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年全国各省市化学中考试卷(含解析)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2019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8小题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丹东)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橙子榨汁 B.滴水成冰 C.高粱酿酒 D.矿石粉碎
解析A、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2.(2019·丹东)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泥水 B.测溶液pH
C.加药品 D.检查气密性
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滤纸超过了漏斗的边缘,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药品时,应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D。
3.(2019·丹东)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水果 B.面包 C.鸡蛋 D.蔬菜
解析A.水果富含维生素,故A错误;
B.面包富含糖类,故B错误;
C.鸡蛋富含蛋白质,故C正确;
D.蔬菜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
答案C。
4.(2019·丹东)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使用乙醇汽油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故B不符合;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
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
答案A。
5.(2019·丹东)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断运动
B.吹胀气球﹣﹣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微粒运动速率大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故解释正确;
B、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解释正确;
答案B。
6.(2019·丹东)食品安全无小事,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霉变的大米用水多次冲洗后可食用
C.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D.用含有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解析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A正确;
B.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难溶于水,且十分耐热,蒸煮了不能将其破坏,故B错误;
C.甲醇有毒,不能用于食物防腐,故C错误;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盐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故D错误。
答案A。
7.(2019·丹东)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8.(2019·丹东)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香精,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氧化物
B.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二酮中含有12个原子
D.丁二酮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3:1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丁二酮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丁二酮一个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C错误;
D.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故D错误。
答案B。
9.(2019·丹东)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解析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B。
10.(2019·丹东)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盐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B.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物质燃烧的反应都能放出热量,能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解析A、铵盐不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B、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故错误;
C、能放出热量的反应不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故错误;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故正确。
答案D。
11.(2019·丹东)在酸性澄清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u2+、SO42﹣ B.NH4+、Ca2+、OH﹣
C.K+、Na+、CO32﹣ D.Ba2+Na+、SO42﹣
解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答案A。
12.(2019·丹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NaCl固体、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可以用水鉴别
B.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
C.除去铜粉中的F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A、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Fe2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SO4和Na2SO4溶液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3.(2019·丹东)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根据标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该矿泉水显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偏硅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SiO3 ;其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4 。
(3)该矿泉水中含有的氯化物最多有 3 种。
(4)有些生活中的饮用水含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可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解析(1)根据天然矿泉水标签,pH=7.8±0.5,该矿泉水显碱性;
(2)偏硅酸为H2SiO3,所以偏硅酸根显﹣2价,偏硅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iO3,在偏硅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3)根据矿泉水的成分表,该矿泉水中含有的氯化物可能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三种;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水垢,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答案:(1)碱性 (2)Na2SiO3;+4 (3)3 (4)加热煮沸
14.(2019·丹东)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中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9.95 ,氩原子的质子数是 18 。
(2)图2中 AB (填字母序号)与氩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8,表示原子序数为1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氩原子的质子数是18。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图2中AB都属于稳定结构,与氩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所示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1)39.95;18(2)AB;失去
15.(2019·丹东)学好化学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净水器中可以用 活性炭 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异味。
(2)厨房里可以用 食醋 来洗涤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3)利用洗涤剂的 乳化 功能衣物上的油污。功能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4)常用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 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为合成纤维 。
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中可以用活性炭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异味。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能与酸反应,可以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3)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4)区别羊毛线和腈纶线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羊毛线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答案:(1)活性炭(2)食醋(3)乳化
(4)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为合成纤维
16.(2019·丹东)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
(2)当b中混有少量a时,提纯b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t4℃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
(4)t4℃时,在三个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c三种物质各20g,能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b ,再降温到t2℃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b=c 。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2)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当b中混有少量a时,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4℃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中,c中的溶剂最多,a中的溶剂最少,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的量,所以降温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4)t4℃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在三个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c三种物质各20g,能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a、b,形成不会溶液的是c,再降温到t2℃时,a、b两种物质无晶体析出,20gc全部溶解,所以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答案:(1)c>b>a(2)蒸发结晶(3)c>b>a(4)a、b,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7.(2019·丹东)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什么?
