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青海省西宁三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西宁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卷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硝化细菌、酵母菌、颤藻的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 变形虫膜蛋白的形成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
C. 性激素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可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D.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H]可进入线粒体参与反应生成水
【答案】A
【解析】
硝化细菌、颤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三者均具有细胞结构,均含有核糖体、DNA和RNA,A正确。膜蛋白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类,由内质网合成,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C错误。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H]只能在叶绿体基质中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参与反应生成水,D错误。
【点睛】学生对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
细胞呼吸的过程
光合作用过程
2.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是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
B. Y是二碳化合物,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
C. M是乳酸和CO2,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
D. N是H2O,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分析题图:糖原彻底水解为葡萄糖(X),葡萄糖经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分解为丙酮酸和[H](Y),丙酮酸和[H]经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彻底分解为CO2和H2O(N)并释放大量能量;丙酮酸和[H]经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分解为乳酸(M)。
【详解】糖原彻底水解产物是葡萄,即X为葡萄糖,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中,A错误;X→Y过程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Y最可能是丙酮酸和[H],B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M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N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C错误;N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水,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D正确。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熟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个阶段的反应过程,具体总结如下:
(1)有氧呼吸过程
()(2)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总反应式:或
3.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可以发生在所有真核细胞中
B. 细胞质基质中②携带③的种类由④决定
C. ②和④均是①中某些片段表达的产物
D. 图中核糖体沿着④向左认读遗传密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可知,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①表示细胞核中的DNA分子,②表示tRNA,③表示氨基酸,④表示mRNA,⑤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
【详解】图示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但不是发生在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核糖体,A错误;细胞质基质中②tRNA携带③氨基酸的种类由反密码子所决定,B错误;②tRNA和④mRNA均是①细胞核DNA中某些片段表达的产物,C正确;④mRNA的起始密码子AUG在左侧,因此核糖体沿着mRNA向右认读遗传密码,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别图示中各序号的含义,以及基因表达的过程,再根据题意作答。
4.《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59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以下属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 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A正确;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的观点,B错误;达尔文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和生物进化的实质,D错误。
5.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关系的是( )
A. 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 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小泡
C. Ⅰ生命活动调节 Ⅱ应激性 Ⅲ免疫 Ⅳ反射
D. 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从图可知,四个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是:Ⅰ包括Ⅱ和Ⅲ,其中Ⅱ和Ⅲ是并列的关系,Ⅱ又包括Ⅳ,Ⅲ和Ⅳ没有直接的关系。
【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A符合;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而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内,B不符合;生命活动调节包括免疫调节和应激性,应激性又包括反射,C符合;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符合。因此,本题的答案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6.下面是有关燕麦实验的示意图,图中所示燕麦胚芽鞘的某些部位纵向插入了云母片。请分析图中a至f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正确的一组( )
A. a<b、c=d、e=f
B. a<b、c=d、e<f
C. a<b、c<d、e=f
D. a>b、c=d、e<f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侧的图中,受单侧光的影响,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所以b侧的生长素>a侧的生长素;中间的图由于云母片的作用,导致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以至c侧的生长素=d侧的生长素;燕麦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单侧光不会影响琼脂块上的生长素的分布,所以e侧的生长素=f侧的生长素。选A。
【点睛】胚芽鞘尖端感光,琼脂块不感光;云母片阻断生长素运输。
7.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两个 )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______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_____点左右摘取叶片。
【答案】 (1). 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 水、光照、二氧化碳 (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 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5). 向左 (6). Ⅱ (7). 18
【解析】
【分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 区别 | 联系 | ||||
场所 | 原料 | 条件 | 产物 | 能量 | ||
光合作用 | 叶绿体 | 二氧化碳、水 | 光 | 有机物、氧气 | 储存能量 |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
