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原卷版) .docx
    • 解析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解析版) .docx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原卷版) 第1页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原卷版) 第2页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原卷版) 第3页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解析版) 第1页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解析版) 第2页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解析版) 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山东新高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二)含解析

    展开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卷(二)
    化 学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中“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丝、麻”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
    【答案】D
    【解析】A.《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麻”指的是纤维素,主要成分是多糖,故A错误;
    B.青蒿素提取利用的是萃取原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升华属于物理变化,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HgS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银,此过程为化学变化,不属于升华,故C错误;
    D.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涉及的操作为蒸馏,故D正确。
    2.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2 C.3s2和3s23p5 D.3s1和3s23p5
    【答案】D
    【解析】A.2s22p2和2s22p4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4、6,分别为C、O元素,可形成CO2,故A不选;
    B.3s23p4和2s22p2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4,分别为S、C元素,可形成CS2,故B不选;
    C.3s2和3s23p5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7,分别为Mg、Cl元素,可形成MgCl2,故C不选;
    D.3s1和3s23p5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7,分别为Na、Cl元素,可形成NaCl,故D选。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 B.分液
    C.过滤 D.蒸馏
    【答案】C
    【解答】A.试管夹的夹持位置错误,故A错误;
    B.分液装置,分液漏斗底部尖嘴应紧贴烧杯内壁,装置图错误,故B错误;
    C.过滤装置遵循一贴,二低,三靠,装置图中仪器位置和使用正确,故C正确;
    D.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冷凝管的水流应逆流,故D错误。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
    B.用饱和Na2CO3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C.的名称为2-乙基丙烷
    D.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答案】C
    【解析】A.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混合物没有恒定的熔点、沸点,故A正确;
    B.饱和碳酸钠能够与乙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溶液,所以可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B正确;
    C.主链有4个碳原子的烷烃,2号碳上有1个甲基,正确的命名为:2-甲基丁烷,故C错误;
    D.六元环有多个SP3碳,为四面体结构,所以有机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D正确。
    5.N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gH218O与D216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电子数目均为NA
    B.1molFeBr2与1molCl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1L0.1mol•L﹣1CH3OH溶液中含有的H﹣O键的数目为0.1NA
    D.甲醛(HCHO)和乙酸的混合物3.0g,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答案】C
    【解析】A、H218O与D216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故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且两者均含10个电子和10个中子,故0.1mol混合物中含中子和电子均为NA个,故A正确;
    B、1molFeBr2与1molCl2反应时氯气完全反应,且氯气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2NA个电子,故B正确;
    C、CH3OH溶液中除了甲醇外,水也含H﹣O键,故此溶液中H﹣O键多于0.1NA个,故C错误;
    D、甲醛(HCHO)和乙酸的最简式均为CH2O,故3g混合物中C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CH2O中含4个原子,故0.1molCH2O中含0.4NA个原子,故D正确。
    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是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已知A、B分子中分别含有18、10个电子,E为单质,D有漂白性。五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比较:W>Y>Z>X
    B.Y的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
    C.X、Y、W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
    D.W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答案】C
    【解析】X为H、Y为N、Z为O、W为Cl元素,
    A.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四种元素简单离子半径比较:W>Y>Z>X,故A正确;
    B.Y为N元素,的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硝酸铵,为盐类,故B正确;
    C.如为N2H3Cl等,则不属于铵盐,不含离子键,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l元素为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故D正确。
    7.铁杉脂素是重要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铁杉脂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中两个苯环处于同一平面
    B.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1 mol铁杉脂素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答案】A
    【解析】A.两个苯环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则两个苯环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故A错误;
