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第1课时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第1课时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十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编号: 励志语言: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课题: 谈中国诗 时数(第 周第 1 课时) 班级: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审核人: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合
作
互
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互动与展示
特点有三:一,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中国诗的意韵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最后论说中国诗的与外国诗虽有具体特征的差别,但没有本质的不同,反对中西本位文化论。建议听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诗,从而深刻理解本国诗歌。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据本国文化根基而加以论述,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也可以一个“通”字概括,即一是通古今,二是通中外,三是通学理。在行文布局上,《谈中国诗》也可谓别具一格。其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
①比喻的谜底
②博喻
③曲喻
④一喻多意
⑤分喻
⑥反喻
学习难点
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作者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自学与诊断
(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精讲与点拨
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
1、作者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使得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
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
检
测
与
评
价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
关键句:
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第三段:关键词:简短
第四-八段: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第九段: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10-12段: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第13段: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文学常识
1、钱钟书,字( ),号( ),曾用用笔名( ),江苏无锡人。( )家、( )家。
2、钱钟书的代表作品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 》和《 》,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和长篇小说《 》。
(二)课外阅读积累
1、“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出自钱钟书的《 》。
2、“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出自钱钟书的长篇小说《 》。
3、“做文章时,引用到古人的话,不要引用号,表示辞必己出,引用今人的话,必须说‘我的朋友’——这样你总能招揽朋友。 ” 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 》中的《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
4、“牛惯做牺牲,可以显示‘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并且,世人好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出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中的《 》。
5、找出你认为最妙的比喻句,谈谈你的理解。
指导:抓住本体、喻体,弄清比喻义,说出它在表达上的积极作用。
总结与升华
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 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 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第五,中国诗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6、除了比喻句,还有哪些你认为意蕴深厚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
课后反思: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预习,学习文本,理解句子的含义,拓展,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五2、谈中国诗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整体把握,拓展探究;,课堂练习,我的新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版2、谈中国诗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时测评,延伸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