呼吸作用 | 所有活细胞 | 有机物、氧气 | 有无光皆可 | 二氧化碳、水 | 释放能量 |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从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看,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A叶片是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B叶片和C叶片是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C叶片和D叶片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图乙中,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图甲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4)D装置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导致D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向左(填写向左、向右或者不动)。图乙中,曲线Ⅰ主要在6~18点有光时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0~24点都能进行,因此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D装置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图乙中的曲线Ⅱ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
(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制造的有机物越多,叶片脱水后质量越大.因此,“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18点左右摘取叶片,因为此时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叶片内有机物不再积累增加。
【点睛】关键:本题中(2)小题主要结合装置图按照对照性原则分析不同的自变量,AC组对照、BC组对照、CD组对照。(5)小题判断叶片内有机物是否达到最大,关键是要找出叶片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的时间点。
8.某鸟类的染色体组成为ZW型。羽毛颜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受一对基因控制;尾羽长度有长尾和短尾两种,受另一对基因控制。某科研人员利用长尾黑羽雌鸟与短尾白羽雄鸟交配,后代雌鸟全为短尾灰羽,雄鸟全为长尾灰羽。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毛颜色和尾羽长度的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是/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尾羽长度的基因用B/b表示。亲代基因型是___________。F1代雌雄相互交配,后代长尾灰羽雄鸟占______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_。
(3)若长尾白羽雌鸟与短尾白羽雄鸟交配,后代出现长尾灰羽雌鸟,原因是___________(不考虑环境因素)。
(4)研究表明该鸟类羽毛颜色是在相应酶作用下,由色素转化形成的,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需要_______过程,同时说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是 (2). 由于长尾黑羽雌鸟与短尾白羽雄鸟交配,后代雌雄全为灰羽,说明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鸟全为短尾,雄鸟全为长尾,说明控制尾羽长度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 AAZBW 和 aaZbZb(或 aaZBW 和 AAZbZb) (4). 1/8 (5). 0 (6).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7). 转录、翻译 (8). 基因通过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长尾黑羽雌鸟与短尾白羽雄鸟交配,后代雌鸟全为短尾灰羽,雄鸟全为长尾灰羽,
因为长尾和短尾杂交后代雌雄全为灰羽,说明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羽雌鸟与白羽杂交,后代雌鸟全为短尾,雄鸟全为长尾,说明控制尾羽长度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Z上,因此控制羽毛颜色和尾羽长度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羽毛颜色的基因用A/a表示,尾羽长度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代长尾黑羽雌鸟基因型为AAZBW,亲代短尾白羽雄鸟基因型为aaZbZb,则F1基因型为AaZBZb、AaZbW,F1中雌雄相互交配,考虑一对基因,子代羽毛颜色1/4AA为黑色、2/4Aa为灰色、1/4aa为白色,子代尾羽长度1/4ZBZb为长尾雄、1/4ZbZb短尾雄、1/4ZBW为长尾雌、1/4ZbW为短尾雌,据此分析。
【详解】(1)控制羽毛颜色和尾羽长度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据题分析,控制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尾羽长度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Z上,因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亲代基因型分别为AAZBW、aaZbZb;F1代雌雄相互交配,后代长尾灰羽雄鸟即AaZBZb占2/4×1/4=1/8,都是杂合子,纯合子比例为0。
(3)若长尾白羽雌鸟与短尾白羽雄鸟交配,即aaZBW×aaZbZb,后代出现长尾灰羽雌鸟AaZBW,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4)酶是蛋白质,基因控制酶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ZW型性别决定类型有关的伴性遗传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9.图一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图二为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使细胞产热增多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一中,甲状腺激素为_______,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调节。
(2)在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图一中c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生理功能主要有(至少答3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中,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要被__________________。A指导D的合成包括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RNA聚合酶与_______结合(填字母)。
(4)据图二分析可知,细胞中物质D起作用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③ (2). a、c (3). (负)反馈 (4). 调节、分泌、传导、感受 (5). 灭活 (6). 转录和翻译 (7). A (8). 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遗传信息的表达、有氧呼吸过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题图和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解题的切入点,据此结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作答。
(1)依题意并分析图一可知:a为垂体,b为甲状腺,c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会对a(垂体)、c(下丘脑)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2) 图一中的c,即下丘脑的生理功能主要有:①调节,如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体温相对稳定、调节水盐平衡;②分泌,如分泌抗利尿激素;③感受,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改变;④传导,下丘脑神经细胞能够传导兴奋。
(3) 图二中,甲状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要被灭活。A为基因(或DNA),D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RNA聚合酶与A所示的基因结合,催化转录过程。