    B.连接苯环和五元环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共3个,故B正确;
    C.含有酚羟基,则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为酚羟基和酯基,则1 mol铁杉脂素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故D正确。
    8.胆矾CuSO4•5H2O可写[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胆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氧原子都采取sp3杂化
    B.氧原子参与形成配位键和氢键两种化学键
    C.Cu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1
    D.胆矾中的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分步失去
    【答案】D
    【解析】A.氧原子并不都是sp3杂化,该结构中的氧原子部分饱和,部分不饱和,杂化方式不同。从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出发,硫酸根离子中S和非羟基O之间除了形成1个σ键之外,还形成了反馈π键。形成π键的电子不能处于杂化轨道上,O必须保留未经杂化的p轨道,就不可能都是sp3杂化,故A错误;
    B.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O→Cu配位键,[Cu(H2O)4]SO4与H2O存在氢键,但氢键不是化学键,故B错误;
    C.Cu是29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9,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失去4s、3d能级上各一个电子生成铜离子,故铜离子价电子电子排布式3d9,故C错误;
    D.由于胆矾晶体中水两类,一类是形成配体的水分子,一类是形成氢键的水分子,结构上有着不同,因此加热过程中胆矾中的水会分步失去,故D正确。
    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浓硫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入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将铁粉加入到FeCl3溶液中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Fe3+具有氧化性
    D
    常温下,将铁片放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铁片和浓硫酸未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A.浓硫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加热,生成亚铁离子,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故A错误;
    B.Cu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亚铁,无固体析出,不能比较金属性,故B错误;
    C.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知Fe3+具有氧化性,故C正确;
    D.常温下Fe与浓硫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D错误。
    10.某小组为探究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入氮气的目的有;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人后续装置
    B.实验中观察到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可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和CO
    C.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D.样品完全分解后,取少许装置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残留物中含有
    【答案】B
    【解析】A.在反应开始前通入N2,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以免O2和CO2对实验干扰,同时用N2把装置A、E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排出进行后续检验,故A正确;
    B.E中固体变红、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中有还原性气体CO,CO与CuO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为防止倒吸,需要先关闭反应装置中的酒精灯,冷却至常温过程中需保持一直通入N2,故C正确;
    D.结束实验后,待A中固体冷却至室温,取少量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加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铁离子,可证明残留物中含有,故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钨是高熔点金属,工业上用主要成分为FeWO4和MnWO4的黑钨铁矿与纯碱共熔冶炼钨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黑钨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的速率
    B.共熔过程中空气的作用是氧化Fe(Ⅱ)和Mn(Ⅱ)
    C.操作Ⅱ是过滤、洗涤、干燥,H2WO4难溶于水且不稳定
    D.在高温下WO3被氧化成W
    【答案】D
    【解析】A.将黑钨铁矿粉碎增大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钨酸盐(FeWO4、MnWO4)中铁元素、锰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流程图的提示知,黑钨矿在空气中熔融生成WO42﹣、MnO2,、Fe2O3等,铁元素、锰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4价,共熔过程中空气的作用是氧化Fe(Ⅱ)和Mn(Ⅱ),故B正确;
    C.钨酸钠和浓硫酸反应Na2WO4+H2SO4═H2WO4+Na2SO4,H2WO4难溶于水且不稳定,操作Ⅱ是过滤、洗涤、干燥,故C正确;
    D.氢气与WO3反应生成水与W,钨化合价(+6→0),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D错误。
    12.一种全天候太阳能电池光照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原理与该电池相同
    B.光照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O2+﹣e﹣+H2O=VO2++2H+
    C.光照时,毎转移1mol电子,有2molH+由b极区经质子交换膜向a极区迁移
    D.夜间时,该电池相当于蓄电池放电,a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AC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用半导体原理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是物理变化,而该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两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
    B、光照时,b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VO2++H2O﹣e﹣=VO2++2H+,故B正确;
    C、原电池中氢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氢离子由b极室通过质子膜进入a极室,而每转移1mol电子,有1mol氢离子由b极区经质子膜向a极区迁移,故C错误;
    D、夜间无光照时,相当于蓄电池放电,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V2+﹣e﹣=V3+,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是电子流出的一极,故D正确。
    13.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