(2)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解析(1)我国古代一些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天气炎热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中的氧气少,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进行呼吸。
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天气炎热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中的氧气少
18.(2019·丹东)生活中的泡沫灭火器常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把泡沫灭火器倒转,两种药液相互混合,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1Al2(SO4)3+ 6 NaHCO3═ 3 Na2SO4+ 2 Al(OH)3↓+ 6 CO2↑
(1)请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上述反应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跟发泡剂(主要成分是皂角等原料制取的液体)混合形成液体泡沫,从喷嘴中快速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以达到灭火目的。其中应用的灭火原理有 既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了空气 。
(3)当电器发生火灾时,应先 切断电源 ,然后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4)泡沫灭火器表面通常喷红漆防锈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解析(1)注意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在配平时要看成一个整体来配平,利用设一法,设Al2(SO4)3系数为“1”,则可得Na2SO4和Al(OH)3系数分别为3和2,由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可得NaHCO3,CO2系数分别为6和6,则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2)大量二氧化碳跟发泡剂(主要成分是皂角等原料制取的液体)混合形成液体泡沫,既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了空气;
(3)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4)船体表面涂有红色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答案:(1)6;3;2;6 (2)既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了空气
(3)切断电源 (4)隔绝氧气和水
19.(2019·丹东)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探究后得到废液A,其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老师将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甲组任务】将废液转化成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流程如下:
(1)滤液B中的溶质来自于哪几个部分?
(2)写出上述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Fe+H2SO4=FeSO4+H2↑或Fe+CuSO4=FeSO4+Cu 。
【乙组任务】利用废液来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实验流程如图:
(3)滤渣C中一定没有 铁和铝 。
(4)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SO4和Al2(SO4)3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uSO4和H2SO4 。
解析(1)滤液B中的溶质来自于:废液A、铁与硫酸的产物、铁与硫酸铜反应的产物;故答案为:废液A、铁与硫酸反应的产物、铁与硫酸铜反应的产物;
(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或Fe+CuSO4=FeSO4+Cu;
【乙组任务】(3)滤渣C中一定没有:铁和铝;因为滤渣C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铁和铝;
(4)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铝和硫酸亚铁,因为硫酸铝是生成物,硫酸亚铁还没有被置换;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uSO4和H2SO4;因为铝太少;故答案为:FeSO4和Al2(SO4)3;CuSO4和H2SO4;
20.(2019·丹东)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化学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相互反应。
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已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 苏打 。
(2)已知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则F是 CuO ,G→H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D是 H2O 。
(4)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5)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解析(1)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A物质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G会转化成四氧化三铁和F,所以G是氧气,F是氧化铜,碳酸钠转化成的E会转化成D,氧气也会转化成D,所以D是水,E是二氧化碳,C是可以是盐酸,B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苏打;
(2)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F是CuO,G→H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H2O;
(4)B和C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5)A→B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答案:(1)苏打(2)CuO,化合反应(3)H2O
(4)NaOH+HCl=NaCl+H2O(5)Na2CO3+Ca(OH)2=CaCO3↓+2NaOH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2019·丹东)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产率将会有什么变化
(2)小明在做过滤实验时,滤液流下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木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底的目的是什么?
(4)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为什么先通一会儿CO,然后再加热?