(4) 图二显示,细胞中物质D可催化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即可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因此物质D起作用的具体部位是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10.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mol/L、________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________引起的。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______
③实验结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0-10 (2). 10-8 (3).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 促进 (5). 小于 (6). 重力 (7). (8). 直立生长 (9). 弯向光源生长 (10). 弯向光源生长 (11).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3、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和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生长素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
4、分析乙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
【详解】(1)由图示可知,甲图中,根和芽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8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芽生长的效应是促进作用。
(2)由于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进行了横向运输,使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故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
(3)②因为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其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所以应分别阻断A段和B段,并用不作处理的胚芽鞘作对照进行实验。具体阻断过程如下图:
③由于生长素横向运输是在胚芽鞘尖端,所以阻断A段后,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侧运输,因而胚芽鞘直立生长;而阻断B段后,生长素能向背光侧运输,所以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对照组中由于生长素能横向运输,故发生向光弯曲生长。
④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知,在单侧光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原理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能结合曲线图,明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及不同不同生长素浓度的效应,掌握影响生长素分布的曲线,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1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两重性,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请在下列浓度的NaCl溶液中,选出能使DNA析出最彻底的一种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____。
A.0.14 mol/L
B.2 mol/L
C.0.15 mol/L
D.0.3 mol/L
(2)欲使溶有DNA的2 mol/L的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需要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A.加蒸馏水
B.加矿泉水
C.加清水
D.加生理盐水
(3)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可能有______________。
(4)利用DNA遇________呈蓝色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________的试剂。其实验过程要点是向放有________的试管中加入4 mL的________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________5 min,待试管________,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DNA耐________温,前次温度有利于____________,后次温度有利于DNA________。
【答案】 (1). A、B (2). A (3). 去除杂质 (4). 某些盐类、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 (5). 二苯胺 (6). DNA (7). DNA (8). 二苯胺试剂 (9). 沸水中加热 (10). 冷却后 (11). 高 (12). 提高染色的反应速度 (13). 析出
【解析】
【分析】
DNA的粗提取实验原理是0.14mol/L 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详解】(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不同,DNA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而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下列浓度的NaCl溶液中,能使DNA析出最彻底的一种和溶解度最高的一种依次为A、B,故选A、B。
(2)因为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所以应该在2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蒸馏水,逐渐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至0.14mol/LNaCl,则可以析出DNA。
(3)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的某些盐类、蛋白质、糖类或其他大分子物质能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等杂质进一步分离。
(4)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鉴定时向溶有DNA的试管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中加热后冷却即可以观察到蓝色,加热的目的是加快染色的反应速度,也说明DNA具有耐高温的特性,而冷却有利于DNA的析出。
【点睛】熟悉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下图表示“无废弃物农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蚯蚓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写出图中包含的食物网___________。
(2)若人们的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比例为2:3,该生态系统中豆科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人和牲畜
提供mkJ能量,则人最多能获得_______kJ能量。
(3)我们祖先维持了几千年的土壤肥力的原因,一是种植了豆科植物,依靠与其________(填种间关系)的根瘤菌固氮;二是施加有机肥,使氮、磷、钾等元素得到反复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
【答案】 (1). 分解者 (2). (3). m/13 (4). 互利共生 (5). 物质循环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解答此题理解“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同时掌握食物链的书写以及理解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题图所示的“无废弃物农业”属于生态工程的一种模式,其遵循了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在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分析图示可知:题图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其中农作物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家畜和人是消费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是分解者。
(1)蚯蚓能将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动物的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网中只包含生产者与分解者,故图中的食物网为。
(2)若人获得的能量最多,则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假设人最多能获得xkJ能量,根据(1)中的食物网可列出等式2/5x÷20%÷20%+3/5x÷20%=m,解得x=m/13。
(3)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施加有机肥,使氮、磷、钾等元素得到反复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