正确;D.已知:①2CO(g)+O2(g)=2CO2(g)△H=-566kJ/mol;②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依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到:2Na2O2(s)+2CO(g)=2Na2CO3(s)△H=-1018kJ/mol;即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254.5kJ热量时,反应的一氧化碳物质的量为0.5mol,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故D错误;故选C。
12.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反应2 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2为0.6 mol·L-1,用Y2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Y2)=0.1 mol·L-1· min-1,生成的c(Z)为0.4 mol·L-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 X2+2Y22XY2 B. 3X2+Y22X3Y
C. X2+3Y22XY3 D. 2X2+Y22X2Y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信息可以知道, X2和Y2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 X2、Y2、Z的反应速率之比为0.6 mol·L-1/2min:0.1 mol·L-1· min-1:0.4molL-1=3:1:2,由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以知道,反应为3X2+Y22X3Y;所以A. X2+2Y22XY2 不符合题意;B. 3X2+Y22X3Y符合题意;C. X2+3Y22XY3 不符合题意 ;D. 2X2+Y22X2Y不符合题意,故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由信息可以知道X2和Y2,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反应方程式,以此来解答。
13.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生成mmol A,同时消耗qmol D;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⑥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⑦反应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②③④⑥ B. ③⑥⑦ C. ②③⑥ D. ③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m+n=p+q。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体系的压强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②在任何时间段内,每生成m mol A 同时消耗q mol D;这是反应逆向进行。因此不能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③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则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因此可以证明反应得到平衡状态。正确。④由于反应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 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容器内的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⑤对于任何反应,无论再什么时候,反应速率v(A)∶v(B)∶v(C)∶v(D)=m∶n∶p∶q;所以不能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错误。⑥只有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都不再改变。正确。⑦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则反应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不会发生变化;若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则只有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才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作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错误。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③⑥。选项为D。
考点: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的知识。
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 T2下,在0~t1时间内,v(Y)=(a-b)/t1mol·L-1· min-1
C. 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得,温度为T1时先达到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为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项、X的初始浓度相同,该反应进行到M点时X的转化率比进行到W点时偏低,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少,故A错误;B、T2下,在0~t1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为:c(X)=(a-b)mol•L-1,则Y的浓度变化为c(Y)= c(X)= (a-b)mol•L-1,所以v(Y)=mol·L-1·min-1,故B错误;C、由上分析T1>T2,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故C正确;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增大压强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所以X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
15.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NH3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H3(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NH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N2(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H2(g)
【答案】A
【解析】
【详解】A.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充入1 mol 氨气,跟原反应是等效平衡,氨气的浓度不变,故A项正确;B.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氨气,相当于原反应压缩体积,氨气浓度增大,故B项错误;C.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氮气,氮气的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浓度增大,故C项错误;D.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氮气,增加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浓度变大,故D项错误。答案为A。
16.已知:a.C2H2(g)+ H2(g)= C2H4(g)ΔH<0
b. 2CH4(g)= C2H4(g)+ 2H2(g)ΔH>0
判断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s)+ 2H2(g)= CH4(g)ΔH1
②C(s)+ H2(g)= C2H2(g)ΔH2
③C(s)+ H2(g)= C2H4(g)ΔH3
ΔH1、ΔH2、ΔH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ΔH2 >ΔH3 >ΔH1 B. ΔH3 >ΔH2 >ΔH1
C. ΔH3 >ΔH1 >ΔH2 D. ΔH1 >ΔH2 >ΔH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②-③)×2得出:C2H4(g)=2CH2H2(g)+H2(g) △H=△H2-△H3,根据反应a,逆过程为吸热反应,△H2-△H3>0, △H2>△H3,②×(③-①)2CH4(g)=C2H4(g)+2H2(g) △H=△H3-△H1,根据b反应,△H3-△H1>0,△H3>△H1,故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热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知识。
17.右图中的曲线表示在一定条件下,2NO + O22NO2 △H<0,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中标出a、b、c、 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转化率一定的点表示平衡状态,所以a、b点在曲线上,所以表示平衡状态,而c点的NO的转化率低于平衡转化率,说明未达平衡状态,且反应正向进行,所以v(正)>v(逆);而d点对应的NO的转化率大于平衡时的转化率,则平衡逆向移动,所以v(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