解析(1)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精盐的产率可能会偏低,故填:产率会偏低;
(2)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或滤纸上沉积的固体过多,都会造成滤液流下速度慢;故填: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或滤纸上沉积的固体过多;
(3)为了使木炭持续与氧气反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木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底;故填:为了使木炭持续与氧气反应;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前先通一会儿CO,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主要是从安全因素考虑。
故填: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
22.(2019·丹东)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比用B装置的突出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3)D装置在实验室中有多种用途:
①若用D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H2O+CaCO3↓ 。
②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固体粉末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可与水反应生成酸。据此你认为实验室制取较多量的氯气时,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如果用D装置收集氯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口进。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应选择 碱 性溶液处理尾气
解析(1)在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比用B装置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H2O+CaCO3↓;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固体粉末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不需要加热,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如果用D装置收集氯气,气体应长进短出,即从a口进;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应选择碱性溶液处理尾气。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
(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CO2+Ca(OH)2=H2O+CaCO3↓
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B;a;碱
23.(2019·丹东)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1.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可以与碱溶液反应,生成Na2CO3
3.Ca(HCO3)2能溶于水
【提出合理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 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猜想四:溶质为 NaOH和Na2CO3 ;
【验证猜想】假如猜想三成立,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试剂,完成实验报告。可选试剂:NaCl溶液、NaOH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每种试剂可重复选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反应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C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存在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继续添加所滴加的试剂,甚至 不再产生沉淀 ,过滤后得滤液。
/
NaHCO3存在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试剂
方法一:
加入;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方法二:
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提出合理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 NaHCO3;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猜想四:溶质为NaOH和Na2CO3;
故答案为:NaOH和Na2CO3;
(2)【验证猜想】假如猜想三成立,实验步骤:①取反应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现象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存在;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继续添加所滴加的试剂,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后得滤液;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试剂,方法一: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方法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HCO3存在;故答案为:①CaCl2;生成白色沉淀;②不再产生沉淀;③方法一: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方法二: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4.(2019·丹东)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小明同学为了分析一批石灰石的纯度,在实验室中取此样品44g,充分煅烧后剩余固体26.4g(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6g 。
(2)该样品中石灰石的纯度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44g﹣26.4g=17.6g,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17.6g
x=40g
石灰石的纯度=×100%≈90.9%
答:生石灰的质量为:22.4g;碳酸钙的纯度为:90.9%。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g;(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90.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8小题每题1分,9~12小题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丹东)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橙子榨汁 B.滴水成冰 C.高粱酿酒 D.矿石粉碎
解析A、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C。
2.(2019·丹东)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泥水 B.测溶液pH
C.加药品 D.检查气密性
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滤纸超过了漏斗的边缘,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药品时,应先加固体药品,再加液体药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答案D。
3.(2019·丹东)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水果 B.面包 C.鸡蛋 D.蔬菜
解析A.水果富含维生素,故A错误;
B.面包富含糖类,故B错误;
C.鸡蛋富含蛋白质,故C正确;
D.蔬菜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
答案C。
4.(2019·丹东)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使用乙醇汽油
C.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解析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含量,故B不符合;
C.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
D.多使用私家车,可以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D不符合。
答案A。
5.(2019·丹东)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断运动
B.吹胀气球﹣﹣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微粒运动速率大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故解释正确;
B、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解释正确;
答案B。
6.(2019·丹东)食品安全无小事,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霉变的大米用水多次冲洗后可食用
C.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D.用含有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代替食盐作调味品
解析A.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A正确;
B.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难溶于水,且十分耐热,蒸煮了不能将其破坏,故B错误;
C.甲醇有毒,不能用于食物防腐,故C错误;
D.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盐代替食盐作调味品,故D错误。
答案A。
7.(2019·丹东)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8.(2019·丹东)丁二酮(C4H6O2)可用作糖果香精,下列关于丁二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二酮属于氧化物
B.丁二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丁二酮中含有12个原子
D.丁二酮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3:1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丁二酮由三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丁二酮一个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C错误;
D.丁二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6):(16×2)=24:3:16,故D错误。
答案B。
9.(2019·丹东)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解析A、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沉淀生成,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后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答案B。
10.(2019·丹东)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盐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
B.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物质燃烧的反应都能放出热量,能放出热量的反应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解析A、铵盐不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错误;
B、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故错误;
C、能放出热量的反应不都是物质燃烧的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故错误;
D、点燃氢气或甲烷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纯度,故正确。
答案D。
11.(2019·丹东)在酸性澄清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u2+、SO42﹣ B.NH4+、Ca2+、OH﹣
C.K+、Na+、CO32﹣ D.Ba2+Na+、SO42﹣
解析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OH﹣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O32﹣与酸性溶液中的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答案A。
12.(2019·丹东)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NaCl固体、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可以用水鉴别
B.稀盐酸、NaOH溶液、CuSO4溶液、NaCl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
C.除去铜粉中的Fe2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Na2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A、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Fe2O3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uSO4和Na2SO4溶液均能与Ba(OH)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3.(2019·丹东)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根据标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该矿泉水显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偏硅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SiO3 ;其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4 。
(3)该矿泉水中含有的氯化物最多有 3 种。
(4)有些生活中的饮用水含有过多的钙、镁离子,可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解析(1)根据天然矿泉水标签,pH=7.8±0.5,该矿泉水显碱性;
(2)偏硅酸为H2SiO3,所以偏硅酸根显﹣2价,偏硅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iO3,在偏硅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价。
(3)根据矿泉水的成分表,该矿泉水中含有的氯化物可能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三种;
(4)加热煮沸可使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水垢,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答案:(1)碱性 (2)Na2SiO3;+4 (3)3 (4)加热煮沸
14.(2019·丹东)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1中氩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9.95 ,氩原子的质子数是 18 。
(2)图2中 AB (填字母序号)与氩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8,表示原子序数为1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氩原子的质子数是18。
(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图2中AB都属于稳定结构,与氩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所示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1)39.95;18(2)AB;失去
15.(2019·丹东)学好化学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净水器中可以用 活性炭 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异味。
(2)厨房里可以用 食醋 来洗涤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3)利用洗涤剂的 乳化 功能衣物上的油污。功能来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4)常用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 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为合成纤维 。
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中可以用活性炭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异味。
(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能与酸反应,可以利用厨房中的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3)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4)区别羊毛线和腈纶线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羊毛线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答案:(1)活性炭(2)食醋(3)乳化
(4)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为合成纤维
16.(2019·丹东)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
(2)当b中混有少量a时,提纯b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 。
(3)t4℃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
(4)t4℃时,在三个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c三种物质各20g,能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b ,再降温到t2℃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a=b=c 。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2)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当b中混有少量a时,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3)t4℃时,c物质的溶解度最小,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等质量的a、b、c三种饱和溶液中,c中的溶剂最多,a中的溶剂最少,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的量,所以降温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4)t4℃时,a、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40g,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在三个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c三种物质各20g,能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a、b,形成不会溶液的是c,再降温到t2℃时,a、b两种物质无晶体析出,20gc全部溶解,所以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
答案:(1)c>b>a(2)蒸发结晶(3)c>b>a(4)a、b,a=b=c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7.(2019·丹东)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什么?
(2)天气炎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解析(1)我国古代一些画家用墨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2)天气炎热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中的氧气少,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进行呼吸。
答案:(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天气炎热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中的氧气少
18.(2019·丹东)生活中的泡沫灭火器常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把泡沫灭火器倒转,两种药液相互混合,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1Al2(SO4)3+ 6 NaHCO3═ 3 Na2SO4+ 2 Al(OH)3↓+ 6 CO2↑
(1)请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2)上述反应生成的大量二氧化碳跟发泡剂(主要成分是皂角等原料制取的液体)混合形成液体泡沫,从喷嘴中快速喷射出来,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以达到灭火目的。其中应用的灭火原理有 既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了空气 。
(3)当电器发生火灾时,应先 切断电源 ,然后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
(4)泡沫灭火器表面通常喷红漆防锈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解析(1)注意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在配平时要看成一个整体来配平,利用设一法,设Al2(SO4)3系数为“1”,则可得Na2SO4和Al(OH)3系数分别为3和2,由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可得NaHCO3,CO2系数分别为6和6,则化学方程式为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2)大量二氧化碳跟发泡剂(主要成分是皂角等原料制取的液体)混合形成液体泡沫,既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了空气;
(3)电器着火要先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4)船体表面涂有红色防护漆,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答案:(1)6;3;2;6 (2)既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又隔绝了空气
(3)切断电源 (4)隔绝氧气和水
19.(2019·丹东)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探究后得到废液A,其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老师将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甲组任务】将废液转化成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流程如下:
(1)滤液B中的溶质来自于哪几个部分?
(2)写出上述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Fe+H2SO4=FeSO4+H2↑或Fe+CuSO4=FeSO4+Cu 。
【乙组任务】利用废液来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实验流程如图:
(3)滤渣C中一定没有 铁和铝 。
(4)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FeSO4和Al2(SO4)3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CuSO4和H2SO4 。
解析(1)滤液B中的溶质来自于:废液A、铁与硫酸的产物、铁与硫酸铜反应的产物;故答案为:废液A、铁与硫酸反应的产物、铁与硫酸铜反应的产物;
(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或Fe+CuSO4=FeSO4+Cu;
【乙组任务】(3)滤渣C中一定没有:铁和铝;因为滤渣C中加入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铁和铝;
(4)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铝和硫酸亚铁,因为硫酸铝是生成物,硫酸亚铁还没有被置换;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uSO4和H2SO4;因为铝太少;故答案为:FeSO4和Al2(SO4)3;CuSO4和H2SO4;
20.(2019·丹东)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很多化学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相互反应。
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已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 苏打 。
(2)已知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则F是 CuO ,G→H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D是 H2O 。
(4)写出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5)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解析(1)A~H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八种不同物质,A物质俗称纯碱,所以A是碳酸钠,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G会转化成四氧化三铁和F,所以G是氧气,F是氧化铜,碳酸钠转化成的E会转化成D,氧气也会转化成D,所以D是水,E是二氧化碳,C是可以是盐酸,B和氢氧化钠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物质俗称纯碱,它的另一个俗称是苏打;
(2)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F是黑色固体,F是CuO,G→H的反应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D是H2O;
(4)B和C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5)A→B的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答案:(1)苏打(2)CuO,化合反应(3)H2O
(4)NaOH+HCl=NaCl+H2O(5)Na2CO3+Ca(OH)2=CaCO3↓+2NaOH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2019·丹东)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产率将会有什么变化
(2)小明在做过滤实验时,滤液流下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木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底的目的是什么?
(4)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为什么先通一会儿CO,然后再加热?
解析(1)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精盐的产率可能会偏低,故填:产率会偏低;
(2)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或滤纸上沉积的固体过多,都会造成滤液流下速度慢;故填: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有气泡或滤纸上沉积的固体过多;
(3)为了使木炭持续与氧气反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木炭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底;故填:为了使木炭持续与氧气反应;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前先通一会儿CO,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主要是从安全因素考虑。
故填:排净试管内原有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
22.(2019·丹东)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
(2)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比用B装置的突出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
(3)D装置在实验室中有多种用途:
①若用D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H2O+CaCO3↓ 。
②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固体粉末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可与水反应生成酸。据此你认为实验室制取较多量的氯气时,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如果用D装置收集氯气,气体应从 a (填“a”或“b”)口进。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应选择 碱 性溶液处理尾气
解析(1)在装置A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有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比用B装置的突出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H2O+CaCO3↓;
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固体粉末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不需要加热,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有毒,如果用D装置收集氯气,气体应长进短出,即从a口进;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酸,故为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应选择碱性溶液处理尾气。
答案:(1)2KMnO4K2MnO4+MnO2+O2↑
(2)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①CO2+Ca(OH)2=H2O+CaCO3↓
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4)B;a;碱
23.(2019·丹东)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1.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可以与碱溶液反应,生成Na2CO3
3.Ca(HCO3)2能溶于水
【提出合理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 NaHCO3
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猜想四:溶质为 NaOH和Na2CO3 ;
【验证猜想】假如猜想三成立,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试剂,完成实验报告。可选试剂:NaCl溶液、NaOH溶液、CaCl2溶液、稀盐酸(每种试剂可重复选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反应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CaCl2 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存在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继续添加所滴加的试剂,甚至 不再产生沉淀 ,过滤后得滤液。
/
NaHCO3存在
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试剂
方法一:
加入;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方法二:
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提出合理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 NaHCO3;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猜想四:溶质为NaOH和Na2CO3;
故答案为:NaOH和Na2CO3;
(2)【验证猜想】假如猜想三成立,实验步骤:①取反应后的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现象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存在;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继续添加所滴加的试剂,直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后得滤液;③向步骤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试剂,方法一: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方法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NaHCO3存在;故答案为:①CaCl2;生成白色沉淀;②不再产生沉淀;③方法一: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方法二: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4.(2019·丹东)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制得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小明同学为了分析一批石灰石的纯度,在实验室中取此样品44g,充分煅烧后剩余固体26.4g(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6g 。
(2)该样品中石灰石的纯度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44g﹣26.4g=17.6g,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17.6g
x=40g
石灰石的纯度=×100%≈90.9%
答:生石灰的质量为:22.4g;碳酸钙的纯度为:90.9%。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7.6g;(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